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高山乡三合小学_会宁校史

土高山乡三合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高山乡三合小学_会宁校史土高山乡三合小学土高乡三合小学地处偏僻,1936年以前,这里没有学校,读书要到十里以外。如今,在学校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民仍然不忘有开创之功的张振堂老师。1977年,学校同其他几个教学点合并,更名为三合小学。合并后的三合小学在校学生共有80余人,设有5个教学班。在白银市烟草公司的资助下,新建1栋面积为209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教师宿舍,让长久以来困扰学校发展的教师办公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土高山乡三合小学_会宁校史

土高山乡三合小学

土高乡三合小学地处偏僻,1936年以前,这里没有学校,读书要到十里以外。村子里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文化教育事业极其落后。1964年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建起了学校,最初命名为“小川初级小学”。建校初期,学校设在1孔土窑洞内,办学条件非常艰苦,木板当桌,土台为凳,生源覆盖三个农业社,有学生40余人。民办教师张振堂老师是学校的创始人。张振堂老师在学校工作十余年,在个人生活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不计个人得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张振堂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线希望,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尊敬。

1956年,学校增加教师1名,有学生50人,4个教学班。全校师生在张振堂老师的带领下,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同时,学校与大队领导协商征用土地,发动社员积极投工献料,修建教室1栋,教师宿舍1间,土坯窑洞2孔,校园打了围墙,占地2400平方米。校园内栽了树木,做了课桌凳30余套,使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为以后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在学校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民仍然不忘有开创之功的张振堂老师。

十年动乱,使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受到了冲击,造成了教学秩序极大的混乱,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张振堂老师个人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在大字报等舆论工具的攻击下,张振堂老师始终没有放弃教学工作,把学校当成自己家。尽管遭遇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学校的建设还是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1977年,学校同其他几个教学点合并,更名为三合小学。合并后的三合小学在校学生共有80余人,设有5个教学班。张振堂老师因家庭搬迁离开一手创办的学校。公办教师胡锐调入学校任校长,师资力量也有所加强,全校共有教职工4人。(www.guayunfan.com)

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大抓教学质量,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乡统考和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多次名列前茅。从1978年至今,学校累计培养小学毕业生300余人,其中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共35人,现已毕业分配工作的22人。他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着自己的才华。

1990年至1992年,经过多方协商,学校同当地行政村配合,发动群众集资办学,老百姓主动投工献料,在赵志华校长的带领下新建了2栋土木结构的教室,添置了20余套课桌凳,建起了新大门,使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

1992年周进贵任该学校校长,随着当地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逐年增加,最高峰时达到120人。在政府的支持与人民群众的大力协助下,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援助办学。2002年周进贵老师积极与乡政府、乡党委取得联系,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争取到白银市烟草公司的援助。在白银市烟草公司的资助下,新建1栋面积为209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教师宿舍,让长久以来困扰学校发展的教师办公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004年经过积极努力,又同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又一次得到了白银市烟草公司的大力资助,新建了2栋面积为267.96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教室,面积为56平方米的厕所,面积为60平方米的教学辅助用房,造价6000余元的大门,并且修建了围墙扩大了校园,使校园占地面积达到5025平方米。与此同时,在白银市烟草公司的帮助下,又给学生换上了137套新课桌凳,使学校的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教学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实现了“六配套”,白银市烟草公司的援助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全校有教职工6人,其中大专学历的2人,中师学历的2人,高中学历的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近年来,学校在周进贵校长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校训的激励下,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0%。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上级领导和当地百姓的好评。全校师生正在以全新的步伐,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扬长避短,再接再厉,为学校工作更上一层台阶而努力奋斗。

(供稿人:周进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