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访谈节目主持人如何营造良好谈话氛围

访谈节目主持人如何营造良好谈话氛围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访谈节目主持人如何营造良好谈话氛围孙 瑜目前,访谈类节目作为电视屏幕上较为常见的节目形态,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并且良好的沟通氛围也是激发嘉宾情感、引导嘉宾情绪的关键。其实在访谈类节目中,真实同样重要。还有的主持人面对一些嘉宾,则显示出居高临下的态度,随意打断嘉宾的谈话,或者调侃和嘲弄嘉宾。

访谈节目主持人如何营造良好谈话氛围

孙 瑜

目前,访谈类节目作为电视屏幕上较为常见的节目形态,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这类节目满足了人们新闻、信息、参与、娱乐的心理需求,并成为社会中的文化景观。它们以其内容的前沿性、时效性、针对性、开放性,形式的互动性、现场性以及极大的亲和力成为广大观众了解世界、关注社会、增长知识、发表见解的门户。中央台和各地方电视台相继创办了各类访谈节目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对话》、《大家》、《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访谈热潮。我们知道,成功的谈话首先是要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嘉宾对问话感兴趣,这样才有说下去的可能。并且良好的沟通氛围也是激发嘉宾情感、引导嘉宾情绪的关键。那么作为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如何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呢?

首先节目主持人要真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真诚的态度,懂得尊重和爱护别人。我们都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其实在访谈类节目中,真实同样重要。可以说,真实是谈话节目的先决条件,参与者讲真话,而不是谈空话、套话,节目就肯定好看。这就要求主持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去与嘉宾对话,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能使嘉宾卸下防备和伪装,敞开心扉,坦诚相对。

其次是与嘉宾有平等交流的视角。目前来看,很多电视谈话节目的气氛太拘谨,不够放松,影响了语言的表达以及思维上一些闪光点的出现。有的主持人面对一些高层次的嘉宾,总觉得有些怯场,问题问得也不那么理直气壮,甚至有些问题连问都不敢问。主持人的谦恭、拘谨、客套和由此产生的距离感,往往使这一类访谈节目流于形式,很难进入观众的心灵。这样的交流,不可能做到深入、独到。还有的主持人面对一些嘉宾,则显示出居高临下的态度,随意打断嘉宾的谈话,或者调侃和嘲弄嘉宾。不但使现场的嘉宾很尴尬,而且也使电视机前的观众看了不舒服。因此,一个优秀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人生较为深厚的感触,要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洞察力。每次准备节目时,都要下大工夫收集、熟悉与话题有关的素材,挖掘嘉宾身上的特点,尽量熟悉访谈对象的脾气性格,向专家讨教如何深化对话题的认识,储备了一定的信息后才能从容上阵。在平视、随意的交流氛围中,谈话的语气、方式都尽力呈现生活的原生态,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个人化的关系”。节目本身蕴含的这种“人际性”魅力激发了观众的参与心理:看看别人说什么,或为和自己意见暗合而欣喜不已,或为意见相左而愤愤不平,或为他人的精妙话语而击节赞叹,一种认同感、归属感牢牢吸引了观众,推动着电视谈话节目的蓬勃发展。所以说好的谈话节目应透过自然的、个人的、社会的表象,去触及一些本质的东西。

主持人要有感而问,有感而悟。一上来与嘉宾交流的时候,要从小处和细处入手,迅速拉近与嘉宾的距离。不要问一些大而空的问题。比如在《鲁豫有约》中有一期节目叫《怀念父亲董必武》,这期的节目嘉宾是董必武的儿子董良翮。谈话伊始,鲁豫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名字要是十个人看了以后可能九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念。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这位比她年长很多的长者的距离,接下来就谈他的童年,因为每个人都有童年,这就找到了共同点。谈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都是一些细节,但却充满了人情味,把嘉宾带入谈话的状态,让嘉宾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才会把自己想要说的都说出来,到这个程度,这起谈话节目已经成功了一半。至于是否具有深度,这是一步步深入的,因为整个谈话开始的时候,鲁豫心里是有数的,因为请的嘉宾是作为共产党缔造者之一的董必武的儿子,必然要谈到他的父亲的光辉,对他的影响,同时由于嘉宾身份的特殊性,也必然要谈到文革,但开头肯定不能这么问,否则会让嘉宾紧张,因为提起文革,每个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不愿意提起的,文革本身就是个沉重的话题,某种意义上,在这个话题上能够打开嘉宾的心灵,让他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回忆,这本身就说明了谈话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到文革的时候,深度已经在那了,无须刻意追求。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主持人要学会倾听。访谈者应把自己放在一个听讲的位置,力图使两者之间相吻合:一方面属于观众所要的;另一方面是访谈者的思想与表达。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对对方的话做出反映,引出下面的话,以此找出更好的空间,并根据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嘉宾的内心世界。走进心灵深处,让他们能敞开胸襟,谈出真话,这样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问,意想不到的提问就可得到意料之外的答案。

〔作者单位:山东有线电视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