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办好地州党报

办好地州党报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报业改革 办好地州党报裘品华《阿克苏日报》是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新疆南疆地区的一张地州党报,创刊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中宣部将这种改革模式列为2004年度中国报业改革十个重大事件之一。王乐泉在批示中要求联办双方密切合作,探索出一条办好地州党报的新路子。

推进报业改革 办好地州党报

img34

裘品华

阿克苏日报》是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新疆南疆地区的一张地州党报,创刊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报业改革逐步推进,党报事业健康发展。特别是近三年阿克苏地委与新疆经济报系联办《阿克苏日报》以来,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积极引进新的编辑思路、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报纸面貌发生新变化,党报走进千家万户,经营迈上新台阶,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显著扩大,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经过三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阿克苏日报》已由四开4版周六刊黑白报,发展到四开16~32版周六刊彩色报。发行量由日均不足8000份增至近四万份,广告年收入由2002年的100多万元,增至现在的800多万元。编采、经营队伍由2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新疆经济报系跨地区联办党报的模式,不仅得到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自治区党委的肯定,也得到阿克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欢迎。中宣部将这种改革模式列为2004年度中国报业改革十个重大事件之一。

目前,《阿克苏日报》的改革与发展已走在新疆地州党报的前列。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形成合作共识,推进报业改革

《阿克苏日报》作为地州党报是全国最基层的新闻媒体,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壮大,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早改革早发展,不改革没出路。新疆经济报系在领军人物苏继赏总编辑的带领下,创刊十几年来,致力于改革创新,积累了报业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被国内新闻界称为奔腾而出的西部报业“黑马”。2003年初当新疆经济报系提出跨地区联办地州党报的战略设想时,立即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自治区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王乐泉在批示中要求联办双方密切合作,探索出一条办好地州党报的新路子。自治区领导的信任和期望,打破了跨地区报业经营的思想障碍,更坚定了合作双方携手推进报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阿克苏地委主要领导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边疆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联办党报的重大意义,大力支持省会报纸联办地州党报这一全国尚无先例的改革创举。地委委员会议多次研究报业改革发展问题,确定联办报纸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地委书记亲自与新疆经济报系领导签订了联办《阿克苏日报》的协议。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出任联办后的《阿克苏日报》管委会主任,指导联办报纸的改革和运作。与此同时,报社领导从推进报业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联办报纸利弊等方面做好员工思想观念转变工作,引导员工认清改革是报业发展的希望,正确对待改革,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逐步实现从要我改革到我要改革的观念的转变,形成共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与新疆经济报系同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打造新型党报,进一步解放和提高新闻生产力。

二、创新办报思路,彰显党报魅力

自2003年8月联办党报后,《阿克苏日报》在不改变隶属关系和党报性质的前提下,结合当地读者的需求进行了改扩版(由每期四开4版增至每期四开16版,现增至四开20版,2003年8月8日,新版《阿克苏日报》出到了108个版),将办报思路重新调整定位为“权威、快捷、可读”,以不断提高报纸的公信力、影响力;着力打造一张权威、可读的新型党报,把党报做大做强;使《阿克苏日报》更好地履行党报职能,发挥出党报最佳的宣传效益。

联办及报纸改版前,《阿克苏日报》的主要读者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加之版面少、信息量不大,报道内容单一,形式不活,报纸宣传的覆盖面受到影响,已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发展,不断创新。

为了切实增强党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按照“权威、快捷、可读”的编辑思路,我们将报纸内容划分为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新闻、国际国内时事体育新闻文化娱乐副刊四大类,同时兼顾南北疆要闻动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阿克苏、报道阿克苏、服务阿克苏,融合机关报的优势与都市生活类报纸的长处,积极寻求党报新闻理念与市民新闻理念统一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报的喉舌功能,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细微处入手增强报纸关注民生民情的功能。三年间,对报纸进行了三次大的改版,使报纸宣传更能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满足更广泛读者的需求。2005年,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开办了地方新闻版——“龟兹新闻”,加大对地区东部库车、沙雅、新和、拜城四县经济社会发展报道的力度。近年来报纸通过一些有影响的报道把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结合起来,把政策性、指导性与服务性结合起来,彰显了党报之魅力。我们明确新闻传播的具体目标是:咬定高端、吸引中端、团结下端,使党报成为主流人群的首选和必读的报纸。现在阿克苏人,读《阿克苏日报》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读报习惯已逐步培养起来。

遵循报业发展规律。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将经营部门完全推向市场,在全新体制下,让报业发展充满活力。实行“两分开”后,报纸的一切经营活动,如广告、发行等均由《阿克苏日报》的经营公司——新疆时代媒体有限责任公司来承担。采编部门和新闻宣传业务依然归报社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负责制。

联办后,《阿克苏日报》将经营部分全部推向市场运作的同时,对采编部分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和机制创新。打破事业单位原有的管理模式及身份等级、分配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优胜劣汰,所有的编采人员收入与岗位、绩效挂钩,能升能降,原有的事业编制全部进入档案保留。新的管理制度的推行,刺激了懒人,激发了勤人,提高了效率,提升了质量。

加强新闻策划,推动编采与读者互动,发挥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党报影响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适应发展的形势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近几年来,《阿克苏日报》围绕中心工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推出了一批深受读者欢迎的报道和活动,如“马背电影队”、“沙漠人家”、“南京知青的38年心愿”系列报道,“2·15”乌什抗震救灾系列报道,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亮点工程系列报道,“爱心夏令营”活动、中小学生风筝大赛、“为贫困学生捐书献爱心”活动,“十佳军嫂”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及“社区马大姐”系列报道,“拒绝网瘾、关爱青年”网吧大行动系列报道,“3·15”打假维权系列报道,“福彩献真情爱心助学子”系列报道和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共鸣和各界群众的关注和信赖。同时改革也促进了本报新闻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手段的创新。

党报的高度,就是高瞻远瞩,让报纸站在地委的高度来把握全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脉搏。拿阿克苏地区“十一五”规划的报道来说,不论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6122”工程、新型工业化建设,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阿克苏日报》无不是站在挖掘全地区精气神、把握它在区域竞争中的格局及全国、全疆产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策划新闻报道。2006年3月,本报先后在一版刊出的《阿克苏打造中国“红枣之乡”》、《阿克苏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两篇报道,引得自治区、地区领导的好评。

三、创新管理机制,激活生产要素

推进报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而对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是提高新闻(报业)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与新疆经济报系联办《阿克苏日报》后大胆地、积极地、稳妥地引进了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具体说,就是在管理机构上,借鉴《新疆经济报》的成功经验,成立了由合作双方领导参加的《阿克苏日报》管委会、统管编委会和新疆时代媒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编务由编委会具体运作,经营由董事会及公司具体运作。实行编务与经营相分离。报业经营实行股份化运作模式。联办的《阿克苏日报》和《巴音郭楞日报》总投资均为1000万元,其中新疆经济报系占85%的投资额,即向阿克苏和巴州各投资850万元,其他由联办地投资。

在编采业务管理方面,创新编采体系,更好地适应新闻生产的需要。原先《阿克苏日报》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的部室、版组编采体系,编采合一。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间的竞争和新闻资源的竞争,老的编采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改革中,我们打破了原有的机构设置,建立了全新的编采体系。按照版面定位和内容划分,设置了编辑中心、新闻采访中心、时事副刊中心及出版部等机构。强化编辑的功能,充实新闻采访的力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相互配合,同时加强新闻策划,以策划指导采访报道,突出新闻的时效,强调快速采访,当天新闻当天发;突出深度报道,要求记者沉下去调查研究,挖出鲜活的新闻素材;突出现场报道,要求记者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突发现场,亲历事件真相。重视典型的挖掘和宣传,先后推出了在全国引起反响的全国优秀组工干部艾买尔·依明、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加强新闻热线管理,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热情咨询解答,服务读者为本。

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建立了一系列与现代报纸生产相适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创新来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制度的创新涉及新闻编采、人事管理劳动纪律、生产(编务)流程、分配制度等方面。在报酬的分配上,打破大锅饭,实行绩效考核制,多劳多得,优稿优酬。建立奖惩机制,制定了《〈阿克苏日报〉好新闻评选奖励办法》、《版面质量奖罚办法》以及经营目标责任制、工作责任追究制、首席记者制等,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激活了上上下下的生产要素,激发了人的活力,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党报政治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内在联系。把报纸作为媒介产品和经营对象,改变为出报而出报的观念,实现从办报到经营报纸的观念的转变,使《阿克苏日报》变成产业。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阿克苏日报》实施了“产业化的扩版”、“产业化的管理”、“系统化的运作”。报纸版面扩到16~32版,确保足够的地方新闻量和信息量。打破事业单位管理办法,按企业管理办法运作。延伸报业产业链,除办报、刊发广告外,进一步充实壮大了广告队伍,新组建了近200人的报纸自办发行队伍,每天清早将报纸投送到千家万户的居民家中,让读者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区内外的大事,有力地扩大了党报的发行量和覆盖面。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阿克苏日报》已走出了地州党报办报的新路。报纸走进了普通市民的家庭,走进了报亭,走进了塔里木的农垦团场和城市饭店、宾馆、出租车。自费订阅户达到80%以上,发行量增长近五倍,报业年总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年上缴税金近100万元,解决了当地300多人的就业,促进了阿克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回顾联办党报走过的历程,我们认为报业改革发展取得成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决策,领导支持,勇于探索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联办党报的改革设想,顺应了报业发展的形势,有利于新闻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推动南疆报业的振兴和发展,因此这一创举一提出便得到新闻界的关注、自治区和地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地委领导加强指导,协调各方,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党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各级领导的支持,为我们实践跨地区的报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二、观念更新,机制转变,经营创新为报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没有新的编辑思路的引进,没有新的经营机制的建立,人的活力难以激发,报业难以快速发展。实践证明,改革增强了自身活力,提高了党报服务公众的有效性,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三、人才、资金和先进管理办法的引进为做大做强报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联办后,新疆经济报系派出了得力的编采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支持阿克苏报业的发展。同时注入大量资金,带来先进管理办法,投建报纸彩印厂,为报业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人才、技术保证。

四、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党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部队军营、厂矿学校,从农垦团场到城市社区,我们都在积极沟通,广交朋友,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五、合作双方和谐相处、共谋发展是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合作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任何工作都是干不成的。在共同办报的过程中,合作双方树立大局意识,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握改革的力度和员工的承受能力,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稳步推进。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这种和谐的氛围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到了促进报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上来,最终取得了合作双方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的共赢。

〔裘品华:新疆阿克苏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