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种不自信和慌乱来自于什么呀

这种不自信和慌乱来自于什么呀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步步“近”心在采访新闻事件当事人时,记者都渴望能够走近其内心,呈现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挖掘出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来看看王宁是如何在这个长度为20分钟的采访报道中展开一系列追问的。“任建宇被劳教”这一事件备受各方关注,之前已有许多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案例49】 这种不自信和慌乱来自于什么呀?——步步“近”心

在采访新闻事件当事人时,记者都渴望能够走近其内心,呈现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挖掘出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但如何一步步去接近受访者的心,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交流呢?中央电视台11月25日《面对面》节目播出了“任建宇:被劳教的村官”。从任建宇被劳教到最后被释放,记者王宁的成功设问像剥“洋葱”一样步步深入,展现出任建宇的内心。来看看王宁是如何在这个长度为20分钟的采访报道中展开一系列追问的。

1.提出假设

【记者】那你知道你之后要面对的上诉之路是什么样的吗?有想过吗?

【任】我会一直坚持的,不管结果如何,从最高人民法院一路上诉,如果最终结果还是一个处理不当,我最后一定会坚持的。

【记者】你坚信你一定可以得到?

【任】我坚信我可以得到。

2.抓住当事人瞬间的话头,立即展开追问

【任】进去之后,不适应这个环境,害怕,恐慌,然后就不自信,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闪躲、慌乱。

【记者】这种不自信和慌乱来自于什么呀?

【任】焦虑。

【记者】对于什么的焦虑?

【任】对于未来。

3.对事件的细节步步追问

【记者】当你看到(劳教)“两年”的这个词的时候,你什么反应?

【任】呆掉了人就,崩溃掉了。

【记者】你做了什么?

【任】我就在他们是一个提讯室,在一个角落蹲着。

【记者】蹲了多久?

【任】几分钟吧。

【记者】怎么去面对?

【任】我告诉我的父亲、我的女友,要去帮我上诉……

4.层层追问当事人的内心活动

【记者】当你决定提起上诉的时候,你就有这样的信心?

【任】对。

【记者】这时候你没有任何担心吗?

【任】我告诉我女朋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坏的。

【记者】没有比什么事情更坏的?

【任】不会(比劳教)更坏啊,只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成功的采访案例。“任建宇被劳教”这一事件备受各方关注,之前已有许多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这个时候再去着眼于事件本身已无多少新闻点。那么如何打好第二落点?关注人。之前并没有媒体深入采访过任建宇本人,他在整个事件当中的心理状态和心路历程是受众想了解的。在这个采访中我们看到,记者始终贴近人物的内心进行设问。无论是主动设问,还是抓住瞬间的话头临机追问,记者都做得很到位,不仅展现出整个新闻事件的一波三折,还问出了当事人内心的挣扎、茫然、坚定等等细微复杂的情绪。任建宇这个处于漩涡中的新闻人物,他在整个事件中的情感、思想,就这样丰富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触碰人心。节目播出后,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同时还引发了我们对整个劳教制度的大讨论和反思。

案例来源:

《任建宁:被劳教的村官》,《面对面》,CCTV新闻频道,2012年11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