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体的新生

媒体的新生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新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拓展,新媒体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正在现实生活中日益凸现,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同样深受社会关注。对于新媒体的研究兴趣与日俱增,激发着人们试图从新媒体的文化现象入手,探究其特殊的发生机理、作用原理、效果影响、未来走向预测等。

媒体的新生

(代总序)

如果说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标志着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的诞生。那么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启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则是人类第一次有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联网,试图实现军事需要的局域内的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的构想,这成为了后来在全球普及和广泛应用的互联网。

1972年摩托罗拉开始对手机进行研发,直至1983年由Rudy Krolopp为摩托罗拉设计了世界首款手机——Motorola DynaTAC8000X,手机就此诞生;1978年底,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的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1982年欧洲启动了移动通信——GSM移动电话系统,实现了由模拟向数字移动通信的转换,1994~1998年,从“铱”星发射到投入实际运营,开创了人类电信史上的新篇章,同时,也加速了手机媒体的成长与发展。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欧盟提出数字电视概念而萌发一场新的电视革命火花,那么1995年,美国成立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委员会,同年9月正式通过ATSC数字电视国家信道传输标准,则标志着HDTV正式进入商业开发阶段,使模拟电视升级为数字电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为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生机。

新媒体不仅仅是媒体,而且超越了媒体。无论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络购物、网络娱乐、网上学习,还是手机付费、手机游戏、手机导航、手机网上浏览等,新媒体已经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信息传递、信息咨询、信息搜索、信息购买、数据挖掘的重要途径和操作工具。当今世界因为有了科学和技术史无前例的技术进步,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远距离移动通信、数字电视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个新媒体群出现了,并不断影响着人类社会从文字传递、图片传送到视音频传播,从点对面到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的传播,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也成为全球几十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结合,当移动通信技术与卫星技术结合,前者一项原先纯粹用于数字和数据处理、交换、共享的技术,后者一项仅仅为了方便使用与通话的电信技术,均被拓展成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

其一,硬体转变为软体: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从应用软件1.0、2.0到3.0,手机作为移动通信工具从1G、2G到3G,IT产业就此向传媒产业转变:从文字传播走向多媒体传播,从单向传播走向互动传播。

其二,单一功能变为多功能:新媒体不仅仅是媒体而且还是超媒体,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购物、网络教育、手机付费、手机游戏等已经渗入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成为实实在在的生活。

其三,大众传播变为微众传播: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回归人性,媒体不再成为不断被异化之物,新媒体成为了自媒体和微媒体,终结了大众媒体的一统天下,自己是自己的把关人,新媒体使个性化传播成为现实。

其四,技术变成文化: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像传统媒体一样在使人的器官进一步延伸之外,也使人的言论自由、多元文化传播、多样艺术形态表达更加自由、更加回归社会自然生态,新媒体技术在打破了传统媒体和舆论环境的平衡之外,又创造了新的信息交互、舆论制约、真相透明的传播时空,使媒体的社会责任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新媒体同时也成为一种被研究的当代文化而载入人类文明史册。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新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拓展,新媒体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正在现实生活中日益凸现,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同样深受社会关注。从而导致人们从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传播学等视角研究新媒体及其文化,这不仅因为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新媒体的研究与应用,而且人们自身身处新媒体时代,既享受着新媒体的恩惠,也忍受着新媒体的诱惑。对于新媒体的研究兴趣与日俱增,激发着人们试图从新媒体的文化现象入手,探究其特殊的发生机理、作用原理、效果影响、未来走向预测等。身处新媒体时代的我们这代人,谁也不曾想到一项纯粹的技术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与人之间信息交往的路径,改变了媒体传播的生态环境,使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使传播路径、传播形式、交流方式、传播主体与接受客体的相互关系以及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历了新媒体的诞生、发展到现阶段的过程,我们有责任对新媒体已经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作一阶段性的全面梳理和阐述,为后人留下一些值得回味和思考的痕迹。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一些对新媒体研究感兴趣的同道,我们自觉地埋首伏案,以我们对新媒体的所感、所思、所觉、所悟汇聚在文字堆中,从我们所认知的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伦理、新媒体广告、新媒体管理、新媒体版权、新媒体教育等方面及领域作出一些能够上升为理论的思考,回应时代的要求。在研究中我们力图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更多地思辨新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探究其体现的积极意义,更多地阐述新媒体时代人们所应负担的社会责任,更多地提倡通过新媒体的普及、终身教育的路径提升公众的媒体素养,更多地触及新媒体时代打破传统媒体平衡之后的媒体运营与管理体系的建构、更深入研究探索与挖掘开发新媒体技术与艺术交互演绎的前景。

总之,新媒体的出世与存在,意味着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媒体传播的时空垄断,以新的姿态和格式展示新的传播时空天地,以新的传播艺术和形式丰富当代媒体传播的时空,以更加深厚与优秀的内容赢得传播效果。然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可一分为二、一分为多,新媒体也同样如此,伴随着主动、自由、便利、互动、即时等优点,混沌、失控也已成为新媒体管理的全球难点。如果说试图通过建立新媒体的使用规则,来规范使用者共同体(包括新媒体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行为,那么新媒体传播素养的养成将成为新媒体使用者共同体内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只有外在的公共规范包括法律与内在的素养修炼共同作用,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及其传播内容的文明与进步才有可能实现,否则只能是理论上的一种假设。新媒体仅仅是一种人人可利用和使用的信息传播平台,其本质是由技术构置的人类文明表现在当代的器物之一,无所谓角色的正确与错误,有所谓的是人们操作方法的正确与错误,这可以凭借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得以解决;而因为新媒体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尤其是作为面向社会和个人进行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的载体而存在,才有了其社会性,才有了被不当利用、操纵的可能,善良的人们才有可能被引诱、误导甚至伤害,这就需要通过社会的综合治理得以进一步完善新媒体环境,用人文的精神弥补技术的缺陷。

希望此套新媒体丛书的出版,能够为进一步繁荣与发展新媒体文化做出一些贡献。

       蒋 宏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教授

      2010年元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