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

时间:2023-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朗州司马等官职达20多年。后入朝,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王气黯然,预示国家将亡。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峻峭临江,为东吴西部的江防要塞。题一作《金陵怀古》。第五句以“几回”写孙皓之后,宋、齐、梁、陈的相继灭亡;第六句才写到西塞山,说明地形不足恃,“王气”不足凭。“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不失为历来金陵怀古诗佳构,在中唐七律中亦属杰作。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作家作品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朗州司马等官职达20多年。后入朝,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又是文学家。他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在《天论》等文中阐发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现了进步的社会理想、哲学思想以及坚定的斗争精神,其诗注重立意,怀古、咏史之作含蓄深刻。《竹枝词》、《柳枝词》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被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王濬楼船下益州[1],金陵王气黯然收[2]
千寻铁锁沉江底[3],一片降幡出石头[4]
人世几回伤往事[5],山形依旧枕寒流[6]
今逢四海为家日[7],故垒萧萧芦荻秋[8]

【注释】

[1]王濬(jùn):西晋武帝时官益州刺史,受命造战船,于太康元年(280)自成都率水师顺江东下,攻取吴都建康(今南京市),东吴灭亡。楼船:高大的战船。下益州:指从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市)出发。

[2]“金陵王气”句:传说战国楚威王时,望气者言其地有“王者之气”,因令人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后,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之气,始皇因命凿钟山之脉,并改名秣陵。黯然,暗淡无光。王气黯然,预示国家将亡。

[3]“千寻铁锁”句:吴人于江险要害之处,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晋兵预知情状,作大筏数十及火炬破之,船无所碍。寻,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

[4]降幡(fān):降旗。

[5]“人世”句:不仅是东吴灭亡,后来东晋、宋、齐、梁、陈也相继在此灭亡。

[6]“山形”句:人事几度盛衰,而西塞山依然如故。枕,靠临。寒流,寒冷的江水,指长江。

[7]四海为家:天下一统。

[8]“故垒”句:昔日的营垒已经荒废,只有风吹芦荻发出悲凉的秋声。

【阅读提示】

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峻峭临江,为东吴西部的江防要塞。本诗作于长庆四年(824),诗人由夔州赴和州(今安徽和县)任所的途中。题一作《金陵怀古》。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前两联四句以洗练的语言,紧凑地描述了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灭东吴的历史。第一句写西晋水军出发,势如破竹的浩大声势,后三句全写东吴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摧,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胜败相形,巧于安排。后四句总结历史经验,借古讽今。第五句以“几回”写孙皓之后,宋、齐、梁、陈的相继灭亡;第六句才写到西塞山,说明地形不足恃,“王气”不足凭。正如前人所云:“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清屈复《唐诗成法》)。“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纪昀语,见方回《瀛奎律髓》纪评)。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表面看作者只是在客观地叙述历史、描绘古迹,其实是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警告当世拥兵自重、凭险割据的藩镇。语言干净明快,不炫博矜奇;结构节制约缩,不铺张放纵;风格沉郁顿挫,悲怆雄浑。不失为历来金陵怀古诗佳构,在中唐七律中亦属杰作。

总之,诗歌歌颂了国家的统一事业,对当世拥兵自重、凭险割据的藩镇提出了警告。

(熊明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