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栏目制片人制

电视栏目制片人制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电视栏目制片人制(一)电视栏目制片人制的含义栏目制片人制是目前电视台为促使节目生产自觉走向市场而尝试实施的一种内部承包运行体制。电视栏目制片人制作为电视改革的一种尝试和手段,对中国传统的电视体制中的宣传、经营和管理各个层面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给荧屏带来了新的活力。电视栏目化的一个直接效应便是推出了一批名记者、名编导、名主持人、名制片人。

一、电视栏目制片人制

(一)电视栏目制片人制的含义

栏目制片人制是目前电视台为促使节目生产自觉走向市场而尝试实施的一种内部承包运行体制。电视栏目制片人制就是由制片人把握电视栏目的全面运作,合理利用电视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经费完成栏目的制作,维持栏目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努力创造精品栏目。栏目制片人是栏目生产诸要素合理配置的组织者,他是受本单位法人代表委托,在栏目制作集体中的全权代表、总负责人。栏目制片人应负责从确定选题、筹集资金、制定预算、组建班子、实施拍摄和制作,直到节目完成后通过审查,交付播出。

栏目制片人制充分遵循了节目运作的规律。首先,栏目制片人制体现了责、权、利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责”是制片人制的核心;“权”是制片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利”是制片人制执行的内在动力。其次,栏目制片人制做到了三个责任的完整结合,即对岗位负责、对观众负责、对客户负责。第三,栏目制片人制反映了节目和经营之间的内在联系,节目人员在市场经营的第一线,与社会市场有广泛接触,便于最大限度地创造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两个效益的完美统一。这种制度的目的是要达到运行灵活、提高电视节目质量、节约经费开支、合理使用人力、缩短制作周期等方面的效果。

电视栏目制片人制是电视台为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多出精品和促使节目自觉走向市场的一种管理体制。栏目制片人制是中国电视业实现与国际电视发展同步接轨的过渡,是目前中国电视业改革的过渡形式。在受媒体性质、宣传政策、宏观管理综合制约的前提下,栏目制片人仍以其较大的节目支配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栏目科、组长,他们集相对较大的责、权、利于一身。在没有真正实现制作系统与播出系统分离的情况下,栏目制片人制更具有中国特色,更符合电视领域当今的中国国情。电视栏目制片人制作为电视改革的一种尝试和手段,对中国传统的电视体制中的宣传、经营和管理各个层面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给荧屏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节目、栏目,节目栏目化

这里有必要对电视节目和栏目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根据《广播电视辞典》的定义,电视节目是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电视栏目不仅是作为节目内容组合的界限存在,也有相应的内容、形式要求;组成栏目的电视作品都有某种共同性或相关性,如同一主题、同类题材、同一体裁或有类似的表现特点,以及其他可能启发受众进行比较、对比或联想的因素。[1]栏目一般有特定名称。

节目栏目化,是电视节目编排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电视台的宗旨和各个频道的方针,将反映同一内容或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它成为有固定的名称、标志、开始曲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固定的时间、时段、周期予以播放的专栏。电视节目栏目化的最大特点就是节目的“定期、定时、定量”播出。从“杂货铺”到“专卖店”,其表征为电视节目生产的规范化与规模化,栏目化是当今电视节目的主流形态。实施节目栏目化之后,绝大多数具体节目被分别纳入与之相应的栏目之中,众多的专栏和少量的特别节目与临时性节目构成电视节目编播的主体;众多不同性能、不同规格、不同形态的栏目构成节目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目栏目化可以使节目的内容、类型系统化,时间长度规范化,节目编排条理化,有利于组织节目制作与播出安排,便于受众定期、定时收看,形成收视活动的“心理定势”,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在实行栏目制片人制的电视台里,基本上栏目就是机构,栏目是同行政脱钩的纯粹的节目生产部门。

对于节目与栏目谁是上位概念尚未定论,但公认广播电视是以节目为基本单位播出的。节目又分为几个层次:节目群体,如全套节目或一个大板块;基本节目,如一台戏、一个专题片;一次节目。一期栏目在播出时是不能分割的,从这个意义讲,一期栏目也是节目。[2]

以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的开播为标志,中国电视的电视“栏目化”建设开始引人注目。电视“栏目化”对于探索电视节目生产和传播规律也有重大意义。栏目化注重风格传播,栏目化有利于人尽其才,电视台需要名牌栏目。电视栏目化的一个直接效应便是推出了一批名记者、名编导、名主持人、名制片人。由于常规地播出,大大提高了节目收视率,养成了观众的收视习惯,从而扩展了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