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市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改革开放后,兰州市通信电话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兰州市新技术开发区1999年专门组织成立了兰州软件园,2002年经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兰州市政务基础信息系统正在筹备建设。对兰州地区近年来社会信息化程度作纵向总量分析及因素分析,以便找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兰州市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兰州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近年来,兰州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目前,兰州已建成具备较高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准的公用通信网,截止2007年底,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32万户,移动用户达245.12万户。新建成的兰州市综合信息平台(IDC)是符合国际专业级品质标准的数据中心,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先进的网络数据中心。政府及大多数部门建立了局域网,投资606万元建立的“兰州市社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平台项目”,连接城关区20个社区服务中心和76个社区服务站,为社区信息服务提供了硬件基础。各高校校园网建设成效显著,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依托,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高校的西部大学校园网、科研网。建成了兰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高校会议电视系统、CERNET省网中心、甘肃远程教育卫星传输站。兰州教育信息网三期工程资源库已基本建成,已发展成为集信息管理、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网站。兰州石化、兰州燃气公司、中铝兰州分公司分别投入1 227万元、1 679万元、1 350万元建设公司局域网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兰州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邮政通信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图4-12 兰州市电话普及率增长图

img44

邮电通讯业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年累计实现业务收入22 400万元,函件和速递业务连续12个月增速保持两位数。电话通讯是现代通信的基础,国际上通常把电话普及率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改革开放后,兰州市通信电话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话普及率在1985—2006年间增长了16倍多,近几年的电话普及增长率也基本保持在10%左右,与GDP增长速度基本持平,电话通讯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软件业发展呈良好势头

兰州市新技术开发区1999年专门组织成立了兰州软件园,2002年经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截止2007年底,兰州地区80%的软件企业已经入驻软件园区,从业人员达到1 500人,实现技工贸收入9.1亿元,利税1.3亿元,发展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已开发出南特地理信息系统、输变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铝电解优化配比软件包技术、水利灌溉监控管理系统、油库信息平台整合系统、机动车辆计算机网络化及GPM网络移动区域定位系统及智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这些软件产品已被市场认可并获得国家及省市各类奖励。软件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四)信息服务业开始崛起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呈多元化的格局,政府部门和全民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机构依然是发展的主体,这些部门和单位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技术装备优势,开展社会性的信息检索和咨询服务。民办信息机构逐步壮大,在劳务市场、房地产、商品交易、技术交易中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为主的信息机构,已有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较高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能力,网络化、电子化已成为信息服务发展的趋势。以兰州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兰州飞天网景、西部时空等信息服务网站为龙头的网络服务,带动了全市的信息网络服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目前兰州各大报刊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使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很方便地浏览报纸信息,充分享受信息传播技术带来的便利,传媒的数字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五)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金融、商业、交通、教育等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建设突出。全市600多家金融单位均实现了金融电子化,大部分商业零售企业也都使用电子收银机、条形码、扫描器等信息技术产品,极大提高了售货效率。市内大多数中小学按照标准装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所学校实现了“校校通”,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育行业逐渐普及。兰州市国税局“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上线运行,兰州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于2005年6月建成,市民可以在网上办理房屋权属交易登记管理与商品房预销售审批等项目。市、区(县)各级政府均建立了网站,2006年5月又建立了兰州市行政投诉中心网站,政务信息化全面推进。投资1亿多元的兰州市公安智能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已正式启动,该中心与兰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和119消防指挥中心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实现了全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从根本上提高了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新建成的兰州市环境监控中心信息系统,实现了城区内大气、水资源、重点工业污染源等监控数据信息的自动再线监控和环境执法的实时指挥。兰州市政务基础信息系统正在筹备建设。

二、兰州市信息化水平测度

信息和信息化的宏观测度是分析和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计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最初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计量方法,测算兰州市1999—2006年的社会信息化相对水平。对兰州地区近年来社会信息化程度作纵向总量分析及因素分析,以便找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信息化指数包括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4个要素,其中包括14项指标(具体指标体系构成见表4-2)。

表4-2 兰州市1999—2006年信息化水平各项指标绝对值

img45

续上表

img46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得出各类内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再得出各类指数的权重系数。在确定相对重要度时,因信息化指数测度的是社会信息活动水平,故其原则为哪个指标的应用范围广,所起作用大,发展潜力较好,哪个指标的权重就较大,该方法突出了信息化进程中相对重要的指标(最终权重系数确定见表4-3)。

表4-3 各指标权重

img47

由于各指标具有不同质的量,无法直接进行比较,故先需要把各项指标转换成指数,具体方法是把基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取作100,用被测年度指标实际值除以基年指标实际值,再把所得值乘上100%,得到被测年度的各项指标指数。

表4-4 兰州市1999—2006年信息化水平各项指标指数值

img48

图4-13 兰州市1999—2006年信息化指数图

img49

从趋势图可以看出,兰州市信息化发展迅速,呈现出一个稳定的增长趋势,以1999年信息化水平指数为100作为基础,2000年已发展到168.3,增长了68.3%,到2006年已增长为744.9,7年后信息化水平增长了7倍,以年均36%的速度实现了快速增长。再从分类指数分别来看,信息量指数增长相对较慢,远低于整体增长因素,7年里只增长了不到2倍,主要是由于测算指标中人均年使用函件数和报刊期发数等传统邮政业务下降显著,但同时人均长途通话次数和邮政业务量等相对增长较快。信息装备率指数发展得最快,7年增长了13倍,这不仅反映出兰州市近几年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邮电通讯业的投入,也反映出兰州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装备得到极大改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反过来又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说明兰州的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前进的。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和每百人移动电话数都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传统电话业务也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信息装备的快速发展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信息主体水平是信息化指数中相对稳定的一个因素,其中的“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增长相对较快。我们知道,大学生数的大量增加是因为近年来高校扩招的结果,它们对信息化的影响要延缓几年才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人口数这几年来相对保持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兰州市产业结构相对稳定。反映个人支出结构的个人消费中杂费支出比例这一项多年来变化一直不大,一方面表明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人们的消费结构中,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仍然占整个支出的很大比重,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信息传递偏好于单向的电视广播、网络资源方式,而用于文化教育等信息消费的增长较少,人们的信息意识较为薄弱,对个人信息获得的投资不够重视。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兰州市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信息装备的快速提高,而软件水平发展相对缓慢,属于外延式发展。因此,我们在推进兰州市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过程中,应该更多注重信息化软件环境的各子项指标建设,硬件和软件都搞好了,我们的信息化水平才会有质的提高。

三、兰州市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全社会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

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表现为人们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够。内陆地缘特征、从业人员较少、感性认识差,也是影响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兰州地区信息产业同发达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地区在生产要素的积累上差距不大,而在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的效率,包括思想认识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历史发展的沉淀,其中既有自然原因,也有宏观政策以及人为的原因,缩小这种差距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继续变革观念,解放思想,克服传统发展意识和各种落后观念,树立现代发展意识,建立起信息化时代的价值观

(二)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明显

信息主体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它既决定信息生产水平,又影响信息传播水平,同时也决定了信息化的发展潜力。按照国际标准,信息社会中受高等教育人群的比例不低于15%,现在发达国家已超过了这个水平,一些中等发达国家也已达到或接近这一水平。而我国及我市还远远低于这一水平,这也是影响信息化进程较大的因素之一。调研发现,兰州农村和城市间信息化发展差距已经非常明显。显而易见,经济差距拉大了信息享有的差距,而信息应用的差距反过来又加大了经济差距,从而陷入“数字鸿沟”恶性循环。目前城市中还有约4 0%左右的人口因为经济原因,家庭没有电脑,或有了电脑也不能上网,他们无法享受到现代化数字信息资源。这些人大多属于低收入人群,通常也是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信息化进程中的边缘人群,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深入,与那些充分享用信息化成果的人群相比差距将越来越大,“数字鸿沟”现象日趋明显。

(三)信息产业高级人才短缺

兰州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员多集中在营销、加工等领域,从业门槛低,真正从事开发研究的人员很少,研究人员中高学历职称的也很少。导致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主要依靠进口。受自然地理环境、地区经济发展等影响,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使地处西北的兰州发展信息产业难上加难。从政府信息管理部门来看,管理人员多没有信息行业相当的学历背景,同时缺乏高级信息管理人才。信息管理人才的特点就是既要懂信息技术又要懂行政或企业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与法规。由于信息产业中用到的都是高新技术,所以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比其他行业更突出,忽略了管理人才的培养,信息管理人才的缺乏不利于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信息资源深度开发不够

由于地域、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兰州信息资源相对不足,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特别是数据库资源相当薄弱。信息资源分布不够合理,市区信息资源相对较多、利用度高,而远郊县信息资源相对少、利用度低。政府信息机构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未得到充分利用,信息公司(企业)信息资源相对不足,政府和公司(企业)的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多数单位使用大量资金购买的电脑设备往往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和一些简单行业专业软件的应用上面。在网站建设方面,很多单位企业只是建立了简单的网站,有的挂在别的网站上,在网站中没有与访问者形成良好的互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网站的内容更新速度相当缓慢,有的甚至几年没有变化。

(五)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欠佳

虽然近年来兰州市信息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就兰州市而言,缺乏对信息产业进行统一而有效的宏观管理。至今还没有成立信息产业管理局,已成立的兰州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只是发改委下属机构,缺乏权威性,不能起到协调整个行业发展的作用。信息产业尚处于分散状态,未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行业管理机制,缺少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另一方面,政府缺乏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高学历的管理人员,在招商或行业管理上缺少专业性。在本课题组调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普遍反映机关内计算机网络应用型技术人才奇缺,投入巨资购买来的设备只能靠雇用计算机公司的人来使用,而相关公司的人又没有该行业的相关知识,使设备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这与我国目前用人体制僵化不无关系,必须在人事改革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兰州的电子政务这一部分来看,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应用服务薄弱的缺点。电子政务重建设轻应用,重自我服务轻社会服务,上项目的主要动力是要经费,热衷于建网、建站、购设备,面对应用开发关注不足,投入太少。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问题主要是对信息化的思考没有放到社会服务的层面上来理解,缺乏应用服务观念,应用型人才缺乏。

四、兰州市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增强社会及个人信息意识

公民的信息意识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需要系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需要信息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却一直游离于网络和信息资源之外,这种现象势必影响信息化进程,增大差距。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信息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化知识普及活动,使公众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增强信息不灵的危机感,并学会利用信息资源。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快政府管理现代化,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迫切要求。要围绕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功能、建设廉洁政府,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政府应对信息化建设予以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等给予重点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发展和管理的配套政策体系,引导信息化建设在有序竞争中发展。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平透明的规则和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平等接入及信息流动的通畅与安全。同时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积极引导我市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资源参与信息化建设,加快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交通等社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质量,让信息化成果惠及于民。

(三)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应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从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较快,互联网用户数量迅速增加。相比之下,能在网上运行的信息资源却十分贫乏,无法为我市的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保障,直接影响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发展信息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重视硬件投入,更应当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当前信息资源贫乏的现状。

(四)进一步培育健全信息市场

要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产业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市场的培育,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信息市场。加速科技和信息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兰州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及信息市场规模,应该采取多元化方式培育健全信息市场。建议由市政府、市发改委、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策划、组织各种信息发布会、成果交易会、产品展示会、展览会等,为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提供平台。政府可采取宽松的政策引进外地此类会展活动,刺激兰州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可鼓励、支持省内、市内的信息公司举办此类会展活动,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在扩大“科技一条街”、“兰大科技广场”、“赛博数码广场”等规模,健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在榆中、永登、皋兰及市区高校附近建立科技街(广场、城),提升信息产业的服务力度及普及率。尽快制定信息服务机构准入标准,让符合条件的公司(企业)开展信息咨询业务。此类机构在加快资源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为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水平作出了贡献。甘肃省信息中心拥有比较丰富的信息资源、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服务手段、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建议“十一五”期间组建兰州市信息中心。

(执笔人:刘旭挺 冯小平 程向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