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那些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资金国际转移,才能称作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当今世界经济生活中,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都利用关税壁垒及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既能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又能通过当地生产、就地销售,可以使设计和生产更接近市场,随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以达到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利益的目的。

一、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

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一种。资金在各国之间的转移是十分频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资金国际转移都是国际资本流动。只有那些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资金国际转移,才能称作资本的国际流动。它既包括投资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输出输入,也包括黄金、外汇等方面的资本流动。这里所说的资本国际流动,主要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下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信贷和短期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转移,即一国政府、企业或个人与另一国政府、企业或个人之间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之间资本的流出和流入。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经济交往以资本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为特征,不同于转移所有权的商品交易。

国际资本流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分类标准也有很多。按照资本使用权的转让期限,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长期资本流动与短期资本流动两大类。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按其具体投资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与国际信贷三种类型。

1.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一般是指一国政府、企业或私人投资另一国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的载体通常是跨国公司。与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通过拥有股份掌握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经营管理权,能够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且不直接造成投资接受国的债务负担。按经营动机不同,国际直接投资分为:(1)利润导向型。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在这种类型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下,资本要素一般是由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或地区流向资本相对短缺的国家或地区。(2)劳动力导向型。资本要素向国外转移的主要目的在于与国外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要素结合,以提高资本劳动产出率。在这种情况下,资本要素一般是从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流向劳动力相对廉价的国家或地区。(3)自然资源导向型。国际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在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上,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国外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或母国相对短缺的自然资源,以确保本国生产的正常进行。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这种类型。(4)市场导向型。以开拓国外市场或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为投资目的。在当今世界经济生活中,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都利用关税壁垒及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既能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又能通过当地生产、就地销售,可以使设计和生产更接近市场,随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以达到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利益的目的。(5)技术导向型。在某些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东道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经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技术导向型对外投资中,资本要素一般是由技术欠先进国家或地区流向技术较先进的国家或地区。(6)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当一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稳定时,该国的投资者一般会将全部或部分资金转移到国外政治、经济情况良好的环境中去,以降低投资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资本要素一般是流向政局稳定、经济稳步增长、投资环境较佳的国家或地区。有时为了防止一国政治经济的变化给投资者带来太大的冲击,投资者也会选择在多国投资,以分散风险,保证相对稳定的收益。(7)管理与信息导向型。投资目的是及时获取当地市场信息,加快市场信息反馈,协调公司内部管理和生产安排。生产地与消费地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的情况下,由于相距较远,产品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不容易及时反馈到生产地,因此生产企业很难及时根据市场动态来调整生产。通过在市场地直接投资,可以将生产与销售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更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来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8)全球战略导向型。有些国际直接投资在短期可能是无效益的或效益不高的,有时甚至是负效益的。投资者之所以仍然对外投资,其目的在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获取一些隐形的利益,实现其全球战略,为谋求更长远的利益和发展奠定基础。

2.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也称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外国政府或企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证券市场上购买上市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与直接投资相比,间接投资是为了获取利息、股息或买卖价差收益,并不谋求对企业的控制,而且国际证券一般都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买卖,流动性较强。对于一国而言,购买外国证券意味着资本流出,反之在国际金融市场卖出或发行证券,则是资本流入。

3.国际信贷。国际信贷主要是指一年以上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银行的贷款。与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相比,国际信贷不涉及在国外建立经营实体或收购股权,也无须进行国际证券的发行和买卖。一般而言,政府贷款利率低、期限长,但通常被指定用途并附带一些政治条件,如政治体制改革、军备控制、调整经济政策等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仅对相应会员国提供,贷款条件一般也比较优惠,但规定特定的用途。国际银行贷款主要是指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贷款。这种贷款用途广泛,但利率和其他费用较高。战后,适应于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国际信贷发展很快,其规模急剧扩大;其中,中长期信贷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以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本转移。通常是指借助于各种信用工具、票据而进行的流动。短期资本流动的形式按其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贸易资金流动。贸易资金流动是短期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国际贸易往来形成的债权债务会引起大量的国际短期资金流动。

2.国际间银行资金调拨。开办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为平衡资产负债或超买超卖头寸,须不断进行同业拆借或头寸抛补,因其金额巨大、流动频繁,往往对市场利率和汇率的短期变动影响较大。

3.保值性资本流动。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频繁剧烈,给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造成了很大风险,为保障利润、锁定成本,各类交易者往往采取多种方式,如套汇、期货、期权等进行保值。这样便形成了保值性短期资本流动。

4.安全性资本流动。安全性短期资本流动常常被称为资本外逃,其目的也是为了保值,不过这类资本流动所要回避的风险不是汇率、利率波动,而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引起安全性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有:国内政局动荡,甚至有发生政变的危险,资金安全失去了保障;本国政府提高税率或实施外汇管制,使资本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大受影响等等。

5.投机性资本流动。这类资本流动是投机者利用国际市场汇率、利率、金价金融工具或商品价格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差异与变动进行低买高卖,进行各种投机交易而引起的资本流动,其动机在于获取价差收益。投机性的资本流动对国际市场行市波动可能产生积极的抑制、稳定作用,也可能产生推波助澜的消极影响,使行市波动进一步加剧。

(二)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的国际流动性显著增强,流动速度大大加快,不仅如此,其流动规模也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投资方式、地区结构、部门结构和资本构成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私人资本成为资本输出的主导。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跨国公司的发展异常迅速,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从1982年的不到50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7300亿美元,2000年高峰期达到12391亿美元。图9—1清楚地显示了1982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

2.国际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但是发达国家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004年全球7300亿美元的国际直接投资中,设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占了其中大部分,达到6370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三个输出国依次为美国、联合王国和卢森堡。其中美国的流出量增加了90%以上,达到了破纪录的2290亿美元的高水平。

img62

图9—1 1982—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历年《世界投资报告》整理

表9—1 1993—2004年不同区域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变化(单位:十亿美元,%)

img63

资料来源:UNCTAD《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

3.国际资本流动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二战前,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是采掘业和农业。20世纪60年代以后,投资重点转向制造业。如60年代初,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采掘业占36%,制造业仅占32%。到1974年,两者的比重已经变成18%和39%。70年代中期以后,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向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以及服务业转移。在2004年的跨国并购总值中,服务产业占63%,其中金融业最为突出,占全部服务业跨国并购的三分之一。

表9—2 1987和1999年国际资本流动产业分布的对比(单位:%)

img64

4.资本国际流动的地区结构趋于集中化。70年代前,先进国家的资本主要是输往落后国家和地区,7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此后,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向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和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吸纳主体。在资本的国际流动中,发达国家,特别是其中的美国,不仅是国际资本的最大来源国,而且也是国际资本的最大吸收国。2001年以后,发达国家吸引直接投资的势头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吸引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特别以亚洲和大洋洲区域为主。2004年,流入发展中国际的国家直接投资数额达到2330亿美元,其中亚洲和大洋洲区域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480亿美元,比2003年多460亿美元,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涨幅。其中东亚的流入量上涨了46%,达到1,050亿美元,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中国香港的流入量大增。在东南亚,外国直接投资激增48%,达到260亿美元。南亚的流入量为70亿美元,增长了30%,印度排在第一位。流入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涨幅更大,从65亿美元增加到了98亿美元,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土耳其。中国保持了发展中国家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的地位,流入量为606亿美元。尽管如此,发达国家(包括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在吸引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并未改变,2004年全球直接投资有4150亿美元流入发达国家,占全球直接投资的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