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的说来,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中要求作者首先需要有古汉语的知识,其次要有中国通史、文化史的一般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中国古代文学遗产异常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熟悉。《中国文学史》一类专著,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其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大概面目,这对于初学论文写作的人来说,读几种公认写得比较好的文学史尤其必要。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首先应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中要求作者首先需要有古汉语的知识,其次要有中国通史、文化史的一般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为此,必须要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以及审美的能力。

(一)古汉语阅读能力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首先要过的是文字阅读关。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能够自如地阅读古文,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内容。以广为流传的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例,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少府”、“蜀川”、“城阙”、“三秦”、“五津”、“宦游”、“比邻”、“无为”、“歧路”、“儿女”、“沾巾”等字词的意思,是无法理解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的。阅读能力,还包括对作品内涵的领会能力。譬如有时须了解作者的背景与写作动机,用中国古代传统的说法是“知人论世”,具体说来就是作者因何要写这首诗,这就需要许多历史、传记、文化背景、创作情况资料方面的积累,许多考证的工夫。以李商隐《锦瑟》为例,历代诗论家都有感于它的难解,难解在什么地方呢?不在它的字、词、句意,而在它的背景与动机。关于此诗有多种说法,咏瑟诗、悼亡诗、自伤身世、反思平生诗作等,持这些说法中的任何一种,从诗的字句都分析不出来,都要有材料为依据,要有考据查证的工夫,如果不了解牛李党争、义山与王茂元之女的婚姻、王氏的夭亡、义山仕途的坎坷,就无法做出悼亡、感遇的推测,如不知旧版李商隐诗集以此诗为首,也很难判定其为诗序、诗论,至于王氏是否精通音律与偏爱锦瑟,这就更需要过硬的材料了。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以扩大知识领域为基础。

(二)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对于研究古代文学是至关重要的,提高的方法,也只有通过读书,多读一些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相当丰富的,它们既是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又反过来影响创作,二者相互依存,关系密切,其中大量是以“诗话”的形式出现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的特征,往往用简洁的语言、灵活的形式,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此外,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既是杰出作家,又是重要批评家,对于他们的创作和理论批评,更可以结合起来研究。

(三)审美能力

文学是人学,不同于社会学、哲学、史学,也不同于其他任何以逻辑和思辨作为表达方式的学科,它有自己的特点。它由感情、情趣、形象境界等因素构成美。判断一篇作品美不美,就有一个审美能力的问题。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要靠大量的阅读。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情感、想象力的培养过程,敏锐的美的感性体认的能力,离不开美的熏陶。诗、词、赋、文学散文对人的情趣的熏陶,对人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用处的。文学需要感情、想象与幻想,一个缺乏感情与想象能力的人,一个纯理性的人,是不可能研究好文学的。感性体认、感性判断、感性接受只是文学审美的第一步,更深层次的审美能力是对美的分析,没有敏锐的感性体认能力,深层分析就失去基础,没有深层分析,感性认识只能停留在印象上,而深层的美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就更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素养。

以上种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解决。读书的面不妨宽一些,中外古今文史哲,都应涉猎,这对于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大有益处。

二、关于阅读的方法

读书,可以分几个层次。就古代文学而言,可分为读文学史、读作品选、读学术经典三个层次。

(一)读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遗产异常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熟悉。《中国文学史》一类专著,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其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大概面目,这对于初学论文写作的人来说,读几种公认写得比较好的文学史尤其必要。

(二)读作品选

中国文学史就是由许多时代的无数作家一起创造出来的,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也是由当时许多作家一起创作所形成的,一个作家的成就也表现在其平生遗留下来的作品上。文学作品是作家的精神产物,优秀的文学作品,凝结着作家高尚纯美的感情,并以优美独特的手法表达出来,有着丰厚隽永的艺术魅力,影响着读者的精神境界,所以无论是对一个作家或一个时代以至相续几个时代文学的研究,都必须立足于作品的研究。读作品,要尽量读全书,切忌只看选本。

(三)读古代典籍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首先应有大致的了解。中国古代图书,隋唐以来一直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简称四部。史、集两部是文学历史;子部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而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经部各书,按其学科性质,可以分别归入文、史、哲三类。四者虽以学科的不同相区分,但内在有紧密关联。古典文学属于集部,但若要深入学习古典文学,对于经、史、子三部中一些最重要的典籍,也应有所了解甚至熟悉。这是古典文学工作者基本功的一部分,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要打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的基础,阅读的量是相当大的。面对如此浩瀚的典籍,应如何阅读呢?方法有两个,一是细水长流,持之以恒。要有计划地选定一批书,在一定的期限内,每天拨出一部分时间,坚持不懈地读下去。二是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阅读古代作品和有关文献资料,必须区别博览和精读,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要的书籍要多下工夫仔细读、反复读,一般的可以采取浏览的方法略观大概。一个研究对象,总有少数几种重点书籍,如《诗经》,历代注释著作,少说也有几百种,但真正重要的、代表一个时期的研究水平和成果的,不过《毛诗正义》、《诗集传》、《诗毛氏传疏》、《诗三家义集疏》等几种,研究时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重点书上。博览也很重要,许多与研究的点有关的面上知识必须了解,就可以采取博览方式,博览的面要广些,但可以读得快一些、粗一些,中间遇到有与研究对象关系密切的问题则须仔细推敲。“精读”有助于增强读书能力,进而获得具体的学问知识,“博览”便于扩大知识面,为有时研究某一问题提供搜寻资料的线索。

(四)读诗

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文学中的文学,正宗中的正宗,这不仅是因为诗歌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还因为其他文学体裁莫不受到诗歌的巨大影响,具有“诗化”的特征。如骈文这一体裁正是诗与非诗交叉的产物,处处表现出结构形式的诗化和表述语言的诗化,甚至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著作里也有着诗歌抒情韵味的闪光。可以说形象性、情感性、音乐性广泛地体现在诗歌和一切非诗的作品中。强调读诗,还有一层意思,即强调吟诵。这是因为搞古代文学研究一定要有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文学文本的解读不同于科学文本,相当大的程度要靠感悟。在诗歌研究方法中,理论、视角都是第二义的,第一义是感悟,有感悟,尤其是有个性化的感悟,不论从任何视角切入,都能有所创获,而没有感悟,视角、理论都是死的。感悟能力从何而来,一靠来自天分的灵性,部分则要靠吟诵与背诵。吟诵是古典诗歌研究的第一步,没有吟诵的工夫就进入不了古诗研究的殿堂,在吟诵间所获得的,超乎文字之外的独特感觉,是个性化研究的前提。

总而言之,为了加强自己文学艺术的修养,培养和提高研究古代文学和写作古代文学论文的能力,读书,多读书,用正确的方法有计划地读书,是为无数人的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