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形态

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形态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形态一、体育报道的“网景化”特征网络赋予了体育报道以全新的时间和空间形态,像所有的新闻报道一样,网络体育报道呈现出“实时、海量、互动、个性化、多媒体”等网络化的传播特征。网络奥运新闻报道的实时性,使网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赛况,以几乎同步的速度获得最新战报。网络媒体传播体育信息的时效优势在奥运报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节 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形态

一、体育报道的“网景化”特征

网络赋予了体育报道以全新的时间和空间形态,像所有的新闻报道一样,网络体育报道呈现出“实时、海量、互动、个性化、多媒体”等网络化的传播特征。

1.实时性

网络新闻传播在时效性方面得天独厚,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最新新闻信息,传统媒介很难与之相比。(9)网络使新闻的“及时性”标准达到一个极致,新闻的及时性从“几小时前”到“几分钟前”再到“几秒钟前”,最终变成“即时、同步”传播。

实时报道指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对一个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一个事件的最新进展进行报道。它可以是完全的同步报道,例如直播,也可以是稍有时差的即时报道。(10)

网络奥运新闻报道的实时性,使网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赛况,以几乎同步的速度获得最新战报。而且网络在即时更新赛事新闻方面,比传统媒体方便得多,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添加或更新信息。

新浪、搜狐等网站的雅典奥运专题频道每天都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实时播报最新的奥运快讯,每天24小时不间断更新内容,雅虎网站配合奥运比赛的进程,推出《烽火17日》,第一时间总结当天奥运赛事各奖牌得主以及相关新闻,网民们在早晨或者上午就能读到最新的比赛进程回顾。千龙网首页上的“奥运金牌榜”始终是最新的。同时,网页最醒目的位置上每天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一篇对昨日中国队表现的全面综述,令网民们大呼“过瘾”。网络媒体传播体育信息的时效优势在奥运报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几乎所有网页上都有滚动报道,它包括文字滚动报道和图片滚动报道。网络媒体把最新体育信息以滚动的方式呈现在受众眼前,起到一个导读的作用,并且增添了网页的生动性。

下面是摘自新浪网的一段直播2006年世界杯比赛的文字内容——

直播员:下半场比赛,澳大利亚队的阵形压得非常靠前,看来他们是想在90分钟内决出胜负了,意大利0∶0澳大利亚下半场1∶31。

直播员:意大利队中场任意球,马特拉齐把任意球吊到禁区前,格雷拉头球解围,意大利0∶0澳大利亚下半场2∶08。

直播员:意大利队的机会,亚昆塔右路下底传中,佩罗塔第一点打门,被后卫挡出,球正好落在了禁区前的托尼脚下,后者打门,打高了,太可惜了,意大利0∶0澳大利亚下半场3∶13。

直播员:施瓦泽开出任意球,卡希尔在和加图索争头球的时候犯规,被主裁判出示黄牌,意大利0∶0澳大利亚下半场3∶41。

直播员:场上风云突变,马特拉济禁区前铲球犯规被主裁判红牌罚下!!!

2.海量性

网络的海量性表现为它具有巨大的信息容纳和信息存储能力,可以为传者提供近乎无限的版面和空间。这使得网络能够发布丰富的新闻信息和建立庞大的新闻数据库,提供给读者和研究者使用。万维网(WWW)的超文本、超链接使得信息之间的联系不再是线性的、一元的,而是网状的、多元的。(11)超链接不仅大大方便了人们上网获得信息,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海洋。

各网络媒体千方百计集纳最广泛的信息源。如新浪的雅典奥运报道获得了三大通讯社——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独家文字和图片的授权,每天获得近千张独家图片和大量视频录像。不仅如此,新浪还取得了视频播放权益,不但有比赛的经典镜头和精彩片断,还包括奥运冠军和奥运参赛者的聊天直播。(12)

网络媒体除了横向采集各种赛事新闻之外,还可以纵向存储历史体育新闻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媒体将一些重大赛事的相关信息归纳、分类,建成既能了解事件全貌又便于检索的资料库。如搜狐的奥运资料库,汇集了自1896至2004年总计28届奥运会的全部资料,内容包括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介绍、各国历史成绩库,历届奥运冠军介绍、各项目的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等,供人们随时查阅。

3.互动性

网络传播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它改变了过去从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过程,使得传播活动实现双向互动。其一,传者和受众之间可以进行及时、良好的交流;其二,网络传播使得受众的主动参与性得以实现,受众不仅可以及时作出回馈,如果愿意,还可以从信息的接收者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者;其三,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成为可能。

网络传播环境中,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任何一个有信息来源的受众都可以在E-mail、论坛或个人主页、博客中发布信息和言论。

在雅典奥运赛事报道中,各个网站结合自身优势,在传播的参与性、互动性上有所创新。奥运期间,TOM在线在奥运专题网站开辟了一个互动专区,这一专区设立了包括有奖竞猜、问答、游戏在内的互动项目以吸引网民并提高他们对赛事的关注程度和兴趣;新浪则举办了明星访谈、赛事竞猜、明星评选等活动;搜狐也开展了队员与网友座谈专访、网民互动等活动,更好地提高了网民的参与热情。

此外,各大门户网站还通过定制奥运短信来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如新浪网联合中国移动,推出“全球通奥运快讯”服务,将短信中心与网络连接,用户可通过手机直接获取互联网内容资讯。TOM则以短信为主要方式,开展无线互联网服务,实现网民互动聊天、互动游戏等多种活动。(13)

网络的互动性还体现在BBS和聊天室上。雅典奥运会期间,各大网站的BBS十分火暴,人们收看电视的现场直播后可以立即上网在BBS上表达自己对当天比赛的看法。网民除了在BBS里自由发帖、交谈,还可以进入聊天室和运动员、教练员直接交流。如TOM在线在奥运现场建立了直播间和聊天室,特约奥运冠军以及中国奥运代表团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和网友进行互动聊天。

可以说正是由于网络媒体良好的互动性,使网民参与度大大提高,从而拉近了奥运会与人们的距离,拉近了参赛运动员与体育爱好者的距离。

4.多媒体性

传统媒体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声画文并茂,但却不能用来进行信息传输或处理,网络媒体则实现了媒介功能的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于一身,为受众提供全方位、多维的信息服务。网络媒体的多媒体功能不仅仅要显示文本,而且要显示图形、活动图像和声音,它被定义为“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

雅典奥运会期间,各网络媒体根据各自受众群需要,纷纷运用多媒体报道手段,以便能在内容和受众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奥运新闻网络报道除了采用常见的文本、图片、声音相结合的报道形式外,最大的亮点就是大量采用流媒体技术来丰富奥运新闻报道形式。

采用流媒体技术可以对体育比赛做生动的记录。本次新浪拿到独家播放的视频权,制作了奥运报道的视频内容,包括奥运赛事的经典镜头和精彩片断等。广大体育爱好者可通过互联网观看比赛视频回放,弥补因北京与雅典五小时时差造成的重大赛事不能观看的遗憾。

通过流媒体技术演播室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是广播电视等媒体经常采用的方式。网络媒体也运用这种传播方式,让新闻人物走进演播室,在网上与网友交流,并在网上同步直播。例如新浪的奥运嘉宾聊天室,获得奖牌的中国运动员、教练员在比赛结束后都被邀请到此进行访谈,所有画面全部通过网站视频实时传播。

此外,运用Flash技术回放比赛录像在这次奥运报道中也得到观众的广泛青睐。例如搜狐奥运频道把胡佳在跳水决赛夺冠的过程制成Flash动画,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个性化与多元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有1000个网站提供个人网站服务,最大的网站有100万个个人主页,这些飘扬着个性风采的个人网站组成了因特网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断言,在数字化生存的情况下,我就是我,而不是人口统计当中的一个数据。

因特网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的传播服务,大众传播中的“受众”在网络传播中已不复存在,他们摇身一变变为“信息寻求者”和“信息传播者”二者合一的身份,既可以利用网络自由获得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更能够利用网络自由传播信息。同时,这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系统,会帮助人们在众多信息的包围之中,排除冗余信息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网络的“个人化传播”使得新闻的受众从大众到分众、小众,最终直接到个人。

自己的报纸(My Daily)、自己的节目(My Program)、千奇百怪的新闻组、电子杂志、BBS及其他服务,使得今天网络信息的分散化和个性化成为可能。(14)

二、网络体育报道的形式

1.网络体育新闻

从“利方在线”的“体育沙龙”论坛到“法国98世界杯风暴”的世界杯专题再到新浪、搜狐、千龙等各大网站的“体育频道”及专业体育网站,如华奥星空、华体网、中体在线等。网络体育新闻速成气候,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各色各类的网络体育报道中,网络体育新闻稳居各类题材之首。点开体育网站(频道)的首页,体育新闻无一例外地都占有绝对优势。就算是致力于将Sports.cn打造成中国第一体育娱乐网,同时开展体育彩票、电子竞技、视频点播及运营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网站以及各体育协会网站等众多娱乐和服务项目的华奥星空,也同样是从首先为受众提供丰富的体育资讯和信息为基础的,更不要说其他以“体育新闻”为主打产品的网站(频道)了。

(1)网络体育新闻的概念

近年来,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快速发展为网络体育新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学界对“网络新闻”的概念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给予了界定。董天策在其主编的《网络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就列出了闵大洪、彭兰、杜俊飞等五位研究者的定义。最后他把网络新闻界定为: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和正在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并对其做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切新闻性信息及其评说,狭义的网络新闻则是指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15)援引研究者对网络新闻的界定,我们可以把网络体育新闻定义为:通过互联网发布和传播的体育新闻及言论。在这里,网络体育新闻可以被初步区分为新闻和言论两部分。本节所讨论的网络体育新闻体育事件,暂时不包括网络体育言论,网络体育言论将在体育新闻评论部分另述。

(2)网络体育新闻的主要内容

综观各大体育网站(频道)的体育新闻,可以发现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同传统媒体一样,赛事报道是绝对主角,国内外众多体育赛事占据了最多的“版面”资源。千龙体育首页的中超、英超、意甲、NBA综合、CBA、亚洲杯、世界杯等;鲨威体坛的滚动、英超、意甲、NBA等都在第一时间发布竞技资讯。有关体育的非赛事素材不计其数,缘何独独是竞技体育始终独领风骚?究其原因,还是竞技体育本身和电子传媒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和力。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竞技体育竞赛的悬念性,竞技体育运动赛事的丰富性,竞技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的多样性,使竞技体育每天都可能有绝不重复的报道内容。从而竞技体育的信息源源不断吸引着热爱与关注竞技体育的受众,而成为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16)

此外,当今的体育新闻传播包括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软新闻的比例日渐上升,体育新闻传播越来越将名人趣事、球场暴力、灾害事件、花边新闻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内容作为报道的重点。几乎所有的体育网(频道)都设有“明星”“花边”“秀色”一类的板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曾指出:“传媒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传媒的内容却越来越软。”(17)当前,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软化”趋势,有向低趣味滑坡的畸变现象。

(3)网络体育新闻的表现形式

网络作为一种可以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平台,弥合了传统的视听媒介(广播电视)和纸质媒介(报刊书籍)之间的鸿沟,实现了视、听、读的有机结合。网络的这种多媒体特性使得网络体育新闻报道实现了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完美融合,从而使网络体育新闻拥有了多种表现形式。除了传统的也是最为多见的文字播报,还有文字直播、图片新闻、音频新闻、视频新闻和卡通新闻、漫画新闻等。(18)比如千龙网专门聘请了一批专业的播音人员,开设专业的录音间,把每天的重要新闻制成音频新闻。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千龙新闻网利用Flash技术,在全国首创了卡通新闻,以动画形式表现新闻。

img9

图7-2 千龙体育的篮球Flash——《杰克逊三分球一箭封喉》 

img10

 图7-3 漫画:《尤文伤别 世界杯》

2.网络体育评论

新闻和评论是历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两个支点,在网络媒体中,评论的主体和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网络新闻评论给普通网友一个前所未有的表达平台。BBS、OnlineChat、E-mail等满足了体育新闻受众交流、发表意见的需求。

(1)网络体育评论的概念

网络新闻评论,实质上就是利用网络来采写和传播的新闻评论。严格意义上的网络新闻评论,包括文字、声音、视频、图片或几者相结合的多媒体形式,目前以文字评论形式居多。(19)网络体育评论既可以看做是网络体育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网络体育报道的一种形式。网络体育评论是各种评论主体在网络媒体上以多种形式就新近发生的体育事实发布的言论。与传统媒体的评论主体较为单一不同,网络媒体的评论主体变得多元化了,特别是普通网民享有充分的话语权,他们在阅读体育新闻同时就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网友进行讨论,当然也可以和主持人、嘉宾、体育明星在线讨论感兴趣的话题等。

(2)网络体育评论的特点

网络体育评论是体育新闻评论和网络媒体结合的产物,我国的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经过数年的发展,从一开始的克隆传统体育新闻评论发展到今天,它凭借网络媒体的互动、快捷、容量大等优势,已经显示出自己的一些独特魅力。

①意见传达的快捷性

时效性是新闻最重要的特征,在新闻竞争中,时效性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新闻评论作为新闻的一种体裁,快速评论是对它的基本要求。网络媒体信息的发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复杂,只要有联网的电脑,人们就可以对刚刚发生的事件作出及时的评论。再加之体育新闻评论本身对速度的要求也很高,体育运动瞬息万变,许多体育运动都是运动员速度的较量。对于体育赛事来说,每一分钟都有可能出现比分的变化,每一分钟都可能会有精彩的瞬间,也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才使得体育具备了无限的魅力。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人们关心的不仅是比赛的结果、过程,人们还渴望了解为什么会这样,怎么看待这场比赛,这就需要体育记者能够及时地对所发生的事情发表评价性意见。

网络传播以数字化电子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纤通信线路为传输载体,这些决定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方便。网络媒体传递信息的快捷性使得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快速传播成为必然,这也适应了体育新闻传播对速度的要求。网友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及时地发表自己对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体育赛事的评价,并在无形中相互交流意见,网络媒体的这种优势吸引了大批网友,特别是当一些重要体育赛事发生时网络媒体能够吸引网友参与评论,大量网友的评论在短时间内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对赛事的连续动态的评论。这种连续动态,也表明了网络体育新闻评论时效性的极大提高。

②意见交流的互动性

传统体育新闻评论基本上都是单向交流,而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受众不再如传统媒体的受众那样只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在网络媒体中,受众既是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受众可以直通过网络与传播者交流意见,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受众直接交流,真正实现交流的互动性。再加之体育的群众性较高,体育爱好者对于体育赛事有交流意见的渴望,这也使得在网络体育新闻评论中,互动性更为突显。尼葛洛庞帝曾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受众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正如有学者说:“人们在电脑前既可以读,也可以听,还可以看,特别是对感兴趣的信息,可以下载、录音、录像,还可以进行存储、整理、评说、复制、剪裁,还可以自由地调用和发送信息,更加接近自然的人际传播,使传统媒体带来的传播距离感大大减小。”(20)

网络体育新闻评论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互动式的体育新闻评论,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也是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一个优势,加之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功能,使人们无论在新闻报道还是在评论专栏都可以与自由链接个人议论形成互动,便于对同一事件汇集多元意见。姚明在NBA打球,在中国广大体育爱好者中掀起一股姚明热,网络体育写手对火箭队和姚明的表现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形成所谓的“姚蜜”和“姚黑”两大主要评论派别,双方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为此也感叹不已:“中国有两亿‘火箭专家’。”对于何智丽回国发展一事,新浪网上的评论呈现一种意见的多元性,也不是过去那种一味的声讨和谩骂。网络媒体要充分利用这个特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加强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互动性,从而扩大它的号召力。搜狐体育频道就设置了专门的“互动专区”,主要由社区和博客组成,网友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

③平民化特质

传统的体育新闻评论大多数时候只是掌握在新闻从业人员及专家等少数精英手中,普通人不是很容易就能介入其中的,相比而言网络媒体的介入门槛低,人们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能进入到浩瀚的网络评论领域中自由发言,这也就决定了网络传播是一种自由而又平民化的传播。与专业的体育团队不同,发表言论的网友来自各个领域、从事各种行业,他们往往可以跳出专业的局限,从同一个新闻信息中寻找不同的切入点,表现出多元化的解读倾向。比如对于英格兰球星欧文继博比·查尔顿、莱因克尔、格里弗斯之后成为第四位为国家队进球超过40个的球员,《体坛周报》以《金童欧文四十不惑》为题,分析了赛前足球夙将、对手主帅对欧文进球的预测和前瞻,从技术角度详细解读了两个进球。(21)而新浪的体育博客则纷纷以《当只有一个迈克尔的歌声再次响起》《冷峻的眼神》《王者归来》等为题,站在一个更加平民化的视角从更为感性的角度解读欧文的第40个进球。

网络介入门槛低,并具有海量的信息存储量,受众在网上还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自由出入以及匿名性的特点使受众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这也给受众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提供了客观基础。在网络论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围绕着某一体育赛事,很多的网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虽然网友的语言并不规范,有些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街谈巷议,但这正说明网络体育新闻评论具有平民化特质。

④强大的集纳性

传统媒体的体育新闻评论因受版面、播出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在一时间将大量的观点集纳在一起,这也给人们全面了解意见性信息带来不便。网络体育新闻评论以超链接的文本方式出现,针对重大赛事或者体育事件,可以做成专题评论的形式,跟随着比赛或者事态的发展,不断地向专题评论中充实最新最快的评论信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跟进赛事的发展。

在网络专题体育新闻评论中,编辑还可以将与赛事相关的横向报道以及背景资料通过链接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这样只要网友打开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体育新闻评论,各种相关信息都可以尽收眼底,网友可以很轻松地对体育赛事或者体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网站把不同的意见集纳在一起,可以令网友在此听到多种声音,从中得到启发,这样可以促进网友进行思考,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看法。网络存储空间的庞大性和时间的无限制性,令它可以吸纳大量的体育新闻评论,还可以把相关过往的体育新闻评论集纳成体育评论数据库,网友需要的时候,只要通过相关关键词的检索,就可以查阅到这些信息,这也是网络体育新闻评论优势的一种体现。

(3)网络体育评论的形式

网络媒体体育评论是传统体育评论在网络上的延伸,指网络媒体作为评论的主体对重要的体育新闻或体育事件发表的观点、意见或看法。一般是在体育网站(频道)主页设置言论专栏,列出评论标题,可点击打开阅读全文。根据评论主体和形式的差异,我们可以把网络体育评论大致分为:网络媒体评论、网民评论和网络新闻论坛。(22)

网络新闻评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网站评论、专家评论和网民评论及新闻论坛可以即时互动,互为交融,共同构成一个网络评论圈。比如新华体育的“体育观察”下面又设置了代表本网的“天天视点”、转载其他媒体的“媒体言论”“网民观点”和“江湖茶炉”四个栏目。

网站体育评论是代表网站立场的评论。它通常由网站或网站所依附的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或网站的特约评论员来撰写。如评论员文章、编者按、编后记等。

专家体育评论是指由网站邀请的专家对某个体育事件发表的评论。专家评论的形式有专家自由选题撰写评论后提交给网站或者是网站主持人、专家和网友在线(聊天室等)采访、提问做论坛式的交流。专家体育评论主要表现为体育记者独家专栏和专栏作家评论。新浪竞技风暴体育记者的独家专栏聚集了一批知名记者,如张斌、董路、李承鹏、黄健翔等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民网还推出了《奥运江湖,看我两“昭”》(《人民日报》两著名记者汪大昭和陈昭,见图7-4)

网民体育评论通常包括网民新闻点评和网络体育论坛。网民体育点评是指在阅读体育新闻的同时,在“即时评论”中方便自由地发表言论。比如某体育网的“我来说说”等,链接在当条新闻目录下,既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能与人共享。网络(电子)论坛,从广义上讲包括论坛、新闻组、邮件列表、聊天系统等各种通讯组。这些通讯组实际上是网上对某一专题有着共同兴趣的一组用户组成的专题讨论组。有网站专门开设电子邮箱征求网民对新闻事件的看法。狭义的电子论坛一般指BBS,指的就是网络就某一最新的新闻提供电子公告服务,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板、论坛、留言板等交互形式为网民提供发表评论的场所。(23)BBS论坛丰富多彩,以新闻讨论为主的网络新闻论坛处于核心地位。网络体育论坛可以看做是专业论坛之一,通常是指以体育话题讨论为主的BBS。

img11

图7-4

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都开设了专门的体育频道,也拥有较为稳定的受众群。对于这些体育频道来说,仅仅依靠即时性的新闻还不能满足网友的需要,所以在各大网站体育频道设立伊始,都很重视体育新闻评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体育新闻评论栏目、体育论坛,尤其是网络体育论坛极大地推动了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例如办得相对较好的搜狐的“技术论坛”、网易的“火热篮球论坛”,它们不仅成为广大体育爱好者交流意见、发表言论的重要阵地,而且这些论坛的存在也增强了受众对网站的忠诚度。网络体育论坛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发言平台,能够实现他们对体育赛事或问题的意见交流。这也使得体育新闻评论不再是被少数新闻人及专家等精英人物所把持,它成为大多数体育爱好者都可以轻松拥有的表达方式。

3.网络体育专题

(1)网络新闻专题概述

近年来,网络新闻专题在网络媒体表现形式中运用极广,已经成为各家网站在应对竞争的“独门利器”,它在网络媒体中占有首选地位。在网络媒体日常运营中,遇有重大事件的报道任务时,网络专题常常是首先考虑的项目。反过来说,网络专题也是最适合于报道重大事件的表现形式。

网络专题最早以“专题”栏目和“专题报道”两种形式出现。这两种形式不同之处在于访问入口的差异。专题栏目只是简单聚合相同主题的网络新闻,访问者点击栏目链接时,展现在屏幕上的通常是多条新闻标题的列表;而专题报道则由一则重头网络新闻为主,辅以背景资料、相关报道作为链接出现在该条重头新闻的页面中。前一种专题形式无须编辑过多干预,至多编写一个栏目导语;而后者则侧重对报道主题的挖掘,背景资料需要历史数据库的积累,即时报道则需要时时更新。网络专题栏目由于其形式简单,逐渐演化为网站频道的下一级栏目。

网络专题的演化历程决定了它是网络媒体表现形式中的集大成者,网络专题以集中的平台,融合了其他各种网络报道形式。网络专题常常表现为微型网站频道的状态,这样文字、图片、音视频、Flash、互动调查等表现形式很容易就能放进专题中,只要这些素材是围绕专题所要表达的主题而来。因此,在网站内容管理层的决策中,其他网络表现形式往往以网络专题的子集或者从属物而出现。这样看来,网络专题在网络媒体中的首选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2)网络体育专题的概念

前面我们介绍了网络体育新闻有多种表现形式,单体新闻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做文字报道还是图片表达或者是视频播报等。实际上,若干有关联的单体新闻围绕某个主题被编排在一起,又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身份,即“网络体育专题”。

“网络新闻专题通常是围绕某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事实,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新闻消息、特写及背景性资料、新闻分析、评论、新闻调查等体裁,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表现方式,通过专门的编排与制作,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和展示新闻主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新闻报道样式(组合)。这样一组相关新闻或信息汇集的整体,就是新闻专题。”①与传统媒体新闻专题不同的是,网络新闻专题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主题。

2008年8月18日,刘翔因伤退赛后,人民网第一时间推出特别策划,鼓励运动员重拾信心(见图7-5)。

网络体育专题是众多新闻专题中的一个门类,它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某个体育主题或事件的一组新闻信息的汇总。

img12

图7-5

(3)网络体育专题的特点

网络体育专题用固定的网络页面集合网络特有的超文本结构、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形象生动的直播视频和Flash等元素,以深厚的背景资料、同步的现场信息、深刻的追踪报道、多样式的互动反馈,全面、及时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全貌和进展。网络新闻专题在内容上能对某一新闻主题做较全面、详尽、深入的报道,在形式上可以集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之大成,因而它被认为是最具有网络媒体特色,最能发挥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优势的表现形式,备受网站和网络受众的青睐。

①数据库

传统媒体受版面或播发时段的限制,传播容量只能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调整和扩充,这也是为什么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必须对信息作出大比率筛选的基本原因。网络新闻专题通过主题网页相关信息进行系统介绍,对相关题材进行深度挖掘,保证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完全性;理论上无限容量的数据库,方便地将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等网络媒体符号集合和存储,既保证信息的大容量,又能达到传播的综合效果。

②多媒体性

符号是传播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势、表情等都是符号,任何传播过程都要借助于这些传播符号才能实现。传统媒体中报刊主要使用文字、图片、图表符号,广播只使用声音符号,电视使用的传播符号相对丰富,由于其自身的线性传播方式,造成综合集成度不很高。网络新闻专题利用超文本结构和无限容量的数据库,方便地将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个页面中,构成多媒体信息集成向导,使传播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最大程度地还原信息的本来面目,更加符合人们的接收习惯和思维规律,有效地提高传播的综合效果。

③即时交互性

即时、远程化是传统媒体追求的目标,受信息采集、筛选、播发制度和程序、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除去对那些特别重大的新闻事件能给予完全及时的报道外,时效性往往只是一种追求目标;而其跨越时空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又往往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很难实现即时性与远程化的统一。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借助全球化数字通讯通道,能够保证即时性、远程化同时实现。从许多突发事件、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对任何传统媒体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即时远程化威力。

网络将传统媒体“一点辐射”式的单向传播,改变成“多点对多点”式的交互传播。网络新闻专题利用“分层”设计,会聚了多体裁、多样式的新闻作品,受众可以浏览标题新闻,也可以点击出相关内容,甚至同时打开多个“窗口”观看不同报道,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接收信息的自主选择需求。网络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浏览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发布者,这就破除了传播组织的特权,实现了信息传播动机的多样化,形成了多点交叉式的传播格局。网络新闻专题可以方便受众参加讨论、发表看法、接受调查,及时主动地进行“传播参与”,传播过程可以像面对面交流那样成为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也使多点交叉成为一个动态的和即时的过程,受众反馈方便、快速、准确,缩短了受众反馈过程,信息发布者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改善传播方式,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4)网络体育专题的类型

网络体育专题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分类,我们按照网络新闻专题比较常见的分法将其分为栏目类、事件类、主题类三大类。

①栏目类专题

栏目类专题一般源自于不特定的事件、人物,但围绕同一个主题,持续周期往往是长期的,基本等同于网站的固定栏目。网络专题早期,就是以栏目类专题为主,这类专题只是简单聚合相同主题的网络新闻,展现形式通常是多条新闻标题的列表。这种专题形式无须编辑过多干预,至多编写一个栏目导语,通过新闻的属性自动提取生成,这些新闻属性包括新闻发生的地点、人物、行业、事件等。也就是说,这些新闻列表的新闻,有着共同的新闻属性。这一类专题如果进行时间相当长,或者某些特定报道适合于长期播出,最终将演变为一个专栏或一个频道,如搜狐体育专题设有NBA、CBA、足球、综合体育、彩票、互动专题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下集合了若干个同类专题,如NBA第一视点2008年1月至8月共推出包括“大鲨鱼重回西部”“‘易网’情深”等共29期精彩专题。

②事件类专题

新闻类专题一般源自于突发事件,新闻性较强。由于是突发的不可预料事件,因此不可控,在策划上是被动的。在网络媒体日常运营中,遇有重大事件的报道任务,网络专题常常是需要首先考虑的优先报道形式。新闻类专题持续的周期,由新闻事件的进程决定。如唐娜“国籍门”事件专题、国奥英国拉练斗殴专题、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罢赛事件等可以归于此类。

事件类网络新闻专题以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为主要内容,可分为自然性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性重大突发事件两种。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显然事件类的及时性是第一位的。但报道过程中应注重客观、公正、准确传播新闻事实,追踪整个事件的发展态势,提供背景材料佐证事件的意义,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同时,要及时开通受众信息传输、反馈通道,及时调整报道内容。对事件现场,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声音等符号的报道,尽可能播发现场画面,演绎事件原由和进展,提高传播效果。

③主题类专题

主题类网络新闻专题以可预见的重要活动、公众关注的人物为主要内容,可分为活动主题、人物主题两种。主题是可预见的,许多网站可能在相同时间推出同一主题,相同的新闻信息来源、共同的新闻背景,如何制作出不同反响的专题,是新闻网站策划能力、采访水平、编辑质量、制作实力的综合体现。媒体的首要责任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新闻网站应该充分利用主题类新闻专题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贴近性,最大限度地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凸显主流媒体魅力。

主题类专题一般源自于可预见的主题,服务性较强。由于前期可预见,在策划上往往就是主动的,持续周期由策划或者主题进程共同决定。如德国足球世界杯专题、十运会专题、北京奥运专题等。

2006年德国世界杯,几乎各大网站都设立了专门的2006年世界杯网站或者世界杯专题栏目,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资讯服务。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网络媒体提供的背景资料、最新赛况、评论以及历届杯赛情况的丰富程度、更新程度以及交互功能更胜一筹。世界杯的资料信息也是一应俱全:世界杯揭幕和决赛时间、赛程表、世界杯会徽、海报、吉祥物、观战必备、德国交通指南和体育场介绍。不仅如此,许多网站在世界杯新闻里直接加入了关键词链接;几乎所有网站都开辟了论坛、聊天室、新闻跟帖以及读者调查、投票等互动形式,满足了网民个性化的要求。

4.网络体育视频直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收看体育比赛的视频直播也已经成为球迷们关注比赛的主要途径。网络直播的体育赛事因其及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体育爱好者的欢迎。

(1)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发布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音频、视频文件得以在网络媒体中顺利、实时地播出,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顺畅地收听广播、观看影视节目,还可以直接收看赛事实况直播。网络媒体也由以前单纯地发布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这是对网络媒体功能的拓展和传播价值的整合。

2006年,流媒体的发展更是来势汹涌,一日千里。直播点播、InternetTV、P2P流媒体、IPTV、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视频会议、音乐视频网站、网络游戏,流媒体几乎在音视频应用领域中遍地开花。

(2)网络体育电视后来居上

体育网络传媒的实效性体现在它可以现场转播各种比赛并同时提供其他同时进行的多场体育比赛情况,我们都知道在每个赛季的星期日,甲A有时要同一时间进行五六场比赛。中央二套转播其中一场,主持人经常说这样一句话:“编导正用电话和在其他赛场的采访记者联系,看看那里的比赛结果。”从2000年开始,黄健翔的解说台前开始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其他同时进行的各场甲A比赛情况一目了然。世界各地同时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比赛,在网上你可以看到最新的比赛情况,高兴的话还可以发个帖子谈谈你对比赛的评述。

2006年世界杯大部分比赛都在北京时间深夜至凌晨3点进行(中德有七小时的时差),多数中国球迷难以观看电视直播,球迷上网看球、上网评球成为首选。时差给网络媒体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调查显示,中国有5000万人通过网络获取世界杯新闻。

2007年11月刚刚拉开新赛季帷幕的NBA比赛,吸引了众多球迷的关注。11月10日雄鹿与火箭的“中国德比”让搜狐视频直播NBA收视率创造了历史新高,在中央五套和地方体育台同时直播比赛的情况下,搜狐视频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高达130万,总观看人数达到700万。体育视频直播一片火暴景象。天盛传媒斥巨资购得英超转播权后,将英超转播搬到了互联网上,球迷可以付费观看。在中国内地,新浪、腾讯以及易讯旗下网站500wan也取得了英超网络的转播权。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法新社第一次建立了“奥运会多媒体服务”,以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形式,满足新媒体客户的需求。网络电视(或者说网络视频)在2008北京奥运会直播中更是大显身手,作为奥运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的官方传播机构,央视国际极为重视网络电视,将其作为旗下手机电视、IPTV、公交移动电视等其他新媒体的龙头和基础。据央视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秀云介绍,奥运共有3800小时赛事,而中央电视台转播奥运的各个频道加起来只能提供1200小时的播出空间。还有2600小时,即2/3的比赛项目难以通过传统电视得以展现。网络电视为剩下的大部分比赛提供了播出平台和空间。奥运期间,央视国际网络奥运台开通60路直播轮播频道,全天候提供3800小时赛事点播。

“网络视频总算熬出头了,在奥运会后会将继续领跑互联网业务。”新浪CEO曹国伟在总结奥运报道时,表示网络视频为新浪取得门户网站奥运流量之首立下汗马功劳。实际上,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奥运会开幕式当日创下1.61亿次网络“收视率”的纪录,这丝毫不逊于电视转播。

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新浪、搜狐、悠视网等获得奥运赛事转播权的九家网站在奥运期间几乎天天创互联网视频收视新高,奥运网络频道群浏览总量首次突破14亿。这几乎意味着一家仅次于央视的“电视台”诞生。而在大洋彼岸拥有直播权的NBC网站也创下视频直播的全新纪录——视频浏览量也达到7200万次,超过了该网站2004年雅典夏季奥运会和2006年都灵冬奥会流量之和的两倍多。看来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网络视频都以横扫之势迅速崛起。

5.体育博客

体育博客已经成为体育报道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纯依赖传统媒体发布消息、表达看法的旧有观念模式,将受众由被动的接收者转变成为观点、信息的积极发布者,在2006年的世界杯报道中,博客队伍首次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共有25万博客在新浪上发表了110万篇文章。(24)长春亚泰夺取中超冠军这一条信息仅以新浪博客为例,截至2007年11月19日,以“亚泰夺冠”为题目的体育博客就达到254条,而其中内容涉及亚泰夺冠的博文就达到29064条。在各种体育媒介中,由资深媒体人、体育明星、草根阶层所组成的体育博客群的崛起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用户已达到1750万,博客读者达7500万人,博客进入成熟发展的繁荣期。

(1)体育博客的兴起

世界上最早的知名博客之一,当属以披露克林顿性丑闻而闻名的麦特·德拉吉,其所开办的“德拉吉报道”(Druge Report)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Weblog。在中国,博客的概念从2002年开始出现。2003年底博客中国成为中文第一博客网站。2003年,王吉鹏在“博客中国”转发关于互联网反对传播黄色内容的帖子,引起极大轰动。这是中国博客的媒体影响力第一次获得社会认知。

2004年,我国进入博客的兴起阶段,国内提供博客托管服务的网站和博客社区多达72个,涉及IT、管理、教育、商业、法律等诸领域。2005年9月,国内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博客大赛,全力打造自己的博客。随后新浪网将大批名人招至旗下推出名人博客,诸如徐静蕾、李冰冰、李承鹏、韩寒、郭敬明等,演艺圈、体育界、文学界、媒体、地产各路名人纷纷加盟,使新浪博客的人气剧增,“名人博客”给博客频道带来的流量增长约为30%~40%左右。眼看新浪博客日益红火,搜狐、网易也不甘示弱,相继拉拢一批批名人为自己的博客造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包括体育明星、知名体育记者、评论员、著名体育电视解说员以及爱好体育的各界知名人士。

截至2006年5月,新浪设置了博客体育频道(http://sports.sina.com.cn/blog),开设了“博客世界杯大赛”“热点体育博客”“体育博客群”“美眉博客”等几个栏目。搜狐博客设置了搜狐体育频道博客群,里面开设了“体育明星博客群”“体育评论员博客群”“体育写手博客群”“体育美女博客群”“足球宝贝博客群”等栏目,最新的博客及时更新。德国世界杯更是各家博客网站和门户网站博客板块借势发展的一大契机。搜狐组织了11位博客高手以及夏雨、羽泉、高峰等20多名演艺界、体育界明星组成的“搜狐世界杯博客军团”奔赴德国世界杯第一现场,为网友带来第一线的报道和评论。

目前,从获得奥运金牌的著名运动员,到长期在第一线采访的知名体育记者,再到默默无闻的网友体育迷,博客写手们纷纷到门户网站或者博客网站注册博客,形成了体育博客的独特景观。

体育博客一般指在特定时期内将各类体育事件、相关体育评论、相关体育人物等为主要题材的博客,某些博客只在特定时期内集中写体育题材,并不一定自始至终以体育为主题,在某个特定时期内,仍属体育博客范畴。体育博客为许多网站提供了新的、吸引人的亮点,在新浪、搜狐、网易等各网站都在较醒目的位置设有体育博客专区或“博客群”。以新浪网博客为例,在最近点击率排名前100位的博客中,约30%的博客涉及过体育题材,以体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有12个,其中,董路、李承鹏(“只因有李”)的博客点击率分别以高于3350万人次和2907万人次位居总排名的前十位(2007年5月9日统计),(25)他们是体育评论人士的代表。还有吸引了大量的体育迷的注意力的,如刘翔、桑兰、杜威、王治郅、李铁、刘璇、丁俊晖、高明等博客的点击率也达到数万甚至是数十万。同时,众多体育爱好者正投身与体育相关题材文章的写作中,并将这些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他们组织网络社区或单兵作战,将大量精彩的以体育为主题的文章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从而有效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播。

(2)体育博客的基本类型

根据博客写作者身份的不同大致上可将之分为体育明星博客、体育记者博客和体育迷博客。

①体育明星博客

名人开博已经成为博客世界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博客也成为体育明星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知名博客、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评委安替认为,在中国缺乏两个机制,一是好莱坞机制,一是文化经纪人机制。明星、名人固有的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所以,他们只有通过博客来展示自己。(26)体育明星在自己的博客里叙述不为外人所知的有关赛事与生活感受,提高了亲和力,拉近了和普通百姓的距离,偶尔也能爆出独家新闻,提供重要的新闻线索。

搜狐网站的“体育博客圈”、新浪体育博客“运动员博客名人堂”招徕现役、退役的知名运动员开通博客,这既是为网站本身招徕人气,也迎合了运动员表达、宣传自己的需求。体育界的明星、运动员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博客,诸如足球界的冯潇霆、杜威、祁宏、韩端等人,篮球界的刘炜、王治郅,台球界的新星丁俊晖等知名运动员。例如前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运动员周宁的博客,在体育明星博客中一度是人气最旺的。周宁将和他同时代的北京国安老队员的合影放在博客上,这正好迎合了不少怀念那批老队员的球迷的口味,再就是他以足球圈内人的身份大胆地对当前足球界的一些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颇有见地。

体育明星在博客中对于比赛的专业看法以及赛后的心理活动,是体育记者无法替代的,他们的博客在某种程度上,将可能改变体育报道的形式。

②体育记者博客

在博客出现之前,国内各商业网站的体育频道就聘请了知名体育记者、电视解说评论员等开设专栏,用以丰富、充实自己网站的评论内容,吸引网民,但这类不定期发表的评论内容容易被网络上浩瀚无尽的信息所湮没。博客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集聚个人言论的场所。每逢大赛之前,体育记者的博客会及时发布有关赛事前瞻性的报道和评论;比赛之后,他们的博客会在第一时间对比赛以及运动员的表现评头论足,其时效性大大超过了第二天才能见诸报端的纸质媒体。体育记者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的博客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方面,还涉及社会、人文、旅游等各个领域,深受广大体育迷及网民的欢迎。

知名体育记者董路自从2005年10月底在新浪开通博客以后,天天笔耕不辍,坚持写博客。董路的博客充分利用博客的视频、音频等功能,做成一个多媒体平台,内容涉及广泛,比如在线点评春节联欢晚会、举办博客新年晚会、写博客观察等。2006年6月份德国世界杯期间,董路的博客点击率突破1000万次,这甚至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博客也是专业记者稿件的第二出口。一个传统媒体也会将一个博客网站作为补充出口,将其文字和摄影记者获得而未能在传统媒体上刊登的内容在博客网站上披露,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体育记者的博客,往往能传递更多的资讯,表达更自由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博客毕竟不是完全等同于发表在他们所供职的媒体上的看法,他们不再因所在媒体的种种制约而压抑自己的个性,一些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的稿件,体育记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发表。

③体育迷博客

在为数众多的体育迷当中,不乏一些有着较高文化素质,同时又热爱体育、时时关注竞技场的人,他们思维活跃、见解独到、文笔犀利,总是在比赛后写出一些表述个人观点、见解的文章,并时有惊人之语和经典之作。以前,这些人到各网站的论坛上张贴自己的文章,博客出现以后,他们便有了展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在新浪“博客体育”的首页,我们可以看到其重点推荐的一些体育博客文章,其中不仅仅是知名记者、明星的博客,一些体育迷的精彩文章也被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批在网络上小有名气的博客写手,无论是在各大论坛,还是在各博客网站上都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俨然是专职的网络写手,每当有重要的体育赛事,我们都可以在各著名的博客网站、论坛上见到他们应时而出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文笔老练、风格独特,颇受部分网友的欢迎,以至于新浪网总编辑陈彤都不得不承认“真正的高人在网民当中”。

体育博客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体育新闻报道与传播模式。成千上万的网民,特别是那些格外活跃的“博客”们,不再只是新闻的旁观者,他们真实地参与到了新闻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比如,对于网民针对某一条新闻留下的评论,网站编辑会进行仔细的挑选,将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言论添加到报道正文中去,增加报道的丰富性,甚至会对网民留下的新闻线索进行追踪,在他们的协助下丰富媒体报道的视角。

体育明星、体育记者、体育迷三者博客可谓形成的是独特的“三位一体”。博客不仅为体育明星和记者提供了在赛场外展现自我、发表言论的机会,也给他们与体育迷的“直接”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体育迷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对赛事、运动员的评论,也可以直接访问体育明星的博客,了解他们在赛场内外的活动与心情,表达自己的心声;体育迷还可以访问知名体育记者、评论员的博客,了解他们对于赛事的一些独到的见解,甚至可以针对他们的工作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数不少的文化素养比较高的资深体育迷长期在博客上浸淫写作,练就了扎实的文字写作功底和独到的分析评论能力,从默默无闻的体育迷成长为颇有名气的博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