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理论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理论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是指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重新组织诸生产要素,实现技术创新的持续不断的内在要求与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外在要求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内动力机制中,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居于首位。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创新动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纯收益”的预期。这一模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创新纯收益最大化模式”。

3.3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理论

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创新动力。只有解决了创新动力问题,企业才可能积极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才可能认真解决好创新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和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至关重要。所谓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是指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重新组织诸生产要素,实现技术创新的持续不断的内在要求与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外在要求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总和。

3.3.1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传统理论模式

(1)技术推动模式。这一理论模式认为,技术创新是由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产生的,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是驱使技术创新活动得以产生和开展的根本动因。通过技术创新,让科技成果走向生产,并因创新的成功,而使这些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20世纪中叶以前的早期技术创新,多是技术推动型的。但在“二战”之后,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活动已由过去的利润导向转为市场需求导向。在这种背景之下,按照这个模式,我们无法去解释为什么有些科学技术成果难以或根本无法转化为技术创新。日本在半导体、复印机等多个领域的强大的产品创新实力,为什么却是美国的科研成果?这些现实表明,科技的突破与发展,确实给企业形成一定的创新动力,但它并非企业创新动力的惟一源泉,我们还应在市场中去寻找答案。

(2)市场拉引模式。这一模式认为,技术创新源于市场需求,具体讲就是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它对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产品,这样市场需求就会得到满足。但这种模式无法解释某些产品创新并非由直接的市场需求所引起(如电动机、计算机),也无法解释有些市场需求并未引起技术创新。

(3)综合作用模式。这一模式是在综合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强调二者的配合与协调,认为企业既要寻找技术上的可能性,即技术支持,又要确定市场机会的存在与否,即市场需求支持,技术创新活动是在这两方面的支持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一模式比前两种模式发展了一步,但它忽视了技术创新主体自身的内在因素,仅仅注意到了一些外部因素,也是不完全的。

(4)技术规范——技术轨道模式。这一模式是英国经济学家道西提出来的,他认为根本性创新会带来某种新的观念。这一观念一旦模式化,就成了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就固化为某条技术轨道;一旦形成技术轨道,在这条轨道上就会有持续的创新涌现。这个模式仅从科学技术本身去寻找技术创新的动因,并且不能提示最初的根本性创新源于何因,因而也是不完全的。

(5)N—R关系模式。这一模式是日本学者希腾优提出的,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因在于社会需求(Need)和社会资源(Resources)间的矛盾或“瓶颈”。N—R关系模式和市场拉引模式类似,都是从社会需求入手,认为技术创新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适应,显然也不能对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要求做出解释。

3.3.2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理论的新发展

(1)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内动力机制中,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居于首位。因为企业家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最高决策者,是企业的灵魂。优秀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者、指挥者,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因此,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至关重要。现代化企业必须具有现代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的企业家,现代化企业的企业家不仅应具备一定科学技术、业务知识的基本功底,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素质;不仅要能锐意进取,勇于开拓,还必须善于抓住机遇,多谋善断;不仅要能勤于思考,奋发努力,还必须敢冒风险,不怕挫折。总之,企业家应当是一个勇于探索、乐于奉献、渴求技术创新的天使,把企业技术创新视为自己的事业使命,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支柱,是内动力机制的重要动力要素。

(2)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创新动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纯收益”的预期。具体讲,是取决于企业对创新收益、创新风险、创新成本的预期或估算。据此,可建立如下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

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预期收益×创新成功概率-技术创新预期成本

用符号表示为M=∑RE-C,其中M表示动力(Motivation),R表示收益(Revenue),E表示期望值或成功概率(Expectancy),C表示成本(Cost)。这一模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创新纯收益最大化模式”。从上式可知,创新预期收益、创新成功概率与创新动力成正相关,创新成本与创新动力负相关;∑RE-C之差越大,创新动力越强。

(3)企业的生存压力。市场是检验企业产品的试金石。在买方市场的今天,绝大部分产品供大于求,一个企业要想使自己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产品是其最好的武器,只有产品新颖、有特色、符合客户需求,才会吸引众多的客户。同时也只有产品有了市场,企业的利润才能得到保障。这两者是紧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如何使产品新颖、有市场,只有依靠技术创新,但一旦有了创新,别的企业又会纷纷仿效,企业获得的短暂超额利润马上就会消失。因此,需要企业保持一个持续的创新能力,形成市场竞争与技术创新相互推动的循环体系。

(4)政府引导的拉力。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职能以宏观调控为主,微观为辅,企业的主动权和自由度逐步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调控作用,如国家总体规划、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及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国防现代化、社会发展等R&D及其投入,这些因素客观上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