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的发展_教育学教程

学生的发展_教育学教程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的发展_教育学教程二、学生的发展学生个体的形成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既有基本的规律,又呈现出年龄特征。学生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教育的有机衔接。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生的发展_教育学教程

二、学生的发展

学生个体的形成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一般说来,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个体通过各种活动,将遗传、环境等影响个体发展的可能因素,转化为个体发展现实力量的过程,体现为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所发生的量、质和结构的变化过程与结果。学生的发展既有基本的规律,又呈现出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差异。

(一)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总体上看,学生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整体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依据。

1.整体性(www.guayunfan.com)

如第四章所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分析,学生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等相对独立的三个方面。但事实上,这个三个方面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虽然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但这些规律和特点不能代替人的发展的整体性,学生的发展往往是一种人的整体的结构性变化。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专门活动,不仅要变化人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等精神因素,也要变化人的生理、身体等因素;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在将来能承受社会现有的生产力,与自然作斗争,还必须使他们能够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总之,教育所要实现的是人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要着力的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的整体性变化。

2.顺序性

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如身体的发展是从头部、躯干向四肢,从中心部分向全身的边缘发展的;行为的发展是先爬后行再跑;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情感的发展是先有喜、怒、惧等一般感情,而后出现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等。学生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阶段性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阶段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发展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这些特征是某一年龄段学生所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的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每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教育的有机衔接。

4.不平衡性

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学生的生理成熟以各种机能的成熟为标志,心理成熟以独立思考的能力、较稳定的自我意识与个性的形成为标志。这两方面的成熟不是同步的,一般来说生理的成熟要早于心理的成熟。学生的发展速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也不是匀速前进的,而是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这两个高峰期,个体身高和体重的发展较之其他年龄阶段更迅速。有人对人的智力发展进行研究,发现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师要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5.个别差异性

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一般学生的发展需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则千差万别。如同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有的学生语言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数学能力突出;有的学生才华早露,有的学生大器晚成。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学生发展的基本任务

中小学生是分别处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有效地进行工作,就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基本任务。

1.小学生的发展任务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个体发展的童年期(6~12岁)。这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童年期儿童的发展相对平稳,身体缓缓生长,心理上一般也没有十分尖锐的自我冲突。从发展性质看,儿童开始借助书面语言与学校教育,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学习人类文化知识,较有目的地认识外部世界。学习已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并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选拔。此外,儿童的交往范围扩大,同时参与或隶属不同的群体并担任不同的角色。总体说来,童年期是儿童超越家庭范围的社会化的起始阶段,也是儿童因角色、活动、他人评价的多样化而引起的对自我形象反思的开始时期,或称为整体性的自我意识的萌生时期。

根据童年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主要的发展任务有以下几点:

(1)发展基本的阅读、书写及计算能力;

(2)发展有意注意的能力;

(3)发展借助具体事务进行推理的能力;

(4)发展社会性的情感;

(5)发展意志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6)建立起对自己的完整态度;

(7)学习与同辈相处;

(8)学习分辨是非,发展良知、德性;

(9)发展对社会、集体的态度;

(10)培养创造意识。

2.初中生的发展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个体发展的少年期(12~15岁)。这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称其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这也意味着少年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这些变化改变了少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与成人的关系。他们不再愿意做被动的适应者、服从者、模仿者、执行者,而是力求成为生活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这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生动形象的外部世界的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

根据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初中生主要的发展任务有以下几点:

(1)发展有意记忆的能力;

(2)发展借助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

(3)发展创造性能力及探索精神;

(4)建立一定的兴趣和爱好;

(5)获得情绪的独立性;

(6)学习处理与同辈的关系,建立与同辈的友谊;

(7)形成一定的理想价值观系统作为行为的指引;

(8)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9)适应自身生理变化带来的压力

3.高中生的发展任务

高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个体发展的青年早期(15~18岁)。青年期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各时期在特征上有较大程度的差别,但就趋势而言有一致性,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一贯的。从整体上看,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将取得公民的资格,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对自己的未来作出明确和相对稳定的抉择。因而,“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在青年的理想中,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使青年期成为人生最浪漫、最有锐气的时期。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青年将逐步形成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并在两种世界之间建立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联系。总体说来,青年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也是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根据青少年期的年龄特征,高中生主要的发展任务有以下几点:

(1)发展辩证思维的能力;

(2)为职业生活作准备;

(3)学习选择人生道路;

(4)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5)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定向;

(6)学会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

(7)提高自我调节生活与心理状态的能力;

(8)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