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新闻的管理

报纸新闻的管理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报纸新闻的管理(一)对新闻自身的流程管理重稿问题是很多报社都会遇到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即使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的报社在同一天报纸的两个版刊发同一篇稿件的事情,都时有发生。报纸作为报业的主要产品,其质量的高低与其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改进完善报纸的采编流程管理已成为当今报业走向大报业时代的重要前提。

五、报纸新闻的管理

(一)对新闻自身的流程管理

重稿问题是很多报社都会遇到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即使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的报社在同一天报纸的两个版刊发同一篇稿件的事情,都时有发生。这就看出报社内各编辑部门没有很好地沟通协调,各自为战,报社在发稿管理上缺乏统筹安排,往大处说,也就是缺乏高效的流程管理。

1.被忽视的采编管理环节

当前,国内的报业管理尚处于较为粗放的层面,并且还存在不少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在报业,人们一提起管理,往往想到的是经营方面的管理,诸如广告发行之类的管理,而很少意识到在新闻采编环节上还存在重要的管理问题。报纸作为报业的主要产品,其质量的高低与其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生产过程至少包括新闻线索的搜寻采集筛选、记者队伍的分工调度、单件新闻作品的采访写作编辑、版面整体的统筹编排设计、报纸成品的校对印刷等环节,而这其中的每一部分又都有许多环节,每一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整份报纸最终产品质量的降低甚至会出现重大事故。如重稿问题,还有两稿“打架”的自相矛盾问题等。尤其是在当今厚报时代,一份报纸一天往往要出近百版,这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各部门、各版组之间的协调沟通、分工合作之复杂不亚于一个大工厂。而大工业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生产流水作业的管理方法,其对产品的质量控制有了一套管理上的保障,反观报业,对此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改进完善报纸的采编流程管理已成为当今报业走向大报业时代的重要前提。

2.现行模式的缺陷及改善

(1)旧采编分离。传统的采编分离模式是分别设立各类新闻的采访部和编辑部,如设立政教新闻采访部的同时,还单独设立政教新闻编辑室,这是一种最纯粹的采编分离模式,这种模式现在看来没有多少优点可言,是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造成编辑部门被动坐等的消极状态,编辑部门基本上是来料加工,有什么米做什么饭,采访与编辑之间沟通较少,不仅效率低,而且不利于各编采人员创造性的发挥,现在已基本上不再被各报社采用。

(2)采编合一。这是一种逐渐被很多报社采用的模式,分别设立几大新闻采编中心,每个中心既负责新闻的采访又负责新闻的编辑,也就是通常说的部版对应,每个中心分别对应着相应版面新闻的采访和编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各类新闻的采访与编辑协调沟通,提高了效率。但缺点是只是局部的整合,没有实现全局的打通整合。且部版对应会带来自采自编、稿件质量把关意识不强等弊端。

(3)新编采分离。《北京青年报》于2003年底进行的新的编采分离改革就属此类,该报实行了严格的编采分离,号称“与国际接轨”。编辑、记者分别属于不同的中心,且规定编辑不准写稿,避免了工作的交叉和职责不清。多数采访部门已没有与其相对的编辑部门,记者只是供稿,并可向多个版组发稿,编辑对稿件的质量负责。另外,这种新的结构非常有利于灵活调动记者、整合各部力量、组织大型的战役性报道。这种新编采分离的优点是新闻质量有了可靠的体制上的保障,编辑工作前移,由静变动,释放了编辑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编采人员的智慧在互动中呈现整合优势,并且限制了有偿新闻。《京华时报》也采用了类似的机制。这种正在试验中的新模式的缺点是对最终产品的整体质量监控还显不足,产品的“总出口”的管理构建还需加强。[2]

当然,在报纸这一特殊的商品到达读者手中之前,存在着很多的生产工序和环节,不仅仅是采编这两大环节,每个环节的流程管理都有重新审视和设计的必要。因为流程本身就是在动态中显示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及时地校正调整。

流程管理的关键是明确岗位及其相应的职责,各岗位的操作应力求规范化,尽量减少偶然因素对生产的影响。当然,对新闻媒介来说,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本身就应该有一套可遵循的操作规范,这也是流程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近几年的几起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有些报纸出色的表现已证明了对此管理的重要。

流程再造也是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转变,对于一份处于平台期的报纸来说,也是寻求突破的机会,正像分子原子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质变一样。

(二)科学整合是新闻成本管理的创新环节

与传统管理的显著区别是,现代成本管理已经从单一生产成本的降低,转为寻求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上的成本优势。人们不难发现,网络信息咄咄逼人的挑战,已经折射出新闻媒介的“软肋”,仅有IT设备的武装还是没有真正解决新闻生产的创新问题,“低成本扩张”的仓促进军反而暴露了自身沉重的包袱。应该看到,媒介在电脑采编系统、照排系统以及普及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采访工具上的高成本投入,虽然有一部分转化为扩版代价,但最终没有及时转化为促进新闻资源的科学整合上。

新闻成本管理在信息时代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像媒介对新闻产品进行规模化、系统化生产,构建由强大的信息技术所支持的新型采编流程和由价值链诸多环节的采编平台,就是成功的范例之一。比如,当非典袭来的非常时期,首都一些报社采取了分散办公的应急方式。这一方面体现了管理者对采编人员的安全保护;另一方面为保证报纸的正常出版做好准备。这么一来,实现采编分离与版面模块化的报社就显得从容不迫、有序不乱。因为他们的现行采编流程和采编平台,正好解决了采编环节如何远程沟通、如何规范记者分散工作的质量、如何集中实现编辑版面意图等一系列低成本运作的问题。

媒介产品有二次销售的特点,先将有新闻价值的报纸卖给受众(读者),然后再将受众注意力卖给广告商,最后在第二次销售之中获取利润。因此,新闻成本运筹的作用,旨在提升一次销售之前的最佳投入产出回报率,同时为二次销售奠定了相对称的价码。前者虽然精打细算,节约成本的绝对值不如后者的广告收益来得丰厚,但对媒介产业良性循环和竞争优势来说,却更富有价值内涵,更体现战略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