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者要成为消息写作高手

记者要成为消息写作高手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一线记者首先要下工夫攻克短消息的写作,做到新闻短些再短些。可见,文章开头历来为写作者所重视。上半年,天津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17家,协议投资总额7.2亿美元。

第一节 记者要成为消息写作高手

消息是最具新闻特征的新闻体裁,新闻报道中最难写的也是消息。在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等新闻奖的评比中,时常出现消息类一等奖的空缺。这说明消息确实是新闻报道多种体裁和样式中最具挑战性的文体,年轻记者在记者生涯刚开始的时候,就要鼓足勇气挑战消息写作难关,下工夫学会撰写精品消息的技巧,要努力成为消息写作的高手。

消息难写,难在必须把新闻写得短小而形神兼备,为了鼓励记者多写短消息,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两大国家政府新闻奖评奖中,专门设置了短消息和长消息两个小项目。因此,一线记者首先要下工夫攻克短消息的写作,做到新闻短些再短些。

为什么媒体新闻必须短呢?

这和各类媒体向大众传播新闻的媒介相关联。

广播是靠无线电波向外界传送信息,新闻受众们是通过耳朵来接收信息。电波一瞬间就消失了,人的听觉必须很敏感地在电波失去之前,把它所载送的信息听清楚、听明白并被大脑所接受。

平面媒体是靠印在报纸上的文字让读者用眼睛去看。据科学测定,人们的视听敏感点一般在15秒至30秒之间,显然,新闻稿写得长了,就会使受众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反感情绪。针对这个受众接受信息的特点,新闻必须写得短小精干,力争在人们还没产生疲劳感之前就把一条新闻内容全发布出来。

要把新闻写得短小精干,需要从很多方面着眼,本节只谈三点,即:写好短而有味道的新闻导语,精心提炼主题,搞好材料选择等。

一、写好短而有味道的新闻导语

高尔基曾说:“开头第一句最困难,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我国古代为文亦有“凤头”之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可见,文章开头历来为写作者所重视。对于短新闻,写好导语更为重要,因为开头语写得新颖活泼,富有魅力,就能先声夺人,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吸引他坚持听下去、读下去。

新闻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并无标准的定式,积三十多年采写短新闻的经验,笔者感到下列几个原则对写好各类短新闻颇有效用。

1.求新求异从下笔时开始

为说明道理,先分析一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过的一条新闻的导语的写作方法。

1992年7月12日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了笔者采写的反映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天津市利用外资成倍增长的消息,其导语是这样写的:“一年前曾有人预言说,上海浦东的开发将减少天津对外资的吸引力,事实证明,浦东的开发并没有影响天津。今年上半年天津利用外资额成倍增长,已经超过北京、大连,与上海、广东的差距大大缩小。”

这个新闻导语连标点都算上共有90个字,但却描绘出一个气势宏大的中国对外开放态势图,外延力度强大,其内涵亦十分丰富,虽然没有点到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但字里行间蕴藏着南巡谈话发表后半年间在中国大地产生的巨大辐射作用。大家都知道,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是起始于南方,逐渐由南向北扩展延伸。这种对外开放结构必然形成南方先进、北方落后,东部沿海地区优先于西部内陆地区两个扇面形对外开放布局。因此,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南方沿海省市对外开放力度大大高于北方的天津、河北等众多省市。但小平南巡谈话之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来中国投资的外资出现了大幅度北上的态势,给北方地区带来了新机遇。1992年上半年,天津市正是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使利用外资额成倍增长,超过了具有多方面优势的首都北京和地理位置优越的大连,并大大缩小了与上海、广东的差距。笔者没有死抠数字不放,而是抓住本质,突出特点,从宏观上入手,只用90个字就把贯彻小平南巡谈话半年来天津对外开放图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特别是导语的第一句话从预言开始,只用49个字就把所要写的新闻推向了引人入胜的最高峰。接下来又用有结论性质的新闻事实回答了预言者。因此,一条普通的利用外资的新闻,由于导语写得有特点,有新意,普通新闻就变成了有角度,有新鲜感的消息了,自然也就吸引人听下去。

从这个导语可以看出,笔者抓住了新闻事件中最有特点的东西,一落笔就写特点,使稿子一开始就实在、新鲜。笔者认为,短新闻想写得短而又有内容,必须从第一行开始就要想到“短”字,绝不能把导语写成200或300多字。多年来中央台的《全国各地电台联播》节目和《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在全国听众中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几亿人口天天必听的新闻节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则在于这两套节目的信息量相当之大,内容相当之丰富,简直就是中国报纸电台的要闻版,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内新闻,从中国到全球的重大国际新闻,从政治经济,从消费到生活,衣食住行,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新政策、新决定,还有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经验,真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笔者曾多次统计过,每天中央电台这两套节目用稿量均在30~40篇稿。在半个小时的5 400字容量中放下几十篇稿件,大量新闻每篇稿约200字左右,头条新闻最多三四百字,200字左右的头条新闻也很多见,100多字的单发新闻更多了。简讯有的只有十几个字。由于这两套节目稿件高度短小,所以容量大,听众听起来也不腻烦,每篇稿子在听众产生厌听情绪之前已干净利落地播完了,接下来的是又能激起听众产生新的兴趣点的另外一条含高信息量的消息。这就是每天晚上、早上,全中国人热心收听这两套节目的原因。

因此,采写短新闻,从下笔写第一个字时起,就要求短、求新、求实,力求用最少的笔墨一下子就抓住听众。给听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一般来说,长期从事新闻采编的人,写稿时往往容易按照常规习惯性格式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一般化、大众化。越是老记者、越是轻车熟路的新闻主题,在写作时越应注意树立“去同”“求异”的意识。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识,才有可能跳出旧框框,写出新意来。

附例稿(79)

消息:天津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一年前,曾经有人预言说,上海浦东的开发,将减小天津对外资的吸引力。事实证明,浦东的开发并没有影响天津。今年上半年,天津利用外资额成倍增长,已经超过北京、大连,与上海、广东的差距也大大缩小。

今年初,天津市实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战略,全市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半年,天津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17家,协议投资总额7.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数量增长196%,投资总额增长5.4倍,其中外方投资额增加7.1倍,利用外资额相当于改革开放头10年的总和,外商投资额比前10年多1.54亿美元。今年以来,新开办的保税区和郊县12个开发小区,都成为中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目前,保税区内1.2平方公里,已被121家三资企业占满,总投资额3.1亿美元。

天津市利用外资成几何级数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外商对天津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十分感兴趣。不仅中小投资公司扎根天津搞开发,一些国际上知名的跨国公司、大财团,也纷纷前往天津投资建厂。今年4月,美国电子行业3大公司之一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天津开发区兴建了他们在中国内地的首家工厂。据统计,从1979年到今年6月,天津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 315家,协议投资总额22亿美元,其中外方投资13亿美元。

(本文1992年7月19日、2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播出)

2.导语要摒弃概念性的话,语气要轻松,生活气息浓一些,从适合受众收听阅读的热点切入

例如,1993年2月1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了诸雄潮采写的北京打击假酒的消息,其导语颇有求新求异的特点:“十几年前要是有人打开一瓶茅台或五粮液,一些不喝酒的人也会挤过来尝一口。如今要有人再亮出这些酒来,人们十有八九会问:是不是假的?这个不幸的问题又不幸被今年元旦春节两个节日中的事实所证实。据去年第四季度对北京市场的名白酒的抽查,茅台和五粮液的合格率只有48.6%。也就是说,今年节日期间北京人喝的茅台和五粮液两瓶中至少有一瓶是假的。”

笔者认为,这段新闻导语写得有声有色很有特点。新闻的主体是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检查市场,打击制售假酒不法行为,可记者却避开惯例写法,不写工商管理部门何时在何地检查白酒市场,也不写检查中的人和事,而是一上手就从一种社会现象切入,从群众日常生活中对名酒的态度的变化写起,不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且极易使听众的听觉产生兴奋点,出现听下去追根刨底的愿望。这种从群众的感觉写,比罗列数字、堆砌概念,宣传效果要强得多。

3.借用俗语使新闻活起来

经验告诉我们,巧妙地借用人们熟悉的俗语,由此引出新闻事实,揭示新闻的主题,生动活泼,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如有这样一条消息,是写《子女婚嫁保险》的,一般情况下,某保险公司增加一个什么新的保险项目,很难当成新闻来宣传,即便要写只能写成一条简讯。可这条消息却因记者的写作技巧高明而内容丰富、新鲜起来。消息的题目是:《昔日儿女婚嫁父母愁,如今保险公司来解忧》。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过去,在河北省邯郸地区广大城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儿女入洞房,父母去逃荒。欢天喜地闹一阵,愁断天下父母肠。’”接着,记者又在新闻主体部分写道:为解除父母亲的后顾之忧,协助家长为其子女积累一笔婚嫁费用,五月中旬邯郸保险公司开办了《子女婚嫁保险》。该保险具有储蓄与保险的双重作用,只要父母平时为孩子交纳一定的保险金,等孩子到法定结婚年龄后,就可领取一笔很可观的婚嫁保险金。凡年满二十二周岁至五十周岁的家长,都可为其一至十七周岁的子女投保。交费标准因人而异,但最低每月不得少于五元。此外,在保险期内如子女发生意外伤残事故,还可从保险公司得到部分或全部意外伤残保险金。

又如,1992年9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了廉铁华同志采写的消息《山西村妇挖苦菜》。消息的导语很有特色:“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这是晋西北农民过去贫困生活的写照。然而今年以来,挖苦菜的妇女又仨一群俩一伙地出现在雁门关外,但是她们不再是为填饱肚子,而是把成筐的苦菜卖到当地的罐头厂赚钱。”

记者敏感地抓住村妇挖苦菜这具体事例本质上的变化这一点,从当地流行的一句俗语写起,没有说教,也不讲大道理,但短短100来字就揭开了事物的本质,使新闻主题鲜明地站立了起来,很有打动人心的力度。由于导语写得巧妙,本来是一件小事,却成为能够印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层面发生深刻变化的活生生的新闻佳品。可见导语写作不可忽视。

4.提出问题,给人以悬念

这种导语的写作要领就是根据新闻内容中的主要矛盾,在导语里提出有针对性的、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构成引人入胜的悬念,以此紧紧吸引听众收听下去,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比如:电台播出的一条消息题目叫《竹溪靠高投入创高效益》是写农民增加生产资料投入的稿件。按照惯例,这条消息的导语应是:“竹溪地区广大农民克服短期效益观念,大幅度增加生产资料投入,依靠高投入创造高效益。”

可记者却这样写道:“500克茶叶由几元钱的身价上升到几十元、上百元,1亩玉米的产量由200公斤到超500公斤。这其中有何奥妙?”

这个问题的提出,肯定会使听众产生兴趣,最起码政府的干部、农业科技人员会感兴趣,广大靠种地谋生的农民听了这个提问也会产生究根探底的愿望,谁不想找一条生财之道呢。

接着,记者写道:“处在深山里的湖北竹溪县农民如今明白了一个道理,搞农业也是有高投入才有高效益。今年,他们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加大了,比去年增加20%以上。农民投入观点的转变,将迎来农业高效的秋天。”

看完这一段介绍,如果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想找一条生财之道的人,你肯定会耐心地听下去,一定要听出个道道来才能罢休。

总之,新闻导语的写作非常重要,对于短新闻来说就更显得重要,确实值得下工夫。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作为驻地方记者,写了稿子发回编辑部,能否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被采用,很重要一点取决于新闻导语的好坏。如果导语写得有新意,有特色,编辑就会迅速处理出来。相反,尽管稿件内容很好,但导语写得一般化,就会使人感到内容平淡,很可能就毙掉了。导语有特点,内容差一点的稿子有时也能发出去,编辑欣赏导语,他就会认真地编写,甚至改写稿子,实在不行他会打电话通知作者补充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语部分就是把你所要写的新闻事实最光彩的那一面,那一个角度展现在别人面前,绝不能像地主老财那样,把肉埋在饭里,把黄金埋在地下。

二、撰写短新闻要精心提炼

前面已经谈到,短新闻要短,要想把稿件写得短小精干,自然要讲究写作方法和技巧。笔者以为,在广播新闻写作过程中,居首位的是主题的提炼,主题精了,内容也就集中了,篇幅自然也就短了。反之,主题越散、涉及面越宽,内容也就越多、越散。

从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实践来看,提炼主题把握住这两种写作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其一,要学会“小中见大”的基本功。

其二,要掌握“大而化小”的要领。

1.要努力挖掘具有“小中见大”功能的新闻报道

所谓“小中见大”,也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以小见大的意思,就是把微观活动放在全国宏观的大背景、大环境下,进行分析、对比并形成能反映规律或本质的深度报道来。换言之,“小中见大”就是在小题目下作大文章。

为说明“小题”写“大作”的辩证关系,特举例如下:

1986年1月底,天津洗衣机厂在组装洗衣机的时候,发现天津微电机厂生产的脱水电机有两台漏电。为了对用户负责,厂领导当即决定:第一,停止使用这种脱水电机;第二,登报通知经销单位和用户,停止销售和使用1月份出厂的7 000台双雀牌洗衣机,由厂方派人更换电机以后再销售和使用。笔者获得这个线索后,立马赶到工厂采访。企业抓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是天经地义的,理应如此。但记者报不报道,如何报道是大有文章的,特别是对于企业抓产品质量这一个老主题、大主题,记者怎么大写也不过分。经过深入采访,笔者采取“小中见大”的表现方法反映天津洗衣机厂重质量讲信誉的事迹,决定只写更换电机这一件事,不涉及其他内容。于是撰写了300多字的短消息《天津洗衣机厂自己揭疮疤维护消费者利益》,1986年6月7日、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这条短新闻,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编辑部同志们高度评价这篇短消息是: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写作上不枝不蔓,主题鲜明、突出,这正是新闻写作应当提倡的。结果这条小稿获得1986年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地方记者好稿一等奖,还获得首届全国维护消费者权益好新闻三等奖。

(消息《天津洗衣机厂自己揭疮疤维护消费者利益》此处略,详见第五编第二章第二节附例稿(184))

又如,天津铁路分局宁园食堂是个只有46个职工的小小单位,青年职工不少人都不安心工作,不愿意在这个条件简陋的小职工食堂端盘洗碗伺候人。食堂主任席绍忠不讲大道理,不说个人价值,而是悉心摸清每个青年职工的心理和脉搏,以关心青年职工成长的热情,积极组织食堂青年职工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小小的宁园食堂先后成立了伙头军足球队、学外语、绘画、书法、写作及读书小组。广泛深入地开展业余文化体育活动,使青年职工增强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许多人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

笔者经过深入采访、精心提炼、撰写了短新闻《宁园食堂组织足球队和兴趣小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节目播发后,《天津日报》予以转载。

附例稿(80)

消息:宁园食堂组织足球队和兴趣小组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天津日报记者黎邦铎报道:

11月1日,天津铁路分局宁园食堂伙头军足球队,在今年市足球甲级队预选赛中,从乙级队一跃跨入甲级队行列。这是这个食堂组织青年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成果之一。

宁园食堂共有46名职工,绝大多数是25岁以下的青年。党支部发动青年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组织了业余足球队和学习外语、绘画、书法、写作及读书小组。党支部书记和食堂主任还亲自担任足球队队长和教练,经常在中午和晚上带着青年们练习踢球。他们参加了各种职工业余足球比赛活动,获得铁路分局足球比赛冠军,成为全国铁路系统的一支足球劲旅,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职工业余优秀运动队”称号。青年炊事员张禹业余时间苦练书法,进步很快,在铁路系统举办了个人书法作品展览,曾得到吴玉茹、李鹤年等老书法家的好评。许多青年职工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的生活充实有意思了。”过去不安心工作,一心想离开炊事行业的青年,也都安心工作,调也不走了。

广泛深入开展业余文化体育活动,使青年职工增强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许多人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现在,许多青年订阅报刊,认真读书;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肯干;遵章守纪,团结互助。这个食堂连续被北京铁路局和天津市授予职工生活文明生产先进和红旗单位。

(本文1983年11月2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节目播出,1983年11月28日《天津日报》刊发)

上述两篇着笔凡人小事的消息虽短,但主题深刻,内涵丰富,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并获得新闻奖,这说明新闻宣传上的“小中见大”,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新闻写作规律。因为忽视“小事情”的存在,就会失去找新闻的敏感,大量的有冲击力的大新闻都是通过看似不显眼的“小事情”反映出来的。笔者认为,能否从凡人小事中发现大问题,能否用“小事情”作出“大文章”,是验证一线记者业务水平的尺子。

2.要学会“化大为小”的新闻表现手法

一般情况下,重大的政治经济活动,新闻媒体都采用大型报道方式予以新闻宣传。经验证明,有时候媒体记者采用“化大为小”的方式报道重要大事,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使新闻报道由表面现象的肤浅,变成深入实际的抓住根本展示核心的新闻宣传。

1987年3月,笔者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两会”报道组,负责采访天津市、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三个代表团。会议的重头戏之一是与会的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笔者认真听取了天津代表团几个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了解到天津代表团从市领导到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都十分拥护政府工作报告列举的丰功伟绩和新的一年国家将实施的大政方针及重大国事的决策。只要汇总综合一下代表们的发言内容,很容易撰写出反映会议的消息。经过笔者“化大为小”的分析与提炼,最后把报道的基准点定格在天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上,可以说,“两增两节”在几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占一小段落,也不是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情。可它却有相当强烈的针对性,展示出一个重大主题,那就是中国要发展、要前进,也绝不能丢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于是笔者撰写了消息《天津两增两节获预想不到效果》,重点摘录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在人大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既报道了天津代表团在“全国两会”的活动,又深度报道了天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成绩,使报道获得“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宣传效果。这条消息1987年3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今晚报》当天一版头条转载。

附例稿(81)

消息:天津两增两节获预想不到效果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在人大分组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天津的工人说,早就该这样搞了。

李瑞环说,天津去年12月9日开了“两增两节”动员大会,仅仅两个多月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今年头两个月工业总产值增长5%,而实现利润增长13%,货币回笼增加1倍多。上下左右精神振奋,不正之风也有明显转变。

李瑞环认为,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关键是要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他说,咱们国家锅大勺多,你几下我几下东西就光了。只有不断提高认识,大家都重视,才能保证增产节约顺利进行。

李瑞环说,增产节约运动要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要往技术进步上使劲。“六五”期间,天津技术改造投资46亿多元,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投产并且达到设计能力,一年就可以增加15亿元收入。

李瑞环认为,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党政工团要唱一台戏,要下力量抓落实,把“两增两节”任务落实到人头,要一个一个单位、一项一项地落实。比如建筑业就得一张图纸一张图纸地审查。最近,天津市就砍掉8 000万元投资,并且在不缩小建筑面积和规模的情况下,节省了4 200万元投资。

(本文1987年3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今晚报》当天一版头条转载)

又比如,1991年年初,笔者应邀出席了天津市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参加讨论修改天津市委1991年工作要点。会议的主旨就是发展经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让天津更上一层楼。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一直是全中国人民努力的方向。面对天津市委全委扩大会上的热烈场景,笔者连续3天参加分组讨论,逐段逐字地审阅1991年天津市委工作要点,心里一直琢磨这个会上自己写什么报道?经济发展包括工业、农业、商贸、金融地产等第三产业,在这三项产业中谁也离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质量”,可以说“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一个企业、一家农场、一项房地产项目,谁也离不开“质量”这两个字,因此,“质量”是决定一个企业、一家农场、一项房地产项目的成败的关键元素,同样“质量”问题也是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元素,产品质量永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第一要务。考虑到市委的工作要点里对“质量”问题也多有涉及,就连聂璧初市长的发言也多次谈到要强化产品质量工作。于是,笔者把发展经济这一重大的报道思想,浓缩集中到核心元素上,即抓产品质量上。后来,经过深入采访,笔者撰写了消息《天津一把手抓质量》,用市委书记谭绍文、市长聂璧初、主管工业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张立昌、副市长李慧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旭东等主要领导关注提高产品质量,督促抓质量的大量信息及各级领导重视抓产品质量的事实,描绘出天津市各级党政一把手抓提高产品质量的宏大场面。这条原创独家新闻于1991年3月23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听众来信来电称赞天津市这才抓到了点子上,抓住了经济发展的龙头,天津经济发展将大展宏图,无可限量。

附例稿(82)

消息:天津一把手抓质量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天津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都亲自抓质量,打掉了在产品质量上遮丑护短现象,全社会形成了紧锣密鼓抓质量的良好势头。去年全市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51.67%,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0%,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4.77、6.33个百分点,商检合格率达到98.87%,全市工业降低不良品损失增效7 191.69万元。

去年年初,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就把质量工作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市领导同志亲自抓质量,政府一季度工作要点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市委书记谭绍文、市长聂璧初等4位主要领导针对1989年4季度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作了23次严肃的批示,强调一把手亲自抓质量,质量搞不上去的厂长就地免职。聂璧初市长不仅亲自给工业系统各级领导写信推荐天津色织公司实行质量工资制的先进经验,而且在报纸上发表《产品质量是关系天津工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的文章,在全市掀起了质量意识教育的高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旭东在全市工业系统领导干部会上提出,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把质量作为考核经济主管部门、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

主管工业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张立昌和副市长李慧芬,1990年第一天的办公内容,就是研究产品的质量问题,并亲自主持召开了工业系统揭矛盾、找差距大会。对各级领导存在的疲沓、遮丑护短现象提出严肃批评,要求各级领导对质量问题严肃处理。

由于各级一把手亲自抓质量,天津市工业企业普遍树立了信誉第一、用户至上观念,做到了严把质量关,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出厂。如电冰箱压缩机厂对6万台可能有质量隐患的压缩机开瓢检查,确保了产品信誉;第二手表厂为找2块表的质量问题,重新检查了2万块表;自行车集团围绕出口车产品质量问题,组织全公司一条龙攻关,创造了两保、一否加监督的工作方法。

据统计,1990年天津市一大批重点产品的实物质量都有了明显进步,用户信誉也有所提高。去年,天津市飞马牌保温瓶等6种产品荣获国际金奖,18种产品获国家质量奖。至今,全市已有22种产品获国际金奖,290种产品获国家优质奖,1 588种产品获部优,已验收采用国际标准产品3 256种。1990年全市获部级质量管理奖13个,获市质量管理奖企业达50个,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本文1991年3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三、要想写好短新闻必须下工夫精选新闻材料

前边已经提到过,短新闻的主题要立意于宏观上来选择角度。那么,当你已选择到理想的新闻主题,要想把其变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还得进行技高一筹的材料、素材的选择,最后付诸于写作。

1.选取能反映宏观的微观素材

多年搞新闻采编的实践使笔者体会到,短新闻写作的要领就在于,取材于微观,从微观之点上取材,从宏观之点着笔,才有针对性。可以说,一篇稿件如果不能把从微观取材,宏观着笔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不能叫好新闻。

比如,写一篇反映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消息,按照习惯,一般都会集中选择运用数字、农机的种类,以及作用等内容来使稿件成篇。这种从工作角度去选材、去写作,行业术语多,受众听不懂,或者不喜欢看。因为你写来写去,无非是告诉人们某县、某村农民肯于花钱买农机具,买了什么等等,再概念化地写写如何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等等。受众们有谁会关心他根本不知道的某个村子买了多少拖拉机、收割机。可是,如果我们从群众的角度来选择材料,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请看下面这段新闻事实:“记者最近在辽宁农村采访,经常看到一些农民在路旁树下,有的打羽毛球,有的下棋,有的聊天,有的织毛衣。一位老农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过去最挨累的农民,如今变啦!一年干一百多天的活就行了,不少庄稼活让机器给代替了。”

显然,这段平平常常的文字的宣传效果肯定比单纯写数字、写置办农机具的套话要好。因为从微观之点取材,写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语言也会生动活泼些,内容更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

又比如,《天津市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不惜巨资购买专利技术》的消息,之所以能14次获奖,除了稿件的主题提炼得好,角度新鲜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篇稿件的新闻素材选得也比较成功,使通篇稿件做到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当然,无论哪一个新闻单位,谁都无法做到所有稿子都具有“三接近”的特征,任何一个记者也无法做到每条稿子都能从微观取材,从宏观立意着笔。但把这一点作为努力方向还是应该的。如果记者老是在那里端着架子,板着面孔,作大而空的报道,这样的稿子就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了,也不适合受众的口味。

2.巧用新闻背景材料

短新闻选材还有一个值得十分注意的问题,那就是要注意背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背景材料运用得当,可以产生给新闻炝锅,增加韵味的作用。

以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热负荷试车的报道为例:

1992年6月底笔者接到天津市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报道大无缝热负荷试车成功的消息,时间紧迫来不及到现场采访,市里拿来的在地方报纸发的稿子又不能用,怎么办?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而又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使报道的内容丰满充实起来。对于大无缝这项工程来说,背景材料更有其价值。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项冶金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众多大工程中仅小于上海宝钢的全国冶金战线第二大工程,除了投资比宝钢小外,它的技术水平、设备水平、配套水平,建设安装的难度,都要比宝钢工程大得多。可是这项工程不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而是天津市地方投资的项目,工程开工一年多了,国家还没有批准立项。由于这个原因,天津市一直未同意中央新闻单位对其进行宣传。因此,在首次宣传稿件中,背景材料尤其重要,记者不仅要把试车成功的最新信息告诉广大受众,而且要把这项工程的投资规模,项目能力、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将起的作用等背景材料告诉大家。如果没有这些内容,试车成功的信息也就失去了新闻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可天津日报社的同志送来的稿子中连一个字的背景材料也没写。

还好,不久以前,笔者曾随天津市新闻界一个参观团去过工地,手里有这项工程的基本背景情况。于是连夜跑到记者站办公室,找出那本采访记录本,从中摘录如下背景材料作为消息的主体。

“天津无缝钢管工程投资80多亿元,生产设备分别从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引进,是目前世界冶金工业具有一流水平的大型工程项目,它的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优质钢60万吨,无缝钢管50万吨,其中35万吨是国家目前急需的石油套管。这一现代化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建成后,对改善我国石油套管紧缺状况,将起重要作用。”

第二天早上6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在显要位置播发了这条连标点在内只有181个字的短消息《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热负荷试车成功》。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听完广播,立即打电话给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表示祝贺。江泽民总书记给谭绍文书记打了电话,李鹏总理给聂璧初市长打了电话,此外邹家华等领导也打了电话。这天下午国务院、冶金部分别给天津市政府发来电报,表示祝贺。

当天下午5点左右,笔者把中央领导打电话电报祝贺等内容集在一起又写了条消息,转天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再次播发了笔者写的消息。连续两天对工程建设进行报道,在中央台的历史上是没有的。如果没有充实有说服力的背景材料的介绍,别说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就连稿件也无法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占一席之地。

附例稿(83)

消息: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热负荷试车成功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国家重点工程天津无缝钢管工程建设,进入区域性热负荷试车阶段,昨天已炼出第一炉钢,并拉出钢坯。

天津无缝钢管工程投资80多亿元,生产设备分别从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引进,是目前世界冶金工业具有一流水平的大型工程项目。它的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优质钢60万吨,无缝钢管50万吨,其中35万吨是国家目前急需的石油套管。这一现代化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建成后,对改善我国石油套管紧缺状况,将起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打电话,对炼钢、连铸、热负荷试车进展顺利表示祝贺。

(本文1992年7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附例稿(84)

消息: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打电话祝贺天津无缝钢管

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昨天分别给天津市委、市政府打电话,对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炼钢连铸系统热负荷试车顺利表示祝贺。

江泽民总书记在电话中说,得知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炼钢连铸系统热负荷试车顺利,我很高兴,表示祝贺。对全体参建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希望把试车阶段的工作做好,为正式投产创造条件。

李鹏总理的电话说,对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炼钢连铸系统热负荷试车顺利,表示祝贺。对参加这项工程建设的全体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并希望再接再厉,高速度、高质量地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国务院也为此发去贺电。贺电说,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炼钢连铸系统热负荷试车顺利进行,对我国冶金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我国石油工业用钢管的国产化比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天津无缝钢管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优质钢60万吨,无缝钢管50万吨,总投资80多亿元。生产设备分别从德、意、美等国家引进,是当今世界炼钢、连铸、轧管、管加工最先进技术的组合。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改变我国石油套管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

(本文1992年7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