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阶级属性的发展

阶级属性的发展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上最早的新闻事业为资产阶级所有,具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权稳固发挥了巨大作用。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新闻事业的重要作用,把创办和出版报刊看作开展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人类历史上开始出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这一度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在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出现和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是同时开始的。

二、阶级属性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事业为资产阶级所有,具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权稳固发挥了巨大作用。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新闻事业的重要作用,把创办和出版报刊看作开展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人类历史上开始出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新闻事业

早在十四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城市里已经稀疏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十五世纪后半期起,德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到十六世纪中叶发展到高潮,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初。而从十六世纪起,即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以后,英、法等濒临大西洋的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开始了资本主义的时代。

马克思指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1]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有两大贸易区,即地中海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意大利位于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央,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商人在地中海贸易中起主导作用。1566年,在威尼斯开始发行有系统的定期手抄新闻,流传到欧洲,被称为《威尼斯公报》。这种手抄新闻主要刊登市场行情、交通情况、船舶航期,同时提供关于政治、教会和战事的消息,支持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宗教改革。

德国夹在地中海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中间,也是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这种有利的地理条件,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在莱茵河和多瑙河畔,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在陆上商道附近,德国的城市密如蛛网,几乎所有的人都可当天往返于附近的城镇。在德国南方的城市里,有许多国际闻名的大商人和垄断公司。它们的出现特别是金融业的兴起,使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急剧扩大。德国富格尔家族是当时最有势力的商业和金融寡头,维也纳图书馆现存有富格尔金融贸易所汇存的27册手抄新闻,其发行时间为1588年至1605年。[2]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国际贸易中心西移大西洋岸,英国和法国的商业开始发展起来。英国和法国的专制王权奉行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市民阶层到海外经商,广泛收集和传播国外信息。这一度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比如1500年,伦敦有出版商5家,至1523年增至33家。[3]

上述情况表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发生和发展的地区,也是西方带有一定专业色彩的新闻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地区。当时出现的手抄新闻和印刷新闻纸,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实际是一种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的出现,从两方面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要求:一方面通过办报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办报来满足新兴的工商业者的新闻信息需求,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十八世纪初期以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有了普遍发展。这主要是资产阶级要利用报刊进行反对封建主义、反动贵族和僧侣等黑暗势力的斗争,如法国雅各宾派领导人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带有强烈的民主革命的倾向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具有广泛的影响。就世界范围来说,到十八纪末十九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经过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了下来,资产阶级在欧洲各国成了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报刊成了资产阶级用来进行思想奴役,维护其经济、政治制度的统治工具。

在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出现和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是同时开始的。1815年英国传教土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用汉文出版的近代报刊。最早在我国境内出版的近代报刊是1833年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也是外国传教土所办。这类报刊都是殖民主义者对我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前哨。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我国办的报纸更多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872年在上海出版的《申报》。这是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由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四部分组成的资产阶级性质的近代商业报纸。

我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希望用报纸作为改良运动的工具。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议论时政,宣传变法自强。中国人自己办的近代报刊,在开创阶段便是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相联系的。1895年,中日战争失败,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国人自办的报刊在这个时期第一次有了较大发展,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维新变法的失败使中国的资产阶级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开始准备发动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报刊也由此发展起来。1900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1905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民报》。《民报》诞生后,积极宣传三民主义思想,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们都把创办或领导报刊当成革命活动的主要内容。

1848年6月1日《新莱茵报》创刊号出版。这份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报纸,是1848—1849年革命的产物,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的标志。《新莱茵报》虽然打着民主派机关报的旗帜,实际上它在整个民主运动中始终不渝地捍卫了无产阶级的观点。马克思和他的拥护者利用这份报纸宣传革命的纲领、策略,并根据革命进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斗争的口号,同时通过报纸努力团结人民群众去实现这些纲领、策略和口号。它使共产主义者在纷繁的斗争中保持思想、政治上的统一,并对革命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出协调一致的反映。列宁称该报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4]

1900年12月列宁创办了《火星报》,这是俄国第一张马克思主义报纸。为什么要办这张报纸?列宁写道,“我们认为,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行动的出发点。是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并且是我们使这个组织不断向深广发展的纲。首先,我们需要报纸,没有报纸就不可能有系统地进行有坚定原则的和全面的宣传鼓动。进行这种宣传鼓动一般说来是社会民主党的经常和主要的任务”。[5]列宁主持下的《火星报》担起了这一重任,在建设布尔什维克党、捍卫党性原则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封闭了资产阶级报纸,接着在中央及各地创办党和苏维埃报纸。随着布尔什维克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报纸也及时地实现了这个转变。在列宁、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报刊贯彻列宁关于报刊要“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6]等一系列指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产生的。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宣传十月革命经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批判各种反动思想当成自己的主要任务。“五四”运动的深入,使革命报刊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1915年创刊、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最早介绍、赞扬了伟大的十月革命。1920年,全国一些地方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团的组织,人们迫切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的革命经验,这就促使《新青年》改组成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完成了由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一些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工人运动结合的活动,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工人报刊。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运用新闻事业来批驳敌对思想文化,宣传教育群众,指导和推动革命。1922年9月13日党的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作为“本党政策之指导机关”[7],意在为中国共产党人及广大革命群众导向。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党创办过《热血日报》来指导斗争。在以后漫长曲折的革命战争年代,不管形势多么艰险,条件多么困难,也不管是在根据地,还是在国统区,党始终关怀新闻事业的成长,努力发展新闻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以工人阶级新闻事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链接:课件“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之“第四节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