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种白话报纸的创办

各种白话报纸的创办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各种白话报纸的创办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白话报刊开始是在部分文言报刊中孕育的,经过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之后,渐成燎原之势。这一时期创办的白话报刊中,一部分是革命派报刊,较著名的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白话新报》等。彭翼仲被捕,判流配新疆。

四、各种白话报纸的创办

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白话报刊开始是在部分文言报刊中孕育的,经过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之后,渐成燎原之势。从1876年到1919年,大约共出了200种白话报刊。到“五四”之后,文言报刊即逐渐为白话报刊所取代。

1896—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实现“开通民智”,除了极力改造报章文体以求“平易畅达”之外,还创办了5种白话报刊:《演义白话报》、《平湖白话报》、《无锡白话报》、《通俗报》、《女学报》。

戊戌变法失败后,民族危亡日益严重,为了争取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都积极创办白话报刊进行宣传,使得白话报刊在辛亥革命前后有了很大发展。不仅数量激增,而且地域扩大,基本上遍布全国。甚至在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新疆第一份报纸《伊犁白话报》也是1910年由革命派所办。

这一时期创办的白话报刊中,一部分是革命派报刊,较著名的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白话新报》等。一部分是改良报刊,较著名的是《京话日报》、《苏州白话报》、成都的《启蒙通俗报》、创刊于上海的《宁波白话报》、镇江的《扬子江白话报》、《吉林白话报》和《预备立宪官话报》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京话日报》、《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安徽俗话报》。

1.《京话日报》

《京话日报》1904年8月16日创刊于北京,1906年9月28日停刊,是一份以普通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时事性政治报刊。日出铅印一小张,售价3文。设有“演说”、“紧要新闻”、“本京新闻”、“各省新闻”、“各国新闻”、“宫门抄”、“告示”、“电报”、“小说”、“时事新歌”、“儿童解字”、“来函”和“商情广告”等栏目。“通篇概用京话,以浅显之笔,述朴实之理,纪紧要之事”,很受读者欢迎。发行数量一度超过1万份,成为当时北京销路最大,影响最广,声誉最隆的一份报纸。同时期的《大公报》发行人英华曾说:“北京报界之享大名者,要推《京话日报》为第一。”

创办人彭翼仲(1864—1921年),名诒孙,号子嘉,苏州人,长期客居北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他生活无着,以做小生意为生,因而对下层人民的生活有所了解。八国联军撤退后,他开始致力于办报。除《京话日报》外,他还办过《启蒙画报》、《中华报》,《京话日报》是他所办三家报纸当中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一个。为了办好这份报纸,他吃足了苦头。开始由于经费不足,自己的积蓄又已花光,被迫卖掉他堂兄弟的房产来抵付欠款。最后又被捕入狱,落得充军新疆的结局。

办报目的有二:一是“开发民智”,即以报纸为手段,扩大人民的见闻,增加人民的知识,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进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二是建立一个能够为中国人说话的舆论阵地,因为当时的北京各报,多数为外国人所掌握。

《京话日报》在宣传报道上比较突出的,一是有关反帝爱国主义思想的宣传,二是揭露社会阴暗和反映人民疾苦的宣传。刊载了不少揭露性的评论和报道,最突出的是连续一个月揭露那王府的王爷指使管家常九在王府内活埋侍妾的暴行。认为“如此野蛮”,“太无情理”,“世界黑暗到这样地步,真叫人气愤不平”。当王府方面对报社威逼利诱、要求停止报道时,又公开声明:“那王府活埋人的事,真而又真,本馆访友亲眼目睹,宝钞胡同一带居民异口同音,如有虚假,本馆甘认其罪。”把这一无理要求顶了回去。

在政治上,《京话日报》所主张的是变法和立宪。对资产阶级革命派持反对态度,多次称革命党人为“不守规矩的华人”,称他们的反清革命活动为“瞎闹”,并且盛赞慈禧太后圣明。

该报揭露权贵恶行,倾诉中下层人民的不幸和不平的报道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封建的权势者。终于在1906年9月28日被北京警察当局查封。罪名是:“妄议朝政,容留匪人。”彭翼仲被捕,判流配新疆。此后,它还两度复刊。一次是1913年彭翼仲从新疆放回北京以后,只出版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因触怒袁世凯而再度被封。袁死后,它再度复刊,继续出版到1922年才最终停刊。

2.《中国白话报》

《中国白话报》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12月创刊于上海,为革命党在上海出版的第一家白话报刊,是这一时期革命白话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报刊。该报面向社会底层群众,所刊文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深受读者欢迎。

初为半月刊,自第13期起改为旬刊。1904年10月出至24期停刊,最后4期合一册发行。设有“论说”、“历史”、“地理”、“传记”、“新闻”、“时事问答”、“科学”、“实业”、“小说”、“戏曲”等栏目。每期60至80页,约3万字,32开本,采用洋式装订。内容以“鼓吹爱国救亡”为宗旨,“巴不得我这本白话报变成一枚炸弹,把全国的种种腐败社会炸裂了才好”。明确宣传反帝爱国;反对“和平”改良,鼓吹暗杀和排满,号召工人、农人结合起来,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独立共和的政府”,载有《黄梨洲》、《说君祸》、《白话扬州日记》等文章,揭露列强侵略罪行及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激发人民的反清革命热情;此外还宣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等民主观点,也宣传过大汉族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但总体上具有鲜明的民主革命立场,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远超同时期的其他革命派白话报刊。在北京、广州、香港、西安、成都、武汉等全国大中城市设立46个代销处,销量颇好。

主办人林獬(1873—1926年),又名万里,字少泉,自号白话道人,笔名地雷、白水,福建侯官人,清末民初著名报刊活动家和出色的白话文宣传家。戊戌变法期间即参加报刊活动,之后进入《杭州白话报》工作,宣传革命主张,自称是中国“以白话宣传革命的第一人”。1902年与蔡元培、章太炎等发起中国教育会,同年赴日留学。1903年回国后,独立创办并主编《中国白话报》,又参加《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等报工作,并为其他报纸撰写评论。辛亥革命后,一度在北洋军阀政府任职,后又办《社会日报》,抨击奉系军阀。1926年8月6日在北京为军阀张宗昌杀害。

3.《杭州白话报》

1901年6月,以杭州名士项藻馨(兰生)为首的几个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集资创办了《杭州白话报》。创刊初期着力于宣传维新改良,宣称宗旨是“开民智和作民气两事并重”,要求还政于光绪,认为只要光绪皇帝能够当政,中国的事情就顺了。

1903年以后,由于孙翼中的加入,《杭州白话报》由改良转向革命。孙翼中,字耦耕,别号江东,杭州人。1902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革命团体青年会,担任《浙江潮》主编。1903年夏回国,在项藻馨的推荐下主持《杭州白话报》的工作。不久孙又加入光复会,使该报成为革命的舆论机关与革命党人的秘密联络点。

该报在平民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激发爱国热情。经常报道国外自强自立的新闻,揭露清廷丧权辱国和华人受欺凌虐待的情况,批判封建迷信、陈腐思想。对清政府的黑暗与腐败进行不遗余力的揭露。公开指出捐例、逐利和官吏是当时社会的三大公害。1904年4月26日,上海《警钟日报》曾发表评论《论白话报与中国前途之关系》,对《杭州白话报》的历史作用作了如下评价:“溯白话报之出现,始于常州,未久而辍。及《杭州白话报》出,大受欢迎,而继出者遂多。若苏州、若安徽、若绍兴,皆有所谓白话报,而江西有《新白话报》,上海有《中国白话报》,又若天津之《大公报》,香港之《中国日报》,亦时参用白话,此皆白话之势力与中国文化相随而发达之证也。”

该报创刊时为月刊,后增扩为旬刊、周刊、三日刊,直到日刊,期发行量多时达5000份。到1910年2月停刊,是辛亥革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白话报刊。

4.《安徽俗话报》

在辛亥革命前革命派知识分子所办的白话报刊中,《安徽俗话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为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初潜往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1929年,因为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出狱,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安徽俗话报》1904年3月31日创刊,出至翌年9月14日停刊,共出了22期。除陈独秀外,房秩五、吴汝澄、汪孟邹等也参加了编辑发行工作。该报在安庆编辑,社址设在芜湖的科学图书社,并由科学图书社承担发行业务。因为芜湖没有印刷厂,稿件由陈独秀编好以后,寄往上海,由与他熟识的东大陆书局印好后再寄回。

版式为32开本的半月刊,每逢初一、十五出版。每期40页,共约1.5万字。篇幅不多,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并且门类齐全,有“论说”、“要闻”、“本省新闻”、“历史”、“地理”、“教育”、“实业”、“小说”、“诗词”、“闲话”、“行情”、“要件”(如条约、奏折等)和“来文”等13个栏目。从第8期又增加了“兵事”、“卫生”、“格致”3个栏目。除了“论说”是政论文章以外,其他大多数是文艺和科普方面的文章,通过文艺作品和科学知识,向读者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及其所造成的愚昧、迷信等等恶俗。陈独秀用“三爱”笔名发表了多篇文章,以流利酣畅的白话文议古论今,以古喻今,谈天说地,如天马行空,纵横驰骋。

“教大家通达学问,明白时事”,这就是陈独秀开办《安徽俗话报》的动机和目的。他的服务对象相当广泛,主要是城镇的小资产阶级和家境贫寒、没钱多读书的平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