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审杨德炎

编审杨德炎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承商务文化,引领现代出版——访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编审杨德炎刘景玫一、历史见证辉煌沿王府井大街一直向北,有着百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静静地坐落在路南。据近几年开卷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商务出版的中外语文辞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杨德炎先生用温婉的语调,道出了出版业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政府的重视,为出版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传承商务文化,引领现代出版——访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编审杨德炎

刘景玫

一、历史见证辉煌

沿王府井大街一直向北,有着百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静静地坐落在路南。这个跨越了三个世纪的出版社,诞生了无数的中国第一,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乃至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经过100多年的风雨历练,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它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

1954年商务印书馆积极完成公司合营改造,并正式迁至北京,1958年,全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印书馆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近些年陆续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故训汇纂》及“新华”系列汉语辞书,“新时代”“精选”“牛津”“朗文”等几大系列外语辞书,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文库50余种大型原创学术著作,以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10辑400种,《蓝海战略》等哈佛经管图书150种等等,成为图书市场上商务的代表性品牌。有100多种精品书刊相继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期刊奖等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同时,版权贸易活跃,每年引进和输出图书200多种。

今天的商务年出版图书800种左右,其中新书350种左右,重印书450种左右;此外还出版《英语世界》、《汉语世界》杂志及《中国语文》、《方言》等重要学术期刊20种,以及部分音像制品。据近几年开卷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商务出版的中外语文辞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05年全年出版码洋5.4亿元,利润超过5000万元。

二、发展——永不停歇的出版之路

“中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出版强国,我们需要发展。”杨德炎先生用温婉的语调,道出了出版业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他说:“发展就是硬道理。”

创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发展时期,创造了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诸多第一,团结和培养了张元济、蔡元培、王云五、茅盾、叶圣陶、郑振铎、陈云等一大批近代文化名人。商务印书馆的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杂志、电影、学校、印刷等诸多领域,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近千个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出版机构。

110年后的今天,从上海走出的商务印书馆依然以高品质的出版物著称于世,被誉为“工具书的王国”、“学术出版的重镇”。

出版产业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和供应为主体的产业,它本身就是文化性和经济性的统一。而出版物是记录、传播、积累、发展人类文化知识的载体,形象地说,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归根结底是建筑人类文明大厦的脚手架。人类文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作为建设的工具,也必须跟上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文明服务,记录人类千百年文化发展的辉煌足迹。

百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欣欣向荣,而只有出版人,才真正体味到发展背后的辛酸苦辣。发展的精神引领着出版人一路向前。为了传播文化精髓,他们执著而坚韧,发展是不变的理念。正因为有着不断发展的历史,才逐渐炼铸了金石的品牌。

三、冷静——走向海外,融入世界

“面对乐观、繁荣的发展局面,我们更加需要冷静。”

2003年,资助国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的大型工程“金水桥”计划全面启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法国有关出版机构签署了资助出版中国图书的协议。

2004年3月,首批资助出版的70种共3000本法文版中国图书亮相第二十四届法国图书沙龙。

2005年,备受业界关注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式启动,这是中国政府首次资助推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

2006年,有1000多种图书纳入该计划的推荐书目,凡购买或获赠国内出版机构版权的国外出版机构,均将得到翻译费资助。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美国柯林斯出版集团签约,计划用5年时间把50种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输出到英、美国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英国培生教育集团、麦克米伦教育集团成立“对外汉语出版工程”海外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选题;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我国在版权贸易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第58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我国出版业首次实现版权输出大于引进……

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要求,引起会场内外高度关注。因为,伴随物质丰富的文化繁荣,是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有了文化繁荣的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在出版业,政府还积极搭建国内和国际图书博览会平台,使国内出版业能与国外出版业零距离接触。

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来说,文化在文明的传承上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而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出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的重视,为出版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加入WTO,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国际平台。杨德炎先生一再强调,“我们需要这个乐观繁荣的发展平台,它将给我们的出版行业注入新的生命,我们有了更多机会去参加国际博览会,参加论坛,我们的思想在不断更新中前进。而同时,我们更加需要冷静,越是乐观繁荣,越不能沾沾自喜。唯有在冷静中不断思考学习,行业才能更得发展。”

以更积极的心态、更大胆的智慧,我国出版界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走向海外。在这实现国际化跨越的背后,我们也清晰地看到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在出版业“走出去”的政策上不断地寻求着更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并日趋理性和有针对性。

四、反思——在探索中前进

“面对问题,分析再决策。”

“我们的发展面对很多问题,乐观繁荣的背后一定是有问题的存在,冷静就是为了能很好地分析,做出决策。”

目前出版行业,书不好卖,无论出版社还是书店都叫苦连天,认为利润率太低,生意难做。由于缺乏好的创意和设计,难以从质量上抬高价位,出版商之间开始打“价格战”,竞相压价,导致定价和折扣价之间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上流通体制尚未理顺,发行环节不顺畅,增加了发行成本,使利润进一步流失。

另外受利益驱动,盲目跟风也成了目前出版市场的问题之一。盲目跟风的原因有三:第一,市场效益。受经济的短效刺激,出版商开始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第二,人才不够到位。开辟领地,引领学术,都需要真正有才华的人。第三,出版界本身构成的复杂。如何融合?各层面如何取长补短?需要出版界人士彼此不断配合。

其实书好不好卖,关键还要看策划做得好不好,图书质量高不高。很多成功的出版人以自身的经历说明,只要是好书,总是能为读者所欢迎。例如《哈里·波特》虽然已经连续出版几年,仍然稳居多个排行榜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畅销书。多年从事图书市场调查分析的北京开卷书业信息服务机构首席分析师孙庆国认为,“出版人不应一味追求推出新书。事实证明,出版两年的书才是最被广大读者所认知和接受的。”开卷书业信息服务机构在对全国图书市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2005年出版的新书在图书零售市场上只占1/3份额,2003年和2004年的书目则占了45%以上。在多家销售排行榜上,2004年的《狼图腾》、《水煮三国》等仍然高居榜位前列。

“面对干扰,反思再排除。”

“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建设,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是对成功的考验。”谈到干扰,不可避免要涉及一个尴尬的问题——盗版和侵权。杨德炎先生作为一个出版人,从职业和为人两个角度谈到了如何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干扰。“产业链的脱节使得盗版和侵权有机可乘,必须慎重研究发展思路。而作为一个人,尤其是出版人,最重要的是提倡诚信,这是为人的根本,也是出版人应该自我约束的道德框线。”

盗版盗印猖獗,攫取了出版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畅销书的利润。据了解,我国每年相当一部分纸张都用在了盗版盗印等违规出版活动上,这些违规发行的利润每年高达几十亿元。有学者对当前书业状况进行了总结:图书品种上升,平均印数下降;成本上升,利润率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这些问题最终反映到一个表象上,那就是书越来越难卖。

打击盗版,2006年可谓重拳频出。7月中旬中央十部门联合启动的“反盗版百日行动”,是历年打击侵权盗版集中行动中规模最大、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性的统一行动。在这次集中治理活动中,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5800多万件,查缴了4条非法光盘生产线,查办案件1万余起。11月,国家版权局联合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在以北京为首的包括上海、浙江等19个省市地区,又展开了为期3个月的区域性重点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行动。

一波接着一波的反盗版浪潮,震慑了违法分子,取得了良好的国内国际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使得包括企业和公民个人,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都自觉投身到反盗版的斗争中来。当然,对我国正版出版物威胁甚大的盗版,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中行动或短时间的努力就彻底清除,需要持之以恒、立足长期作战,尤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五、新锐——新生命注入的新活力

“年轻,新锐——求新,求发展。”

“吸收新技术,融进新技术,提供新思潮,展现新面貌。只有推陈出新,才能求得新发展。”杨德炎先生谈到了陈原老先生,他说陈先生到了80岁的时候,还在学习出版业的新知识,开拓新的领域。未来是一个年轻的、开放的时代,我们推陈出新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新的东西,我们要引用新人,开拓新领域,同时在国际上,学习新的知识,取其精髓,发展自己。

他赞美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他欣赏年轻人的敏捷创新,而同时,他也要求自己不断开拓和学习,为未来的出版业谋求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编者语:电话一次次打到商务印书馆,与杨先生约访问的时间,但是因为杨先生工作非常忙碌,一直未能约定采访时间。我几经失望,杨先生却在一个周五的上午,亲自打电话到编辑部。他为人的低调与和蔼,他工作的认真与执著,他对行业发展的信心与展望,他对问题分析的透彻与全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怀着敬意写下采访的点滴,尤记杨先生在采访最后说的一句话:年轻人,一定要认真踏实,因为未来的希望在你们手中。)

img26

王兆成:山东出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山东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编辑协会会长。曾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出版社发表文章、出版著述130多万字。近年来,山东出版集团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创新机制,为繁荣发展山东出版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国图书市场和版权交易,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