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制及培养目标_庆城县教育志

学制及培养目标_庆城县教育志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制及培养目标_庆城县教育志第三节 课程、学制及培养目标一、课程设置1939年庆阳师范创办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课程标准,开设的必修科课程有:国文、算学、地理、历史、博物、化学、物理、体育、美术、音乐、军训、童子军教育、公民、教育通论、教育行政、教育心理、教育测量与统计、农村经济与合作、地方自治、小学教材及教学法、卫生、应用文、劳作、实习等。

学制及培养目标_庆城县教育志

第三节 课程、学制及培养目标

一、课程设置

1939年庆阳师范创办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课程标准,开设的必修科课程有:国文、算学、地理、历史、博物、化学、物理、体育、美术、音乐、军训、童子军教育、公民、教育通论、教育行政、教育心理、教育测量与统计、农村经济与合作、地方自治、小学教材及教学法、卫生、应用文、劳作、实习等。这些课程都是在学校创办后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完善起来。同时,学校还实行选修课制度,选修课程从第二学年开始分设为4组:甲组为社会教育、教育视导、地方行政、地方建设;乙组为美术、实用技术;丙组为音乐体育;丁组为卫生教育、医学常识。这些选修课程,都是为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而设置的。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师范科、简师科课程表(www.guayunfan.com)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庆阳师范遵照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关于中等学校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边区政府教育厅拟定的中等师范学校暂定课程的有关规定,简师科必修课程为国文、数学政治常识、中外历史、中外地理、动植物、物理、化学、生理卫生、音乐、美术、体育、教育;师范科必修课程为国文、数学、政治常识、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生物、理化、音乐、体育、艺术教育等。

从1952年开始,即执行全国统一教学计划,开设课程有:语文及教学法、数学及教学法、物理、化学、达尔文理论基础、地理及教学法、历史及教学法、政治、音乐及教学法、美术及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实习等。1958年,按照甘肃省教育厅的有关精神,对课程作了一些调整,开设的课程有:语文及小学语文教学法、数学及小学数学教学法、物理学、化学、人体解剖学、地理、历史、政治、心理学、教育学、体育、音乐、图画、认识环境及教学法、学校卫生(幼儿卫生)、手工劳动、农业实习、教育实习等。到中师三年级实行了文理分科教学,文科组开设政治、语文、外语、中国历史、地理、体育、教育学、教育实习等课程。理科组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教育学、教育实习等课程。加授部分乡土教材。1965年,根据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的《1965—1966学年度全日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指示精神,适当减少了各年级的一些课程门类和上课节次。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原有的课程设置全部废止。1968年“复课闹革命”之后,学校开设有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革命文艺、毛泽东思想、军事体育等5门课程,并根据专业培训有所侧重,基本上和当时的普通中学的课程设置相差无几。1972年恢复招生后,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的规定,开设有政治、毛泽东教育思想、业务课和军事体育课4门。

1974年,为了强化专业培训,对学生实行了分专业教学。课程由专业课和基础课两部分构成。所开的专业课主要有美术、体育、音乐、政史和理化,这些专业班的学生除学好自己的本专业之外,还要适当学习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基础课程。1976年,学校适时对专业班又进行了调整,撤销了原设的体育、美术、音乐等专业班,对所有学生都加强语文、数学基础课教学,以便适应当时对基础课教师的需求。1978年,恢复高考后二年制师范班不再进行分科教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历史、劳动、教育实习等。

1978年10月,庆阳县师范学校恢复成立后,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历史、劳动、教育实习等。实际上当时师范学校尚无统一教材,教学采用的是全日制高中课本,有的是自编的讲义。1980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之后,从1981年秋季开始,学校执行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的中等师范教学计划,在三年制普通师范班开设政治、语文及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数学及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小学自然常识教材教法、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及教学法、音乐、体育、美术等必修课和史地常识、理化常识两门选修课。1982年新学期开始后,所有课程全部采用全国统编的中等师范教材。

1982年二年制民师班教学课程表

续表

二、学制

1939年庆阳师范初创时只设简易师范科,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为4年。1944年增设师范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1948年后,简易师范科和师范科学制均改为3年。解放初,学制仍沿用旧制。1951年,实施国家制定的《师范学校章程(草案)》,将师范学校纳入中等专业教育系列,分初等和中等两级,初等称为初师,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为3年。中等称为中师,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1962年调整后,初师停办,按照全国统一的师范学制,全部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为3年。1964年、1965年招收高中毕业生,仍为中师,学制为1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师范停止招生,学校以举办短期培训班为主,学习时间也不统一。1972年恢复招生后,招收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农民、复员军人和知识青年,学制为2年。1981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和民办教师,初中毕业生学制为4年,民办教师学制为2年。1996年,设在庆阳县职业中专的幼师班学制为4年。

三、培养目标

1939年,甘肃省庆阳师范学校学生一经录取,均按规定享受公费待遇,除免除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外,还发放少量奖学金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生毕业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服务处所,服务范围以教育界为主,主要担任小学教员,服务期限为3年,服务期内不准升学和担任教员以外职务,违者追缴其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新中国成立后,师范学生一律按城镇户口对待并免除所有费用,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对贫寒学生,还发放一定数量的贫寒学生补助费。学生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先由地区分往各县,再由各县安排到具体学校或教育行政单位工作。初师毕业生任小学教师,中师毕业生任初中或小学教师。总的目标是培养小学师资,但因解放初干部人才紧缺,也有不少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不久就调到行政部门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范毕业生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因为那时中等教育发展较快,中学教师紧缺,许多中师毕业生都担任了初中和高中教学工作,有的还成为高中教学的骨干力量。1969年,129名中师毕业生响应庆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的号召到农村去当了农民,这是特定时期的特殊现象。1972年至1976年,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招收的1702名学生,除少数肄业生未分配工作外,其余全部分配教育系统或其他行业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招收的学生毕业后一律由国家统一分配到教育系统任幼儿园教师或小学教师,对逾期不报到的,取消毕业分配资格。1978年,招收的民师班,毕业后全部按公派教师统一分配,基本上回原籍工作,个别也作了调整使用。1984年,开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针和“面向基层、面向教学第一线”的原则,基本保证了师范毕业生大部分能在教育系统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