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记者如何应对网络冲击

新闻记者如何应对网络冲击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记者如何应对网络冲击史英霞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公布,互联网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但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并不是说鼓励新闻记者照抄网络新闻。网络时代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新闻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和政治敏感,我们不反对在纷繁的网海中进行信息搜索、过滤、整合,并规范地使用这些资源。

新闻记者如何应对网络冲击

史英霞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公布,互联网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传播媒体,迅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传播力量。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网民的数量呈几何数增长,至今已突破了1亿人,这就意味着每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网民。网络媒体主要依靠免费转载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内容进行低成本运营,又以较低的广告价格瓜分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从而迅速得以发展壮大。网络媒体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和咄咄逼人的攻城掠地态势,不禁让传统媒体刮目相看。

面对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面对手机报、电子刊物等新形式媒体的出现,各类传统媒体开始感到危机。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打破了传统媒介固有的生存空间,这一新变化,对报刊、广播、电视媒介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是目前值得我们电视新闻记者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网络正在向传统媒体发起挑战

传统媒体里最新的应该就是电视。第一代互联网的出现对纸质媒体影响最大,随着宽带的普及应用,逐渐威胁到电视媒体。所谓的威胁对于传统媒体应该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动摇了受众,另一个就是赢利模式。

上个世纪末,当互联网技术叩开千家万户的大门,“多媒体”的概念成为一个时尚名词挂到人们的嘴边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意识到,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包括如今风行于世的电视媒介发动总攻的最后期限到底在什么时候。可如今,网上的新闻相对来说做得越来越好,传统平面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很大冲击,因为网站在转贴新闻方面的最大优势就是快,同样的消息,报纸、电视报道的是昨日新闻,网站则可以做到同步直播。

笔者作为一名电视从业人员,正一天天感受着来自网络媒体的巨大压力。我想,感受到这种压力的绝不仅仅是我一人,也不仅仅是电视工作者,还有很多报纸、广播的工作人员。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传统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拥有对新闻的选择权。但还有一点必须同时指出,那就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并没有改变新闻的实质。因为不管是传统时代还是网络时代,新闻依旧需要职业记者的发现和挖掘,依旧需要职业编辑的加工和编排,依旧需要通过传播媒体让受众接受。网络改变的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接受方式,并没有改变新闻制作的过程。

从赢利模式来讲,网站的广告成本越来越低,尤其一些大的网站已经很少打折,说明强弱的态势已经出现。传统媒体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是广播的模式,而互联网这样的新兴媒体有着更大的优势。但是目前国内网站掌握的视频技术尚不足以和电视媒体抗衡,网络优势并没有发挥到极致。新的载体的出现,只有当精确度最高的时候,才能真正动摇传统媒体。新媒体在目前来看有两点是不能动摇传统媒体的地位的:一个是内容上,主要是新闻、娱乐、节目和广告的制作,不论是实力还是人员配置,传统媒体的根基是很深厚的;另一个是广告上,虽然新媒体的广告收入从调查来看大大高于传统媒体,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主要是指在沿海发达城市,若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也许传统媒体并不会逊色。

不论是现状还是未来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都呈现出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的状态,两者谁也离不开谁。首先,从媒介发展的历史来看,不同媒介之间的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当年电影院是否应该为电视台提供片源,片源要不要收费也曾引起长期的争论,结果电影院还是不得不以低价将影片卖给电视台。这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其次,从网站和电视等媒体之间的关系来看,网站确实在低价使用传统媒体的大量内容,但传统媒体从网络上免费得到新闻线索,转发网络作品也是现实情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衡。

二、开拓进取是根本的应对之道

作为新时期的新闻记者,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到,网络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记者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和最大的新闻资源之一。网络时代需要更明智的头脑和更自觉的自我再教育,即个性化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更从容地应对网络的挑战。

我们应当认识到,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不是一个谁取代谁、谁颠覆谁的关系,而是一个互为补充、互相渗透、共生共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新闻采访中,我们同样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新闻内容,节约采访时间,减少采访成本。

采访是记者最基本也是最日常的工作方式,新闻记者通常以实地采访为主,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或者在现场亲眼目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实地采访,能够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增加新闻的现场感和生动性。实地采访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它耗时费事,采访成本较高;二是常受到时间、地点、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三是采访中容易受采访对象左右,就事论事,偏听偏信。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一种借助在线服务进行新闻采集和借助公共或私有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采访方式,应该广泛应用于网络媒体记者。我们的记者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和超强链接的方式,利用E-mail、QQ、MSN、博客、新闻组等即时通讯工具在网上寻找新闻线索,进行新闻访谈,查询背景资料,查证新闻事实。这种采访方式具有新闻素材广泛,背景资料丰富,能够打破时空界限,方便快捷全面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新闻采写的工作效率和新闻竞争力。

但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并不是说鼓励新闻记者照抄网络新闻。当前,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那就是很多记者在网络中迷失了方向,逐渐疏于采访和写作,直接摘抄网络上的新闻。这一现象若不引起重视,势必会损害新闻队伍的形象,甚至变成一种新闻“公害”。网络传媒毕竟不同于纸质媒介,虽说其信息容量大,传播时间快,但很多内容都没有经过证实,真实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网络时代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新闻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和政治敏感,我们不反对在纷繁的网海中进行信息搜索、过滤、整合,并规范地使用这些资源。我们一定要懂得取舍,善于平衡和把握自己。特别谨记,不能以牺牲真实性来换取时效性。对重大、突发新闻,要步步求证,严格把关。

网络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那种传统媒体记者可以与网络无关的说法是十分可笑的,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工作的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