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宁波市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农业装备设施化。

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当前,宁波市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加快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新型产业体系,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保障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紧迫任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宁波市农机化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成效

按照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宁波市农机部门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革创新推动兴机富民、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机、提升能力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主题,以农机“七大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快农机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努力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农机化对现代农业的综合保障能力。重点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率先在全省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水平。近年来,我市通过狠抓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开展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推广规模化育秧、基质育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向插秧机、烘干机等粮食生产机械倾斜,加快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机作业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将机耕、机插、机收等水平纳入到粮食功能区验收考核当中等措施,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面积已从“十五”末的接近空白,发展到2012年的70.16万亩,占浙江省近三分之一。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6.2%,高出全国平均近30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此外,建立粮食烘干中心33家,培育出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粮食烘干中心和专业服务组织,粮食烘干机械数量达594台,烘干能力达到7470吨位,居全省第一,为保障粮食颗粒归仓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大力推进为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农业装备设施化。我市人多地少,人均资源不足,大力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技术、高品质的设施农业,是传统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保障我市农产品供给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10年开始,我们探索将设施农业建设纳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设施农业(钢架大棚、玻璃温室)补贴实行项目管理,重点扶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农机化示范园区(基地)内粮食、蔬果、规模化养殖、林特、育苗(育秧)等产业建设的钢架大棚和玻璃温室设施,并优先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开展设施农业智能化配套的项目进行扶持,保证了设施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制订了《单栋塑料钢管大棚技术规范》和《连栋塑料钢管大棚技术规范》,作为设施农业项目补贴依据,引导设施农业规范发展。2010年以来,全市共补贴设施农业资金近4000万元,带动了社会资金约1.5个亿,搭建钢管大棚300多万m2,玻璃温室3万m2,成效十分明显。补贴调动了民间工商资本投资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无公害蔬菜、葡萄、草莓等产业连片种植和猕猴桃、夏季柑橘、兰花、百合花等名特优产品的发展。涌现了宁海县绿色城堡蔬菜、象山县青果温室柑橘、鄞州区康谱园等产业基地和宁海县欢乐佳田番茄联合国、象山县白玉湾四季果园等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了特色种养业、加工销售业和休闲观光业的发展。

(三)大力提升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快优势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步伐,农机作业领域开始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茶叶生产重点加大对名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每年推广茶叶修剪、采摘及加工机械1万多台(套),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和合作社已基本实现生产加工机械化。蔬菜生产在基本实现蔬菜生产耕作、排灌、植保等环节机械化的基础上,为解决蔬菜机械化栽植技术瓶颈,率先开展蔬菜移栽机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建立了2个市级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和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全面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畜禽养殖上,畜禽饲料加工、自动饲喂、喷淋降温、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水产养殖上,加大了鱼塘增氧机、清淤机和投饵机的推广力度,仅2012年就引进推广水产养殖机械近10000台,以增氧、投饲、池塘清淤为主的各类渔业机械已达50500台(套)。

(四)大力培育和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合作组织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力军。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服务产业,农机社会化服务能有效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近年来,我市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12月,全市已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301家,其中特色产业农机专业合作社84家,实现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机服务组织的全覆盖,平均每个乡镇合作社拥有数达到2.5家以上,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合作社总共拥有各类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11000多台(套)和一批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等设施。全年作业服务面积250余万亩,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近3亿元,服务农户6.98万户。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我市先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服务方式也正发生悄然变化,服务内容更加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从产中服务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转变,农机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合作组织已从单一的粮食产中作业服务,向产前农机农资物资供应、农机技能培训、农机维修供应和产后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拓展,实现了从育种、生产到加工到销售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链。二是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服务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在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农机服务组织、努力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同时,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引导农户、基层组织、龙头企业创办符合区域产业化发展要求的特色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鼓励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向特色产业领域拓展。以蔬菜、瓜果、茶叶、油菜、畜禽、水产、设施农业为主要作业服务对象的农机合作社成为这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三是从单项作业服务逐步向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拓展。随着农机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有118家合作社“五统一”经营服务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其中5000千亩以上达到20家,万亩以上有6家,全程机械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2012年各农时季节农机化生产中,共有174家农机合作社实现了统一机耕、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收收“五统一”作业服务,占粮食生产合作社总数的85%左右。四是从自我服务为主逐步向区域性综合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农机服务组织中大力引导开展“一化三中心”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建设,即通过提升合作社服务功能和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把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成集规范化服务、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和维修、烘干和加工三大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我市已创建了5家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农机服务组织在区域内开展农业综合生产服务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五)在全国率先开展智慧农机建设,探索农机化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方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变的重要标志。“十二五”以来,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智慧农机”建设,积极开展农机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研究,探索农业生产控制信息化等技术,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我们与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合作,率先开展集农机地理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农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特色主导产业物联网智能化控制、视频会议系统等于一体的农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2011年首先启动了农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工程,到目前基本完成一期工程调试工作,实现了与农机服务中心、农机合作社、农机示范基地、农机安全镇等农机服务网点图像传输及相关通讯服务。同时我们依托农机科技项目、农机化示范基地、设施农业建设等载体,积极开展将“3S”、物联网、太阳能等先进技术引入农机化领域的科技实验,组织实施瓜果设施栽培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与推广、数字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化测控技术在蔬菜育苗中的示范和运用等“智慧农机”项目,重点研究对设施农业的温、湿、光、肥、水、药等智能化调控,探索太阳能、地热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的运用以及对温室植物、土壤、环境信息的实时检测、无线传输和自动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环境控制智能化、能源利用节约化。

(六)加大农机化政策扶持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政策扶持是拉动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扶持体系和引导调控机制。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部司支持,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2007年的3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9000万元。市政府专项资金也从10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近6000万元。全市各地都从实际出发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措施,各级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和农机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推广、管理服务、安全监管等专项资金也呈良性增长态势,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快提升装备水平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思路与对策措施

(一)工作思路

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宁波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 以农业的“五化”即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装备设施化、控制信息化、生产生态化,服务社会化为重点,加快农机化“五个转型”,即加快推进农机化从农田作业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转型,从单一机械向多功能复合型机械转型,从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向农林牧渔大农业生产机械化转型,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转型,农业生产向设施化、智能化、精准化转型,达到农机化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对现代农业的综合保障能力。

(二)对策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以发展工厂化育秧、机插和机烘为抓手,强化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一是要加速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大力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整体推进行动,建立一批机插整体推进示范村和镇(乡、街道),“十二五”期间,培育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镇(乡、街道)50个、示范村500个。积极开展区域性规模化育秧中心和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大力推广工厂化育秧技术和装备,建立季供秧3000亩以上的区域性育秧中心10个。建设自主创新基质生产基地2—4个,基质育秧达到水稻机插秧的40%,并提供经济作物育苗等各类基质。二是加快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加大推广工作力度,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引进烘干机械,扶持培育80个以上农机合作组织和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实现粮食烘干机械化。三是加大粮食产地加工机械化发展力度。促使粮食生产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拓展,帮助粮食专业服务组织实现机械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产加销一体化服务,延伸农机产业服务链,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此外,大力推广大小麦机械开沟、精量播种技术和高性能植保机械,加大复式、联合作业农机推广应用,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抗灾能力和增产潜力。

二是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农口有关产业部门的协作,大力发展多产业多种类的设施农业,继续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大棚和玻璃温室建设等地方标准。同时加大对各类标准化大棚、降温消毒杀菌设备、多功能耕作机械、工厂化育秧设施、机械化播种育苗、基质栽培、喷微灌等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力度,逐步实现农业设施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大棚内耕作、播种、植保等基本实现机械化。现代农业园区内的蔬菜瓜果、园艺等钢架大棚设施达到70%以上。

三是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要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基本要求,加大特色农机的研制、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努力提升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加大蔬菜、瓜果等作物重点环节机械的引进与推广,重点促进蔬菜移栽机、青毛豆采摘机、榨菜收割机等重点机械的研制和引进,扩大蔬菜移栽机试点示范。“十二五”期间计划引进500台蔬菜移栽机,建立6个市级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和1个示范园区。同时,加快其他经济作物的耕作、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和水产养殖中工厂化育苗、翻耕、清淤、投饵、增氧、净化水质以及畜牧养殖中的饲料加工、自动饲喂、网栏温床、降温设施、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等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步伐。

四是进一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农机服务组织提质行动,努力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业态,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做大、做强和做优。1.是进一步健全和创新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机制 。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引导农机服务组织用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创新经营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规模,鼓励服务组织在为周围农户提供“五统一”服务的同时,兴办生产经营所需的维修、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经济实体或开展生产、采购、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延伸服务产业链,提升农业和农机服务的附加值。到2015年全市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服务农户数达到农户总数的70%以上,作业面积达到整个农机作业面积70%以上;粮食功能区“五统一”服务面积达到80%以上。2.是加快培育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进一步创新农机服务模式,整合现有农机服务组织资源,引导产业集聚,建设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争取到2015年全市建立20家以上具有“一化三中心”功能的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

五是进一步提升“智慧农机”建设水平。继续大力开展“智慧农机”建设,在完成农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能力的同时,以农机科技项目、农机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区以及设施农业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农机产品和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发推广无人驾驶插秧机、精量播种施肥、光谱遥感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在粮食生产上示范推广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对灌溉、施肥施药、耕作、播种、收获等环节推广精准化管理。在设施农业上继续开展温、湿、光、肥、水、药等调控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力争到“十二五”末,设施农业温室调控技术应用率达到90%。同时积极引进畜牧养殖环境智能调控技术、疫病预警系统和实时数字化监控等技术,促进新型健康养殖模式发展。通过“智慧农机”建设,大幅提升农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

六是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政策保障水平。继续争取加大中央、市财政支持力度,健全和完善促进农业装备水平提升,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新型农机化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争取扩大农机化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农机试验示范、科研推广、教育培训、购置补贴、作业服务、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基地建设和农机产业化、信息化等专项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稳定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合理确定补贴规模,明确各级政府配套比例;完善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尤其是对现代农业促进作用大、提升社会化服务效果明显的给予重点倾斜;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建设,对农机合作组织成立、建造场库、引进人才、购置设施设备、建立维修示范点和作业服务能力达到一定规模及标准的给予重点扶持,对建立农机维修中心、育秧育苗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等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给予重点扶持;加大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扶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信贷资金需求;支持农机化保险,对参保农机和有风险农机作业给予一定比例的参保补贴;明确各类农业项目投入中的农机化配套比例,做到农机化与农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强平安农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农机报废更新政策机制;支持农机工业技术创新,对农机工业技术改造、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给予扶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和新产品制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农村机耕道路、农机具停放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在规划、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保障。

(宁波市农机局:李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