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低俗化新闻与媒体的责任

论低俗化新闻与媒体的责任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低俗化新闻与媒体的责任王志平眼下,中国传媒无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这种低俗之风,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传媒界的“四大公害”。但这种关注也应当以人性化的方式,不能为了“感人”,把镜头都对准遇难矿工的家属。结果屈原笑逐颜开,与年轻人席地而坐,开怀畅饮该品牌啤酒。

论低俗化新闻与媒体的责任

王志平

眼下,中国传媒无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媒体市场风起云涌之时,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音,那就是包括人文精神缺失在内的低俗化在一些媒体中抬头,极大地损毁着媒体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明星取代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顶替事实,娱乐覆盖文化,低俗代替端庄”,有受众如此描述时下中国有些传媒的风格。这种低俗之风,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传媒界的“四大公害”。

2005年,河南省大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河南省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指示不惜一切代价营救下落不明的矿工。现在遇难矿工已增至82人,仍有66名矿工被困。面对如此多的遇难矿工,还有这么多下落不明的矿工,我们表示关注是应该的。但这种关注也应当以人性化的方式,不能为了“感人”,把镜头都对准遇难矿工的家属。全国不少地区电视台的记者都已到了事故现场采访。我佩服他们的敬业精神,但对他们深入遇难矿工家庭,刻意展现家属悲伤的报道很不认同。在某频道看到,记者把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准哭哭啼啼的矿工家属,让失去丈夫的遇难矿工的家属抱着襁褓中婴儿“谈一谈”,让失去儿子的古稀老人在镜头前“说一说”。明知矿工的家属心情十分的难受,还“追根究底”,采访“独家新闻”。这种操作方式缺少起码的人道和同情。这些“感人”的新闻镜头,不知道搅动了多少善良的矿工父母和妻儿的心,不知道以多少遇难者家属的痛苦回忆为代价。他们这时最需要的应该是安静,他们的悲伤不应该被刻意展现在公众视野中。这种含泪带血的画面尽管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对于公道来讲,却是无比残忍的。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个古老的“人本”意识的判断,不但对一个人适用,对媒体也适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在评价这些媒体的职业表现和道德意识问题前,有必要搜集一些低俗化新闻的例子:

(1)吉林某报,报道一跳楼自杀者,标题为《昨晚上演高空飞人》。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媒体对遇险者命运的关注,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得到报道,只是因为它有几分稀奇,而不是因为它事关一个人的生与死。

(2)吉林某大报刊登图片报道淳朴,针对长春街头的流浪汉,用了这样的标题——《睡在街上羞不羞?》。如果有席梦思,谁会到街上睡?对弱势者,我们见到的不是帮助、安慰,而是斥责与鄙夷。

(3)北京某电视台,在评价乱停放人力车,说车夫“像一群苍蝇,影响着市容”。请低下你高贵的头,看看那些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底层。

(4)石家庄市发现一个青年溺水身亡,报纸以《谁家的小伙溺毙民心河》报道,配发大幅尸体照片。苦难不仅没有成为同情的对象,而且成了观赏性内容。

(5)湖南新闻频道日前播出一个长沙当地某品牌啤酒的广告:屈原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投江”,他身后一位打扮洒脱的现代年轻人奉劝道:“人都死了,你还能求索啥?”结果屈原笑逐颜开,与年轻人席地而坐,开怀畅饮该品牌啤酒。这样的戏说创意,似乎颇有几分时尚文化中流行的“无厘头”式的解构之风。但是屈原这个名字,则代表着千百年来人所共尊的一种高贵情感和品格,公众决不会容忍其遭到颠覆和嘲讽。

(6)上海《东视广角》节目,报道一个打工妹在超市偷了一瓶69块钱的美白霜,后来被保安拿着录像带在收银台抓了个典型,带到问讯室,打工妹很不合作,有点装聋作哑。后来保安们就决定把小姑娘送到派出所,然后在路上打工妹趁保安不备跳进了苏州河,3天后打工妹的尸体被从黄浦江里捞了出来。该节目在陈述完之后,主持人的评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打工妹缘何要为了69元钱而葬送了她23岁的生命?”有这种白痴的评语吗?23岁的女孩子在保安眼皮底下跳河,为什么当时保安没有救?为什么周围的目击者没有人拨110?为什么等3天后尸体找到了才会知道前因后果?为什么这样一个生命给出的评价就是这种69元的反思?

媒体是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守望者和文明种子的播撒者。它对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因为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媒体自身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形成并传播符合时代发展的公共价值观,不能为利益所诱惑,不能成为不负责任甚至是社会丑恶现象传播的舞台和载体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媒体和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媒体形象好坏和责任感强弱,有时像一个标杆,对社会起着一种示范和导向作用。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弘扬公民意识,倡导人文关怀,培育科学精神,媒体责无旁贷。媒体的每一篇报道,每一个观点,都应该贯穿这样的意识和情怀。反之,当没有人文思想的低俗文化进入媒体,或许可以一时吸引不少眼球,或许能带来某些经济利益,也或许能求得精神和物质上的陶醉,但是,在丧失了正确的判断力和社会良知之后,以责任感为主要构件的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将难免受损,最终也将失去自己的利益。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人民广播电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