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形与地貌

地形与地貌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形与地貌地磁场有什么作用地球可认为是一个均匀磁化的球体,在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即地磁场。地磁极的地理位置不是固定的,逐年缓慢地变化。磁场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倾角。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每秒大约400千米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风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
地形与地貌_世界地理全知道

地形与地貌

地磁场有什么作用

地球可认为是一个均匀磁化的球体,在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即地磁场。实际观测表明,地磁极大致位于地理南北极附近,而且位于地球深处。赤道附近磁场最小,两极最强。地磁极的地理位置不是固定的,逐年缓慢地变化。罗盘所指为北磁极,这个方向同真正的北极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夹角,称为磁偏角。在大多数地方,地球的磁场并不是水平的,而是倾向地面或倾向空中,这就是磁倾斜。磁场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倾角。当地磁北向实际偏东时,地磁偏角为正,反之为负。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地磁偏角在-10°~2°之间。

地磁场虽然看不见,但却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辐射的侵害。假如没有地磁场,从太阳发出的强大带电粒子(通常叫太阳风)就会直射地球。这将使地球上的生物无法生存。

地球的南北磁极是固定不变的吗

地球的磁极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地质时期中发生交替,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倒转。地球的熔岩流里含有微小的矿物颗粒,它们是无数的指南针或小型磁铁,自由地指向当时的磁场。当熔岩冷却,其中的小指南针就固定在原地,就算磁场改变,它们也不能再移动,专家们称它为古地磁。古地磁研究表明,地磁场大约每50万年倒转一次,但是以一种随机的方式进行,初期变化模式更是混乱。比如说,在恐龙生活的3500万年里没有发生一次倒转。如果地磁发生倒转,主磁场会变弱乃至消失,然后以相反的极性再出现。之后,指南针指示的方向将颠倒,天上地下的许多事物难免变得面目全非。变弱的磁场会让太阳粒子风暴袭击大气层,破坏大量的臭氧,而臭氧是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侵害的。磁场倒转会摧毁电网,伤害宇航员和人造卫星,扩大大气臭氧层空洞,将极光反射到赤道,鸟类(主要是候鸟)、鱼类(主要是回游鱼)和其他迁徙动物将因此迷失方向。

罗盘和地磁有什么关系

罗盘是一种用来测量方向或位置的仪器。它是中国古代人民利用地磁现象发明的,它被广泛地用于航海、军事、看风水、探险等活动。罗盘是指向南北的仪器。磁罗盘是根据指南针原理制成的,用以指示方位的仪器。它包含一磁化的针,针能在一支点上转动。地球磁场作用于磁针,使它一端指向地磁北极,另一端指向地磁南极。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罗盘由三大部分组成:天池,也叫海底,也就是指南针,指南针有箭头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内盘,就是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外盘为正方形,是内盘的托盘,在四边外侧中点各有一小孔,穿入红线成为天心十道,用于读取内盘盘面上的内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刚买的新罗盘使用前都要对外盘进行校准才能使用。

鸟儿南飞靠什么

鸟类一般是在夜里或黄昏时开始远飞。晴天时,它们靠星星来识别方向,因为苍穹是围绕着北极星旋转的,所以它们能辨认出真正的地理北方的标志,从而找到要飞的路线。黄昏时,它们的感官对天空中光的偏振面进行分析,这个方位标较小,主要在傍晚才可觉察到,它给鸟类提供了一种“太阳罗盘”,指引飞行方向。鸟类虽然辨认不出南北,却能够准确地测量出陆地磁场的坡度,也就是磁力线据以抵达地面的角度。这个参数在靠近磁极的地方增大,在赤道地区变小,由此鸟类能够得知它们是否朝一个极点飞去或远离那个极点。

美丽的极光是如何产生的

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叫做极光。近极地区每年可以看到几十次极光。美丽的极光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杰作。太阳喷射出一种带电粒子叫太阳风,它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每秒大约400千米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风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而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什么是地槽—地台说

地槽—地台说是传统的地质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地球表面分布的高峻山脉或岛弧的地区,都曾是地壳的活动地带——地槽,位于地槽部分的地壳,其升降运动的幅度和速度都较大,沉积物达到很大的厚度,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显著。地台也称陆台,代表地壳上比较稳定的地块,其轮廓呈浑圆状,在现代地形上一般表现为丘陵起伏的波状平原、低山绵延的大片高原或微倾的大陆架浅海地区。除幅度不大的整体升降运动外,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都不如地槽强烈。地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由下沉而转为上升,经过褶皱变质,逐渐变成稳定的地台。在地壳演化的不同地质时期内,都有一部分地槽向陆台转变,因而地槽的面积逐渐缩小,地台的面积逐渐扩大。根据槽台论的基本观点,地壳的发展和地表形态的演化,大致经历了太古代和元古代、古生代后期、石炭纪到二叠纪、从侏罗纪开始到白垩纪、新生代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此学说最后被板块构造学说所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