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节目评估

电视节目评估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目的及意义从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以来的5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电视事业飞速发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目前的中国电视节目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总数为2 984套的传统电视频道中播出的电视节目。

一、目的及意义

从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以来的5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电视事业飞速发展。

在新中国电视诞生之初,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仅限于北京市区的25平方公里左右,收视人群只有50多个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家庭,内容则限于少量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1]。到2006年,我国电视人口的覆盖率达到96.24%;电视机社会拥有量已有4亿台,电视观众达12.38亿人;有电视台296座,电视频道2 984套,全年播出节目量达到了1 360万小时(不包含付费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型电视媒体的节目)[2]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消费国,丰富多样的电视节目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进程和每个中国人的生活。然而,在繁荣的表像背后,中国电视业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统计中心等权威机构近年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我国有报纸2 137种、杂志9 059种、广播节目2 442套、电视频道2 984个、互联网站60余万家。如此众多的媒介都在想方设法地吸引受众的关注,争夺广告市场份额。

在整个媒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我国电视业内部的竞争也空前激烈。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对68个主要城市的调查统计,全国城市平均可接收到的频道数量达到69个[3]。与此同时,卫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又进一步将中国电视业推入到多业态、多传输管道竞争的格局——直播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众多的电视传播新形态不断涌现:单一接收管道变为多收看管道;我播你看变为我看我选;由有限供给到无限选择;由观众围着电视转到电视追着观众走——技术的进步正在给中国电视市场带来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中国的电视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前景广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竞争激烈和充满变数。

媒介竞争的核心是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媒介的核心竞争优势则主要是其内容产品。电视业对节目需求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在数量上,需要有海量的节目来填充不断扩充的传送管道;另一方面体现在质量上,在多频道竞争时代,能够带来高收视率、高使用率的节目成为争夺的焦点。与此同时,受众市场的成熟和细分对节目内容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加强电视节目的科学评估,既是电视节目管理的核心,也是衡量节目价值的基础。

虽然目前在中国电视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节目市场评价法、节目百分制打分法和节目综合评价指数法等节目评估方法对提高节目质量和改善经营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它们共同的不足大多是只有结果,没有原因;关注静态,鲜有动态;评价结果往往使节目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只知道节目的观众和市场反应,而对于造成这种结果的个中原因和节目的发展趋势则缺乏透彻的了解和认知。在中国电视向市场化、产业化、数字化、国际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一套更为系统、科学、操作性较强,可对节目的设计制作水平、播出环境、收视效果、经济效益、发展潜力等影响节目生产运营的多种要素进行综合考虑的评估系统。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作者希望在充分借鉴中西方已有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出一个新型的,能对不同类型电视节目进行综合评估的“电视节目整合评估体系” ,在电视节目评估研究方面进行一些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探索,这也就是开展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目前的中国电视节目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总数为2 984套的传统电视频道中播出的电视节目。而伴随着新兴技术手段催生的如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型电视传播形态,才刚刚起步,正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也由于“电视新媒体”目前播出的主要节目内容大量采用传统电视频道播出过的节目来填充,因此,本文着重研究的是我国传统电视频道中的节目的评估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