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文化调研的基本方法

企业文化调研的基本方法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访谈法也可称个别访问法,是指企业文化调研过程中,通过个别面谈里收集调研资料的一种专项调研形式。由于是个别面谈,调查者与调查对象之间有可能建立起比较信任的关系,能够把调研与讨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方便灵活,回答率高,搜集的资料真实可靠,也可沟通感情,观察被调查者的态度。显然,在企业文化调研中,调查者与调查对象的关系属于次级社会群体关系。

企业文化调研的方法有多种,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有访谈法、座谈法、调查问卷法和观察法等。

1.访谈法

(1)访谈法特点。

访谈法也可称个别访问法,是指企业文化调研过程中,通过个别面谈里收集调研资料的一种专项调研形式。访谈法的主要特点就在于“个别”的访谈上。由于是个别面谈,调查者与调查对象之间有可能建立起比较信任的关系,能够把调研与讨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方便灵活,回答率高,搜集的资料真实可靠,也可沟通感情,观察被调查者的态度。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人际社会关系大致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初级社会群体关系,二是次级社会群体关系。初级社会群体关系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等。这种人际关系是在长期的面对面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特点是持久、稳定、亲密,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成员之间相互利用,不拘理解,每个人交往中可以将自己的个性尽可能表现出来。次级社会群体关系一般是一种工作上而不是感情上的联系,这种联系通常只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或目标而维系的。每个人交往中扮演着比较固定的角色,看上去斯文有礼,实际上比较刻板,受拘束,只能表现出个性的一部分。这种社会群体关系表现在不同的企业,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人际关系。

显然,在企业文化调研中,调查者与调查对象的关系属于次级社会群体关系。他们只是为了实现调查的目的而相互交往的。彼此之间了解不深,只能根据年龄性别、衣着打扮、口音谈吐等直接观察的特点来判断对方。因此,在调查访谈过程中,调查对象愿不愿意谈,愿意谈多少、谈多深是不确定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调查者的印象。如果对调查者的印象好,他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露自己的看法;否则,就可能敷衍应付,躲躲闪闪,甚至避而不谈。所以,若想提高访谈成效,就必须对社会群体关系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否则就会影响访谈效果和调研质量。

(2)利用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根据谈话方式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标准化访谈提纲。在这种提纲中,对谈话的开场白、指导语、所提的问题、问题的措词和排列、提问的方式以及遇到的特殊情况应如何处理等,都应作出详细的规定,访谈时调查者要严格按照提纲逐一提问,并按顺序作记录。标准化访谈提纲能使调查的情景、条件、内容、过程大致相同,减少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调查误差,便于谈话资料的统计汇总。

另一种是非标准化的访谈提纲。提纲中只列出调查者想要了解的主要问题,给谈话人提供一个思路。非标准化访谈,需要调查者反复研究和掌握提纲内涵,并运用好说明、解释、提问、重问等手段,激发调查向的谈话热情,达到深入调查的目的。

从访谈对象上划分,访谈提纲又有三个类型。

一是高层访谈提纲。企业高层是企业文化的主倡者和引导者,既对企业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和切身的体验,又对未来企业文化建设有指导性和决定性作用。为此,其访谈提纲设计一般侧重于宏观环境、发展战略、队伍构成、文化特征、发展元素与对策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当然,也不能忽视企业高层自身素质和精神状态的调研。调研者只有把握住企业高层的真实思想状态和新的工作思路,才能为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找准方向。

二是部门访谈提纲。部门是企业战略和文化的中间执行环节,承上启下,是一个企业执行力的重要载体。在部门访谈提纲的设计上,一般应注意各相关部门在企业文化建立、管理和传播等认知情况的了解与掌握。在调研中,只有把握好上述内涵,才能为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三是基层走访提纲。基层和企业职工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对其进行认真而有效的走访,可以获得更为鲜活的、准确的企业文化资料,为企业文化的创立或重构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访谈提纲发放的时机,访谈提纲一般访谈前的3~5天交给访谈对象,请其为访谈做好准备。时间太短,访谈对象来不及准备,影响访谈效果;时间间隔得太久,又易为访谈对象忽略、遗忘,影响访谈的有效性。

(3)实施访谈。

做好访谈提纲后,就可以根据计划实施访谈了。企业文化调研过程中有两类具体的调研方式:个别访谈与走访。

① 个别访谈。为使访谈取得好的效果,在个别访谈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和环节。

●做好准备,进入谈话氛围。个别访谈最困难的阶段是访谈开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顺利进入谈话气氛,意味着访谈成功了一半。如前所述,访谈对象开始时都有某种“拒访”的心理,如对所提问的问题可能不关心或不感兴趣,认为访谈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还有的担心访谈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等。即使是愿意谈的人,也需要一个观察和适应的过程。同时,对不同访谈对象也要区别对待:高层访谈,要以目前企业面临形势与今后任务话题引导调查对象畅谈思路、看法与感想;对中层部门负责人的访谈则可以谈一些引发谈话兴趣的话题,融洽双方的谈话氛围后切入正题。如果调查对象须思考再答,也不要急着催促,可以试探性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谈话人思维与情绪逐渐活跃起来。

●相互信任,尊重对方感受。一是要尊重对方,不管访谈对象是一般员工还是职工代表,都必须注意对访谈对象的态度要亲切。要始终记住,访谈双方中的调查者是“学生”,“有求”于对方,任何高高在上的态度或轻视的神情都会引起被访谈人的反感,影响访谈效果。二是信任对方。对于访谈对象的个人观点,不能强求全面、准确,允许访谈对象个人充分发表意见。对一些偏颇的观点和看法,也不能轻易打断,否则将伤害谈话人的自尊心,挫伤其谈话的积极性,也得不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头脑清醒,控制参与程度。个别访谈时,调查者是少插话,让谈话人一个人说好还是适当插话,与调查对象适当讨论为好?这要从调研的客观性上来判断。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既保持调查的客观性,又达到深入调查的目的。如当谈到与事实有关的问题,调查者的参与程度要低一些,尽量少插话;如果是谈到对问题的看法,调查者的参与度可高一些,多提几个为什么,引导对方把全部看法和理由讲出来。

●认真仔细,做好访谈记录。一份完整的访谈记录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谈话人所谈及的主要内容;二是谈话人谈话时的行为特征,包括重要的表情、手势、语调等;三是被访者在访谈时得到的印象和启发。最后一点要特别注意,不能认为记录就是有言必录,有言才录,把访谈完全看作调查者被动的行为。实际上,调查者访谈过程中,大脑中一直进行着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经常会有一些判断、假设、意见闪现出来。这些“灵光”是数量可贵的,对调研报告的形成,有时可能比直接的事实材料更重要。同时,在做访谈记录时,既要注意记录观点,也要注意记录细节。没有观点,只记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就无法抓住谈话的脉络;而没有细节,只记下干巴巴的条条框框,记录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在访谈中也要注意辅助使用一些现代化记录工具。

②走访。走访也是访谈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与个别访谈相得益彰的一种随机性、灵活性的调查方法。在个别访谈中,调查对象一般是事先确定的,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企业文化调研中,由于文化管理的特性,决定了调研的普遍性。走访是弥补个别访谈不足的有效方式。走访对象不需要事先研究确定,因此,所获得的调查资料更为真实和客观。在走访中,应把握的问题和环节如下。

●简洁明快。走访不宜对同一人提问太多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人一题的方式比较好,越到基层和一线,越要注意简洁明快。所问问题应非常明确,以免造成调查对象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的情况。

●态度亲切。在走访中,由于讲求随意性与灵活性,要求与一人的谈话或对话时间不宜过长。可用两种方式解决此类问题。一是语言方式,即直接插话,控制话题。如当调查对象缺乏重点或唠叨不清时,可利用适当空隙插话,但要态度亲切,不可简单生硬。如仍不起作用,可改变提问方式,通过一问一答,边问边答的方式,直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二是非语言方式,即通过语气、表情等发出信息,暗示对方“这个问题我不感兴趣”,或“这个问题可以结束了”。如对不感兴趣的话题可不再发出肯定的“嗯嗯”声,把目光转向别处。当然,做这些动作时也应注意礼貌有度。

●角色调适。每个人在社会的角色不同其行为规则也就各异,企业文化调研也是这样。走访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调查者和调查对象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走访过程中调查者要面对企业的高层领导,走访一些领导,有些负责人可能是自己的上级或同事,经常出现角色冲突现象。这就要求调查者有较高的自我调适意识摆正心态,既不能在领导面前放不开,也不能在一般职工面前摆架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得体,讲究分寸。否则,将会影响调查效果。

2.座谈法

座谈法是一种集体访问方法,即将许多调查对象放在一起同时进行访问。也就是通常说的“开调查会”。

(1)座谈法特点。

①多人互动。座谈法最大的特点是,访问过程不仅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社会互动的过程,而且也是被访问者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座谈会收集的资料受到这两种社会互动的影响。要使座谈会成功,访问者不仅要组织好与被访问者的互动,而且要组织好被访问者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访问者有熟练的访谈技巧及组织会议的能力。由此可见,座谈会是较个别访谈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调查方法。座谈会的上述特征,使得这一方法常用于验证或调查集体行为与群体关系的倾向,以及心理治疗和组织诊断。此外,典型调查也常采用这种方法,深入解剖一个典型,召集各种代表人物座谈,既简便易行又收效快。

②座谈人员具有同质性。根据长期实践经验,座谈会的人数以5~7人为宜,最多不超过10人。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但一般的原则如下。

●要有代表性。

●要十分了解情况。

●敢于发言。

●相互之间应有共同语言。

一般来说,与调查问题无关的人和权威人士不必在座。

访问前应事先将所有参加座谈的人员名单、访问的具体内容、要求、举办的时间、地点等通知参加座谈会的所有被访问对象。正式开会前,调查者应做好充分准备,拟定好询问提纲。

③有轻松的非正式气氛。调查会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所谓的“头脑风暴法”,即会议主持者不说明会议的明确目的,而只就某一方向的总议题,请到会者自由地发表意见;会议主持者不发表意见,更不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另一种方法叫做“反向头脑风暴法”,即会议首先列出某方面的问题,参加者不仅自己发表意见,而且必须针对别人的意见开展批评与评价,意图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调查会上要避免大家的发言受某些权威人士的发言的左右,或受会议主持者意见的左右,而要使各种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述。调查会最好使用半结构式访问,这样才能把握重点,否则容易流于空泛;而且与会者一旦争论起来,访问员有可能不知如何控制局面。

由于座谈会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被访问者相互之间的多层次互动,因此它所获得的信息较其他访谈方式更广泛;而且由于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核对、互相修正,使获得的资料更完整准确。此外,由于是同时访问若干人,因而可节约人力、时间。座谈会常常将调查与研究集于一身,因而能获得意外的收获。但是,座谈会也容易产生一种“团体压力”,使个人顺从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敢发表意见,因此对于某些敏感的问题,不适于采用这种方法。与个别访问相比,座谈会较难做到深入细致的交谈。

(2)座谈法的提问艺术。

①掌控座谈法的节奏。

●研究被调查者的心理。在座谈会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健谈,有的怯生或不善言谈;有的能专注要点,有的则东拉西扯甚至文不对题;有的如实提供情况,有的对反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问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要对被调查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心态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与技巧。例如,对顾虑较多的人,要分析其是否对访问目的有疑虑,或者担心打击报复。若属前者,应坦诚说明调查的意图;若是后者,不必在座谈会上强人所难,可以采取个别交谈方式。

●因人而异,提问得体。“到哪个山唱哪支歌”,提问要看对象,所提的问题一定要与参加座谈的人身份相适应,要根据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恰当地提出问题,以免陷入尴尬或引起误会。一般地讲,对女士、接近或超过离退休年龄的人,不问及年龄及婚姻配偶等状况;对年长未任职的职工,不问及职务;对犯有某种错误的人,不问及所犯的那类错误。

●扣紧主题,掌握主动权。在座谈中,为了沟通感情,活跃会场气氛,启动大家的思维,可以提出若干功能性问题,或者谈一些题外话。但绝不能忘记座谈会目的,而应注意驾驭会场气氛,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把发言中心和重点引导到需要讨论、了解的主要问题上去。有时为了避免座谈会冷场,需要旁敲侧击,诱导被访问者“入轨”。所谓旁敲侧击或诱导,是指用其他类似的情况引起被访者的“共鸣”。

●激励合作,防止冷场。在大多数情况下,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是能够合作的。但也有相互不够合作或者合作得不好,导致座谈气氛不活跃、冷场甚至发生不愉快的情况。这就要求调查者自始至终注意激励合作,活跃气氛,防止冷场。如果出现冷场,应当随机应变。首先寻找打破僵局的发言人。中国有句古语:“一只羊过河,十只羊都过河”,重点启发和引导那些“炮筒子”、健谈的“快嘴”充当打破僵局的“带头羊”。如果启发诱导不起作用,会场上一时没有“带头羊”,那就只好采取点名发言的办法,临时找一个“带头羊”。但要选准点名对象,考虑点名方式。一般来讲,可先点工作经历较长的老同志,比较容易寻求“话头”。例如,“你搞这项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是不是请你先谈谈?”这样,在褒扬的基础上点名,不致形成“将军”的局面,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也应注意语言的艺术,巧妙地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气氛。

②选择适当的提问形式。提问的形式,一般有正问、侧问、设问、反问等四种。

●正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比如:你公司有多少员工?

●侧问。就是采用迂回曲折的办法提问,引导对方回答。比如,对一个亏损企业的领导,不便提他亏损多少,可以问他,2013年物价上涨对企业效益有多少影响?

●设问。就是按照回答的逻辑思路,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回答。比如,在被访问者谈到企业某种制度有不少弊病时,访问者可以提出:如果对某些措施加以改进,能否克服这些弊端?

●反问。就是从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促使对方回答或引起讨论。比如,当被访问者谈到铁路运输对工业生产影响很大时,访问者可以根据掌握的事实提出:听说有时车皮来了,又无货可装,有无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

访问调查中采取哪种提问形式为好,要根据访问对象和访谈进展情况灵活掌握。

③及时追询,深入挖掘。追询是访问者为使被访问者正确地回答问题进一步提出问题,是提问的延续,也是一种引导方式。当被访问者回答中回避某些事实、不吐露真情、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或情理、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不具体、过于笼统、缺乏事实或事实残缺不全时,可以追询。追询的方式有正面追询、侧面追询、系统追询、补充追询、重复追询等几种。

●正面追询是针对事实不真实、不具体、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请对方补充回答。

●侧面追询是在原提问的基础上,调换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一种提法,询问相同的问题。

●系统追询是按照“5W”(即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何事、何因、何果)系统地追询。

●补充追询是针对漏掉的、需要补充的问题提出追询。

●重复追询是为检验关键性资料前后说法是否一致,或访问者记录不清,对需要重复的问题提出追询。

追询不仅要适时,而且要掌握好语言分寸。所谓适时就是对可以顺藤摸瓜的问题,应当立即进一步提问;对一些不宜在公众场合披露的“隐情”,应当放在座谈会后单独进行追询。所谓掌握语言分寸,就是要以不伤害被调查者的感情,有利于收集资料为原则,一般应与被访问者站在平等讨论问题的角度,口吻要平稳,语调高低和节奏要适宜。如果追询者居高临下,语言咄咄逼人,会给被访问者造成追逼和审问的感觉,这样,访问非“砸锅”不可。

(3)搞好座谈记录。

访问调查,必须做好记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当场记录,以求资料完整、准确、真实。有些不便记录的,也可事后追记。记录分标准化记录和非标准化记录。所谓标准化记录,就是把情况记录在事先设计的表格、卡片上;所谓非标准化记录,就是按照调查者的需要进行记录。记录形式以笔记为主。笔记分为速记、详记和简记三种。一般多用简记,即只记录发言者提供的实质性资料。在笔记中,通常以简称代表全称,用约定的缩写或符号代表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组。在具体记录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实质性问题,应尽可能记录发言者的原话,包括方言土语,一般不要去提炼或改正其语法毛病,以保持其自然原始状态。

②关键性材料和数据要记录准确,必要时请其重述。事后还应与有关材料、报表核对,并把结果注入旁批。

③做好旁批。发言者语言含糊,可通过其语词、表情理解,并将其意思注在页边。重要资料数据记录后,要加着重符号。也可将对材料进行处理的想法或者由此材料触发出的“思想闪光”注页边旁批位置,以便利用。

④及时排疑补遗。发言提供的材料如有疑点或遗漏,要作上标记,及时追询,排除疑点,弥补遗漏。

3.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法的特点。

调查问卷法,是根据调查目的,用提问的方式生产一份问题表格(即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后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问卷是实现设计的,它系统地列出了所需要调查的内容。问卷可以邮寄,可以组织笔答,可以留置回答,可以通过电话询问,还可以采用访谈办法进行,近年来还出现了网络问卷这一新的调查问卷形式。

调查问卷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①调查对象是经过思考之后才对问卷作出反应的,这有助于获得真实、准确的资料。但是,往往由于调查对象发现了某些敏感的问题而加以回避,因而拒答或回答不真实。这就会造成问卷回收率下降,或者资料可靠性下降。而调查者又无法作进一步的追索,但从回收的答卷上也无法判断答案的真伪,使回收的问卷失去了价值。因此,设计好问题,合理地按照问题顺序是问卷设计的重要任务。

②调查问卷特别适用于大样本调查。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情况不同,访问调查必须面对面地提出问题,收集口述材料。由于人力、财力的原因,调查的样本数不可能太多,调查的地域不可能太广。而问卷要事事依赖调查对象自我填答,问卷可以通过邮寄分发,也可以面对面分发。因此,样本数可多可少,有时仅选数十认作问卷调查,而有些课题样本则多达数千甚至过万人。

③调查问卷有利于获得定量资料。问卷调查不仅能取得数量标志的计量资料,还可以获得有关属性、品质、态度为标志的计数资料。这些集料都通过统计处理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使结果更为客观、真实、系统、科学化,提高了调研结果的可信度。

问卷调查又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发出的问卷常常无法全部收回,收回的问卷太少,往往影响所取得材料的代表性。其次,问卷调查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不能了解深层次的问题。再次,如果问卷中的问题太多,答者生厌、置之不理;问题太少,所得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有可能影响整个调研结果的科学性。

(2)了解调查问卷。

①问卷的分类。根据研究课题性质和目的的不同,问卷可分为无结构型问卷和结构型问卷两大类。

无结构型问卷又称开放式问卷。它的特点是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受试者可以依据本人的意愿作自由的回答。无结构型问卷一般较少作为单独的问卷进行使用,往往是在对某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调查时,和结构型问卷结合使用。通过无结构型问卷,我们可以收集到范围较广泛的资料,可以深入发现到某些特殊的问题,探寻到某些特殊的调查对象的特殊意见,也可以获得某项研究的补充和验证资料。有时候研究者可以根据受试者的反映,形成另一个新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使研究者与调查对象之间形成交流,使研究更为深入。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文字表达有一定困难的调查对象,不宜采用无结构型问卷进行调查,而且问卷所收集到的资料也难以数量化,难以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研究分析能力,才可能从回收的问卷中作出判断和分析。因此,这类问卷多适合于作进一步深入调查时使用。

结构型问卷又称为封闭式问卷。它的特点是,问题的设置和按照具有结构化形式,问卷中提供有限量的答案,受试者只能选择作答。结构型问卷,由于已设置了有限的答案供受试者选择作答,因此它使用于广泛的、不同阶层的调查对象;同时有利于控制和确定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易于量化和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因此,这类问卷被普遍使用。但是,正因为限制性的选答,所以通过回收的问卷也难以发现特殊的问题,难以获得较深入、详尽的资料。因此,通常在结构型问卷为主的情况下,可以加入一两个无结构型问题,两种良性的问卷结合使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②问卷设计的原则。问卷设计是调查问卷的关键技术,要使调查达到预期目的,问卷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问卷设计还要力争做到规范、清晰、重点突出、精炼、有特色,一个好的问卷设计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并运用一些特殊的措施,使答卷者无从做假或不愿作假,还必须进行效度和信度测定,保证其科学性和适用性。问卷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四个。

●目的明确原则。介于调查者与调查对象之间的是问卷,设计者要把调查主题细分化,即分解更为详细的项目,再将这些项目转化为具体的询问题目,供被调查者回答。问卷中调查的问题一定要与主题密切关联。这就要求设计问卷时紧紧“扣题”,突出重点,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从而保证问卷调查的效率。

●可接受原则。问卷设计的内容要让调查对象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调查对象是否参加调查取决于他自己,对此有绝对自由,人家既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如何使调查对象采取合作态度,这是顺利完成调查任务的一个重要问题。考虑到调查对调查对象来说是一种额外负担,必要的时候应采取一些物质鼓励的办法。目前,国内的有些问卷调查会附带赠送纪念品,也有的调查问卷开始实行付费办法。例如,国内的某某网站调查,填写一份调查表可以得到0.5~25元的奖励。除此之外,在问卷设计上也要体现可接受原则,在说明中要表示出填写人的参与对调查结果的重要性。问卷所提出的调查问题要令人感到轻松自然,没有心理压力,语言有礼貌、有趣味性,并且尽量适合各种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尽量不能让调查对象反感和难堪。对需要进行调查的部分敏感问题,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的处理。

●简约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在问卷设计中体现以下三方面:第一,问卷设计的形式应简单明白;第二问卷提问内容要简练,与主题无关的问句不要列入,与主题有关的也不能重复,争取用最少的问句获取完整的调查信息;第三,问卷不宜太长,以尽量缩短调查对象填写问卷的时间,耽搁被调查者时间太长就容易引起反感,往往会导致答卷终止,或勉强地匆匆作答,从而影响真实性。

●匹配性原则。匹配性原则就是要让调查对象的回答便于进行检查、统计和分析处理。设计的问题和答案都要考虑到能做相应的分类和理解,使调查所得结果能用于做交叉分析。再有一点是,问题的内容要匹配,封闭型题目与开放性题目要匹配。

③问卷设计的程序。调查问卷设计的程序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根据调查题目与假设,将所设计问卷的全部资料列出,研究分析哪些数据和资料要通过问卷来获得,了解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确定设计主要原则,如问卷采用的类型和形式等。

●写出问卷的标题或提纲,设计问卷初稿。

●写出有关题目与答案,即把调查的主题转变成具体的问题,把调查提纲的概念转变为一系列的变量和指标,用指标作为衡量变量的标准和尺度。比如,性别是变量,男、女的性别则成为指标,并考虑提出的每个问题是否有必要,是否需要编码。

●检查修改阶段。检查是对问卷的全面审视,重点审视问卷的每个具体问题是否有意义,问题是否超范围,是否能分解成几个小题目,问题是否明确,调查对象是否能够理解,问卷的篇幅是否太大,所提出的问题能否使用计算机处理等。一般情况下,应组织一次实验性调查,以收集答卷人的反馈意见。如果最后的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可以立即予以修改,力争在付印之前使问卷达到完善程度。

(3)调查问卷统计。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是调查的重点,也是调研工作的难点。同样的问卷调查数据,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以及对数据的理解不同,可能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从统计分析的层次来讲,问卷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两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与定量分析补充运用、综合发挥作用的。一般说来,定量分析用量度指标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规模程度以及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而定性分析则会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及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一种探索性调研方法。目的是对问题定位,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定性分析很大程度上依靠参与工作的统计人员的天赋眼光和对资料的特殊解释。没有任何两个定性调研人员能从他们的分析中得到完全相同的结论。因此,定性分析要求分析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且优先考虑那些做数据资料收集与统计工作的人员。

②定量分析。对问卷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后,可再对问卷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定量分析。问卷定量分析首先要对问卷数量化,利用量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问卷的定量分析根据分析方法的难易程度可分为简单定量分析和复杂定量分析。

简单分析常用于单变量和双变量的分析,但是社会经济现象是复杂多变的,仅用一两个变量难以满足需要,这时就需要用到复杂定量分析。在问卷设计中,常用的复杂定量分析有两种——多元分析和正交设计分析。问卷中常用的多元分析,主要有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三类。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选取合适的问卷分析方法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情况下,选方法时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只需对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那么可采用定性分析或者简单定量分析;如果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则需要利用复杂定量分析。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合适的问卷分析方法的选取取决于分析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在对企业调研中,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使之相互配合,才会收到更准确、更全面和更细致的调查结果。例如,有些问题可能会涉及被调查者的隐私或者对他们的自我形象有消极作用,这时调查者就可能作出不切实际的回答,此时利用定性分析可得到较切实的结果。

4.观察法

观察法是企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在日常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调研方法。在企业文化调研中,人们除了借助自己的眼睛、耳朵去观察、感知外,还可以运用照相机、闭路电视装置、录像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观察。

(1)观察法的特点。

观察不仅是企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比如,出门看天气,吃饭看菜谱,年轻人谈恋爱时察言观色,去体育馆看体育比赛,到公园游览观赏花草、树木、池亭设施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见的。然而,作为企业文化调研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它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仍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观察应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科学的观察法必须根据研究目的或假设去收集资料,也就是说,是在研究目的和假设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离开研究目的和假设,观察就会陷入盲目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但很多却是一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活动。它往往是人们为获得周围生活的信息,以安排个人的生活或调节个人的行为。

②科学的观察必须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观察前,对观察对象、观察项目和观察方法制定详细的计划,进行系统的设计。观察员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观察的科学方法。这与日常生活中那种无系统、无组织的一般观察是有所不同的。

③科学的观察除了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以外,还经常运用科学工具将观察结果正确详细的记录下来。除在观察中使用的观察表以外,还包括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2)观察法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角度,观察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在参与式观察中,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当中去,与被观察者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在相互接触与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察被观察者的言行,如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和会议,与企业管理者一起探讨有关问题,随时向管理者询问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等。这样,观察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

非参与式观察则不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被研究者的日常活动,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了解事物发展的动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察者可以采用对现场进行录像的方式。非参与式观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也易于获得较为“真实”的资料。

②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预设有明确的目标、所要观察的问题和大致范围,以及经过专门设计的观察记录表。这样,企业文化师可通过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一种开放式的观察活动,允许观察者根据当时的情境调整自己的观察视角和内容。观察者可以事先设计一个观察提纲,但这个提纲的形式比较开放,内容也比较灵活,可根据当时的情形进行修改。

(3)观察法的步骤。

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实材料,为什么要观察),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②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对所要观察的条件有一个一般的认识。

③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并确定观察的重点。

④实施观察。要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

⑤记录并收集资料。观察用的记录内容有以下四类。

●“实地笔记”,专门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

●“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

●“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理论笔记”,用于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

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