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需要与管理

需要与管理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关于需要的分类,其中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最具代表性。马克思指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在衡量需要和享受时是以社会为尺度”。调查职工的需要情况。

4.1.1 需要与管理

1.需要概述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一旦被意识到,就形成一种寻求满足的力量,驱使人朝着一定的对象去活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一般来讲,需要的强度越大,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需要的强度越小,活动的积极性也就越小。

需要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和渴求状态,它表现着人和外界的实际联系。这一定义表明了需要一方面和外界物质条件这个客体相联系,不能脱离外界条件,没有这个客体就没有需要的产生和发展,就没有需要本身;另一方面,需要又和人这个主体相联系,需要是人的需要,与人本身为一体存在,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在人和外界的关系中,需要揭示了主体对客体的依赖与渴求状态,它成为沟通和联络主体与客体的中介和桥梁。如果没有需要,没有需要引发的欲求、愿望等,外界条件就不会被人们所关注。

2.需要的类型

需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需要的起源分,有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对象或社会功能特征分,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需要的主体特征分,有个体需要和群体需要;按目的或结果分,有主观需要和客观需要;按需要的性质分,有生活的需要、活动(劳动)的需要、知识的需要、交往的需要、信息的需要等;按需要满足的方式分,有直接需要和实践活动本身的需要;按需要的本性分,有异化的需要和人性的需要;按需要实现的时间分,有长远需要和当前需要,等等。关于需要的分类,其中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最具代表性(在《激励行为与管理》一章有详细论述)。

3.需要的特征

(1)多样性

生物的需要主要是满足其生存,而人则由于劳动和思维而开拓出一个无限的实践与认识的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1),“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与动物只有单纯性需要(物质需要)相比,人的需要呈现出无穷多样性。人们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本身就意味着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来看,人的需要都是不可穷尽的。

(2)发展性

人的需要是在社会中产生、发展和实现的,离开现实的社会生活,任何需要都不复存在。人的需要的变化发展取决于人的本质的变化发展。因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停地进行着、发展着的,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变着和发展着。可见,人的本质的变化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变化和发展,既没有凝固不变的人性,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人的需要。马克思指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在衡量需要和享受时是以社会为尺度”(3)。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并且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需要对象、内容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因而它又具有社会历史性。

另一方面,需要也受到人自身因素的制约。在人的一生中需要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随着人的活动及对象范围的扩大,人的需要也在逐步扩大,需要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个体的发展和种群(或类)的发展。从个体的发展来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婴幼儿青少年、从中青年到老年直至死亡,随着他的成长和发展,除了最起码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外,他还有诸如接受教育、训练、得到爱、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其需要的侧重点以及强烈程度也不同。从种群(或类)发展的历史维度来考察,其需要也是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方向发展的。从早期的似动物的本能需要到现在我们谈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体现出来的。“由于人类自然发展的规律,一旦满足了某一范围的需要,又会游离出、创造出新的需要。”(4)

(3)层次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需要中,生存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5)。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从纷纭多变的社会现象中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繁茂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宗教等活动,简言之,生存资料的满足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在人类需要的三个层次中,如果说生存需要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及延续后代的需要,享受需要则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旨在优化人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令人过舒适、幸福和美好的生活的要求。它是人类在生存需要得到基本的和较为恒定的满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两种需要仅是人类生活的手段,只有发展需要才是人类生存的真正目的。发展需要是在生存、享受等需要得以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最高层次需要。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追求发展就越发上升为人的更重要的需要。“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6)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并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认为劳动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追求的实现、集体财富的充分增加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人的发展需要就成了个体追求的理想社会进步所趋向的目标。

4.需要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正是各种需要推动着人们在各个方面积极地活动。没有需要,就没有个体的一切活动。需要越强烈,由此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因此,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了解职工的各种需要,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实践的经验,一般要采取以下方法,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调查职工的需要情况。调查研究是解决好职工需要的前提和基础,职工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需要是合理的,有的需要是不合理的;有的需要是眼前的,有的需要是长远的;等等。因此,只有开展多种形式如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真正了解职工的根本需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合理地解决职工的需要问题,保护和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不能只考虑如何完成任务,应当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就是要关注、爱护和帮助职工,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在事业上关心他们的进步,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尊重人,就是要尊重每个职工的人格,尊重和维护宪法赋予他们的各种民主权利。理解人,就是要理解每个职工的具体处境和个性,承认他们在性格、爱好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不仅要针对职工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解决好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还应针对职工的精神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物质需要作为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要,是其自身生产行为的原动力,构成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在分析人的行为动因时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7)。满足职工对物质利益的需要,关键是要为职工办实事,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所谓实际问题,主要是指与职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又难以凭借个人力量加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如住房、就业、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物质利益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职工的现实利益就得以实现,思想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精神需要也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之一,当职工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必然产生相应的精神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现代职工们精神需求的变化,向他们提供精神关怀和积极的引导,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让职工们感受到家庭式的温暖,安心在本组织工作,并随时愿意为本组织的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