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自由选择的价值建构

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自由选择的价值建构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不能否认每个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自由选择具有工具性价值——通过个体的自由选择最终达到满足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民主社会应该给个人一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将单一的、所谓“好的”价值判断强加给个人。

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自由选择的价值建构_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三、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自由选择的价值建构

1.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自由选择具有工具性价值

所谓工具性价值,是指事物因为能够促进其他有价值的事物而具有的价值。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系统化、学校教育的制度化,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比如,哪些知识更有价值,值得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学习;怎样的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更适应学习规律,能够帮助学生节约学习时间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学生抛到一边,单靠专业人士的力量就能够圆满解决问题的。我们不能否认每个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自由选择具有工具性价值——通过个体的自由选择最终达到满足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因为学生个性特点和特殊能力倾向的存在,因为学生各自的遗传条件、成熟度和所处的社会及家庭教育条件是不同的,因而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倾向、气质类型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知识优势,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递的内容只有通过个体对其进行鉴别、评价、选择,由认知进入认同的领域,被人们诚心诚意地接受,并内化为人的意志和信念时,教育才达到了预期目的。因为认同可以说是个体的理智活动与意志活动相统一的阶段,它基于个体在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由内心萌发出来的真挚信仰。个体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些理论和规范,其自身才会积极地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意志约束并进行积极行动。

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专业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参与和努力,单靠任何一方都难以实现这一目的。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传承,有些内容需要用灌输的形式,但并不需要对所有方面进行广泛的干预。这样,学生还有相当宽阔的选择空间。

2.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建构性价值(www.guayunfan.com)

建构性价值是把个体作为价值主体,立足于个体精神需要、满足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意义世界构建方面的价值。黑格尔曾经深刻地指出:“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在一个世界中人具有他的现实性(实在性),这方面是要消逝的,这也就是他的自然性、他的舍己性、他的暂时性;在另一个世界中,人具有他的绝对长住性,他认识到自己是绝对的本质。”(22)人生在世,应该能过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活。而所谓“有价值的”、“好的”生活,是主体的价值判断,是一种个人选择。民主社会应该给个人一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将单一的、所谓“好的”价值判断强加给个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决策,本身就具有值得珍视的价值。如果对发展的关注不把人的命运作为终极关怀,就极有可能本末倒置,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发展的工具,当做可以随意使用的物化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取得再大的发展,是福是祸也难以预料。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关注到社会的终极目的——人身上,切实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人的生存发展的关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个人生活的准备以及开发人性为未来奠基的极端重要性,要致力于重塑个体人格,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提高人的个性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化对个性的追求和培养,因此学生有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或其他情况来进行自我选择的权利。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知识上、理论上的支持,努力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3.价值核心:以人为本

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自由选择的价值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第一,以人为本重视的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实质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人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主体地位不断生成的自主运动的过程。人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自我创造、自我生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动的存在物,创造了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整个历史,并且通过自由自觉、千姿百态的创造活动,获得人在世界和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定、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不仅深刻地表现人的存在的目的,而且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真实主旨,即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基础就是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认同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第二,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尊重。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主体,这意味着学生本身就是独立人格的主体,不是被奴役、被宰割、被控制的对象或工具。他们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尊严,而且需要关心、需要爱护、需要理解、需要尊重。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人性化、人情味的特点,充满着人性的关爱和支持。尊重学生,既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现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又要尊重学生的利益、权利,保证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获取正当利益,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培养、塑造与张扬,更要尊重学生的自由,让他们始终能保持强烈的自主意识和选择能力。一句话,凡是涉及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因此,高校德育的价值基础就是以人为本,把学生还原为人格的主体,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探本》中提出的——“做到无论是你自己或别人,你始终把人当目的,总不把他当做工具”。

第三,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除了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外,人作为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就在于人是具有创造价值、生成意义的。人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人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价值、实现价值、确证价值。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人的生存及其活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以人为本原则所追寻的目标。当然,人积极地创造价值、生成意义决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实现这个目的,更体现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基础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在肯定和重视学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存在的同时,想方设法为他们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生成更大意义创造条件。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责任感。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包括自主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要开发他们的主体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要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引导学生在知、情、信、意、行等几个方面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这样就推动了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的热情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更高程度的肯定。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基础,说到底就是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学生为目的,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以人为本,是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一种需要、一种体现、一种目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自由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