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循环经济规划的“3R”原则就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因此,循环经济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再次,循环经济规划的实施促使产生了新一轮的“绿色产业革命”。再次,循环经济规划的目标是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动态平衡发展。生态学作为循环经济规划的实践基础,主要用于指导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系统理论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理论。

13.1.3 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即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待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可持续发展以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为原则,谋求人类发展中的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在内涵上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2)循环经济规划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践行

首先,循环经济规划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循环经济规划将发展经济看作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将投入的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在这个复合生态系统中闭合循环利用,使系统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使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也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循环经济规划原则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循环经济规划的“3R”原则就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因此,循环经济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规划求发展、生态出效益,循环经济规划中物质循环的“3R”原则就是摒弃传统的经济模式,为了人类社会世代的延续和发展,节约有限的资源,探索可再生资源。

再次,循环经济规划的实施促使产生了新一轮的“绿色产业革命”。循环经济规划的实施使经济的运行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掠夺型、破坏型、直线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闭合型演变,从而实现由经济的一维繁荣向社会、经济、生态、健康、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多维立体繁荣的转变。

2)系统科学理论

(1)系统科学概述

科学的一体化与简约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它们与其他学科有很大不同,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某种物质结构与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而是以各种物质结构及运动形式中的某一个共同方面为研究对象,从而使多种研究对象一体化。具体而言,系统科学主要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识别系统中新信息及新信息的传递,研究各类系统中及系统中各类要素间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

循环经济规划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诸多要素,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要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2)系统科学在循环经济规划中的作用和应用

系统科学的惯性原理、层次原理和动态平衡原理可以应用于循环经济规划的指导。

首先,循环经济规划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开放的体系,规划对象及规划系统的发展是有加速度的发展,而各规划对象之间的互补作用,往往可以放大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循环经济规划应注重规划内经济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加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补,运用系统的惯性原理,使其产生促进系统内部协同发展的外力,从而加快系统整体的发展速度。

其次,任何系统都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因此,循环经济规划应界定规划层次,大致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主要层次。与此同时,在同一个层次上也要考虑不同子层次的特殊性,不区分层次就制定循环经济规划策略肯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再次,循环经济规划的目标是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动态平衡发展。因此像所有非平衡态复杂巨系统的平衡一样,循环经济规划目标所要实现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平衡是函数的平衡,而不是算数的平衡;是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是长周期的平衡,而不是短时段的平衡(12)

3)生态学理论

(1)生态学概述

生态学作为循环经济规划的实践基础,主要用于指导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系统理论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理论。

1935年英国的坦斯莱首次正式使用“生态系统”一词。生态系统是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生态环境,通过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系统。该系统有明确的边界,通过系统内外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使得系统内部资源循环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使生态系统得以发展。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表现在,如果外部干扰不超过系统本身的承受力,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使之恢复到原有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2)生态学在循环经济规划中的作用和应用

产业生态学是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有目的、合理的去探索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产业生态学要求不是孤立地而是协调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一种试图对整个物质循环过程——从天然材料、加工材料、零部件、产品、废旧产品到产品最终处置——加以优化的系统方法。然这里所指的产业生态学不同于工业生态学,它不仅仅研究工业生态化的问题,还包括农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生态化研究。

生态产业是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方式来规划生产系统的一种产业模式。在循环经济规划系统中经济生产的各产业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关联的,一个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可以作为另一个过程的原料加以利用。生态工业追求的是系统内各生产过程从原料、中间产物、废弃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以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大作用。可见,产业生态学原理有助于循环经济规划的具体实施。

4)规划学理论

(1)规划学概述

规划学研究的是各种生产要素现在和未来在特定区域的配置或部署问题。它以现实的各类生产要素组合为基础,根据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安排未来时期的要素如何组合、如何配置,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是区域发展战略策划、产业发展与布局方案设计及其实施对策的总和。根据规划层次和规划要素的不同,可以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乡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等。

(2)规划学在循环经济规划中的作用和应用

循环经济规划应以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为前提,也要以它们为目的;同时,做好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反馈工作。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规划的要求看,强调规划的整合性。这既包括内容的整合,如循环经济规划应结合本区域长远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等;也包括方法的整合,如将循环经济规划与景观规划相融合,以极大的推动循环经济规划的发展。

其次,从规划内容上看,一是更强调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内容的整合,增强区域整体的持续发展能力,以发展是前提,因此,经济体系规划成为规划的重点内容;二是规划内容更加趋向实际和可操作。

再次,从规划范围上看,越来越趋向于区域性,而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和工业园。比如国内进行的生态示范区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等均属于区域规划。

5)经济学理论

首先,循环经济的规划策略主要以经济策略为主,其运作首先要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也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最终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通过研究实行资源补偿机制、绿色GDP等手段,促进循环经济规划的健康、稳定运行。因此,循环经济规划虽然是政府主导,但同时也要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为主体。

其次,研究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研究区域内产业的关联方式,计算、分析区域内产业的关联度,对循环经济规划中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发展循环经济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关系。在循环经济基础上谈论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控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规划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一种有效手段。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和能源少投入,而社会产品产量不减甚至增加;循环经济规划的开展要求摒弃粗放型经营方式,建立生态工业园,在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这些正好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