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选介_榆中县教育志

中学选介_榆中县教育志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选介_榆中县教育志第六节 中学选介榆中一中榆中一中始建于民国32年秋,称榆中县立初级中学,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先生题写了校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西专区委任蔡仁邦继续任校长。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该校文科考生窦赟以631分的好成绩,夺得榆中县文科状元。多年来,连续获得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榆中县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及其他殊荣达30多项。教工平均年龄33岁。

中学选介_榆中县教育志

第六节 中学选介

榆中一中

榆中一中始建于民国32年(1943)秋,称榆中县立初级中学,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先生题写了校名。初建时校址在城隍庙院(即今文成街),借孔庙大殿为教室。薛达为第一任校长,当年招生50名。1948年春,王永年接任校长。同年12月,省教育厅委任蔡仁邦接任校长。1949年有3个教学班,学生150余人,教职员10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西专区委任蔡仁邦继续任校长。1956年2月,建为完全中学,改名榆中中学,实行初、高中三三学制,第一届高中招生55名,教学班增扩到16个,学生达800人。1958年,更名为榆中县第一中学,有教学班22个,在校生千余人。1965年,学校由文成街搬迁到兴隆路270号,占地面积80亩。“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教师受迫害,学校领导遭受冲击,学生串联、武斗、搞运动,教学设备损失殆尽,1968年12月,学校改为“五·七”红专学校。1972年4月,又恢复重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秩序逐步恢复,管理步入正轨。1978年至1995年间,先后有1000余名学生升入大中专院校。

1995年,学校被确立为县属重点中学。1999年8月,学校被确立为县属重点高级中学,初中部分划拨榆中九中。2000年,通过了兰州市教育发展“542”工程验收,跻身于兰州市示范性中学行列。2004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验收,成为甘肃省第三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同年年底,学校固定财产177.7万元,校舍建筑面积10246平方米,图书8000册。陇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珊1996年捐资20万元,1997年捐资50万元兴建教学楼。1999年,县水泥厂捐资16万元兴建校门和门房。2005年底,学校固定资产达2350多万元,校舍建筑总面积为27977.1平方米,有5个多媒体教室、13个理化生实验室、5个计算机室。建起了科技馆、天文观测台、语音室、校史展览室、地理室、生物标本室、电子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电子图书室等。体育活动场地宽阔,体育器械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明显。新增图书10万册。建成了校园无线网。校园绿化面积达7000平方米。学校有教职工172人,专职教师152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中级教师73人,初级教师28人,高、中、初级职称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25%、48%和18%,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现有教学班51个,学生近4000名。在太白西路南侧征租土地60亩,作为榆中一中分部校区。2001年高考本科上线264人,2002年高考本科上线332人,2003年本科上线434人,2004年本科上线503人,2005年本科上线490人。1995至2005年间,有5500名学生考入了高等院校。(www.guayunfan.com)

1996年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型活动。1997年、2005年学校先后两次承办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篮球赛事。2003年成功举办了60周年校庆,印发了校庆特刊。每年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举办以“弘扬文化、放飞理想”为主题的文化周活动。成立文学社,创办了校刊《栖山雨》。还成立了象棋协会、摄影协会、集邮协会等。“孔子行教像”、“希望之星雕塑”、校史陈列室、环保俱乐部和众多警示语标牌、文化艺术长廊,突出了教育性和审美性。学校先后获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市级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交通安全先进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多年获兰州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团委被评为市五四红旗团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校长有蔡仁邦、周为群、刘振邦、顾有禧、吴永福、刘文郁、陈宗联、王维范、郭万源、孙峻岩、陈希良等。学校于1957年成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有杨远义、顾有禧、吴永福、张树勋、刘文郁、魏列枢、王维范、李俊彦、郭万源、孙峻岩、陈希良等。2005年有党员68人。

图1-4-2 榆中一中1993—2003年高考本科(不含民办二级学院)专科(不含高职)上线人数统计表

榆中县恩玲高级中学

榆中县恩玲高级中学由香港善源基金会朱恩馀[1]、谢玲玲[2]夫妇捐资500万元人民币于1996年6月动工建设,1997年8月建成招生,学校因此命名为恩玲中学。朱恩馀于2004年再次捐资100万元人民币,补助建成的学生公寓。2005年朱恩馀先生投资300万元人民币资助建设学生餐饮中心。

图1-4-3 朱恩馀、谢玲玲

2000年高考上线率达47.3%。2001年高考上线率达58.2%。2002年高考上线率达76.9%。同年,学校设立奖学金,获奖的同学全部考入全国重点大学。2003年高考上线率达81%。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200人大关,总上线率达到87%。该校文科考生窦赟以631分的好成绩,夺得榆中县文科状元。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228人,专科、高职以上上线人数1025人。学校为兰州市示范性中学。先后荣获兰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市级花园式单位,兰州市公民道德教育实践示范点等称号。多年来,连续获得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榆中县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及其他殊荣达30多项。

2005年,学校占地面积4.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包括家属楼),绿化面积0.5万平方米。学校有综合教学大楼、图书实验大楼、学生公寓大楼和面积600平方米的集开会、报告、演出、多媒体教学于一体的多功能大礼堂。学校有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3768人,教职工175人,专任教师13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55人,学历达标率为95%。教工平均年龄33岁。学校历任校长有李玉怀、魏永胜,历任党支部书记有许朝荣、李玉怀、魏永胜等。2005年有党员47人。

图1-4-3 榆中县恩玲高级中学图书实验楼

榆中二中

榆中二中建于1956年,原校址夏官营镇郝家营村,时校名榆中县初级中学。校长由文教科科长戴宗仁兼任,副校长张明纪主持工作。1958年,更名为榆中县第二中学,开始招高一学生,成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接纳北山、金崖、来紫堡等地学生,学生最多时达1500人。

1987年,榆中二中选址三角城乡大兴营村。1987年开始修建,1990年12月竣工搬迁。有学生1200人,教职工70人。1995年,县农职业中学与二中合办,分职教部、普教部。职教部学生不足200人,普教部初中只招大兴营村的学生,全校学生总共不足500人。2000年初,职教部搬县城,普教部有学生194人,分布在初、高中六个班级,教职工45人。2000年8月,二中恢复为普通完全中学。学生增至400名,2001年达到590名,2002年学生达到662名,2003年8月,学生人数达到716名,教学班增至14个,教学质量逐步上升。2004年,学生人数达到1250名,22个教学班,教职工增至68人。是年,获得了榆中县委、县政府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教育局高中教育发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5年,学生达到1983名,教学班31个,教职工109人,高考上线率实现全县普高三连冠。学校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有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各3个,流动多媒体设备1套,并有设施齐全的电子备课室和多功能教室。2005年,学校被评为兰州市园林化单位。获得全县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党支部被榆中县委评为五好党支部,被教育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同年,学校男女队代表榆中县参加兰州市百所中小学自编操和韵律操比赛,分别获得优胜奖和三等奖。历任校长有戴宗仁、魏周仁、王钧、杨增泉、毛俊仁、岳廷珍、杨远义、牛卫东、张自成、张正孝、许鹏刚、牛仁举、魏永胜、张少华。学校于1958年1月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有王维清、杨增泉、毛俊仁、岳廷珍、杨远义、张自成、张正孝、许鹏刚、许朝荣、牛仁举、魏永胜、张少华等。2005年有党员30人。

榆中三中

榆中三中始建于1958年9月,校址在高崖镇高崖村,原属县办独立初级中学,定名榆中县第六中学。1962年更名为榆中县第五中学。1964年,改为榆中县第三中学至今。建校初期,学校有6个班,300名学生。1969年,增设4个班的两年制高中部,后随学制的变动,又增设高三年级,扩大到12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1994年,停办高中部,扩招初中部,成为县属独立初级中学。1998年,县委、县政府投资150万元兴建了3258平方米双面三层教学楼1幢。2004年,设立初中毕业会考榆中三中考点,装配了英语听力系统。校团委主办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2005年,国家危改项目投资120万元建成2083平方米单面四层综合实验楼1幢。学校筹措资金10万元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现在已能保证800名学生住宿,并给每位住宿生配备了衣物柜。2005年12月,有18个教学班,1256名学生,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0人,学历达标率为96.6%,平均年龄为31.2岁。学校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16平方米。校内栽种风景树500多棵,绿化面积9260平方米。学校设有多媒体校园网络和卫星宽带地面接收系统,微机室2个,微机86台,远程教育播放点2个和多功能报告厅等多种电教设施。学校图书室藏书14120册。

1984年,高中毕业学生郭永清在高考中取得理科全县第一名。1993年,在全县范围内率先推出“优化组合,量化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举措,《人民教育》和《兰州晚报》作了全面报导。1994年,创建县级文明单位,并获得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获得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并于2000年至2005年,连续5次荣获这一称号。1996年起,先后8次获得县教育局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优秀奖。2000年,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级中学。2004年,该校初中毕业生丁铎福夺得榆中县初中毕业会考全县第一名。多年来,有3名教师获省市“园丁奖”,有7人获县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2人获县级优秀教师。32人次获得榆中县毕业会考单科优秀奖,有8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历任校长有祁应龙、张树勋、张德诗(副校长主持工作)、王维清、杨增泉、张自成、李建雄、郑廷佑、乔含惠、许朝荣、杨国禄、王杰、杨见潮、赵福林等。学校于1967年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有王维清、杨增泉、张自成、李建雄、王成杰、杨生杰、许朝荣、杨国禄、王杰、杨见潮、赵福林等。2005年有党员22人。

榆中四中

榆中四中建于1958年,原址贡井乡贡井村,初为县属初级中学。1969年,发展为县属完全中学。1991年9月,由原址迁至贡井乡吕家岘村。1992年春季高中部被撤销,1996年秋季又恢复高中部。学校筹集资金65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三幢总建筑面积为6415平方米的太阳能取暖楼全部投入使用。2003年,学校与兰州市政开发集团携手,启动了“金凤凰”教学奖励基金1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资助北山地区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2004年,“e”百分掌上计算机公司又在该校成功举行试验班教学。2005年,争取浙江同仁捐助资金9万元,装备了集会议、演出、教学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厅1个,建筑面积165平方米,可容纳200人。同年12月,学校占地30亩,建筑面积9678平方米。有教学班19个,学生1020人。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14人。学校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设施齐全,配置合理。

学校于1998年获县级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通过省级“两基”达标验收。2002年,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中。2002年至2004年,学校连续三年被榆中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4年,又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学校荣获榆中县教育局颁发的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建设发展奖。历任校长有陈桂兰、高进贤、毛俊仁、王钧、张治礼、项世英、张正孝、白惠志、宋锡珩、杨瑞林、白军志、白军志、范文忠等。学校于1972年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有项世英、张治礼、张正孝、白惠志、宋锡珩、杨瑞林、白军志、范文忠等。2005年有党员17人。

榆中五中

榆中五中前身是皋兰县第二初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9月。1959年,改为榆中县农业中学。1961年,改为榆中县第三中学。1962年停办。1964年,改为榆中县农业中学。1971年,改为榆中县第五中学。1975年,改为定远公社五七中学。1978年9月,恢复为榆中县第五中学。2005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50666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有面积228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综合楼1幢,面积4233平方米教工宿舍楼1幢,面积3733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1幢。投资230万元,建筑面积为389.04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于2005年招标、正式动工。学校设有专用的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课外活动室等。有教学班27个(初中部14个,高中部13个),共有学生1767人。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9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37人,中学二级教师46人,未定级6人。

1998年,获团县委1996—1997年度共青团工作先进团组织奖。1999年,获县建国50周年文艺演出纪念奖。2001年,获团县委1999~2000年度共青团工作“五四”红旗团委、兰州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硬笔书法大赛优秀组织奖、榆中县教职工篮球赛亚军。是年,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中、被命名为“特色课外活动学校”。2002年,被评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荣获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高中组第二名、榆中县2001—2002学年度初中教育质量进步奖、榆中县西片学生法律知识竞赛第一名。2003年,获《作文精选》杂志社主办的全省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2004年,获榆中县暨城关镇“太保寿险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榆中县“天普杯”中学生篮球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2005年,获榆中县西片自编操比赛优秀组织奖、榆中县“建设杯”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榆中县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团歌比赛第二名、兰州市第十一届中小学师生硬笔书法大赛组织奖、教育局党委先进党支部、榆中县学校建设发展奖等荣誉称号。是年,学校被列为甘肃省信息化、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学校历任校长有杨重教、蒋晋祺、张树勋、冯康彦、张德诗、齐建国、郑廷佑、陶学道、牛俊相、杨国禄、高致文、蔡积荣等。学校于1979年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有岳廷珍、罗廷忠、郑廷佑、牛俊相、杨国禄、高致文、蔡积荣等。2005年有党员36人。

榆中六中

榆中六中原名为榆中县城关中学,1982年动工建设,1984年8月建成并开始招生,建制为县属完全中学。招生当年在校学生约为220人,有教职工21名。1990年9月,更名为榆中县第六中学。1998年8月,撤销高中部,改制为县属独立初级中学。2000年,建成兰州市首批示范性中学。学校位于榆中县城关镇栖云北路。校园占地2.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2幢教学楼、1幢综合实验楼、1幢学生宿舍楼,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装配了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和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课件室,建成中欧甘肃基础教育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和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资源点,装配了高考听力系统。宿舍楼可住宿1000名学生,单人单床、8人一室。图书室藏书3万多册,阅览室订阅各种报刊50余种。操场占地1.2万平方米,铺设了300米环形跑道,建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设施。建有月季园等12个花园,绿化面积约800平方米。

2005年,学校有教学班38个,学生2922人。教职工124人,专任教师11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66人,中学二级教师41人。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截止2005年底,学校共培养出初中毕业生8256人,高中毕业生1716人;考入高等院校208人,考入中师中专800人,考入重点高中2700人。在近六年的初中毕业会考中,学校综合成绩一直排名全县第一。1993年5月,获得县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12月,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全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优秀集体奖。校刊《榆中六中优秀作文选》曾荣获全国中小学校刊校报优秀奖。2005年3月,获得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5年底,建成了榆中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历任校长有何耀文(副校长主持工作)、刘文郁、钱文茂、乔含惠、祁文舟、李玉怀、郭堂、杨见潮等。学校于1984年9月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有项世英、岳廷珍、刘文郁、李玉怀、郭堂、杨见潮等,2005年有党员55人。

榆中七中

榆中七中是一所县属全日制完全中学,地处榆中县甘草店镇,其前身是1958年9月成立的榆中初级师范。1962年并入榆中县第三中学(当时为五中)。1966年学校恢复招生,更名为甘草农中。1969年又改为甘草中学。1990年11月升格为县属中学,更名为榆中县第七中学。2005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37302平方米,建筑面积12581平方米,绿化面积3323平方米,体育场地10800平方米,设有300米环形跑道。共有藏书16500册。有教职工112人,专任教师10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占11.7%;中级职称40人,占37.4%;初级职称41人,占38.3%;未评职称16人。招生范围为附近6个乡(镇)。有教学班32个(初中部16个,高中部16个),在校学生1924人(初中1004人,高中920人),住校学生917人。1987年、1989年,学校先后两次被评为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0年被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7年至1991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9年,获市级教学质量进步奖。2002年,初中部获榆中县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1995年至2002年连续八年获榆中县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2001年,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中。2002年,获省级交通安全文明学校。2002年,高考上线率达65%,比上年提高了近23.65个百分点,初中毕业会考各科综合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并获兰州市教学质量进步奖。2003年,获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奖。2004年,获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奖。2005年,荣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榆中县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同年,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历任校长有杨乐天、张德诗、王维珍、宿海亮、乔含惠、汪学信、崔山岷、刘九纲、闫世玉等。学校于1986年9月建立党支部。原属甘草店乡党委领导,1995年划归县教育局党委领导,历任支部书记有汪学信、崔山岷、刘九纲、闫世玉等。2005年有党员41人。

榆中九中

榆中九中是一所三年制初级中学,于1999年9月由原城关镇南关学校改建而成。学校占地面积4.25万平方米,建有单面四层教学楼1幢,学生公寓1幢,综合实验楼1幢和附属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12206平方米。拥有功能先进设备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音体美器材室、科技活动室、劳技活动室、德育展室、大小会议室、计算机教室(配有74台计算机)、中欧项目室(教师资源培训中心、教师课件室)、远程教育项目室(光盘播放点、多媒体教室、教师计算机室、卫星接收小站)、图书室。校园内60%的面积硬化,建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及足球场、篮球场等活动场地。2005年,学校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693人。教职工84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中级职称44人,学历达标率为90%。教师平均年龄39岁。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306人,向中师、中专、重点高中输送优秀学生1200多人。学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获得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优秀奖等各项殊荣43项,师生在省、市、县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中有32个项目获奖,获奖师生685人(次)。2002年,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级中学。2004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单位。2005年12月,建成兰州市示范性中学、榆中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历任校长有杨生玉(副校长主持工作)、牛仁举、白军志等。学校历任党支部书记有龚月霞、牛俊相、白军志。2005年有党员26人。

青城初级中学

青城初级中学始建于民国20年(1931)秋,由关紫清在原青城小学基础上所创建。后因多种原因停办。1958年,恢复办学,定名为青城民办初级中学,校址为现青城小学。1959年,县上在青城设立榆中县第九中学,与青城民中合办,招收来自青城、东滩、上花、哈岘、园子等地的小学毕业生。1959年,学校迁入“山西会馆”。1970年,设高中班,时有学生600余人。1972年,东滩中学的高中部合并到青城中学。1995年,调整学校布局,撤销了高中部,成为乡办初级中学。自1961年第一届初中生毕业算起至2005年的45年间,该校共毕业高中、初中生分别为2500和6500多名。仅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校输送到大学、中专的学生达800多人。其中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者有8人。2005年12月,学校总面积21952平方米,建筑面积4257平方米,学校有生化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室等,藏书1万余册。有教学班12个,学生326人。教职工38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17人。1984年至1988年高考成绩显著。2002年,获榆中县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同年,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级中学。历任校长有罗应先、王天裕、王兆麒、高信忠、杨国治、王永兴、余健等。

和平初级中学

和平初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9月,其前身是民国30年(1941)3月建立的祁家坡小学。1958年,和平乡由皋兰县划拨到榆中县管辖,学校更名为榆中县和平农业中学,学生半农半读。1969年,改名为榆中县和平五七中学,发展成一所完全中学。学生增加到520人,教师20人、开设8个教学班,初中6个班、高中2个班。1979年,中学与祁家坡小学分离,将中学部搬迁到汪家坪。学校占地面积为25984平方米,由乡政府组织6个村平均承担投资投工,建起教室12个840平方米,教师宿舍及库房、食堂等20间240平方米。1982年,撤销高中。1991年,将和平学校附设的初中班并入和平中学,正式定名为榆中县和平中学。1999年8月,和平镇将和平中学搬迁到袁家营村。新中学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30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学校建有音乐教室、乐器室各1个;配备理、化、生实验室及仪器准备室各3个;微机室2个;图书储备、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各1个,美术教具室、美术教室、劳技工具室、劳技教室、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电教器材室、多功能教室各1个;广播室、卫生保健室、会议接待室各1个;行政办公用房8个、教研室5个,库房1个,传达值班室1个。学校拥有11700平方米的运动健身场地。2005年,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中。有教职工60人,专任教师5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学一级教师13人,中学二级教师36人,未评职称4人。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发表论文65篇。历任校长有蒋得华、魏致英、陈永玉、张德诗、陈宗明、徐永发、徐贵家、陈进仁、张孝民、曾斗云、白宗珍等。

兰山初级中学

兰山初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兰山初级农业中学。1962年至1967年停办。1968年恢复办学,更名为兰山初级中学。1999年搬迁至现址(范家营村)。1958年至1989年间,有教室2栋4个,教师宿舍14间,有教师9人,教学班3个,学生130名。1990年,学校扩建教室一栋8间。1996年又建教室一栋6间。1996年至2000年每年新增一个班,学生逐年增加至500多人。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10个教学班。2005年12月,学校占地17682.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67.8平方米,其中教室、实验室6栋12个1013.36平方米,教研室、办公室、学生宿舍43间824.1平方米,其他用房336.6平方米,校园硬化面积3195.03平方米,绿化面积579.5平方米。有教学班10个,学生502人。教职工27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0人,未评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81.48%。教师中有党员11人。学校先后获得了市县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历任校长有毛玉清、刘克义、段永祥、范中寿、冯耀祖、牟正祥、杨学忠、赵和祥等。

小康营初级中学

小康营初级中学建于1958年秋,当时称小康营民办中学。1959年,改名为榆中八中。“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农业中学,1972年,更名为榆中县小康营中学。1982年,改建成独立初中。学校现址在小康营村,占地面积2945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53平方米,校园硬化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900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综合实验楼,拥有微机室、光盘播放室、多媒体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等。2004年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中。2005年12月,学校有教学班20个,学生1143人。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学历达标率91.1%。历任校长有史为纲、王自录、祁应龙、张宿星、岳振海、李万德、李永义、王之良、李振孝、余维贤、白维福、高发云、刘国春、汉希武、马良彪、张得强等。

上花初级中学

上花初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初,校址在上花村上花社,校名为榆中县第五中学。1961年底,该校与榆中四中合并。1962年初恢复办学,更名为上花小学。1968年秋,更名为上花中学。招收初中学生50人,高中学生10人,成为集小学、初中、高中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即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1970年,又更名为榆中县上花五七中学。1975年9月选址另建上花小学,中小学分开。1981年10月,高中停办,学校成为初级中学。1999年9月,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中。2001年9月,获全县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2003年11月,兰州市西固区房管所白有明等几位有志之士捐助3万元,兴建校舍120平方米。截止2005年底,学校先后两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144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平方米。有8个教学班,学生435人。教师2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4人,中学二级教师6人,中学三级教师9人。历任校长有陈桂兰、李玉瑺、乔培浓、白修林、汪福生、张继忠、金祥太、李德保、金兴来、陈绪学、白宗林等。

新营初级中学

新营初级中学建于1958年,始名新营民中,校址在西关完小内,当时设初中班1个。1962年停办。1966年,恢复成立新营农中,校址迁往五台山下(现新营小学校址)。1967年,成立榆中县新营中学革命委员会。1969年,学校迁到新营上街阳屲山下,有教师12人,学生150人,教学班6个,校舍17间。1971年,新建2栋教室,并增设高中,时有教师13人,学生200人。1975年,学校更名为榆中县新营五·七中学。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三年里该校共有22人考入专科院校。1983年,学校撤销高中,更名为榆中县新营初级中学,面向全乡13个行政村招生。1988年,全县统考中,有18名学生考入中师、中专。1994年,在全县统考中,语文、政治、化学三科均获全县第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单位奖杯,县教育局颁发榆中县教育质量优秀奖。1999年,县乡两级政府筹资135万元建成1440平方米教学楼1幢,校门1座,围墙200米,邀请省教委主任王松山题写校名。2000年,投资106万元建成1815平方米教学楼1幢,学校筹资10万元粉刷校舍8000平方米,围墙200平方米,新建厕所150平方米。2004年以来,学校利用“中欧项目”、“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资金17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各1个。2005年底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级中学。学校现占地面积1891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797.4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有学生781人,设13个教学班。教职工41名,其中专任教师38名,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3人,未评职称13人。历任校长有敬明庭、梁祥秀、祁世英、王之良、宿海亮、钱效援、马良彪、周宗辉等。

银山初级中学

银山初级中学建于20世纪50年代。校址银山乡孙家湾村,学校原有8间教室,20间教师宿舍,建筑面积为1570平方米。2004年,学校申请国家危改项目资金,拆除560平方米的危房,新建面积为2093平方米的四层砖混结构教学楼1幢,共投入资金126.6万元,其中38万元为国家危房改造项目资金,88.6万元由县乡两级政府配套。2005年5月交付使用。教学楼内有教室12个,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等专业教室12个。2005年底,学校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中。1993年获兰州市教学质量优秀奖。1994~1995学年度获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5—1996学年度获榆中县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1998年12月获兰州市红旗团支部,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获兰州市教学质量优秀奖。2004年获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榆中县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现占地面积631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有教学班12个,学生594名,教职工31名。历任校长有司得贤、刘增朴、高富元、郭秀诚、丁圣祖、赵得贤、石永钰、杨国禄、曹银治、魏兵等。

麻家寺学校

麻家寺学校前身为清末私塾,民国时改为麻家寺国民中心小学,是一所回汉民族学校。1950年为初级小学,隶属皋兰县管辖。1958年,归属榆中县,更名为榆中县麻家寺学校。1969年,增设了初中班,招收附近七村的学生,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1998年被列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2002年被列为李嘉诚远程教育项目学校,2005年12月被列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三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学校现占地面积14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硬化面积3500平方米。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接收教室和DVD播放室。有计算机50多台,形成初具规模的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学校藏书7000多册。有教学班15个,学生7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3%。教师36人,其中本科学历14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4人,中学二级教师18人,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5人,未评职称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历任校长有陆明义、张万崇、宋立本、胡廷祥、朱可智、李玉琳、罗俊义、刘宗圣、魏至英、刘积元、牛学宏、窦富德、朱克诚、刘世海、金子祥等。

东滩中学

东滩中学始建于1965年6月,原名为青城农业中学二部,地处青城镇东滩村。1968年5月,改名为青城第二农业学校。1970年3月,改名为榆中县东滩中学。1976年3月,又改名为青城五七中学。1977年9月,恢复原校名榆中县东滩中学。1978年6月,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批准列为市县两级所属重点中学,改为乡办完全中学。1994年,由省、市、县投资建成面积为2724.4平方米的太阳能教学楼1幢。2002年,学校又在各级政府和地方仁人志士的支持下,投资85万元建成2幢综合办公楼,总面积为1064平方米。学校整体布局合理,校园内建有四座花园,校园绿化面积占40%以上。教学楼设有教室22个、教研室6个、会议室、电教室、音乐室、音乐器材室、科技活动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卫生保健室、体育器材室、校务综合办公室、政教处、学生会、团总支办公室各1个。综合办公楼内有仪器室2个、实验室3个、计算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光盘播放室1个,教师资源中心1个。2003年,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级中学。2005年4月,列为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学校。同年10月,列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3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62平方米。有教学班17个(初中部12个,高中部5个),学生684人(初中生537人,高中生147人)。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9人,中学二级教师20人,未评职称15人。历任校长有张成龙、张德礼、顾有禧、张炳林、李子龙、朱继千、张云虎、李连荣等。

三角城初级中学

三角城初级中学建于1966年秋。初建时为三角城继抗农业中学,聘请3位民办教师,借用化家营小学教室两座,办公室1间,课桌凳50套办学。1972年改为三角城公社农业中学。1976年改为三角城中学。同年,公社调整土地60亩。县财政拨款2.5万元,公社拨款2万元选址丁家庄建校。财政拨款主要用于购买建筑材料,由12个大队群众投义务工11000多个劳动日,打围墙1740米,建校舍822平方米。1977年2月,招高一新生120名。是年,全校共有学生240名,教学班4个,教师11人。1980年,县上调整初、高中布局,决定三角城中学改办初中。1983年,省、市、县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更名为榆中县三角城农业中学。市上拨开办费3万元,修建砖木教室10个90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21间562平方米。1991年6月,县委、县政府批准改名为榆中县农职业中学。1995年6月,榆中县农职中搬迁到榆中二中,恢复榆中县三角城中学。1996年,新建了校门,省教委主任王松山题写校名,市人大副主任丁克勤题词“建校三十年,育才兴金县”,并个人捐款500元。1997年5月,教学楼破土动工,1998年建成,共2900平方米。1998年4月至2005年12月,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50余万元,同时依托李嘉诚远程教育项目及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建成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各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建成校园局域网,接入ADS1网络服务。1996年,获兰州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1997年,获县总工会先进职工之家;1999年,获兰州市体育重点项目训练先进集体;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04、2005年,连续两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现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02平方米,操场20000平方米,硬化篮球场地两个,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有教学班20个,学生872人,教职工60人,行政后勤人员10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20人。历任校长有郭占祥、李永义、张国才、许朝荣、李珪、金成功、许登伟、岳林军等。

马坡初级中学

马坡初级中学始建于1966年。同年8月,马坡小学附设初中班,称马坡农业初级中学。1967年,两级2个班,教师5人。1972年,学校更名为马坡中学,小学部与中学部合并。1973年,小学部分出,新选校址建成马坡小学。同年,马坡中学成立高中部,学校扩建为三台阶梯式校园,建成8栋砖木结构教室。1983年,撤销高中部,成为初级中学。1995年,该校被列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学校,争取理、化、生实验仪器1套。1998年,定为国家义务教育攻坚项目,下拨实验仪器1套。2001年,全乡教师集资组装计算机20台,建成计算机教室1个。2005年,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投资建成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个,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投资建成计算机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卫星接收室1个,光盘播放室1个。学校现占地面积8888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1幢,综合实验楼1幢,教学辅助用房11间,面积2911平方米。有教学班9个,学生485人,教师2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4人、中学二级教师12人、未评职称7人。学校固定资产150万。1998年9月,荣获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0年6月,荣获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10月,荣获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榆中县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比二等奖。历任校长有李志子、张永忠、牛映耀、王德诚、王世隆、孙克荣、刘学周、刘全业、刘尔荣、金存礼、张克傧、刘大炜、毛鸿鹄等。

清水驿初级中学

清水驿初级中学前身是清水乡农业中学,建于1958年12月,1962年12月停办,1966年在清水小学附设初中班。1985年秋,初中班从清水小学分离,迁入清水村西山脚下的新校址,校名为榆中县清水驿初级中学。1999年“两基”达标期间,国家及清水驿乡共同投资80万元,新建教室12个,新建教师宿舍26间。2003年,县教育局和清水驿乡政府共同投资73万元,新建1幢建筑面积1583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当年被兰州市教育局评为标准化初级中学。2004年5月,学校投资10万元,购置太阳能热水器一套,安装太阳能热模块64平方米,在晴天日供开水2.5吨,解决了师生饮用开水问题。同年6月,学校积极和县集雨办联系,争取集雨工程水泥130吨,硬化了操场,建成水泥集雨面3307平方米,并新建容积40立方米的集雨水窖6眼。1996年,学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学校内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荣获榆中县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1998年,荣获兰州市教育质量进步奖;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安全小区;2001年,初中毕业会考语文单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三名;2002年,初中毕业会考数学单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名、化学单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三名;2004年,学校篮球代表队荣获榆中县“天普杯”中学生篮球比赛初中组第二名;2005年,荣获榆中县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学校现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有18个教学班,学生941人,其中寄宿学生518人。教职工5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1人,中学二级教师33人。历任校长有任英、王培生、孙永录、杨生玉、许银成等。

龙泉初级中学

龙泉初级中学坐落于龙泉乡银川村,1967年8月建立,名为榆中县龙泉农业中学,学生40多人。1971年9月,由武庄村的牛王殿迁至银川村,改名为榆中县广川学校。1976年3月,更名为榆中县龙泉中学。1980年,停办高中,更名为榆中县龙泉初级中学至今。1999年,建起了教学楼1幢。2005年,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等。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备和中欧项目教师资源中心,开通了Internet网,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上了新台阶。1995年获兰州市教学质量进步奖。2000年,获榆中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2002年,获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现占地面积13689平方米,建筑面积1909平方米,生均占有5.2平方米。有教学班6个,学生372名。有教师18名,其中中学一级教师8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生的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分别达到98.3%、100%、53%。历任校长有刘敬贤、安维基、汪俊林、张得权、王自力、王巨成等。

哈岘初级中学

哈岘初级中学始建于1968年9月,原名为哈岘农业中学。校址哈岘村上湾社。初中1个班,学生30多人。1970年1月,初中学生发展为80多人,3个班。1977年2月,更名为哈岘五七红专学校,增设高中部1个班,初中部4个班(初、高中各为两年制)。时有专任教师15人、学生300多人。1980年9月,高中部停办。更名为哈岘初级中学,为三年制乡办独立初中,共设6个班。1997年至1999年,乡政府投资8万元,县上拨款18万元,学校自筹1万元,全面维修和改建,学校占地面积达到607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310平方米,绿化面积1090平方米。理、化、生、音、美、体器材达到国家三级三类标准,各室设施基本齐全,藏书达3800多册。2000年,又通过教师集资等方式筹集10万元、张发海等人士捐款2万多元,购置21台计算机。2005年,争取排危项目资金10万元新建186.06平方米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师生食堂,争取中欧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模式三),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1982年7月,获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县委、县政府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4年9月,获全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1年12月,获全县2000—2001学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2005年,获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同年,普高升学率达68.8%。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17人,占94.4%,中级职称6人,占33.3%。教师平均年龄在34岁以下。教师中获省市县级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6人。历任校长有杜预、张永春、宋锡珩、魏振钧、白奋彩、李锦江、李锦天、朱吉军等。

韦营初级中学

韦营初级中学始建于1968年,校址在韦营乡孙家岔村上岔社,原名榆中县韦营人民公社农业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亩,校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学生50多人,教师4名,主要招收小学毕业未升入初中的学生。1976年,改为完全中学,有教职工13人,学生216人。从1980年起,停办高中,改办为独立初中。校园面积17亩,校舍建筑面积788平方米,有130名学生,教职工10名。1994年9月,学校迁至韦营乡政府附近。学校现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159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配备现代远程教育设备1套,教学设施和试验设备基本齐全。有教学班6个,学生315人。教职工2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人,中级职称教师5人,初级职称教师6人,未评定职称教师8人。历任校长有董春泉、王瑢、孙尚福、郭彦龙、张鹏云等。

上庄初级中学

1969年,马滩小学附设了初中班,后又设高中班,改名为上庄中学。1983年,全县布局调整,撤销高中,保留小学部和初中部,成为九年制学校,更名为上庄初级中学。1985年至今,学校先后多次荣获榆中县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学校现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有砖木结构教室663平方米,砖混结构平房447平方米,砖混结构办公室和宿舍楼537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有教学班14个(中学8个,小学6个),学生684人(中学424人,小学260人)。教师28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6人,未评职称6人。历任校长有张书积、陈进连、张正勤、张宗耀、金文海、孙克绪、张正孝、杨可和、牛仁举、蔡国瑞、张伦贤、毛鸿鹄、刘涛等。

中连川初级中学

中连川初级中学始建于1969年,前身是一所完全小学,为中连川公社辅导校,教室、教师办公室均为窑洞,有教师4人,学生180余人。1969年3月,改建为初中,小学学生分流到附近各村小学,学校搬迁至中连川乡政府右侧,教室、办公室均为土木结构建筑。1978年,成立高中部,学制两年。因布局调整,高中部撤销,高中学生合并到榆中四中就读。1993年9月,对原中连川中心小学进行改扩建后,将中连川初中迁入,将原中心小学学生合并到高窑沟小学就读。2003年、2004年投资68万元对校舍进行了修建。学校被列为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学校,配发了计算机、接收设备、电视机、DVD放像机等设备。2005年,被列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配发32台计算机,2台电视机,1部投影仪,1套卫星接收设备。建成计算机教室、卫星接收室、多媒体教室。学校现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校舍面积1670平方米,其中教室434平方米,实验室106平方米,办公室466平方米。绿化面积360平方米。有教学班6个,学生363人,教师16人,其中本科3人,专科13人,中学一级教师2人,中学二级教师7人。历任校长有丁进武、白继祖、王有龙、黄治慧、范廷俊、张鹏云、魏袆军等。

梁坪学校

梁坪学校始建于1958年,当时是一所完全小学,校名为榆中县梁坪高级小学。1969年始办初中,中小学分设,更名为梁坪农业中学。1977年,招收高中学生。一年后,高中合并到榆中四中,学校恢复小学复设初中班。期间,中小学几经分合。1998年,中小学再度调整合并,成为一所九年制学校。同年,被列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争取资金14.5万元,乡上筹资15万元,全面翻新校舍。2005年,市政开发公司捐款20万元,新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206平方米;购置学生课桌凳、灶具、茶炉等。2000年,获全县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2002年,获全县小学教育质量优秀奖。学校现占地面积6287平方米,校舍面积14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0平方米。有教学班9个,学生170多人。教职工18人,中学一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6人,初级职称8人。历任校长有张泽成、王吉理、丁进武、金耀宗、王建陆、金吉林、魏忠伍、魏列义、梁宗海、白模庆、金杰雄等。

园子初级中学

园子初级中学始建于1975年。是年春季,在小岔小学附设了初中部,增设了高中部,当时校名为榆中县园子中学。占地面积137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0平方米。1980年秋,撤销了高中部,合并本乡各小学附设的初中部,更名为榆中县园子初级中学,到1983年秋,成为园子乡唯一的一所独立初中。1985年,扩建校舍420平方米。1998年,列为“国家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扩建校舍830平方米,维修了原有校舍,使校舍建筑面积增加为1650平方米。2005年,学校被列为国家危改项目学校,投资67万元,拆除危房1050平方米,新建砖混结构校舍1290平方米。同年,校舍总建筑面积为1890平方米。有9个教学班,学生432人。有教师23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5人,员级1人,未评职11人。同年获榆中县农村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历任校长有李玉琳、李春元、芦生旺、雒元泰、金俊余等。

来紫堡初级中学

来紫堡初级中学建于1976年,原址在骆驼巷驼村,是一所九年制学校,1985年初中部与小学部分设,成为独立初中。2005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9496平方米,建筑面积4719平方米。有美术室、器材室、科技活动室和物理、化学实验室等。微机室安装计算机31台,新建远程教育设备室、DVD播放室、资源接收室等。图书室藏书10665册,阅览室订阅报刊50余种,理、化、体育器材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操场占地面积5850平方米,设有300米环形跑道。校园内有花坛10个,绿化面积达1000平方米。实现了硬化、净化、美化、绿化、教育化的目标。有教学班12个,学生726人。教职工46名,其中专任教师39人,中级职称以上教师11名。学校多次被兰州市教育局、榆中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优秀奖及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市、县举办的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中多次取得优秀成绩。在全县率先实施大课间活动。同年,大课间活动和自编操在全市的比赛中分别获得优胜奖和二等奖。历任校长有张国宴、胡玉祥、金强生、乃生珺、邸兆武、李江林、李廷晏等。

金崖初级中学

金崖初级中学始建于1976年秋,最初校名为榆中县金崖公社五七中学。1979年8月,更名为榆中县金崖中学。1982年秋,改为完全中学。1992年,高中停招,改为独立初中至今。1990年拆除部分教室,筹资22万元修建教学楼2幢。1999年,争取资金24.8万元,县、镇筹资78.07万元,修建教学大楼1幢,并将原来的教学楼改建为实验、办公楼。学校现占地面积2024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60平方米,绿化面积920平方米。有学生756人,教学班16个,教职工50名。1993年,被中共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荣获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2001年、2003年荣获榆中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2004年9月,被榆中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9月,荣获榆中县农村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历任校长有张耀宗、郑永杰、金耀斌、金俊高、金维国、岳兴旺、丁书同、陆建荣等。

连搭初级中学

连搭初级中学始建于1976年。最初称连搭公社“五·七”红专学校。1980年,更名为榆中县连搭中学,占地面积14.67万平方米。教师10名,2个初中教学班,120名学生。1992年,学校修建了750米围墙,校园面积4.4万平方米。是年5月,修建了校门。1996年,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37万元,总投资73.2万元,建成面积为1897平方米的教学楼1幢。1997年,乡政府又筹措资金33万元,修建教师宿舍楼1幢720平方米,并改建3栋砖混教室、灶房。1999年顺利通过“双基”达标验收。2002年,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2003年,县、乡、校投资92万元,新建面积1023平方米综合实验办公楼1幢,并配套理、化、生、计算机、多功能教室,同年通过市政府标校验收,建成兰州市标准化初中。2005年,学校争取到“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成计算机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同年12月,学校有20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教师65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级职称22人。学校先后获得兰州市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榆中县教育质量优秀奖、进步奖、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历任校长有白积福、白玉田、金发辉、朱克诚、施殿兴、谈敦强、陆祖新等。

夏官营初级中学

夏官营初级中学建于1992年8月,由原夏官营、过店子、太平堡、红柳沟等四所学校的初中部组建而成。学校位于夏官营村八社(吴谢营自然村),与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相邻,其前身为兰州市第三十七中学。2005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校舍面积6000平方米。有教学班18个,学生800人。教职工5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8人,中学二级教师28人,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未聘职称3人。2001年,荣获榆中县教育局、文体局举办的中学生男子篮球赛第三名。2002年,荣获榆中县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优秀奖。2004年,荣获榆中县教育局、文体局举办的第二届少年儿童武术比赛团体总分三等奖。历任校长有丁喜忠、彭克安、金杰仓、胡思宝、张永国、陈文侠、吴明礼等。

垲坪学校

垲坪学校始建于1954年,校址垲坪沟。1981年,迁移到陡泉村,改名为陡泉学校。1984年,迁到垲坪乡刘家岘村,扩建为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更名为刘家岘光彩小学。原兰州市委书记李虎林题写碑词:“光彩事业,功在千秋”。1995年,兰州工商联捐资8万元,扩建校舍。建成兰州市三级三类标准化学校。1996年,更名为垲坪学校,学制为九年制。1998年,团县委捐资2000元,维修校舍;2003年,个体经营者梁忠捐单人旧课桌凳100套。2005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6635平方米,绿化面积2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04平方米。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428人(学前班18人)。教师17人,其中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7人,招聘2人。历任校长有彭乃恒、张乃强、高育科、史宗英、金明堂、宋政信、李应泉、许鹏科、马正发、高正庭、王子明、蔡海强、高生彦、魏袆军、张鹏云、马广荣等。

表1-4-4      榆中县中学教育发展情况表(1949—1971)

【注释】

[1]朱恩馀 1932年2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15岁到香港。中学毕业后,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取机械工程硕士学位,返回香港后任职冷气公司工程师。1961年致力制衣业,20世纪70年代创办立德制衣厂,今易名香港翔龙有限公司,现任翔龙有限公司董事长。1989年6月在广州芳村区投设广州立康制衣业有限公司,1994年在苏州投设苏州立锵服装有限公司。

[2]谢玲玲 1940年出生于浙江省。20世纪80年代,谢玲玲与朱恩馀以个人资源携手在国内从事慈善事业,资助修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命名“筑基计划”,之后为使慈善工作更为组织化、系统化,夫妇二人于1994年成立香港善源基金会(The So1ar Trus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