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工作者是人民公仆

新闻工作者是人民公仆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新闻工作者是人民公仆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社会生产资料的支配者和掌握者,掌握着作为社会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事业。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不等于迎合受众需求。新闻工作者只有正确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担负起应该担负的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职责,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新闻工作者是人民公仆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社会生产资料的支配者和掌握者,掌握着作为社会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事业。一切新闻机构——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属于人民所有。人民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人,也是新闻工作者服务的对象。与私有制不同的是,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平等、相互合作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它的上层建筑必然要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全体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社会既是党领导的亿万人民群众创立的,也是由人民群众不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其推向前进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一方面要迅速、广泛地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人民群众中去,全面、准确地报道国内外各种新情况,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真诚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和要求,引导和鼓舞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原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各级各类新闻机构在新闻活动中要密切联系群众,激励和发动群众参与新闻工作,实现群众内容和群众形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闻工作者应该以人民群众为自己的主人,甘心当人民群众的公仆。

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新闻工作者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自己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认真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及时、准确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真正帮人民解决生活中各种困难和具体问题;就要集中人民的智慧,满腔热情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把他们的智慧集中起来,传播出去,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体现人民的监督,帮助人民运用新闻媒介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开展新闻批评,发挥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感。

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不等于迎合受众需求。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宗旨,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的原则。但是随着竞争机制引入新闻领域,对“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却出现了错误的解读。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就是满足受众的一切需要。受众想看什么样的新闻,就提供什么样的新闻,而不管这种需求是正当的要求还是低级的趣味。降低格调一味迎合受众,不是为人民服务。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降低格调来吸引受众只能自砸饭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工作者要尊重受众的消费心理,选择有价值的新闻,帮助人民了解党和国家的决策,报道群众关心的话题,提高群众的知识和文化水平。新闻工作者只有正确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担负起应该担负的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职责,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是“受众本位论”在新闻学上的体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新闻工作一直是以传播者为中心,新闻机构被当成单纯的宣传工具、舆论工具,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维持生存和发展,无需面对市场竞争,在客观上缺乏受众的推动,在主观上忽视受众也就不难理解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受众为本位”的观念逐渐取代“以传者为本位”的观念,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积极影响。以受众为本位,就是以普通的受众为新闻传播的中心,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以受众的满足为终点。受众本位观念的形成,是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而生的。首先,在市场经济确立以后,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和社会内部的民主化程度有显著的提高,社会交流日益频繁,社会生活的结构和内容都变得空前复杂,民意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受众的地位日益提高。其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媒介属性和媒介运营方式的改革。新闻机构不仅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业,也是追逐经济利润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人民首先表现为新闻信息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经营的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提供大量优质的新闻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