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体育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体育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我国新闻事业历经沧桑,饱经风雨,到今天已发展为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这是令业界人士乃至国人为之振奋的事情,新闻工作者们为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可见,新闻队伍的素质形象不是小事,全面加强我国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节 体育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我国新闻事业历经沧桑,饱经风雨,到今天已发展为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这是令业界人士乃至国人为之振奋的事情,新闻工作者们为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然而,当前部分体育记者形象不佳,“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稿钱交易、低俗之风”等丑恶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新闻行业的职责就是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做党和政府的喉舌,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体育记者每天活动在社会上,其联系是方方面面的,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既有善良正直的、也有道貌岸然的、居心叵测的。体育记者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各种各样的,既有安逸舒适的,也有艰难困苦的。体育记者的报道会涉及方方面面,报道是否真实,有没有做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社会都会有所反映。新闻工作队伍的职业素质、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舆论导向,关系到媒体的公信力,甚至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威望。可见,新闻队伍的素质形象不是小事,全面加强我国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一、政治素质

在社会主义中国,新闻传播者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及时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忠实记录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反映现实十分迅速,没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是不能胜任的。判断某一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是要提倡还是要反对等,需要运用一定的政治理论来进行衡量和判断。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

1.要增强政治意识,能够洞悉国家的政策走向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新闻工作者站在浪尖上,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或事,容易受五彩世界的影响。为此,新闻工作者,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上级文件精神,领会各级领导意图,看清当前形势,敏锐地洞察分析政局,找出反映本质的东西。同时,新闻工作者肩负引领社会前进方向、弘扬先进文化、传播民族精神的使命,要努力向“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目标迈进,以此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还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正确善待新生事物。

2.要把握好政治尺度

新闻宣传,不是随意地发表言论,要体现出政策性和方向性。作为社会的先锋,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政治原则,不断提高宣传质量,为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体育新闻工作者要自觉加强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一定要吃透其精神,不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全面地、深刻地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掌握好新闻报道的尺度,使体育新闻报道更加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

尽管在国际上有人认为体育不应包含政治,政治不应干预体育,但事实上体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政治。自从冷战结束后,和平和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体育是和平时代的战争”这一比喻却丝毫没有改变。体育竞技场是各个国家和地区角逐对抗的最直接的表现场所,总是掺杂着较多的政治意义和深刻的社会背景。体育记者在报道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的时候,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具备高水平的政治素质,则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甚至会犯下严重的政治错误。

例如,2002年韩日世界杯,原本是纯洁的足球比赛,却被国外的“法轮功”顽固分子,当成了恶毒攻击中国的机会和场所,发生了正义球迷与“法轮功”分子正面冲突的政治事件。记者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对这起事件的报道角度与深度。同样,有的媒体在把握报道方向时出现了偏差,紧跟所谓“欧洲中心论”,对韩国队在世界杯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进行挖苦、嘲讽、怀疑、诋毁,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外交事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严肃批评。像某报体育记者的一则短消息写道:“参加本届世乒赛的有中国、台北、德国、韩国等强国……”这就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

类似这样发生在体育场上的政治事件还有很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朝韩运动员共举朝鲜半岛旗帜入场;1990年北京亚运会最后一刻决定不允许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参赛;在北京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恢复伊拉克的国际奥委会成员资格等,都是体育在政治方面的体现。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增加全民健身活动场所,这是党和国家把人民的健康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的政治表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假如一名体育记者没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素养,就很难理解其中深层次的动因,把握不好政治尺度,从而迷失方向。

3.要掌握体育政策的发展方向

体育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通过对体育赛事的广泛传播,充分体现团结、友谊、进步的体育精神,并以此振奋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激起爱国主义,为祖国建设而贡献力量。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外,对于分工领域内的理论和具体的政策法规要系统地掌握,这些理论对于记者的采写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就要清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理论上、思想上的几次大转折。只有真正了解、领会和掌握理论与政策,记者才能主动地、积极地挖掘事实,为实施我国相关政策服好务。如果对有关政策把握不准,不能对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报道就会出现偏差。

比如,2006年足球世界杯上黄健翔的“解说门”事件,其实就是三段话,只有50几个字。这三段话包含了对个人的贬损、对一个国家(同时也是足球弱势群体)的不尊重、对另外一个国家表示祝贺时的用词不当。体育评论是深入的新闻报道,代表着媒体的观点、态度和立场,特别是在足球世界杯这样的重大国际场合上,记者的评论不是仅仅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了CCTV,甚至代表了整个中国。因此,不恰当的感情宣泄、不恰当的评论措辞,反映了对两支球队的不公平与不公正,也是对两支球队球迷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二、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必要素质,更是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其业务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要具备新闻敏感和发现力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一种新闻素养,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的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是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鉴别能力。新闻敏感重要的一点就是政治敏感,如果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不甚了解,对国家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够清楚,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漠不关心,记者和编辑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如果记者的新闻感觉迟钝,即使是发生在眼前的事件,也可能会视而不见。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是,不让任何一条有价值的新闻从自己的手上溜掉。

新闻发现力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价值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是新闻传播活动全过程的首道工序,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新闻工作者的发现力强,就会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有意识地去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

体育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去敏锐地捕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要突破常人眼光,装备上优良的嗅觉。这是记者的一个重要的业务素质。在国内外体育赛事中,有许多可能来体现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敏锐力和发现力,比如,比赛的意外结果、比赛中的重大逆转、明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作用等,都可从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素材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采访报道。

2.要具备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技能

“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是体育新闻工作的四大主要业务,是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掌握的四大基本技能。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环节。在采访中,要注意“三多一少”,即多问、多听、多记、少说。

文字写作能力是对一个记者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在平面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作为职业记者,最低的要求是能够及时采集到新闻,以准确、流畅、生动的文字传达给受众。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是记者职业素质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杂志中的新闻编辑,负责媒体的报道策划,对频道、栏目、版面进行设计与编排,大量的时间是在做报道的策划。有人说,编辑是媒体的设计师。看上去编辑的工作不难,不过是预先做做计划,对记者写好的稿件修改修改,其实不然。要想做一个好编辑,必须有独到的思维,对事物有一种预见性,从看似平常的事件中寻找到新角度、新观点。换句话说,一个媒体的编辑水平,直接影响到新闻媒体能否起到增强人们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关系到媒体能否开展有力度有深度的报道。高水平的编辑工作,会以专业的审美眼光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在版面安排、色彩调配、多媒体融合等方面见解独到,使媒体的报道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较高水平的要求。

除此之外,21世纪的新闻工作者还应掌握更多的技能,比如摄影、摄像、使用计算机、驾车等。从新闻的传播过程看,每个环节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都要新闻工作者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精神上的全部投入。

3.要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科技素质。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质则是创新的基础。

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信息渠道非常畅通,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共享”。从报道的技术手段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比如,有了卫星线路,电视直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许多电视台都在使用。文字记者出国采访比赛,再也不用靠传真机播号发稿,只需在网络上轻点鼠标即可。因此,抢到新闻对于今天的大多数记者都是可以做到的。体育新闻报道更是如此。体育赛事一般都是公开的,新闻资源都是共享的,独家新闻很难找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之间比的是什么?就是独家视点,就是力争对同一新闻事件,挖掘比别人更深入的新闻事实,阐发更新的观点,通过对已知的新闻事实进行重新安排,找到一个更新颖的角度,亮出更新的观点。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发现不少记者缺乏创新能力。比如,记者的一些提问没有针对性,报道千篇一律,观点上人云亦云。即使有巧妙的提问和精彩的回答,写成的报道也流于表象,缺乏深度。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总是提一些万能的问题,比如谈谈感想,感觉如何,心情怎么样,今后的打算等。如此泛泛的提问自然得不出“真材实料”,写出的报道没人愿意看。还有个别记者缺少新闻对比的意识,对于国内成就的报道,开口闭口“第一”“世界之最”,盲目乐观、自吹自擂。还有的人对外国的一切盲目崇拜,对国内体育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一棒子打死。这些现象都非常值得注意,如果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这些报道的处理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要想搞好新闻报道,体育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在共享的信息资源中另辟蹊径,用独特的视角和观点来吸引受众。

4.要有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会产生真正的内心动力。

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体育新闻工作的宗旨,就是要共同促进体育新闻事业的繁荣。在新闻界同行之间要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提倡媒体间互相学习,相互支持,开展正当的新闻竞争。新闻工作者要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仅要与本媒体人员团结协作,也要与其他媒体的同行团结协作。

5.要有善于沟通的能力

作为社会活动家,记者要活跃在社会的舞台上,要兴趣广泛善于结交。比如,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就是以广交游,勤访察而著称的。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每天工作的核心就是交流,新闻点是在交流中获得的,新闻信息是在交流中采集的。体育记者同样是这样,采访对象往往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随时受到输与赢的情绪影响,这就要求体育记者察言观色,在合适的地点、以恰当的方法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在沟通中发现新闻点,在沟通中创造新闻点。体育记者的报道主题是赛事,但赛事的背后是人、是环境、是社会。每个选手和每支球队都是社会的缩影,挖掘人的思想活动和真实感受才能写出质量上乘的报道。而要达到这一目标,记者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日之功,记者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积累。要尊重采访对象,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让对方知道你为与他沟通付出了努力。不管对方是胜者还是败者,是大腕还是普通选手,态度都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平等待人。记者最忌当追星族,见到大牌就乱了手脚,写文章时用尽天下美词,越是想讨好对方,越是会受到对方的轻视。所以沟通能力也体现出记者的人格和正义感。

当年,著名足球女记者李响被问到“是用怎样的‘魔力’捉住了米卢”的时候,她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特别以大腕自居或者专业人员自居,反而他会对你有一种距离。我开始也不想跟米卢说我什么都不懂,作为记者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是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因为米卢问我一些问题让我无法回答,因为他喜欢反问。后来我就告诉他,米卢先生其实我什么东西都不懂,足球我也没看过,他就觉得更有义务来帮助我,给我讲了很多。别人跟他沟通更多是评价,而我跟他更多是学习。我曾经在上海跟他说过这么一段话:‘教练先生,我是第一次走进中国足球,很无知,对于足球世界都很无知,实际上你也是第一次接近中国足球,也是刚刚跨进这道门槛,也许我们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我想这样我们都会走得比较好,您对这点怎么看?’他觉得挺好,就接受了。”李响的这种做法,看似外行,实则是深谙沟通的技巧,有着很强的沟通艺术。她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与采访对象如同朋友那样交流,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在大量记者想方设法接近米卢,与他拉交情的情况下,米卢却把自己的眼光跃过了众多知名记者,落在了李响的身上。

在现场采访时,记者不仅要面对采访对象,面对话筒,还要面对围观者等外部环境。这种特殊的采访方式,给采访双方都增加了难度。因此,要进行自然的人物谈话,让采访对象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现场记者就要利用沟通的技巧,消除与对方的距离感。

6.要具有应变能力

新闻记者要面对社会中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现场采访是新闻记者工作的主要手段,而现场的最大特点就是多变。体育记者在面对体育赛场的时候,同样要面对现场的多变。在比赛中,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这尤其体现在电视直播当中。比如意外地下起大雨,主力运动员受伤,突然出现赛场暴力,信号突然中断等。这些都需要体育记者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及时调整机位,切换镜头,做好应急播出的准备工作。再比如,在采访当中,可能有的采访对象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有的大牌明星则会拒绝采访。在任何情况下,采访对象的态度都是记者无法预料也是无法控制的,体育记者要有快速的应变能力,及时转变思维,保持镇定自若,灵活机智地来应对这些突发的情况。

三、知识素质

1.要具备体育专业知识

要做一名体育新闻记者,只有热爱体育事业,你才会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倘如在你的心目中体育不过是蹦蹦跳跳、无关紧要的事情,那么你就很难写出满腔热情的体育新闻报道。当然,记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除了要具备新闻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具备广泛的体育基础知识,对各项赛事有深入了解和认知。例如,报道体操,记者要了解比赛项目、评分规则、基本的技术动作,各项赛事的设项情况,技术委员会宣布的最新动作名称。采访排球,记者得知道扣球、拦网、位置、二传手、主攻手、副主攻手的含义等。采访足球,记者要懂得何为越位、角球、任意球、界外球和犯规,否则就会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只能看看热闹,无法准确无误而又饶有情趣地把比赛信息传达给你的读者,搞不好就会闹出笑话来。

曾经有个记者出国采访跳水比赛,他在描述中国女运动员陈肖霞从十米高台跳水的瞬间动作时,想当然地写道:“她入水时,虽然没能溅起几朵水花,却仍然获得了满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其实,压水花技术恰恰是跳水项目体现水平的一个标准,水花越小,说明技术越过硬。压水花一向是这位运动员的特色,观众的掌声恰恰是因为她入水时水花小,像银针入水般波澜不惊而给的,结果记者的报道让内行人看了忍俊不禁。当时跳水项目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外行人一时看不出毛病,但记者的报道却留下了终身的遗憾。更有甚者,由于不熟悉比赛项目,不认识运动员,在报道中张冠李戴、男女不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体育项目有很多,记者不可能成为每个项目的专家,但主要项目的规则一定要掌握。有些冷门的项目在采访前可以急用先学,临时抱抱佛脚也能救个急。如果是以体育记者为职业,则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精通分管项目的比赛技术,不能停留在球迷和爱好者的层次。

2.要具备良好的外语与计算机水平

外语和计算机这两种技能,如今已被称作21世纪的通行证,足以说明它们在信息时代的重要地位。外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无疑是新闻记者要掌握的一种技能。不懂外语就不能直接采访外国选手和教练,不能直接阅读外文资料,不能捕捉更多的新闻信息,这是目前我国体育记者对国际赛事进行采访报道的一大障碍。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独特的、迅速便捷的优势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像一股飓风促进了新闻传播事业跨越式的发展,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要想适应这种时代进步的潮流,使新闻信息及时有效,体育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它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件利器。

3.要具备法律知识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提高,新闻传播活动逐渐走上法治轨道。也正是因为公众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媒体陷入法律纠纷的案件也就越来越多。虽然体育新闻记者的工作主要是报道体育赛事,但同样会与各种职业、各种社会角色的人打交道,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法律意识淡薄,就会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过度报道,不能严谨地把握好采访、编辑的尺度,从而造成侵害他人权利和自由的后果。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而出现的错误,严重的,甚至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把检察院“检察长”写成“院长”,把“犯罪嫌疑人”写成“犯罪分子”。

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明确新闻从业者的法律地位以及自己在新闻传播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法律知识,一方面要学习我国的基本大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民法》等,另一方面,还要学习新闻领域的法规和行为准则,比如《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通过对这些法规和准则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使媒体的新闻传播行为合法化、职业化。

四、个人道德素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新闻工作者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有偿新闻”“假新闻”开始困扰新闻界。这些坏风气、坏现象破坏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及党性原则,破坏了媒体是社会良心的良好形象,日益腐蚀着新闻队伍。因此,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教育,成为新闻界的当务之急。

1.要具有优良的品德

体育新闻工作者应该加强个人操守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各阶层利益调整加速、分配差距拉大、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不通过新闻活动牟取不正当的个人私利,更不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达到一己之私的目的。在这方面堕落的新闻工作者的教训是沉痛而深刻的。例如,发生在2002年的11名记者在繁峙矿难报道中的收受贿赂案,就是一个轰动全国的新闻界的重大丑闻。在山西繁峙一个金矿发生的特大爆炸中有38名矿工不幸遇难,矿主不是设法救人,而是与当地官员串通一气隐瞒事故真相,先后有多家媒体的11名记者在采访中收受了他们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受贿的记者都放弃了对真相的揭露。当然他们的行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此案成为记者见利忘义的典型例子,是值得新闻界引以为戒的。在体育新闻界,也存在着许多的不正之风,比如“假球”真报道,真球“假报道”,为“赌球”“黑哨”做掩护等丑陋现象,都严重侵蚀了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

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平时要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倡导优良作风,遵守社会公德。

2.要富有正义感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广泛认可,把社会和别人装在心里。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该是自觉遵守正义的制度规则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的人。并非只有在歹徒面前挺身而出才算有正义感,面对工作问题敢言敢怒也应该是一种正义感的表现,所以新闻记者面对事实敢于揭露真相,敢于说真话,不为利所动,不为武所屈,这就是正义感的体现。

作为中国的第一位卧底记者,作为中国唯一一位从海军陆战队走出来的政法记者石野,以笔为刀,揭开了许多惊人的黑幕。他六次走上法庭,曾多次遭人追杀,四次死里逃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良知。为了社会的正义,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色情抢劫团伙,潜入危机四伏的大赌场,潜入横行霸道的城郊治安队,揭开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非法内幕。曾有人公开叫嚣“30万元取他的人头”,面对黑帮的嚣张,1998年1月5日,石野将自己的照片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公开自己的立场,“叫卖”自己的人头。几天后,“不识相”的石野在深夜的广州大桥上被黑道追杀,为了逃生,他只好跳入冰冷的珠江水逃生。他说:“如果把记者手中的笔当做一杆枪,那么,我的每一个文字便是一粒粒子弹,作为一名特殊的持枪者,只要见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我会为之朝天鸣枪叫好;对社会中的假丑恶,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处境多么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将正义的子弹,射向他们罪恶的心脏……”这就是一位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的铮铮誓言。

正义感在体育中表现为尊重体育事实,尊重体育精神,尊重参赛的队员和双方的球迷。正义感不应该被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所取代,因为这是一个善与恶的道德问题,不应该用民族感情来做挡箭牌。对他国的不尊重首先是对体育精神的不尊重,也是对民族感情的亵渎,对于赛场上的竞技对手,不能使用恶毒的挖苦,肆意的贬低,或者进行人身攻击。比如,当电视主持人喊出“意大利万岁”的时候,当他恶狠狠地宣布澳大利亚人可以回家的时候,他不仅冒犯了体育精神,更是冒犯了人类灵魂深处的美好和善良。

再如,在我国举行的第五届女足世界杯期间,德国队11球狂灌阿根廷队,预示着本届世界杯将会是一届精彩纷呈的国际赛事,包括前来观战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也对女足世界杯组委会的出色工作表示满意。他甚至一再表示,中国完全有能力举办规模更大的男足世界杯。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记者却不时地“鸡蛋里挑骨头”,日本《产经新闻》特派记者川越一就在报道上海日本女足的时候借题发挥,把上海的天气、食品安全以及组委会的正常工作狂贬一番。他竟然拿大会工作人员的一丝不苟当做是怠慢与会人员,甚至还拿女足世界杯的工作态度隐喻推测北京奥运会的工作,大有幸灾乐祸的样子。他的报道立刻受到富有正义感的日本同行的公然驳斥,日本长年居住在中国的特派体育记者朝仓浩之在看到这篇报道后迅速作出反应,他载文驳斥了该记者居心不良的用意。他认为,当有近千名记者云集上海,大力报道盛大赛事的时候,这位著名媒体的特派记者却小题大做,竟然以“北京奥运会万事俱备?如何应对不断出现的慢待问题”为题对中国女足大会组委会说三道四。他说,按说作为同行,我不太愿意去驳斥别人,更不愿意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但由于川越实在是离题太远,事实上会误导球迷,这一点则万万不能允许。由此可见,这种违背客观事实的报道,最终将受到更多有正义感的记者的驳斥。

3.要富有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价值取向。责任感是人类在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自身发展、自身完善和追求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如果没有责任感,个人的发展就会变成以损人而自利。

一场足球赛出现一点小纠纷,有记者就写文章说裁判收了黑心钱;某跳水明星赴港参加一个大型活动,有记者就写文章说“她肯定要会情人”;国家乒乓球队竞聘男女队主教练,有记者就写文章说,某某某与某某某不合,肯定是当领导的冲着某某某去的等。

在2008年举行的WNBA中,黑、吉两省女篮之战中发生的“打架事件”竟被演绎成若干个版本,个个说得头头是道,绘声绘色,信不信由你。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这种不正常现象有继续扩大之势,实在令人担忧。其实这起事件不过是两个当事人之间推推搡搡,有的报道却用了“全武行”字样,使这起事件充满了火药味。还有的记者对其进行合理想象——既然有推搡动作,就可能打了对方一个大嘴巴子;既然能打嘴巴,可能就会挥动拳头,按照这个线索,一直合理地想象下去,肯定会变成一场肉搏战。

个别媒体和某些记者眼睛紧盯着“上面”,或者只盯着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大老板”,而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意见、批评、监督漠不关心,熟视无睹。有的由于得了被采访单位的“好处”,不惜背离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欺骗愚弄受众;有的片面追求收听率、收视率,以便招徕更多的广告客户,故意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刊播低级庸俗甚至是不健康的内容。这些都是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它们腐蚀着新闻工作者队伍,对这些丧失责任感的表现,应该坚决予以抵制。

4.要具有独立的价值判断力

价值判断力,是指某一特定的主体对特定客体的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的能力。个人的价值判断往往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会受到时空和条件的影响。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会受到所处不同立场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的监督员,新闻工作者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由于新闻工作的特殊性质,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新闻报道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采访工作会受到多方面的干扰,有时甚至会受到生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要不辱使命,排除干扰,作出独立的价值判断,坚持正确的报道。

5.要具备敬业精神与职业纪律

宋朝理学家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而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它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在我国,许多新闻工作者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记者的职责,例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中,很多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有“非典”病例的医院、病房,实地采访“非典”病人,获得第一手资料。又如,2008年春我国南方发生的严重雪灾中,记者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雪灾现场。在受灾最严重的湖南,前方记者在恶劣的环境下连续进行户外报道,最后面对镜头时几乎晕倒。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记者不够敬业的现象,比如,一些记者在会议现场心不在焉,不提问也不做笔记,回去后拿着会议发给的材料就发稿。写文章不专心不细心,把人民币写成美元,甚至有记者把体育比赛结果报错……

职业纪律是劳动者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从业规则和程序,它是保证劳动者执行职务、履行职责、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的行为规则,也是检验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作为体育新闻工作者,应该时时刻刻努力做到遵守行业规定,认真履行职责。记者只有廉洁自律才能坚持公正的报道,这是公认的道理。然而今天违反职业纪律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一位体育记者在跟踪采访某足球俱乐部时,私下收受贿赂,帮助宣传球队,制造假新闻欺骗读者,这一案例成为破坏新闻职业纪律的反面典型。

6.要具有敢于报道负面新闻的勇气

被誉为“扫黑记者先锋”的新华社资深记者杨明,在提到一封封恐吓信、威胁电话之后,心中装的仍然是正义和强烈的责任感。他毅然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深入“假球、黑哨”的最前线进行深度报道,靠的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过人的勇气。类似的例子还有,昔日风光无限的马家军,因1998年作家赵瑜主笔的《马家军调查》出版,而受到了社会的质疑。作家大胆揭露了马家军队员让人触目惊心的处境,尽管导致了与马俊仁的一场官司,但这种敢于报道负面新闻的勇气,是值得钦佩的。

7.要了解受众的精神需求

党和国家要求新闻工作要坚持“三贴近”,搞好“三服务”,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增强报纸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其中核心是贴近群众,“三服务”的重要内涵是当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说来说去,群众就是报纸杂志的读者,群众就是广播的听众,群众就是电视的观众,一句话,群众就是媒体的受众。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历史阶段,优化民生新闻报道结构,应力求在前瞻性、贴近性、服务性上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资讯解读,提供更多、更广、更深的资讯视野和冷暖情怀,这样的新闻才是平民百姓真正需要和关心的,才能真正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和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新闻报道要抓住领导关心、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捕捉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时政、体育、娱乐的新闻,挖掘其与民生的深层关系,把民生新闻与政务新闻、工作报道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从百姓的视角采写编辑,才能突出服务性、时效性、贴近性。

当前新闻报道普遍存在庸俗化、媚俗化倾向,拉大了媒体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真正能赢得受众尊重的是那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媒体,或者说能体现浓厚人文气息的新闻作品。所以新闻工作者们应该自觉倡导人文精神,迎合大众百姓的胃口,塑造社会正义和良知的形象,促进我国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凤凰卫视近年来异军突起风靡大陆,成就的取得与其人文关怀的主导倾向是密不可分的。凤凰台的新闻报道打破了以往新闻中只见事不见人的呆板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其人文关怀的表现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尽可能多地把新闻传递给大众,把客观事实展现给社会,镜头总是尽可能地瞄准民众关注的焦点。

再比如,《环球时报》一直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之一。该报从过去的周一刊发展到现在的周五刊,恰恰反映了广大读者对贵报的需求。通过调查显示,新闻记者的体育报道让众多读者总是感到意犹未尽,于是该对体育的报道天天都有,且文章的视角独特,不人云亦云,非常有针对性。例如2006年冬奥会,很多报纸都做了跟踪报道,认为中国队至少能拿五块金牌,读者也抱了很大希望,但结果却相差甚远。而《环球时报》连续几天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中国队的差距和希望所在,读者看了很服气。

目前体育报道中还出现了一种武侠式报道的形式,在语言上模仿武侠小说,比如称运动员为“武林高手”“掌门人”等。这也正是出于迎合受众口味的一种做法。现代社会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武侠情结”,把体育报道和武侠相结合,正是借助于这种武侠情结,使新闻报道更易于受众接收,并通过这种激烈、新颖的语言方式,刺激受众的神经,吸引受众的眼球,使体育报道显得更加兴味盎然。

8.报道中要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中世纪的人文主义,它是作为欧洲中世纪神学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要求把人、人性从封建神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反对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它颂扬理性,崇尚知识,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和崇高,大力倡导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新闻学说到底是人学,新闻的传者、受者都是人,其报道的信息也都是由人的活动所引起的某种变动。所以,新闻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在我们为大众传媒的人文关怀倾向欢欣鼓舞的时候,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仍有很多的新闻报道与人文关怀的理念背道而驰。在新闻报道中,“人”性关怀和人格尊严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对“人”的忽视而制造的“无人新闻”比比皆是。当然,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新闻里完全没有人的存在,而是说新闻中缺少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关怀,缺少一种对人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等真正的体贴、关心、重视乃至思考。体育新闻报道也是如此,人们会看到,当运动员因某种原因而意外失利时,记者的采访要求却是“请谈谈你失利后的感想”。

与其他领域的新闻报道相比,体育新闻媒体更加关注明星动向,追踪选手的活动。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不能说它不重视“人”,你也不能说它不关心“人”,但是他们的的确确又是在漠视人的感受,伤害人的情感。它名为有情,实则无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人的“戕害”更间接、更隐蔽,危险性更大。

比如,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每当中国运动员摘金夺银之时,我们的新闻记者便蜂拥而上,不管不顾地要求选手们做媒体想做的事情。例如,乒乓球男双马琳、陈玘夺金后,一位央视记者在第一时间冲了上去,先是拿出陈玘母亲的一封家书,非要陈玘拆开来看,然后一个劲儿地让陈玘对妈妈说两句,观众都看得出陈玘不是健谈的那种,记者却十分执著,直到陈玘尴尬地说了两遍“谢谢妈妈”,方才罢休。

在冼东妹夺得冠军后,记者采访教练,居然问“你们放弃了亲情,值得吗?”教练当时就哭了,背过身半天也没再回答。女排姑娘夺冠后,现场记者问王丽娜:“我想你这是最后一次进我们的国家队了吧?”这种问话其实都是对采访对象的一种伤害,而记者可能全然不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采访,正是记者一直以来只注重新闻效益,而缺乏人文关怀的结果。

奥运冠军刘翔曾经说过,在冲过终点的那一刻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已经精疲力竭,脑子一片空白,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就是运动员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而我们的记者却非要在这个时刻从他们的口里“掏”出些什么豪言壮语。看到荧屏上的刘翔有一句没一句、上气不接下气的断言碎语,观众会从心底呐喊,别再折磨刘翔了。

15岁的浙江体操选手王燕意外受重伤后,很多记者明知王燕伤后两三天的恢复非常关键,而且王燕的家人都处在悲伤之中,却还要想尽办法欲进入重症监护室。一家媒体甚至在一个名为“看新闻,手机参与竞猜,每日奖品拿不停”的栏目中,设置了这样的题目:

浙江队员王燕在2007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资格赛的哪个项目中发生了意外?

A 跳马 B 高低杠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将不幸者的不幸,当做自己赢利的渠道。很多观众都为此感到心寒。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在上海举行的一次新闻通气会上,与记者将心比心,希望媒体淡化“王燕事件”,请求记者们让王燕能够安心养伤。

以上例子都说明,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它不仅误导受众,影响社会舆情走向,同时也败坏了媒体的自身形象,断送了媒体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五、心理素质

心理学家邢根溪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体育新闻工作者所从事的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媒介间市场竞争的压力。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媒体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新闻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收视率、发行量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广告收入,不但关系到新闻单位的生死存亡,也与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有固定的工作量,上不了稿子就注定要走人。媒体的考核机制与市场竞争,给记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新闻业务的压力。因为新闻工作特别重视时效性,而多数情况下新闻工作者又不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能在事后进行补充采访。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用最快最简洁的方式将新闻事件报道出去,这种节奏快、难度高的创造性工作,给新闻从业者造成了很大压力。

家庭责任的压力。许多媒体都规定,记者的手机要24小时开通,熬夜赶稿子更使大多数记者无法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记者长年在外奔波,早出晚归,不但无法承担家务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这常常也压得新闻从业者喘不过气来。

因此,记者在采访或报道时,心态一定要和谐宁静,即使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既不自卑也不浮躁,既不犹豫也不冒进,只有在和谐的心态之下,报道者才能冷静地观察问题,准确地判断事物,从而作出正确的报道。

六、身体素质

1.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联合国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各种职业的人群中,寿命最短的是记者,而在记者中寿命最短的则是体育记者。这主要是因为从事的工作性质和意外因素的影响,记者的工作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尤其是体育记者,由于体育竞技的激烈和瞬息万变,使他们更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另外,新闻工作的流动性大,体育记者经常穿梭于国内外,工作环境有时非常恶劣。体育新闻又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比赛结束后,记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报道,经常睡眠不足,生活没有规律,因此比一般的记者工作和生活节奏更加紧张。新闻工作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失衡感,长此以往,记者忙于应付,变成了机械的新闻人。可以想见,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做不了体育新闻记者的。

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对记者生活感言:“要获得第一手材料,要探求新闻背后的故事,要及时对赛事及相关链接进行报道,作为一个体育新闻工作者,有走不完的路,问不尽的问题,停不了的思考,做不完的笔录。”

可见,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当体育记者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2.个人形象素质

作为新闻从业者,语言有着极重要的职业功能。记者在工作中总免不了要进行电话联络、组稿、采访、现场报道、参加新闻发布会等,虽不必像播音员、主持人那样字正腔圆,但也绝不能含糊不清,音质怪异。掌握发声技巧应当成为记者必备的业务技能,他们的发音要相对标准,语音要清晰响亮,表达要清楚明白。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持久性,在紧张而持续的采访中,嗓音不因疲劳而导致沙哑。

仪态是最能表现个人气质的元素之一,是塑造个人形象的重要载体。新闻从业者的日常工作相当辛苦,采访时的奔波,撰稿时的枯坐,很容易使人产生肢体疲劳,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形体缺陷。我们常见一些出镜记者甚至主持人有相当明显的抠胸、伸头等形体问题,不够挺拔,影响了视觉美感。

作为一名记者,尤其要注意待人接物时的礼仪和行为规范。避免合作意识不强,太过关注自我。身为记者应深谙社会、民情、风俗,有些记者在公共场合不懂礼仪,不知进退,让人无奈又无言。

著名记者萧乾说:“做记者还要适当注意仪表,要衣着整齐……在旧社会做记者,不管家里多穷,出门也要西装笔挺,否则人家看不起你。”服装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方式,它能准确地传递一个人的背景信息。记者为了在公共场合和采访现场吸引眼球,让人产生好感,服装色彩应尽可能的丰富,在充分考虑当时工作场合的情况下,注意和谐搭配,但切不可喧宾夺主。要注意与身份、内容、场合三者的协调,以取得良好的外表形象。女记者、女编辑、女主持人还应学会给自己化日常妆。在日常工作和采访中,精致的淡妆可显示出自我修养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在采访场合,有一些女记者要么素面朝天,要么浓妆艳抹,有的化妆技巧差或用色不适当,片面地追求服饰,反而影响妆面效果。其实良好的化妆技巧展示的不仅是令人愉悦的个人形象,也是你所代表的媒体的品位。

总之,体育记者代表的不仅是个人形象,而且还代表着整个体育新闻界的形象,他们在采访过程中的言行举止都对采访对象、社会公众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记者在参访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力求整洁、大方,语言得体。

记者在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新闻工作水平的高低,甚至影响到我国新闻事业的成败。体育新闻工作者任重道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塑造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事情。

本章思考题

1.结合所见所闻,简要论述你对当前我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的理解。

2.举例说明,为什么道德素质在新闻工作中至关重要?

3.如果你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4.假如你是某一报业集团总经理,当你发现有的员工通过硬造,经常爆出“独家”新闻,且暂时扩大了该报业集团的知名度,那么你如何来处理这种情况?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