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政群工环境的优化

党政群工环境的优化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由于信访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这种特殊关系,河南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取得了实效。河南经验对我们更新党政部门群众工作的认识有几点启示:一是不能简单地以信访工作替代群众工作。近年来,河南等省份的一些地方先后把党委信访办改为党委群工部,配备专职人员,既拓展了群众工作的内含,又强化了群众工作的力度,这种做法应该在全国推广。

三、党政群工环境的优化

虽然党报群众工作与党政部门群众工作在目的和宗旨上是一致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但是党报群工部必定是新闻业务部门而不是党政职能部门,党报群工部可以尽力促成问题的解决,而不能直接解决党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党报群众工作必须有党政部门的配合,如果党政部门不重视群众工作,对党报披露的问题不闻不问,党报群众工作也很难开展。因此,营造良好的党政群工环境,也是搞好党报群众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党政群工环境。

(一)更新对党政群众工作的认识

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群众工作搞得好,对其他各项工作有促进作用。当前,信访部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渠道。正是由于信访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这种特殊关系,河南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取得了实效。2005年初,义马市在原信访局的基础上组建了群众工作部,内设法律服务室、交流谈心室、宣传教育室、社情民意室、帮扶济困室、效能监察室和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搭建起一个“综合受理群众诉求、有权解决群众问题、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的信访工作新平台,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责任体系,改变了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从2006年8月开始,号召全省学习推广义马经验。在市、县两级信访局的基础上设立群众工作部,作为同级党委工作部门;保留信访局,为同级政府工作机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负责群众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21]截至2008年上半年,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已有15个成立了市委群众工作部,158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县(市、区)委群众工作部,构建了新的群众工作网络。党委群工部的成立,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职责的改变。各级党委群众工作部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和信访工作决策部署、研究制定群众工作政策、监督检查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落实、集中反映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22]可以说,河南以创新信访工作为突破口,使党和政府的群众工作得到了加强。

河南经验对我们更新党政部门群众工作的认识有几点启示:一是不能简单地以信访工作替代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群众工作的全部。除信访工作外,党政部门群众工作还包括培训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党政群众工作应有专设机构和专职人员。长期以来,党政合署办公的信访办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没有负责群众工作的专职部门。近年来,河南等省份的一些地方先后把党委信访办改为党委群工部,配备专职人员,既拓展了群众工作的内含,又强化了群众工作的力度,这种做法应该在全国推广。三是不能以传统信访工作的思路来搞群众工作,要掌握党政群众工作的主动权。传统信访工作的思路通常都是等客上门,就事论事,繁重的来信来访任务总是让信访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这种状态下的信访工作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一些地方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既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有效化解了矛盾,又掌握了群众工作的主动权。当然,掌握群众工作主动权的方法不局限于“领导下访”,党政部门领导以及群工部门工作人员,都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了解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工作。

(二)努力提高党政群众工作质量

在现有研究文献中,系统研究党政群众工作的文章比较少,而研究信访工作的相对多些。笔者曾以“信访工作问题”为关键词搜索研究文章,发现其中文章要么谈信访人存在的问题,要么谈信访事件中反映的问题,要么谈信访工作遇到的问题,而很少有谈信访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当前信访工作质量很高不存在问题,因为在几个知名的论坛中,笔者查询到多篇说个别地方信访办不好的帖子,有的说接待人员态度问题,有的说接待环境问题,有的说处理方式问题。这一正一反的事实说明,部分群众对一些地方的信访工作还不满意,质量有待提高;信访工作本身的问题还没引起充分重视,需要正视问题并加以改进。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也说明群众工作质量需要提高。

群众工作质量的评判标准,不是以上级领导的表扬和群工部工作人员自身的良好感觉为尺度的,而是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因为“群众工作的实质,说到底就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23]在群众满意度这个尺度范围内,党政群众工作既要改善工作环境,又要改进工作方法。就党政群众工作环境而言,既包括群众工作的硬环境,如便捷的接待地点、舒适的接待场所、必要的配套设施等,又包括群众工作的软环境,如工作人员的态度和礼仪、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流程等。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些地方的群众工作环境还比较差,如硬环境方面,有的办事地点比较偏僻,标识不明显,群众不方便找;有的办公场所狭窄,遇到群众较多时往往人满为患,缺乏必要的疏导和分流措施;有的办公场所没有空调、饮水机等必要配套设施,让群众很不方便。又如软环境,有的工作人员对来访群众态度恶劣,不能化解矛盾,反而激化矛盾;有的对处理流程缺乏规范管理,群众对信访案件的处理进程无从查询等。应该说,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仅不利于群众工作,反而会有害于群众工作。

就党政群众工作方法而言,要改进方式方法,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应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意见最大的事情改起,帮助群众释疑解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二是要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应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三是要把宣传发动与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做好群众工作,既要有充分的宣传发动,又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四是要把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觉悟。[24]可以说,这“四个结合”是我们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指导性原则,而具体的方式方法还需要广大群众工作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要落实到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这个点,尽可能让群众满意。

(三)加强党政群工与党报群工的合作

虽然党政群工部门有一定的权力优势,但是其影响面仅限于反映问题的群众及相关党政部门,对其他群众和其他部门的启示意义很难展现出来。而党报群工部则拥有党报这一媒体的影响力优势,一旦某个问题在党报披露,它面对的是所有公众,不仅能使广大群众知晓,而且还能借助舆论压力促成问题的解决。因此,应加强党政群工部门跟党报群工部的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党报群工部披露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督查督办。有的领导和部门重视舆论监督,很多问题一经媒体披露,就会很快得到解决。而有的领导和部门不重视舆论监督,即便媒体连篇累牍,也依然我行我素。对于后一种情况,就需要党政群工部门的介入,通过行政渠道来督查督办,尽快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并且,各级党委和政府还应该把对党报群众工作披露问题的处理情况,作为党政群工部门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是善于借助党报力量推动群众工作疑难问题的解决。党政部门群众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根子在于这些问题长期停留在党政部门内部,不为群众广泛知晓。如果能够借助党报力量向社会公开,就可以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促成问题的解决。譬如地处上海“钻石地段”的静安寺社区居民入厕难,有几千户人家需合用卫生间,千余户居民连合用的卫生间也没有,仍过着每天倒马桶的日子。面对这一疑难问题,《解放日报》记者扎根上海静安寺街道3个月,进行蹲点调研、穿巷入户、广交朋友、深解民情,用“百日磨一剑”的精神,抓住静安寺街道基层党政组织为老城区一万户居民逐家逐户解决独用厕所问题,写出了3万字的《静安寺街道如何解“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一组共5篇调查报道,于《解放日报》头版“解放调查”栏目刊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像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事实表明,党报群工部应该也能够成为党政群工部门的得力助手。

三是加强党政群工部门跟党报群工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不同,党政群工部门和党报群工部获得的信息存在很大差异,无视对方的存在,对于全面掌握群众工作信息来说都是不恰当的。而且,在信息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党政群工部门通常是点对点服务,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而党报群工部既有点对点的服务,也有点对面的服务,善于发现问题的关联性,易于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要加强党政群工部门跟党报群工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这样,既可以弥补各自获取信息的不足,又利于全面掌握社会舆情,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注释】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other/news/2006/09-13/789682.shtml.

[2]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8年6月20日),《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第4版。

[3]吴长伟、万智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长沙报业之历史回顾》,《中国记者》2005年第3期。

[4]党报集团(报社)一般都有一两张都市类报纸(习惯上称“小报”),都市类报纸的广告收入一般都远远超过党报(习惯上称“大报”),都市类报纸的利润成为填补党报亏空、维持报业集团(报社)持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5]在小报养大报模式遭遇广告市场波动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之后,一些报业集团(报社)走上了多元化发展之路,通过报业相关产业的收入来增加利润点,填补党报亏空,实现集团(报社)的持续发展。

[6]文热心:《从〈湖南日报〉看省级党报改革发展的几个问题》,来源: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42004/42009/3062436.html.

[7]《清华大学崔保国解读我国首部传媒蓝皮书》,来源: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35928/36353/3435325.html.

[8]刘西平、龚联寿:《试论转型期报业组织的公司治理》,《新闻传播》2004年第9期。

[9]周瑞平:《加快资本运作步伐提升集团盈利水平》,来源:杭州网,http://www.hangzhou.com.cn/20040101/ca636145.htm.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87年10月25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7年9月12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5]《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4年2月17日),《人民日报》2004年2月18日第1版。

[16]邹志梅:《舆论监督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来源:《青年记者》网络版,http://www.qnjz.com/fl/200512/t20051215_1294920.htm

[17]李德民:《为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环境》,《人民日报》1999年12月17日第4版。

[18]卢新宁:《领导干部要学会在舆论监督中工作》,《人民日报》2008年2月18日第4版。

[19]彭新杰:《别让“舆论监督”变成“监督舆论”》,《贵州日报》2008年7月17日第1版。

[20]李德民:《为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环境》,《人民日报》1999年12月17日第4版。

[21]程红根:《用创新精神破解信访难题——河南省创新信访工作纪实》,《光明日报》2007年9月18日。

[22]严萱文:《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信访难题——河南省创新信访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民日报》2008年4月25第13版。

[23]吴祖明:《与时俱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湖北日报》2002年8月23日理论专刊。

[24]徐学武:《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党建研究》2008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