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经营机制创新

电视经营机制创新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电视经营机制创新相对于市场经济创造先进者而言,计划经济实际上是在保护落后者。但一旦稍有差错,就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厉责备,求稳怕乱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束缚了个性,制约着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报道内容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和重视“硬新闻”,即时效性强、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第一节 电视经营机制创新

相对于市场经济创造先进者而言,计划经济实际上是在保护落后者。计划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曾经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业绩。但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和技术的进步,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历经承包、租赁、砸三铁、股份制改造、上市之后依然在困境中挣扎,为什么?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机制创新不够,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相对于蹒跚前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相当多的电视媒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的困扰,诸如历史包袱沉重、管理体制僵化、员工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等。由于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评价体系和约束措施普遍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很难充分调动电视媒体经营者创造的积极性和献身事业的激情,难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增强敬业精神,干得再多再好也不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奖励,甚至有时也没法得到奖励。但一旦稍有差错,就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厉责备,求稳怕乱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束缚了个性,制约着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改变是迫在眉睫,也是势在必行的,唯一的路摆在面前,那就是机制创新。

机制是机构和体制的固有形式和表现形式,是对模式的选择,它设定了发展的范围和方向。机制是人制定的,更是服务于人的,选择了好的机制,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成功才有了可能。

电视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也不是十分规范、公平的传媒市场。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现阶段的传媒市场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新闻的一般规律、市场规律、价值取向去运营,去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而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却一年比一年激烈,由于大多挤在同一个层面,形式和内容上的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在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只有从经营上不断推陈出新,以变应变,使自己的节目更好,更有社会效益,才能拓展收视群体,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1.内容生产机制创新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相对于此,理论也是在不断创新发展。正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建设新政权,在现阶段是发展生产力一样。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政党才有生命力,同样,对于电视机制创新而言必须最大限度地发展新闻生产力,挖掘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

说千道万,万本归宗。宣传是电视的主体,失去了宣传功能,电视的社会功能也就不复存在。电视的采编系统,是电视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新闻竞争短兵相接,电视与广播的竞争,电视与报纸期刊的竞争,本地电视与外地电视的竞争、电视与网络等媒体的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更不可视而不见的是,电视业内的卫星大战、频道之争,从空中到地上,从单线到网络,电视的竞争变得让人有点无所适从了。纵观全国城乡,各地的主流电视媒体几乎都是以卫星电视作为综合新闻频道,自身繁衍出诸多如经济生活、科教文体、商务信息等频道来抗衡央视的大军压境和其他省级卫视的无言挑战。此情此景,在电视业的竞争中要应对来自电视业内及其他媒体的挑战,首先建立编采系统的创新机制刻不容缓。

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新闻信息产生与传播之速度如大河奔流,莽原飞雪。只有那些主题内容重大深刻,揭示新闻本质而又不同凡响的报道,才能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从而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在社会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首先要求媒体拓展报道空间和视野的范围,也就是报道内容的创新。

居高声自远,凌空山方小。电视宣传要想在报道内容上更加全面,报道角度上更加独特,报道形式上更加灵活,报道信息上更加丰富,报道影响上更加广泛,参与报道者的记者、编辑的视野要开阔,眼界要高远,实现本区域范围内的信息的全方位覆盖优势,尽可能满足大多数收视群体的收视习惯。

报道内容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和重视“硬新闻”,即时效性强、新闻价值高的新闻。摒弃目前那种记者厌烦、观众不看的空洞无物的程式化报道和“四季歌”式的空泛新闻,进一步强化时效新闻在荧屏上的主角地位,让新、短、快、活的硬新闻活跃在声屏间。另一方面要多发、快发、发好独家新闻,真正讲究新闻价值,追求新闻的“新意”,报道的切入点要适合国情,适合受众的文化心态,思想上要有新见解、新思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为了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需要深入地全面地了解社会,这就要求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的报道内容要深度化。透过表象分析本质,通过本质总结规律。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第四媒体网络的出现,其传播速度之快、画面之生动和可视性特点,让文字传媒望而发愤,力求以随时阅读的方便性、可选择性、可保存性以及深度阐释功能来抗衡。针对重大事件、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的纵深性报道、分析性报道、阐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河南电视台的《纪录》、浙江电视台的《目击》等,电视媒体的经营者已经创造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栏目和实践经验。

事实上,观众的需求和实践要求是一致的,因为观众的收视需求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新闻实践中,许多新闻事实需要透过现象做理性的透视,新闻报道有创新才有深度。因而对于一些主题重大、内涵深厚的新闻事实的审视,我们不能单纯局限于报道事实的表层,做纯粹的平面报道,要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根据社会大众的意愿,适度把握,找好结合点,在展示事件的过程中披露事物原本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基本规律的。遵循新闻规律是搞好报道方式创新,深化报道内容的前提条件和有效途径。但是一切不可墨守陈规,在规则中求突破,打破以往按行业、条块、地域划分的新闻壁垒,把具有综合性、代表性、实用性、交叉性的优势信息传递给观众。实践的探索,使新闻的类型更加丰富多样,使新闻创新的路径更多、空间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