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与管理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与管理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革命使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工厂所有者主要凭借个人经验和才能进行管理;工厂所有者即管理者,直接组织指挥生产,独立的管理阶层还未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直接对立。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管理时期”。欧文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正因为罗伯特·欧文最先注意到“人”的因素,并开始关心“人”,所以在某些管理学著作中,他被誉为“人事管理之父”。

18世纪60年代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革命。使以手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厂向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过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思想的革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相继产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动产品的复杂程度与工作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经理人员也逐渐摆脱了其他工作,专门从事管理。这一时期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工厂所有者主要凭借个人经验和才能进行管理;工厂所有者即管理者,直接组织指挥生产,独立的管理阶层还未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直接对立。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管理时期”。尽管这一时期还没有产生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但是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上,已经在不少方面出现了对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若干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是苏格兰的政治经济学家与哲学家(Adam Smith,1723—1790),他在1776年发表了代表作《国富论》。该著作不仅对经济和政治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他提到:如果一名工人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恐怕工作一天也难以制造出一枚针来。如果希望他每天制造20枚针那就更不可能了。如果把制针程序分为若干项目,每一项就都变成一门特殊的工作。一个人担任抽线工作,另一个人专门拉直,第三个人负责剪断,第四个人进行磨尖,第五个在另一头打孔并磨角。这样一来,平均一个人每天可以生产48 000枚针,生产效率提高的幅度是相当惊人的。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之所以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可归结为下面三个原因:

(1)增加了每个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

(2)节省了从一种工作转换为另一种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3)发明了许多便于工作又节省劳动时间的机器。

这段生动论述,形象地把劳动分工的优越性展现出来了。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国民每年消耗的一切生活日用必需品的源泉是该国人民每年的劳动。这种生活日用必需品的供应情况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这个国家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能力的高低;另一个是从事有用劳动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人数的比例。即若要增加国民财富,必须增加生产性劳动,减少非生产性劳动,特别是必须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技能。此观点已成为后来组织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

亚当·斯密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提出的一个根本的观点是,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他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但是,每个人的私人利益又受到其他人的利益所限制,即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其他人的利益,正是这种限制进而产生了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立足点的。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曾用这样的话来描述人们的相互关系,“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这种将人类的行为始点归于“经济”因素的“经济人”的观点,即认为人类是由于追求物质、经济利益才产生了行为的动机,是当时生产关系的反映。正因为如此,此观点对于传统管理时期和科学管理时代的管理实践和理论,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罗伯特·欧文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是19世纪初期英国卓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早年在苏格兰的纽拉纳克经营一家大纺织厂,并以在该厂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试验而闻名于世。欧文认为,试验前此厂是当时“社会的缩影”,集中了“工厂制度下的一切罪恶”,如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生活条件恶劣等。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两者相互作用,并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一切罪恶”。为此,他在自己开办的纺织厂里实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改善工作条件,包括将劳动时间缩短为10.5小时、严禁未满9岁的儿童参加劳动等;提高工资,并免费供应膳食;建设工人住宅区,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开设工厂商店,按成本出售工人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设立幼儿园和模范学校;创办互助储金会和医院,发放抚恤金等。其目的是探索在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前提下,能否有利于工厂所有者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事实证明,尽管试验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设想在“一定条件下”是能成功的。他的改革确实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使工厂所有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另外,欧文还提出,工厂所有者不仅要“关心”工人,还应该“关心”工厂的股东,分给其应得的红利。总而言之,作为工厂的所有者必须重视“人”的作用。欧文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人的因素和人的作用;

(2)实行灵活稳健的人事政策和待人处事的方法;

(3)主张对人力进行投资;

(4)主张改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

(5)主张与工人和睦相处;

(6)强调对人的本性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剖析;

(7)养成一丝不苟、准确无误的工作习惯。

可能正因为罗伯特·欧文最先注意到“人”的因素,并开始关心“人”,所以在某些管理学著作中,他被誉为“人事管理之父”。

(三)查尔斯·巴贝奇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同时又是科学家和作家。他曾走遍英国和欧洲大陆,用多年时间对英、法等国的一些工厂进行考察研究,了解有关制造业方面的各种问题,研究经理人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他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对专业分工、作业方法、机器与工具的使用和成本记录等都进行了专门论述,是管理学历史上一本重要的文献。

查尔斯·巴贝奇不仅赞同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观点,他还进一步地分析了劳动分工使生产率提高的原因,他的解释比亚当·斯密更全面、更细致。他认为劳动分工使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是:

(1)节省了学习所需要的时间;

(2)节省了学习期间所耗费的材料;

(3)节省了从一道工序转移到下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4)经常从事某一工作,肌肉能够得到锻炼,不易引起疲劳;

(5)节省了改变工具、调整工具所需要的时间;

(6)重复同一操作,技术熟练,工作速度较快;

(7)注意力集中于单一作业,便于改进工具和机器。

查尔斯·巴贝奇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此来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他认为,工人除了拿工资外,还应按工厂所创利润的百分比额外地得到一部分报酬。这种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使每个工人的利益同工厂的发展及其所创利润的多少直接有关;

(2)每个工人都会关心浪费和管理不善等问题;

(3)能促使每个部门改进工作;

(4)有助于激励工人提高技术及品德;

(5)工人同雇主的利益一致,可以消除隔阂,共求企业的发展。

他的这种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的管理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查尔斯·巴贝奇还对经理人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如:

(1)应分析制造程序及成本;

(2)应花时间研究技术;

(3)搜集资料时应使用印好的标准表格;

(4)分析企业机构的实际工作时,宜采用比较分析法;

(5)应研究各种不同颜色的纸张与油墨的效果,以确定何种颜色不易使眼睛疲劳;

(6)提问题时,要研究如何发问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7)应根据以所得为基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所需;

(8)生产程序的管理应该集权化,以求经济;

(9)应重视研究发展工作;

(10)应以是否邻近原料供应地来确定厂址;

(11)应建立一套对人人都有利的建议制度。

查尔斯·巴贝奇的这些思想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比前人甚至同代人有较大的进步。他几乎研究了制造业的各个方面,他提出的许多原则不但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