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集聚还是分散,解密城市成长的黑匣子无外乎是两把钥匙,内生的专业分工与外生的规模经济,它们决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一般地,马歇尔所说的同一产业的厂商相互毗邻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地理上集中的产业可以支持专业化的投入品生产者;第二,雇佣同一类型工人的厂商的集中可以相互提供劳动市场蓄水池的作用;第三,厂商之间的地理集中可以共享信息。信息社会让智慧城市生活到来。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从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学习、生活。但城市产生的起源与发展的动力,却一直是吸引学者不断探索的谜团。

一、城市成长:分散与集聚的社会进化

城市的形成是人口分散与集聚的社会选择过程。为了在城市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学习机会与优质生活,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聚,推动了城市的发育成长。当城市进入成熟阶段,人口流入减缓、停止,甚至由于不堪忍受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而导致部分人口逃离城市,人口在城市的分散与集聚逐渐形成均衡态势。无论是集聚还是分散,解密城市成长的黑匣子无外乎是两把钥匙,内生的专业分工与外生的规模经济,它们决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础:更高的生产效率。

从内生的专业分工来看,专业化经济的报酬是递增的,它不仅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也能内生出产品的多样性。正如亚当·斯密曾经判断:“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不同,分工与专业化的实现必然要求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高度协同,同时也必然使得不同经济人之间产生频繁的社会交换活动,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大小反过来影响了分工与专业化程度高低。城市的出现是社会分工与社会交换不断深化的产物,人口在城市的集聚缩小了经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一方面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在一个特定集中区域的协同合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各个经济人完成社会交换的交易成本。正如配第(William Petty)所言:“因为在如此之大的城市中,制造业会相互影响,每一个制造业将被分成尽可能多的部分,由此而使每一个手工业劳动者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专业化的好处可以通过将某一制造业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地区而实现,因为这样的集中会导致交通和运输费用的节约。”因此,专业化经济带来的好处决定了城市的发育与成长。但随着各种经济要素在城市的不断集聚,不同形式的拥堵成本不断提高,完成社会交换活动的交易成本急剧上升,城市生活环境恶化,部分人口逐渐从城市外流。

从外生的规模经济来看,马歇尔是用外部经济解释城市经济现象的始作俑者,他不仅最早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而且首次运用“外部规模经济”解释空间集中和厂商相互接近的优势,“当一种工业已这样选择了自己的区位时,他会是长久设在那里的。因此,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相互从临近的地方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技能就会得到良好的市场”。城市的发育与成长离不开企业在特定空间集中带来的规模经济,也为企业空间集中提供了所需的各项生产要素。更一般地,马歇尔所说的同一产业的厂商相互毗邻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地理上集中的产业可以支持专业化的投入品生产者;第二,雇佣同一类型工人的厂商的集中可以相互提供劳动市场蓄水池的作用;第三,厂商之间的地理集中可以共享信息。尽管人口、企业在城市集中带来的规模经济在一定范围内是递增的,但超过一定界限则呈现报酬递减态势,从而制约了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推动了部分大城市、超大城市向分散化、网络化发展。

二、城镇化演变: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然选择

城市是人类最复杂的作品之一,从来没有完成,亦没有确切的形态,就像没有终点的旅程,它是过去,是现在,更是未来。在农业社会孕育初生,在工业社会发展成熟,在信息社会焕发新颜,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城镇化呈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城市为美好生活赋予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涵。

农业社会孕育城镇化星星之火。在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是主要的经济活动形式,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地域上比较分散,产品交换与社会交往相对较少。由于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社会缺乏形成现代城市的经济基础。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一部分人逐渐脱离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的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小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产生,一批集市、手工作坊集中地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的雏形。另外,一些军事要塞、宗教场所、城堡等地也吸引了人口的大量集聚。总体而言,农业社会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城市发展偏重行政功能,经济功能发育不完善,主要服务于少量剩余农产品交易与手工业生产,只有一小部分官僚、贵族、富商才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工业社会让人类享受城市文明。蒸汽革命与电气革命奠定了机器大工业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工商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的分离,三大产业内部分工不断深化,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现代工商业企业、农业企业取代了分散的家庭作坊、小农场,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渐形成,一大批现代城市首先在交通运输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涌现。与农村相比,城市提供了高收入的工作岗位、高品质的现代生活、优质的公共服务等,吸引了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入城市。从全球来看,西欧、北美等工业化先行国家较早地进入了城市文明,到2007年全球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正式进入城市文明的时代。总体而言,前所未有的专业分工与规模经济推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成熟,不同城市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化功能,城市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空间和承载方式,城市的发展让大多数人享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成果。与此同时,城市空间布局失衡、大城市病问题凸显、农村社会不断衰落、各种形式的社会鸿沟拉大等成为“城市文明之痛”。

信息社会让智慧城市生活到来。自1946年诞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以来,计算机、互联网等迅速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深化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生产方式、工艺流程、企业管理的影响全面提升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推动了产业分工与产业链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规模经济在网络条件下得到扩大,借助虚拟网络打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局限,有效地提高了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世界成为一个紧密合作、交互影响、便捷交流的地球村,城市文明借助网络向世界各地延伸。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理念的转变,相继形成了电子城市、光网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城市发展模式,人们进入城市不仅希望获得较高的财富收入、较好的公共服务等,更希望享受人性化的工作方式、智能便捷的生活环境、清新宜人的人居条件,智慧的城市生活成为人们的时代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