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对外电影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对外电影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中国对外电影贸易的历史与现状在任何一个产业领域内,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都无法忽视,电影产业亦然。战后,美国影片卷土重来,迅速重新占领中国电影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的电影基本上被排除在中国电影市场之外。中国对外电影贸易仍处于严重逆差的境地。

第三节 中国对外电影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在任何一个产业领域内,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都无法忽视,电影产业亦然。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盛大咖啡馆”首次公开放映纪录短片不到一年之后,电影这一发明就在上海徐园娱乐中心的游艺杂耍节目中被介绍给中国观众了。在20世纪前10年,中国几乎每一个港口城市都以有一个电影院为荣,而很多口岸城市都有五六个电影院之多。但是所有这些电影院都为欧洲人所掌控。在欧洲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中,又以法国的实力最为强大,法国的百代公司几乎垄断了当时对中国各影院的影片供应。即使是当时在中国上映的美国电影,也大多是法国人发行的二手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与在全球竞争中具有强劲资本优势的法国电影业相比,美国电影的产业规模还相当弱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切断了欧洲电影来源,并极大地削弱了欧洲人的主导地位,美国才有机会乘虚而入,后来居上。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起,美国电影就开始全面进军中国市场,到战争结束时,好莱坞已经取代欧洲,后来居上。用一句美国外交官当时的话说是,“现在中国上演的电影已经几乎全是美国片了”。一项资料显示,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胶片从1913年的189740英尺(包括已摄制的胶片和没有曝光的原胶片)增加到1918年的323454英尺。一战过后,到1925年则达到了5912656英尺(价值151577美元)。这些数据表明,就在这段时期,美国对中国的输出总额从1913年的2100万美元剧增到1926年的9400万美元。从比例上看,1913年美国对中国的电影出口额仅为美国出口总额的0.04%,而1925年就增加到了0.16%。

从1921年开始,好莱坞的环球电影公司一马当先,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推销电影。例如华纳兄弟在上海和天津设立了办事处,派拉蒙在香港、上海和天津设立了办事处。这些办事处与当地的审查官打交道,搜集有关中国电影市场的资料,将美国电影上映的情况反馈给纽约总部,监督中国影院执行合约,处理利润分成等。

1927年,美国开始定期发表有关世界各国电影市场的调查报告,第一份报告就是关于中国电影市场的。该报告对中国电影市场做了相当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当时中国的电影银幕、观众数量、分布进行了统计,阐述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介绍了中国电影的法规、广告、教育和杂志等方面的状况,并特别分析了政治不稳定、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国产电影竞争等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的障碍;报告在讨论中国人的电影趣味时还指出中国观众经历了从打斗片到西部片的变化,三角恋爱和两代冲突之类的题材因违反传统伦理而不受中国人的欢迎,但一般爱情片和历史题材影片,尤其是戏剧片和儿童做主角的影片都很卖座;报告将“大团圆”、“善恶分明”等叙事特点总结为美国电影能够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原因;报告还特别提醒美国片商不要把丑化中国人的影片运到中国来。

随着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视,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电影检查委员会统计,1934年有412部外国电影在中国放映,其中有364部来自美国,占进口影片的8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由于战乱的影响,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低谷,对国外电影的引进也十分稀少。战后,美国影片卷土重来,迅速重新占领中国电影市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46年有881部美国影片在中国上映,1947年393部,1949年142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的电影基本上被排除在中国电影市场之外。

从1994年引进第一部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以来,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美国影片重新占领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卷走几亿至十几亿的票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中国电影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更是引起了全球电影市场霸主好莱坞的密切关注。美国电影协会主席贾克·瓦伦蒂激动地指出:“中国进入世贸后,将为美国带来难以计数的机会,包括影片开放进口、投资兴建影院、跨国合作拍片等。”(3)在美国片商眼里,中国加入WTO无疑为美国电影进一步蚕食中国市场这一巨大的蛋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事实也证明,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上所分得的蛋糕越来越大,从庞大的中国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有关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4年,中国从各个渠道进口的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影片占40%~50%;在电影院放映的211部进口影片中,53%是美国片。这五年当中以分账方式进口的影片是88部,美国影片为70部,占80%。2005年,中国引进的20部分账大片中,美国电影为16部,占80%。

在国外影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横扫中国电影市场的同时,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却是步履蹒跚。中国对外电影贸易仍处于严重逆差的境地。2004年,进口影片大概有4亿多元票房,而卖出去的影片的票房只有几千万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产生了反响,国际电影界对中国电影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以2004年为例,中国电影先后在2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中国电影展,展出国产片240部次;155部次国产片参加了55个国际电影节,其中12部影片在14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16个奖项;《孔雀》、《世界》、《可可西里》、《暖》等影片的海外反响都相当不错。但是,在这些现象和数字背后,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国产电影的成功仅仅局限于“影响”方面,对于真正的市场成功而言,国产电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在2005年9月举行的第九届“北京放映”活动中,推出了31部国产片,外国片商有兴趣的大概有8~9部,预计成交额在10万美元左右,一部影片一般1万美元就不能被买断版权。投资动辄几百万的电影,外销价格居然卖不过一辆桑塔纳。对此,有媒体感叹:“中国电影只卖了个普桑的价!”

目前,国产电影“走出去”最集中的国度是日本。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中日两个国家的文化有相通之处;具体来讲,是因为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在日本的成功营销让一些日本电影发行商尝到了甜头。《诺玛的17岁》、《益西卓玛》、《天上的草原》这样一些画面唯美、氛围淡雅的影片受到他们的青睐,不仅进入院线,在相关电影频道播放,还发行了录像带、DVD等附属产品。除了日本,瑞典、韩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电影发行商也对中国抱有兴趣,但是成交结果要么是零星一两部,要么中途夭折,不成规模。而面对北美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则更加“羞涩”,只有零零散散的音像发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