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了解,《星洲日报》将记者分级,每级都有不同的常年加薪额。所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建立科学、公正的选拔和激励机制,对于《星洲日报》的长远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星洲日报》简化机构,明确职责,提倡能者居上。

三、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为激励员工办好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星洲日报》为员工提供了相对较高的薪酬,从而使得《星洲日报》员工的流动率很低。员工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表现突出者,还可以获得晋升,而每一次的晋升,都会增加相当的薪酬,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据笔者大致了解,目前《星洲日报》的薪酬水平在马国华文报纸中处于较高处置,也比公司企业的薪酬稍高。如果记者购买了汽车,报社还会给记者汽油补贴。所以,《星洲日报》每年登广告招收记者和编辑职位,都会吸引大批学生应征。比如说,2001年4月14日,百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应征编采职位。这些应聘者来自马大、国大、博大、拉曼、韩江新闻学院等院校的毕业生。应聘反应如此热烈,反映《星洲日报》办报理念深受大学生的认同,也反映《星洲日报》的薪酬有一定的吸引力。该次招聘仅招收20名员工,但有上百名学生应征,意味着有80多位学生落榜,反映了《星洲日报》成为学生追捧的就业对象。

传媒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员工的才华是当今社会中的一种稀缺资源,员工的才华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决定着一个公司企业业绩的好坏。报业集团充分重视发挥员工的才能,在集团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选拔人员的机制,建立起科学的流动、考核和激励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据了解,《星洲日报》将记者分级,每级都有不同的常年加薪额。刚进入报社的记者,起薪大概有1 500—2 000令吉左右,第二年开始基本薪金都会上调60令吉或80令吉。过去10年,每年春节前都会给一般员工发放花红。此外,对于优秀、业绩突出的记者,报社会多给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奖励金。各级领导组成评议组,评议员工的表现,并决定奖励金的归属。由于竞争激烈,评议会有时也很难作出抉择。记者获得了奖励金,其工作表现就得到了肯定,在某种程度也优胜于其他员工,自然就会产生自豪感。

《星洲日报》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形成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在激励机制上,实行采编人员工作考核制,上至采编部门主任,下至编辑、记者,薪酬与绩效挂钩。同时,报社创造各种机会让员工继续接受教育和培训,创建学习型的内部组织。比如说,《星洲日报》过去曾发出奖学金给有潜力的员工,资助他们赴海外学习,作为报社的人才储备。这些员工的费用均由教育基金会提供,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安心学习。

报社现在基本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只要有才华,有业绩,报社就会予以重用。在招收记者和编辑时,考核小组一律以知识和实际的技能为指针,绝不徇私。比如说,一些在《星洲日报》奉献了一辈子的老报人,其子女参加报社的人才聘用活动,报社也不会因为他们的父辈为报社作出过诸多贡献,而对其额外照顾,降低门槛,许多员工也不屑打着父母、亲戚的旗号以获得特别的照顾。从这点来说,进入《星洲日报》的员工个个都是经过特别甄选出来的,属于比较优秀的人才。一直以来,报社形成了优良传统,在招收员工时不徇私,量才取用。萧依钊说,如果报社采取照顾性政策招收员工,那么一个报社即使再有“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也不能实现“一流管理、一流工作、一流队伍”的目的。如果从照顾老员工的角度出发,长远来说对《星洲日报》也不利,对其他人士也不公平。报纸会因此缺少优秀员工,缺乏人才储备,就会走下坡路。垮掉一份报纸很容易,而让报纸能够发展起来,走上健康轨道,却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所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建立科学、公正的选拔和激励机制,对于《星洲日报》的长远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星洲日报》简化机构,明确职责,提倡能者居上。《星洲日报》采取垂直管理的模式,以便更有效、及时地处理报社出现的问题,也使得责任到人,各人的责任能够界定清晰,避免政出多门、无人负责的弊端,这样的管理制度也使得报业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也更有效率。《星洲日报》唯才是举、不徇私情的管理和招聘制度,也很值得中国的报业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