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群众性原则的客观依据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群众性原则的客观依据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群众性原则的客观依据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在群众性原则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无条件地坚持。这一任务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群众性原则社会主义的新闻报道不仅范围广、内容多、影响大,而且要求高,思想性政策性强,还要迅速及时。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群众性原则的客观依据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在群众性原则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无条件地坚持。

(一)群众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应该继承和发扬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非常重视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的年代,184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办了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标志的《新莱茵报》。从创办这份报纸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就要求把报纸工作和群众革命斗争紧密联系起来,注意吸收和组织编辑部以外的力量参加报纸工作。他们在报刊实践中,通过“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主义通讯联络委员会”,在欧洲各地建立起广泛的通讯网,通讯员大多数是工人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盟员,也有进步作家和民主主义者。马克思这一时期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无产阶级报刊应该成为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44]在马克思看来,人民的报刊应当是属于人民的,它应该体现人民精神,表达人民思想,为人民群众仗义执言。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办报”的革命传统,提出并阐述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进一步解决了党报组织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他在运用报刊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依靠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办报的重要性,1904年11月29日,列宁在《给同志们的信(关于党内多数派机关报的出版)》中强调:“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有5个负责领导和经常写作的著作家,就需要有500个、5000个非著作家撰稿人。”[45]“所有社会民主党人都应当为社会民主党的报纸工作。我们请求所有的人,特别是工人,给我们写通信稿。让工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给我们的报纸写稿,可以写各种各样的问题,尽量多写些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兴趣的问题和工作情况,没有这种材料,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就一文不值……”[46]这些深刻论述,成为以后无产阶级办报的根本指导原则。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新闻工作群众性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实践,对这一问题作了更加详尽、深入的论述。1940年2月,他在为《中国工人》写的发刊词中指出:“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47]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积极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群众性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始终认定自己既是党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1930年创刊的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发刊词中就明确宣布自己是“全国广大工农群众之反帝国主义与反国民党的喉舌”。[48]该报在同年8月18日发表的一篇社论中,再次强调“本报不仅是广大劳苦群众的喉舌,而且是广大劳苦群众争取解放与自由的武器”。[49]1942年4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社论表示,报纸要“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50]正是在这篇社论中,《解放日报》把“群众性”与“党性”、“战斗性”和“组织性”一起列为党报的基本原则。

正因为在新闻工作中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性原则,正因为在新闻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反映群众意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群众性原则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特别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继承和发展者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理应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继承、坚持和发展这一原则。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决定了它必须坚持群众性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一方面要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宣传到群众中去,真正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并化为自己自觉的实践;另一方面要帮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反映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与人民群众共喜怒,同哀乐。所以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言人民之欲言。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物史观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群众性原则

陆定一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51]这一观点明确指出,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作为基础,以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客观来源,而这些事实,一般来说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斗争的产物。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这两种观点不谋而合,殊途同归,都指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新闻的本源,是新闻报道的源泉和依据。因此,不管是从新闻本源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新闻工作都必须以群众性作为自己活动的经常性的原则之一。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人民群众参加现代化建设的丰功伟绩应该成为我们社会主义新闻报道的重点,人民群众对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最了解、最熟悉、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来稿应该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经常性的稿源之一。

(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承担着真实、准确、全面、深刻、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任务。这一任务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群众性原则

社会主义的新闻报道不仅范围广、内容多、影响大,而且要求高,思想性政策性强,还要迅速及时。凡是党委和政府要抓的工作,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内政到外交;凡是群众所关心的事情,从国家大事到群众的衣食住行,新闻事业一般都要及时地加以反映和报道,而且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要完成这样繁重的报道任务,只靠报社电台电视台编辑部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是绝对办不好的。只有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有的作用。

(五)坚持、重视和充分发挥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是社会主义新闻改革成功的重要的经验之一

在我党新闻事业史上,凡是群众意识强,重视群众兴趣与需要,为群众服务得好的时期,新闻报道既受到群众的欢迎和信任,新闻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凡是群众意识差,无视群众兴趣与需要或重视不够,为群众服务得不好的时期,新闻报道既受到群众的冷遇和唾弃,新闻事业自身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1942年新闻改革以来,我们的历次新闻改革都是始终围绕着如何从群众兴趣与需要出发,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改革的实践证明,坚持、重视和充分发挥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是确保新闻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