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诱导政策

未来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诱导政策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项综合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目前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但决不能错失信息化的历史机遇,重复传统工业化的道路。

5.5 未来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诱导政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将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尽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败。当前,我国正面临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出口、拉动增长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高新技术产业做出特别的贡献。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项综合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新技术能不能产业化,关键是看能不能实现高速度、高效益。怎样才能做到高速高效?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贯彻发展与改革相结合的方针。同时还要有开放的环境,非常强的竞争意识,要有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就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要把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同思想上、观念上的创新结合起来。中国目前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5.5.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制定的指导方针与基本原则

根据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在“总体跟进,重点突破”的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应该是:以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和素质为目标,立足国情,把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和现有产业放在首位,强化产业竞争力;坚持国策,强化高新技术产业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模式的坚实基础,强调可持续发展;着眼长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求在局部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培育创新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从国民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出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存在的特点及所需发展条件,“十五”期间及不远的未来,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中心,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必须意识到,高新技术产业要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因素,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升级做出更大贡献。为此,一方面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适应需求,占领市场,扩大规模,提高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和素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渗透、扩散作用,催化高新技术产业新门类的形成,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开拓、竞争能力,最终为解决我国供给不适应需求升级这一结构矛盾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仍处于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的发展阶段,传统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极其重要。但是,传统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迫切需要运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在产品升级、提高质量、扩大出口、控制污染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2)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微电子、信息、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创造了许多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社会经济活动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知识化,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在信息化的带动下,过去10多年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占制造业比重翻了一番,其中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了35%。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但决不能错失信息化的历史机遇,重复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CDMA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在未来移动通信领域掌握竞争主动权奠定了基础;龙芯、方舟、众志等CPU开发成功,为结束我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迈出了坚实步伐。诚如国务委员陈至立所言,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为先导,中国完全能够走出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但同时必须强调的是,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

(3)高新技术产业要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产业,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与社会科学全面的认识。它要求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富有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资源。在未来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等重大“瓶颈”因素的制约。比如,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能源短缺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如果按照传统的工业化模式,我们将不得不付出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目前,我国主要能源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5%~9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0%左右,而我国目前在石油供应方面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30%(23),能源和资源将成为我国外交关系和对外贸易中一个极其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作为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广泛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和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国家发展目标,产业特点及市场结构的不同,在不同领域选择不同的发展主题和产业组织形式。在总体上采取以国际化、市场化方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市场机制的促进作用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在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核心技术领域,要以自主创新、产业化为主发展;在国际上尚未产业化,而我国已有一定技术基础的领域,应以形成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这些领域要在政府指导下,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集中必要的资源,力求突破。

在技术和市场已经高度国际化的高新技术领域,要以扩大生产规模,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发展目标,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利用国内外市场融合这一条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走国际化的道路。要引导跨国公司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在我国有相对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企业向国外投资,开发国际资源,占领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跨国企业的形成。

在技术创新活跃、投资规模较小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企业机制灵活、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创新动力强的特点,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发展基础。要通过创造激励作用明显、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促进多种所有制的创新型中小城市企业群的形成。

(5)市场机制与政府组织协调作用相结合

通过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增强市场竞争机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素的配置作用。同时,在一些战略性、公益性领域,要注意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以利集中资源,但应通过运用竞争机制、加强决策科学性来提高实施效率。

(6)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十五”期间,要加大对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入,及时跟踪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保持重要领域中的持续创新能力,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需要。同时,要继续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技术引进。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要加强技术集成和创新,博采众长,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7)军民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要加强对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统筹规划,逐步改变研究开发、生产中军民分家,相互隔离的状况。充分利用军民两种资源、两种力量,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军民两线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24)

5.5.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诱导政策

(1)实施技术跨越战略,选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诚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应该“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是具有一定科技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谋求局部优势的必然选择。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要从目前较低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出发,实现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在所有产业领域均沿袭发达国家工业化的道路和发展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技术跨越发展。这一战略思想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环境下尤为重要。我国很多重要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有10年以上的技术差距。其中有些产业在现在技术基础上追赶、超越发达国家十分困难,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环境中更是如此。技术跨越发展可以在集成自主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直接应用、开发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进而形成优势产业,达到在较短时期内迅速逼近甚至超过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目的。

因此,我国要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现有基础和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有效的财力、物力、人力和其他资源集中起来。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开放观念,及时把握全球的高新技术最新进展,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注重二次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有限的战略性领域集中力量,选择符合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高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重点突破,从而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如,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清洁煤技术;电动汽车;高速轨道交通

(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市场竞争中,政府的任务主要不是实施项目,而是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环境,当前,特别是发展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有效支持。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约束政府行为的,那么在世界贸易组织大背景下,中国各级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角色将面临调整。必须结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摆脱以往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要手段的管理经济的办法和思维方式,强化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意识。要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相对照,尽快改进或取消政府政策中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明显冲突的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经济等经济政策或措施。政府要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防止和打破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加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尽快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贸易、政府采购、改革等制度,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组织和发展经济,着力建设公平高效、管理科学、与市场经济和国际全面接轨的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

通过创造一个适应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局部优化的环境,探索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道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尚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在市场条件、法规环境、基础设施、资金来源、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文化氛围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要求,特别是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在通常条件下,由于效率低下,产业化拖延时间很长,其产品投产之日往往即是赔钱之时。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把地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局部优化的产业化要素聚集的软硬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这种局部的优化环境和集中发展可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需的聚集效应,即提供一个有利于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集成和交流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在一个局部范围内通过人员的流动和小企业的生生死死更快地实现生产要素的转移和新的优化组合,从而促进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得以成长和发展。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完善必要的环境,进行必要的引导,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实践证明,只要政府力量和资源运用得当,即使相对落后的地区,也可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3)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组织背景的双重压力,使我国传统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尽管我国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基础有了较大提高,但层次不高、结构趋同的现象依然严重,产品技术档次低,技术装备水平差,这使得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现有产业技术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生存,除体制和机制外,技术创新是关键。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在传统产业改造中,针对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广和普及对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共性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在普及重大共性技术中,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包括制定鼓励性和限制性政策,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力度,以及利用政府引导的中介机构进行示范、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等等。当前,特别要大力开发、普及先进制造技术,推广住宅规划、设计及新材料应用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国家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带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举措,使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加速我国工业化、产业高技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具体建议是:第一,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在传统产业中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第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在产品开发中,重在产品的改进和功能延伸方面下功夫,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原材料技术附加值,将现行低附加值产品转向技术型、高附加值产品。第三,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学习国际一流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传统工业企业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

(4)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我国现行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要做到相应的调整:以税收为例

健全的政策环境是新的结合点、生长点的催化剂,是新型体制、机制的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制定出台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优化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环境。在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化大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行的诸多产业政策确实有必要做出调整。以税收政策体系为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现行各种补贴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将受到《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约束和影响。为此,必须抓紧研究《协议》的有关规则,依此确定下一步税收优惠政策基本取向,并相应调整和完善有关现行政策措施,建立起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要求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①逐步调整出口补贴、进口替代补贴政策。按照《协议》中出口补贴或进口替代补贴的条款,我国现行的针对出口产品或企业的税收、折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旨在保护和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进口替代政策属于禁止性补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整,方向是在贫困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完善这项政策,或设置技术规则给以支持;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考虑使用出口补贴政策普遍化。

②调整和完善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行《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法》在所得税税率、税收减免和税收返还三个方面对外资企业实行了分地区、有重点、多层次的税收优惠。这些政策似都有悖于《协议》禁止“政府针对几个特定部门进行补贴”等原则,属于可控告补贴。这些政策有可能引起贸易诉讼,可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情况及时予以适当调整。此外,目前国家对鼓励及限制乙类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的优惠,即投资项目总额内的进口设备和物料免征进口环节税。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规定,这项政策属于专项性补贴。建议予以取消或改为以审批或以技术政策为手段,对产业政策导向进行把关;或者实行非专项性普遍补贴,各类企业投资项目总额内的进口设备和物料均可免征进口环节税。

③调整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的进出口关税、所得税、增值税及税收抵扣等优惠政策,带有直接间接的出口补贴特征,与《协议》要求明显不符,属于禁止性补贴,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修改调整,或将其取消或将其普遍化。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的要求和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对明显违反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条款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以取消或抓紧时间修改完善之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将税收优惠政策的重心和着力点向前、向外推移,一是从直接生产环节优惠向研究开发环节优惠转移;二是从生产贸易企业优惠向创新和产业化支持体系优惠转移,逐步建立起对商业性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和创新孵育体系的税收优惠体系。

(5)打造高新技术开发区新优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现行各类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将会明显减弱。作为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进行调整,将会直接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此,必须抓紧研究制定适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体系,营造新优势。

①体制要有创新。当前一些园区出现“退化倾向”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园区的管理还停留在过去的行政管理阶段,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创业服务机制,这已成为当前影响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大“瓶颈”。当前一些地方对园区的考核还普遍停留在招商引资、土地开发、技工贸收入等旧的指标体系上,因此,应尽快建立反映成果转化的新考核指标体系,例如,将发明专利数、专利实施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等列为主要指标。此外,要注意创新氛围的营造,在高技术企业的股份化试点,获得民间资本支持、技术国际联盟等方面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

②择优扶强,实现高新区的优胜劣汰。我国现有53个国家级高新区是在我们对高新区发展的规律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现在看来,数量确实是有些多了(25)。在我国有限的资金和高技术供应资源下,要想使53个高新区都有一个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非常困难。因此,国家应实施分类管理的方法,重点支持一些高技术源供应好,管理水平高的园区,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而让一些条件不好的园区放手给地区或一些大公司来经营,或者被淘汰。

③实现高新区发展的特色化和产业群聚。高新区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趋同,特色产业不明确。在我国高新区内企业技术不高的前提下,发展特色高技术产业是一条出路。可以借鉴浙江搞块状经济的经验,在一些园区,只搞一两个产业,形成产业的集群。

④全方位、多层次建立与国外科技园区的联系。一是充分利用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建立与硅谷、新竹等园区的紧密联系,通过加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来促进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尤其是要利用当前世界跨国公司大规模裁员的契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华侨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二是要通过支持企业在国外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建立合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方式,充分利用国外的科技资源。三是要建立与一些发达科技园区的高层对话机制。如定期举办中关村与硅谷、新竹的高层论坛。四是要在高新区大力加强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⑤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对促进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政策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政策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它比较适于宏观导向,但在微观调控方面则不够具体明确和规范,而使得操作性不强;政策易受形势和领导人意志的影响,多变不稳定,不像法律那样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反映,因而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必须得到广泛的实施和普遍的执行。我国高新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趋同严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不足、产权界定模糊等问题,同这一领域的法律空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鉴于此,应把我国在高新区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政策加以总结和升华,上升为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的法律。我们建议尽快出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通过立法,对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认定和发展,高新技术股份化、集团化、技术出口、国际合作、跨国经营等做出严格、明确、可操作的规定,并明确各种扶持的措施。运用法律来指导、规范、管理、保障和促进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既是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需求。

(6)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有全球化的意识,走国际合作的路子,向国际化、全球化方向发展。努力开展同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一是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世界高新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决定力量。为此,要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开发,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联办研究开发机构,积极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把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拓展海外投资和加工贸易,输出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设备和产品,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科技、人才资源。要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支持高新技术大公司跨国经营的措施,造就一批能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能够带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走向世界、占领全球市场的企业。

中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在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框架中占据有利位置;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的先进科研及开发手段,提高中国关键技术的开发能力,加速关键技术的商品化及产业化进程。因为当今高新技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性日渐强化,许多研究和开发项目对于单个国家已难于独自承担。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重视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政府应鼓励高技术企业通过合作参与竞争。有条件的可以与跨国公司建立合作联盟,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创新;或与国外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合作,或在国外高技术人才集中的地区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不断加强研究开发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企业要学会利用各种国际科技资源,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在海外进行研究开发投资,如海尔、联想、华为、四通、康佳和新科等都在国外设立了研究开发机构,并取得了成功。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拆卸人员进出的门槛;搭建建设性的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要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支持高技术大公司跨国经营的措施,造就一批能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能够带领我国高技术产业走向世界、占领全球市场的企业。

(7)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①加大国家对重大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对影响深远的基础研究、优先发展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国家要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国家政策性银行应给予相应优惠贷款。加强科技基础工程建设,为社会提供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立拥有先进设备、设施的大型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并对产业界开放。另外,还可以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及扶持带有共性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项目,加大中间实验经费,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②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资行为,更是一种金融与科技密切结合的运作机制。它以实现高投入、分担高风险、共享高回报的特点,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在美国,每年投入的科技风险基金达400亿美元,有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风险资金的帮助,成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最关键的金融手段。那些体系健全、实力雄厚的风险投资公司不仅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经费上的支持,还能依靠其丰富的经验参与管理,为企业出谋划策。

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这将是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五”和未来15年必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通过多种投入渠道,力争研究开发和国内生产总值有较大提高。政府应对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优惠政策,完善监管机制,推动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另外,应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格局,政府要拿一定的资金建立国家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们的具体建议包括:一是设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及扶持带有共性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项目,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三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以民间和企业资金为主,政府积极扶持,抓紧组建一批专业性或综合性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

③发展高技术板块,利用二板市场。不论是雅虎的腾飞还是微软的成功,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上二板市场以其孕育出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巨人而成为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美国的NASDAQ、欧洲新市场、日本的JASDAQ、新加坡的SESDAQ、马来西亚的MESDAQ等新兴二板市场都可以成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高新技术企业进军的方向。香港特区的创业板已于1997年11月正式启动,主要面向的就是香港特区和内地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是一个极好的契机。目前我国企业在NASDAQ和创业板上市的寥寥无几,远远不能满足众多意图向国际大企业发展的企业的需要。我们应积极鼓励那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去二板市场上市。此外,沪深证交所即将推出的高科技板块已在最后的准备阶段,这一板块的建立对我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而言可谓旱逢甘露,它是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一次重大尝试。在周密的安排后,我们应尽快推出这一市场,逐步完善使之走上正轨。

(8)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吸取以往盲目“技术引进”教训,依靠“技术创新”发展产业化。我们已经认识到以往的“重复引进”、“引进产品多而技术少”等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今后中国在强化技术引进的吸收和消化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工作,重视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实用化阶段着重发挥“产品创新”的竞争力;在产品商品化阶段着重发挥“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在经营市场化阶段着重发挥“需求创新”的牵引作用。

实现以自主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如何处理好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之间的关系,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发展中国家在追赶过程中,其技术学习离不开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轨迹不同,从而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追赶过程是一个建立在消化吸收基础之上的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的过程。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正确地处理这一对矛盾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相反,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矛盾,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非但不能提高,反而会受到国外技术引进的巨大冲击,甚至会削弱本国的自主开发能力,增加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的技术引进大国,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技术,有的行业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具备了自主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能力,而有的行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引进也没有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办厂,有的行业几乎为国外的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所垄断。今后,国际经济的一体化步伐将加快,中国也将积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过程,还要引进大量的国外技术。要想避免掉进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引进陷阱,惟有不断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在自主研究开发的基础上。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已经实现了与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惯例全面接轨。但是,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会减损我国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利益。例如,有关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方法等。立法进度和执法能力也都有待加强。而且我国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遭受侵害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要根据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制定、完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既协调各国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又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同时,我国应当充分利用有关多边协议和谈判机制(如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等)来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

(9)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经济发展中,人们往往首先关注大企业的作用。实际上,各国中小企业不仅支撑着国民经济,而且吸纳了大部分就业。特别是其中的高新技术小企业,往往是孕育高新技术大企业的摇篮。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企业只要有好的体制和机制,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正确的市场策略,就能够迅速从小到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崛起。像通用、菲利浦、西门子等跨国大公司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即使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今天,也没有阻塞这条道路,像英特尔、微软、雅虎、戴尔等高科技企业,都是走的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道路。近年来,中国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也印证了这一道理。一批有竞争能力的高科技企业,像联想、华为、方正、地奥等,同样都是从十几万元、几十万元资产起家,在短短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产值数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小巨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尤其要重视高科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从小到大、大浪淘沙、滚动发展的道路。

大力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使之担当起高新技术产业化先锋和主体的角色。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创新机遇和市场机遇双重的不确定性,事先很难预测,也往往计划不了,它内在地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灵活有效的机制。国家级高新区在区内推行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实行的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为内容的“六自”方针,促使企业建立起高效和富有活力的决策、开发、经营、用人、分配等机制,确保企业能够快速响应技术和市场变化,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鼓励高新技术小企业的发展,要大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力度。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是国家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只有拥有数量可观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群,才能拥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明天。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无论大小,只要从国内外市场需要出发,具有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开拓市场的本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在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味依靠一次性大量投入来上规模、上水平。要致力于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健康发展的环境条件。

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都建立了较为灵活的激励机制,以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通过设立技术股、创业股和管理股将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融为一体,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承认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大胆使用人才的制度和氛围,使企业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活力。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国家创造了税收,也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民营科技企业减员或倒闭,都是自行在市场中找出路,进行各类资源的重新组合或配置,不需要找政府,也不给社会增加新的负担。这种新型的政府、企业、社会的协调关系,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10)实施面向未来、面向全球的高技术产业人才战略

①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结构。在市场环境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人才,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企业创业人才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创业人才一般称为企业家,属于开创从前没有的事业,喜欢标新立异,甘冒风险。高级管理人才一般称为经理,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好一个企业,使其稳定有效地运营。二是技术创新带头人,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对技术发展前沿敏锐,富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了解市场潜在需求,在与对手竞争中有获胜的信心和把握。三是智囊型人才,要求知识面广,具有战略思维,掌握国内外最新发展信息,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咨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的重点是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人才构成,其另一层含义是要形成一支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结构合理的产业大军。人事部在《21世纪中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纲要》中指出,重点要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所以,国家或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以利于吸收短缺人才。

②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当今的人才竞争。当代高技术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猛增,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实质上成为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雄厚的教育基础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储备,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延揽和争夺的对象。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仅1988~1996年,中国在美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者已达1.7万人,为除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之首。更值得注意的是,IBM、微软、英特尔、宝洁、朗讯等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行业),以优越的条件吸引国内的优秀人才,在我们的家门口筑起了争夺人才的桥头堡。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可用关税壁垒或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的产品,控制有关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但惟一无法控制流动的就是人才,保护人才的根本途径就是下定决心,积极参与争夺人才的国际竞争,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努力使少数尖子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国际接轨。只有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开放性的思维,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战略和政策措施才能富有成效,才有可能打赢这场事关民族振兴的人才争夺战。

(26)制度创新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主要途径。创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政府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大力提倡企业家精神,倡导敢于冒险、允许失败的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促使一大批具有全球市场竞争意识的企业家成长起来。特别要把为海外留学人才回来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

高技术企业也要放眼全球,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快速收集、处理、保存大量人才信息的能力。要在人才培训、分配与奖励制度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改革传统的产权制度,运用人力资本相关理论,调整公司的治理结构,以适应性的企业文化来留住关键人才。

【注释】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

(2)数据引自王瑞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新态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第2~3期。

(3)王新佳:《火炬之光引领创业者阔步前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9月22日。

(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9月22日。

(5)徐冠华:《火炬计划15年,高新技术产业四大进展》,www.people.com.cn/BIG5/keji/1056/2091777.html

(6)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me相关网站。

(7)参见史清琪、尚勇等(2000年)。

(8)柳宏志:《中国高技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

(9)高昌林:《大力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http://www.cass.net.cn/webnew/file/200309188769.html

(10)张琚:《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民主与科学》2000年第3期。

(11)高昌林:《大力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http://www.cass.net.cn/webnew/file/200309188769.html

(12)高昌林:《大力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http://www.cass.net.cn/webnew/file/200309188769.html

(13)高昌林:《大力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http://www.cass.net.cn/webnew/file/200309188769.html

(14)张琚:《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民主与科学》2000年第3期。

(15)转引自石军伟:《企业智力资本:一个基于竞争优势的新解析框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16)主要文献请参见张景安:《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王国刚:《创业板:创业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6期;彭志敏:《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六大瓶颈》,《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寇作鹏:《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障碍与对策》,《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等。

(17)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

(18)这方面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请参见:《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徐冬青:《加入WTO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学海》2001年第6期;袁志生:《论加入WTO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1年第5期。

(19)本部分主要参考了钱平凡:《孵化器运作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孵化器产业的发展对策》,《管理世界》2000年第6期。

(20)林汉川、叶红雨:《高新技术企业更需产权制度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6期;彭志敏:《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六大瓶颈》,《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21)徐冠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与展望》,《全球科技经济?望》2002年第7期。

(22)国家经贸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课题组:《对现有产业的改造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方向》,《管理世界》1995年第3期。

(23)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第139~140页,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

(24)转引自陈至立:《开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局面》,《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9月19日。

(25)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司:《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

(26)目前的数字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837家,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只有232家,占6%;省级批准的1019家,占26.6%;其他2586家都是省级以下开发区,占67.4%。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中国外资网,2003年)。2004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发出《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和《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央对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决心很大,措施果断。但我们认为,此举的重点措施并不在“国家级高新区”,而是“各类园区”。这似乎表明政府还没有把注意力转移到国家级高新区的“择优扶强”上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