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确加工内容

明确加工内容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3 明确加工内容任务内容①分析该编辑的修改行为。第二章 认知整理书稿第一节 认知图书外衣第二节 认知图书版面第三节 认知图书版权页第四节 接收整理加工稿件第五节 明确审读加工原则、内容、方法和职责第三章 整体安排书刊第一节 安排图书封皮第二节 确定图书开本第三节 安排图书版心内容②分析该编辑的修改行为。

任务3 明确加工内容

任务内容

①分析该编辑的修改行为。某编辑加工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一个十四岁的爱好文学的女孩子,对辅导她的二十几岁的男教师产生了朦胧的爱,老师对她似乎也有爱。该编辑认为这样不行,建议作者把男教师改为女教师。作者照办了。如果你是该书编辑,你会怎么处理?

②分析某部书稿的标题修改。如果你是该书编辑,你会如何处理?

修改前的章节标题

一、美国在世界上如何争夺人才

(一)国际人才市场争夺激烈

(二)美国争夺人才的战略

(三)美国对中国人才的争夺

修改后的章节标题

一、美国在世界上如何争夺人才

(一)刀光剑影,险象环生

(二)深谋远虑,高招迭出

(三)觊觎之心,正在得逞

2.3.1 书稿加工内容

书稿加工,是出版单位对决定出版的稿件,从整体到细节进行全面检查、修改、删节、补充和润色整理的过程。加工书稿时,要力求精益求精,全面优化,进一步提高稿件文字、内容质量,达到齐、清、定的出版要求。

1)书稿内容

编辑在加工中要力争消灭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等内容方面的差错。

凡涉及国家主权、民族政策、宗教及重大历史问题、事件的提法时,要认真查明出处,并对照相应官方提法加以核查。凡涉及国家领导人图像及事件时,要慎重处理,无把握时请领导审核;内容涉及地图标志的要使用最新说法,使用国家最新通过的《使用国界标准》。由于政治性失察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书稿在某些论点、提法上有疏漏缺陷,编辑在加工过程中要着力检查发现。

注意消除常识性错误,如人名、地名、年代等方面的讹误。严格执行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对图书中禁忌提法的最新要求。

①下面是某编辑学图书的两个章节的目录,责任编辑审稿后作了这样的加工:第二章的前三项从大概念讲属于书籍装帧,是形式部分,内容归入第三章。试分析他的处理。如果是你,你会作这样的处理吗?

第二章 认知整理书稿

第一节 认知图书外衣

第二节 认知图书版面

第三节 认知图书版权页

第四节 接收整理加工稿件

第五节 明确审读加工原则、内容、方法和职责

第三章 整体安排书刊

第一节 安排图书封皮

第二节 确定图书开本

第三节 安排图书版心内容

②分析该编辑的修改行为。某编辑加工一个稿子,稿子中写到主妇杀鱼,先在鱼背上拉一道口子。编辑认为不对,便改为先在鱼肚子上拉一道口子。但事实是作者为湖南人,湖南人杀鱼都是先砍背。

③从著作权规定的角度加工整理下面一段话。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

将作品在网络上传播,涉及对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之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使用。

著作权人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出版社以图书形式出版,就意味着出版社已获得了该作品的图书版权,而出版社是否可以把该作品再用于网络出版,取决于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否适合在网络上传播。也就是说,出版社如果要把本社已经出版的图书再用于网络出版,不须征得著作权人许可。至于作品在网络上出版后出版者如何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则可以参考国家版权局的规定,不能由双方自行签订出版合同约定,因为这是一种法定合理使用。

期刊出版单位享有法律赋予的法定许可使用作品的权利。也就是说,只要著作权人事先没有发表声明禁止转载或摘编,期刊就可以转载或摘编任何已发表作品,且只要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来源,不用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然而,期刊转载或摘编已经在网络上传播的作品,应该事先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合法设立的网络出版单位也享有法定许可使用作品的权利。这些单位如果要转载或摘编报刊上的作品,需要事先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因为这也涉及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使。

2)框架、文字、知识

加工整理中的大量工作是改正错别字、对用错标点符号的更正、把不通语句理顺以及对原稿的增删、修饰,这是最烦琐的工作。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差错要一一改正。如某书稿里误把唐代女诗人李季兰的《春闺怨》诗:“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作“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念君辽海上,抛妾宋家东。”

编辑加工同时也涉及到对主题的强化、对结构的调整、对层次的清理、对文字的梳理,以及删消赘文、弥补缺漏等内容。

某编辑在编辑书稿《贝塞尼家的姐妹》时,发现译文中有“他们管自己叫‘罗密欧’”。通过查对原文知道“罗密欧”(ROMEO)是“退休老人外食会”(Retired Old Men Eating Out)的简称和戏称,所以在编辑加工中,将全称“Retired Old Men Eating Out”补充进书稿,以便读者理解。

试分析下列编辑的行为:某编辑在审读《阿加莎的午茶会》书稿时,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全部著作名称的标准译法列了一个名录,他在具体加工书稿时碰到有关书名,就照此名录随时核对、随时更正,这样书稿中便没有出现前后名称不一致的现象,编辑加工时也避免了来回翻阅书稿之苦,节省了不少加工时间。

3)统一

规范统一指编辑在加工书稿时,按照国家的规定统一有关用法,统一要求,统一同一部稿件中的人名、地名、书名、事物名、相关的材料和数据以及体例、格式等。这部分反映了编辑的工作态度和专业基本功水平。人名、地名、相关名词的前后统一问题,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就应该完成,不可留到校对流程。这就要求编辑对于全书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楚地把握。对于专有名词较多、不易记忆的书稿,可以做一个名词对照表,每当遇到相关内容,就检核一下对照表,以防错谬。一部书的体例、版式要统一,一套书的体例、版式也要统一;有些确实难统一的,至少要做到局部统一。若非差错,编辑在对书稿的体例和版式进行统一时应遵循“以少就多”的原则,即只改动书稿中少数与整体体例和版式不一致的地方。

引进港台译本,要做相应调整,如编辑《贝塞尼家的姐妹》,把“里奇蒙”改为“里士满”,“豪情三剑客”改为“三个火枪手”,“真善美”改为“音乐之声”,“速巴鲁”改为“斯巴鲁”,“部落格”改为“博客”,等等。对于人名、地名的译名问题,可以参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法语姓名译名手册》《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等书进行统一。

2.3.2 书稿不一致表现

书稿中存在的大量信息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名页信息不统一

书名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主书名页包括内封与版权页,通常内封印有完整的书名、著作者和出版者的名称。版权页印有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版本记录等。有些丛书、多卷书、作者数量众多的书(如大型工具书)等,还在主书名页之前设有附书名页。书名页信息量大,对图书质量至关重要,编辑在加工原稿和处理校样时要格外重视每一项信息的核对。如内封页上有正书名和并列书名,而版权页CIP数据中却只有正书名;内封页上著作者署名为“××编著”,在版权页CIP数据中却为“××主编”。

2)名单页信息不统一

有些图书著作责任者较多,名单页各项要注意逐一核对。若标明“以姓氏笔画为序”的,要核对姓氏笔画是否依序而排;还要特别关注著作者姓名用字是否与全书一致,对同音字、形似字等要格外注意。如在名单页中著作者为“××军”和“×立×”,而在前言编写分工中却为“××君”和“×利×”……

3)辅文信息不统一

辅文是除正文之外对本书的说明性文字,包括文前、文中和文后辅文,信息要保证与正文一致。

文前序文类辅文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评介性文章,包括序言、前言、内容简介等。此类辅文多为介绍作者基本情况及著作内容、写作背景、意图、特点和编写分工等内容。责任编辑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处理校样时,要格外关注辅文中有关图书名称、章节、作者等内容是否与正文一致。如前言中为“特组织编写了《怎样办好×××》一书”,但书名实为《办好×××200问》;又如序言中为“丁××的新作——《×××成长机制与模式》……”,实际书名为《×××模式研究》。另外在前言中,涉及许多编写分工的内容,有些详细到某作者撰写某章节,此时,就要逐一核对作者姓名用字是否与名单页一致;章题名是否与正文一致。

文中辅文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主要是页末注。正文中需要注释的文字或段落往往用圈码标注,原稿上的注码是根据作者原稿上所注文字的位置编排的,排版后,应按校样上被注文字所在位置重新编排注码,每面注码从①开始,依次顺序编排。在有多项注释的页面上,有时易出现注释文与正文不符的情况。如某页面原本有5处需注释的文字,在排版、改版后此页就剩4处需注释的文字,但页末注仍是5个;或某页原本有1处需注释的文字,在排版、改版后,需注释文字被移到下一页或上一页,而页末注未作相应调整,仍留在原页面,造成注释与正文分离。

文后辅文主要包括文后注、附录、索引参考文献、后记等。此类辅文多是为了方便读者查找、核对与本书有关的资料、文献,帮助读者扩大视野,进一步探索有关问题。在编辑加工书稿和校样检查中,后记关注的问题与序、前言相同。附录等因专业侧重不同,要分清重点。参考文献中主要是出版地和出版者易出错。如某参考文献为“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其中出版地应为“成都”;又如“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其中出版者应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索引是将图书、报刊资料中的各项信息(如字、词、人名、动植物名等)分别摘录,或加注释,记明出处页码,按字序或分类排列,以便查阅。索引信息量大,较易出现差错,要格外注意,保证条目与正文一致。编排分类要严格“对号入座”,如按音序编排,要注意有无将词头按方言误排;所注页码要与正文所在页面一致。

4)书眉信息与正文不统一

书眉是在版心上端加印的一行文字,用于方便读者翻阅检索,并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书眉一般印有篇、章、节标题(字典等工具书中为部首、字头等)和页码。横排书上的篇章页、白页及另面起排页上都不加书眉。书眉出现差错的地方多为前后辅文及各篇章连接处,注意核对书眉与正文内容是否一致。

5)版式装饰与图书内容不统一

图书的版式设计在不断地变化,越来越新颖、有特色,但容易出现差错,要注意版式设计中添加的装饰图、汉语拼音等是否与图书内容一致。如某图书是讲樱桃栽培的,内封装饰图却是桃树;书名为《××使用手册》,内封在书名上加拼音装饰,但将“手”错拼为“shuo”,等等。

6)图(表)与正文描述不统一

图书中的图(表)具有简明性、直观性、通用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方便读者理解书中的文字,图与表在图书中使用越来越多。插图(表)的安排一般是先文后图(表),图(表)文相距不要太远;图(表)的文字、内容与正文所述要吻合。有图(表)序号的,要注意序号的连贯、统一,字体、字号要一致,不能中文码、阿拉伯数码并用。在处理校样时,应着重核对一下图(表)。

(1)图(表)位置与正文描述不统一

图(表)在排版时,由于版面的关系,有时未能按原稿位置排,有可能将图(表)放在了不妥或错误的版面位置上,处理校样时就要及时解决这类问题。如正文为“……分布见图3”,但正文后接排的是另一章节的内容,“图3”排在了下一章节正文中。

(2)图(表)序号与正文描述不统一

图(表)在文中要与正文相对应,在处理校样时尤其要注意检查有无张冠李戴的情况。

①图(表)序号不对应。由于编辑在加工时对章节、图(表)有删改,但未在相应的地方作改动,造成图(表)与正文表述不一致。如正文“营养情况见图2-5a、图2-5b”而相应图的序号却是“图2-6a”和“图2-6b”。

②图(表)序号不连贯。具有多幅图(表)的图书,要注意图(表)序号的编排,使全书图(表)序号连贯,特别是在编辑加工时有图(表)增删的情况下,更要将图(表)序号检查一遍。

另外,内容较多的表格,在排版时通常要排为续表或插页表,要注意续表的表头与前表头一致;插页表要注意所插位置。

7)图注与图的内容不统一

图注是图形中数字、符号的解释性文字,利于读者对图的理解。图注有图旁注和图下注之分,图注要求与所注图示及正文中的描述相一致。在编辑加工和处理校样时,应逐图核对,以保证图文的一致。图旁注要求连线准确、注释文字简洁清楚;图下注要求注释文字与图中内容一一对应。如某插图为一完整接穗,但图下注却为“削接穗”;某图为正在保健拔罐的动作,图下注却为“起罐”;某图中用引线标出1,2,…,6各部位,图下注为“1.膈的顶”……“3.网胃”,而图中引线所指1处为“网胃”,3处为“膈的顶”。

此外,如果是地图,要格外注意图注文字的准确性及与正文所述是否一致;尤其要确定国境线的正确无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