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机短信削弱了人们的情感关联,引发情感危机

手机短信削弱了人们的情感关联,引发情感危机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例6-17笔 者:那么多客户给你发短信,感觉是不是挺受宠挺幸福的?另外,短信交流中的符号滥用使情感表达浅薄化。发送的短信越多,感情就越容易游戏化,情感危机就会越来越严重。清除手机短信的负面影响,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二、手机短信削弱了人们的情感关联,引发情感危机

手机短信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原先的时空观念,提高了人们的互动频率,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实现了形式上的“天涯若比邻”,为人们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应该通过书信、电话甚至见面方式来维系的情感交流被短信取代了,从而使人们之间的真诚交流停留在短信上,缺少推心置腹的心灵交流,表面上人们联系更加紧密,实际上人们的心理更加脆弱和孤独。特别是短信具有了群发功能后,一条短信可以同时发送给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亲朋好友,一遇过节,只要动一次键盘,就可以把所有的亲友“统统搞定”。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交流使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越来越流于形式,而丧失实质,原先的推心置腹变成了现在的寥寥数语,“情感大餐”正逐渐演变为“情感快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情感问题上,短信的发送量与情感的密度并不成正比,短信发送得越多,情感危机反而越来越严重,人际交往的动力越来越不足。

实例6-17

(受访者:朱小姐,23岁,北京某知名广告公司业务员)

笔 者:那么多客户给你发短信,感觉是不是挺受宠挺幸福的?

朱小姐:哪有啊,一到中午吃饭的点儿,十几个短信问的都是“吃了没?”“吃什么了?”下班就全是“晚上有事吗?”“今晚想吃啥?”看着都烦,没一个有诚意的,给他们群发一个“今晚有事”就打发了。这种短信问候太多,简直就是一种骚扰。

笔 者:那要是真心待你的男人呢,不也会照样会那么问候吗?

朱小姐:是的,不过那我也没办法。有的人很少给我发短信,但只要十天半个月没联系,就一定会发短信来问你最近怎么样啊、最近很忙没顾上关心你啊……这种朋友虽然短信比很多人发的少得多,但我反而会回一下,有时候几个回合说不清,还会电话或者约见面聊。

笔 者:你觉得短信发得多的反而有问题?

朱小姐: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这样子看的。人没事发那么多短信干嘛呀,不是闲疯了就是太空虚,要么就是搭不上话所以没话找话,哪有什么像样的心思,何况他们一条短信还不定同时发给了几个MM(意为“妹妹”——笔者注)呢!

另外,短信交流中的符号滥用使情感表达浅薄化。短信交往注重符号互动,但一些人却不重视、也不珍惜使用符号所代表的情感内涵。格式化的短句、言语是短信符号互动的突出现象。在许多祝福类短信中,大量的情感性言语被分门别类的格式化固定下来,成为现成的表情和语句。许多短信主体表达自身情感时抱有游戏心理,转发现成语句、套用现成符号表情,成为普遍采用的符号互动中的简便交流方式。虽然这样表达的情感是直接、快速、简单而且明确的,但情感话语所代表的情感深度往往要打折扣。所以说,短信言语中老公、老婆乱喊,各种表情符号满天飞的现象,是短信交流中对于语言符号的滥用的结果,语言符号、情感符号成为一些人的随心之举。

有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应该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和倾诉,短信的发送量和感情的积淀从某种程度上是成反比的。发送的短信越多,感情就越容易游戏化,情感危机就会越来越严重。清除手机短信的负面影响,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我们在短信的运用上首先要掌握适度原则,加强自我控制,防止短信使用“泛滥”。其次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锻炼自己的“慎独意识”,积极保持与他人各种方式的联系。以免养成对短信的依赖性,从而使短信的积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