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报道的界定

深度报道的界定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深度报道的界定美国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1978年《世纪大百科》把深度报道列为20世纪美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第一节 深度报道的界定

美国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1978年《世纪大百科》把深度报道列为20世纪美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196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高普鲁出版《深度报道》一书,从理论和学术上确立了深度报道的地位[1]。从1985年开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分别设立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两个专项奖,深度报道的地位在业界得到承认。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度报道空前兴盛,一批优秀的记者脱颖而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深度报道作品问世。1986年,全国好新闻评选设立了“深度报道奖”,《长江漂流系列报道》和《遗弃女婴事件连续报道》获得了深度报道一等奖。1987年被我国新闻界称为“深度报道年”,《关广梅现象》、《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以及《中国青年报》的《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获得深度报道特等奖。此后,深度报道这朵新闻百花园里的奇葩在我国各类媒体中争奇斗艳,整个20世纪90年代芬芳不败[2]。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给纸质媒体带来了空前强烈的冲击,深度报道更是被各种报纸作为谋生存、求发展的一大“武器”。

有研究发现,我国学者们对深度报道的研讨始于80年代中后期[3],与深度报道在我国媒体上大规模兴起几乎同步。虽然深度报道早已成为各种介质的媒体中主要的新闻报道样式之一,对深度报道的研究也有不少时日,但在学者们的研讨中,关于什么是深度报道,可谓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在第一章简单归纳了深度报道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本章将作专门的论述。

一、对深度报道的三种认识观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深度报道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界定,这些界定可以归纳为“新闻体裁说”(或“新闻文体说”)、“报道方式说”(或“报道形式说”)和“思维方式说”(或“报道理念说”)三个认识阶段。

1.新闻体裁说(或“新闻文体说”)

“深度报道就是‘一种以深见长的新闻体裁’。”[4]

“深度报道是介于动态新闻与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5]

“深度报道就是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具体问题,用特定的方式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使受众理解特定社会事实和意义的新闻体裁。”“我们可以直观地认为,深度报道就是一种新的新闻写作体裁,鉴于它成熟的写作思维方式、功能模式、结构形式和重要影响,是真正的继政党新闻,客观新闻后的‘第三代新闻写作主流文体’。”[6]

“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种类繁多,按照本人在《新新闻导读》一书的分类,至少也有20多种。但从文体流变角度看,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和预测性报道可以看作是最基本、最典型的深度报道。”[7]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也曾说:“综观深度报道的发展,尽管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综合需要的结果,但其主要原因是社会需要,日趋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促使读者去了解、理解它们,从而迫使新闻媒介创造一种新的文体来满足读者的需要。”

“在强大社会需要的催生下,一种以为受众编制有关新闻事件的‘文化地图’为归宿的新一代新闻文体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讲求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的‘第三代主流新闻写作文体’──深度报道。”[8]

此外,在有的新闻写作教科书中,也直接把深度报道作为一种与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并列的新闻体裁。

2.报道方式说(或“报道形式说”)

深度报道“是一种冷静、客观、富有思辨的阐释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9]

《宣传舆论学大词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第238页)的解释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

《新闻学大词典》(河南出版社,1993年,第153页)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深度报道(亦称深入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10]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动态性、反映性报道,集新闻、解释、评论、分析和热点于一身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是通过系统提供新闻背景和解释思辨的手法,着重深入分析新闻事件变动的历史过程、因果关系、性质意义、后果趋势,显示事物发展轨迹,反映现实、晓示过去、预示未来的一种报道方式。”[11]

曾做过英国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高级记者的福赛斯说:深度报道就是发掘性报道。可从三方面对其进行阐释:1)揭示事件的本质,而这本质往往与事件表象有着迥然不同的特征;2)能将深奥的理论、政策,用浅显的语言作透彻的解释;3)突破事件的本质深度和范围界限,引申到更广阔的空间,反映更多的内涵[12]。福赛斯的这一定义也是从操作层面来界定的,所以也不妨归入“报道方式说”。

3.思维方式说(或报道理念说)

“深度报道是讲究新思维方式的报道。”“原有的深度报道的定义已经不能涵盖现在被称为是深度报道的新闻专题的外在表现,而深度报道正日益由报道形式向报道思维转变;也就是说,凡思想深刻,能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属性、相互关系与某种发展规律的新闻报道,能充分体现时代意义、社会意义的新闻报道均为深度报道。”[13]

“我们认为深度报道是追求报道深刻与全面的一种新闻理念。”[14]

而美国新闻学家埃德温·埃默里和迈克尔父子认为,“老式的客观报道坚持对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情做纯事实报道,受到一种新的概念的挑战,深度报道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如果真正要讲新闻真实性的话,读者需要把一些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15]

“深度报道在其内部完成了对独立文体和组合文体的整合。首先是一种独立的新闻思想开始成熟,有些学者称之为‘新闻的深度’。‘新闻的深度’统一了独立文体和组合文体的报道思想,那就是在‘深刻和全面’这些旗帜的指引下,独立文体和组合文体由两类完全不相干的报道形式被综合在一起。其次,它综合了独立报道和组合文体的表现形式。深度报道开始大量运用组合文体的形式,运用版面语言整合了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消息、特写和评论等新闻写作形式,使这些看上去界限分明的文体在追求深刻的编辑思想下,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合作,使新闻的深度大大增加。这样,深度报道就在自我整合的同时,完成了对其他新闻报道形式的整合。至此,深度报道已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旨趣,它也是一种编辑旨趣,一种采访旨趣,一种新闻思想。整合成了这一阶段的特征。深度报道成为了很多报纸甚至广播和电视新闻业务的指导思想,从而统率和整合着每天的新闻报道。”[16]

“深度,是指主观对客观的深入认识;而所谓的新闻深度,是指衡量新闻报道能在多大程度上促发受众对于新闻事实的认知的尺度。深度报道的旨趣是一种思想方法,它也是一种新闻理念,它与新闻史上的客观主义、新新闻主义、精确新闻主义等理念属于同一个范畴层面;它的本质不在于文体或报道方式,而在于新闻本体的哲学理解。”“在新闻深度化这种理念的指引和统率下,各类新闻从业人员、各种新闻文体、各种事实材料被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新闻深度观念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17]

……

二、对深度报道三种认识观的评析

以上列举了关于深度报道的三类界定中有代表性的表述,诸如此类的论述还有很多。这些论述都强调深度报道主题的深刻性、背景的丰富性、解释的详尽性、题材的重要性、采访的深入性、影响的广泛性、观点的思辨性等特征,这是它们共同的合理成分。但究竟哪一种观点最接近深度报道的定义,需要进一步聚焦、评析。

先看“新闻体裁(文体)说”。新闻体裁或新闻文体是指新闻作品的特定样式,指各种作品形式上的类别。它是作品思想内容的外部表现形态,属于作品的形式范畴。新闻体裁是历史地形成的。各种新闻体裁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叙事方法、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逐渐形成各自相对稳定的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和规律正是新闻文体分类的依据。但是,深度报道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其篇幅可长可短,叙述、抒情、议论、特写等表达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深度报道的结构也没有什么定式,可以用倒金字塔式,也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复合交叉的顺序。“深度报道没有固定的格式,也不应过多地受篇幅长短的限制,只要能从深层反映新闻事实真相,通讯、特写、评论、专稿、调查报告等都可以写成深度报道,即便是一条消息,只要它立意高远,对问题反映深刻,也可以被看作是深度报道。”[18]由此可见,我们不能说深度报道是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体裁,深度报道虽然用较长的篇幅阐述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揭示其现实意义或社会影响,但从体裁上看,并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仍然是消息、通讯、特写、评论、专稿或调查报告。而且,在一篇组合式的深度报道中,可能包含各种体裁的文字报道,也包括图片、漫画等,要把这种组合式的深度报道归为某一种体裁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深度报道是各种新闻体裁的独特运用,它的形式是多变的,如果把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在逻辑和体例上可能会造成混乱。“深度报道并非一种新闻文体,因为文体是固定的语文体式,而深度报道并不具备这一特点,它应该是原有各类新闻文体在写作方式上的突破和变化。”[19]

再看“报道方式(形式)说”。所谓报道方式,即新闻报道所采取的方法和程式;所谓报道形式,即新闻报道的外部形态与操作程式。“报道方式(形式)说”不但指涉了深度报道的外部表现形态,而且从写作、编排、组合等层面强调其可操作性,这就比“新闻体裁说”前进了一步。西方国家新闻业界往往从操作的角度去理解深度报道。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在其著名的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有这样的论述:“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这一说法一针见血,抓住了深度报道的主要特点。

思维方式说(或报道理念说)则明显是不完善的。采写编排深度报道固然需要与采写编排其他新闻作品不同的思维方式或报道理念,但在特定的思维方式(我们不妨概括为“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这一通俗的说法)的指导下采写编排的深度报道是否等于这一思维方式本身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深度思维方式与深度报道是两个概念,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把客观世界的深度报道等同于主观世界的思维方式或报道理念,同把电视机等同于电视原理一样,是不恰当的。有论者强调深度报道是“整合”的结果,“深度报道就是力求深刻的现代新闻报道整合方式”,包括对新闻观念的整合、对新闻文体的整合、对新闻角色的整合[20],并认为“深度报道已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旨趣,它也是一种编辑旨趣,一种采访旨趣,一种新闻思想。”本书也同意“整合说”,在表达、结构、编排、文体组合诸方面,深度报道都表现出很强的整合性。但是需要区分的是,“整合”仍然是一种操作方式,比操作方式更高位的是思维方式,“整合”是在特定的报道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操作的结果就是深度报道作品,这里明显存在三个不同的层面:思维方式、具体操作、深度报道作品。因此,可以说深度报道是讲究新思维方式的报道,或说深度报道要基于某种理念,但不可以说深度报道就是思维方式或报道理念。

那么,深度报道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呢?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欲求知识之真与道理之是者,不可不知事物道理之所以存在之有与其变适之故。”[21]根据这一论述,结合历史发展和新闻实践,我们认为深度报道应该具有以下三个要素:题材重大,内涵挖掘,外延拓展。凡是运用深度报道方式进行操作的题材,必定是重大的、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具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的新闻事件;深度报道要对新闻事件的内涵进行开掘,挖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在“why”和“how”这两个新闻要素上做足文章,而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一事一报”上;报道外延的拓展就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新闻文体、多种编排方法,对新闻事件进行叙说、解释、分析、判断、预测。总而言之,在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思想方法的指导下,通过穿插大量的背景材料,运用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新闻文体、编排方法和报道方式,以揭示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社会意义或发展趋势的新闻报道就是深度报道。

因此,我们认为,对深度报道的界定应当是:“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的形式进行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一种报道形式。”[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