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的重视程度及其所采取的措施来看,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本应获得更大的成就,但是,事实同国家、社会、人民对广播电视产业的要求还有一个相当大的距离。投资“政绩化”的出现,尽管现任主管者有责任,但更重要的是由广播电视产业投资管理体制造成的。

二、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的重视程度及其所采取的措施来看,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本应获得更大的成就,但是,事实同国家、社会、人民对广播电视产业的要求还有一个相当大的距离。

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收入单一化,所谓经营收入基本上是广告收入,而且是不扣除成本的广告收入。

(2)广播电视产业集团虚拟化,形式上挂牌成立了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实际上是一个“空壳”,既没有机构,又没有开展实质性的运营。况且,集团的领导层基本上是由行政官员组成,严重地违背了政产分开的原则。

(3)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手段行政化。从形式上,广播电视产业已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形成共识,并已开始了产业经营,但是在思想认识上和行为上并没有把广播电视业当做一种信息产业,仍然把它当做一种事业单位,是一级行政机构。产业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必须按照其规律的要求进行管理,否则,将会产生无法预测的结果。

(4)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垄断化。从新闻宣传的角度讲,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实行宣传垄断是正常的,是由国家的利益决定的,但是从产业经营的角度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倡竞争,反对垄断。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内部,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对新闻宣传管理同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混淆起来,其结果既不利于新闻宣传任务的实现,又不利于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本来可以“双赢”的事情,由于高度的垄断化,从管理体制的角度限制或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作用的发挥。

(5)广播电视节目标准主观化。从节目的属性来讲,广播电视节目可区分两大类,即商品化节目和非商品化节目,也就是说,除新闻性节目外,其他节目都是商品,是可以通过市场实现的,这样可以真正实现择优播出高质量的节目。可是在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活动中,节目的质量标准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是根据市场(受众)的需要,而是根据少数人的意志,主观主义地确定节目的标准和等级。比较典型的就是“精品”节目,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精品节目的收视率应该是很高的,市场应该是相当广泛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这是一个应该引起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高度重视的问题,真正地把精品节目办成广大受众都欢迎的、收视率较高的节目。

(6)广播电视产业投资“政绩化”。广播电视产业投资应根据其性质和特点注意两个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证。可是,现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投资以主管者的“政绩”为标准,从不考虑经济效益,所谓的社会效益也仅仅是为了其“政绩”,并不是真正重视社会效益。这些年来,由于广播电视产业部门广告经营收入的增加,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投资政策,全国各地出现了盖广电大楼热。据调查,为盖广电大楼的投资,少者几千万元,多者上百亿元,有的地方电视台贷款盖大楼,由于收入不足抵债,不仅影响了电视台的经营活动,而且也影响着银行资金的正常周转,给电视台和国家都造成了损失。尽管这样,对于主管者来说,这是一个“政绩”,谁在主持工作时盖起的广电大楼,既可以作为晋升的砝码,又可留名于后人,是一箭双雕的“好事”。这种投资“政绩化”不仅表现在广播电视大楼的建造上,在设备的购置上以及其他方面非营利性的投资上都有表现。投资“政绩化”的出现,尽管现任主管者有责任,但更重要的是由广播电视产业投资管理体制造成的。也有一些地方广播电视产业部门,由于经营收入的增多,既建造广电大楼,为新闻宣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又把建造大楼作为一项经营性投资,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广播电视产业持续发展的目的。对于后者这样的投资行为是应该支持的,这是适应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正常性投资。

(7)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活动“小生产化”。广播电视产业是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的现代信息产业,社会化生产的程度很高,即使是一个几秒钟的广告节目也需要众人的合作才能完成。但是,就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来说,由于受行政区划的影响,部门所有、地区所有的观念非常强,造成了严重的“有系无统”的现象,既影响了对广播电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影响了广播电视产业作用的有效发挥,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建广播电视产业集团是一个好办法,但由于人为地确定广播电视产业集团的事业性质和虚拟化现象,既使人们失去了组建广播电视产业集团的信心,又造成了一种新的“小生产化”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8)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者“外行化”。由于教育制度和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在我国新闻记者很多,但真正懂得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人并不多。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许多编辑、记者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干部,也“弃官”从事起了“经营”业务。广播电视产业经营队伍的这种混乱现象是我国当前广播电视产业定位不准、方向不明、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这样,才造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效益的低下和宣传效益的下滑。

(9)广播电视产业经营非成本化。虽然国家广电总局早就强调加强广播电视产业的成本核算,但由于管理体制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原因,许多电台、电视台根本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也没有成本核算意识。有人认为广播电视部门是事业单位,不需要经营,没有必要进行成本核算。也有人认为只有物质产品才有成本,精神产品根本不计成本,广播电视节目是精神产品,这样不计成本的产品,怎样进行成本核算呢?甚至还有人认为从未听说过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什么成本核算,在广播电视产业部门搞成本核算是一种天大的笑话……如此多的看法,其根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广播电视的事业性质;二是新闻宣传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思想的影响。可见,要改变广播电视产业经营非成本化现象,关键还在于改变对广播电视性质的认识,真正弄明白广播电视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

(10)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行为的机关化。机关化作风是一种官僚作风,它没有时间观念,没有效益观念。所谓公费旅行、办事推诿、文牍主义等现象在广播电视产业部门表现得相当突出。用这种机关化作风搞经营活动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是不可能把事情办好的。就广播电视机关下发的文件来说,有相当多的文件不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写出来的,而是在办公室里编写出来的,严重脱离实际。文件内容只规定不允许干什么,很少规定可以干什么;只讲某某行为“不对”,很少分析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这种文牍主义行为的实质是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并不是真正从工作出发,更不是为了把工作做好,所谓文件中讲的一些“规划”、“设想”、“措施”、“办法”等,往往是一种姿态,并不会真正地去落实。尽管是这样,在总结工作时,在向领导汇报政绩时,往往能做到“说得比唱得好听”。由于“汇报”较好或“很好”,很可能就会成为晋升的一个阶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