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新闻编辑的操作要点

网络新闻编辑的操作要点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3.3 网络新闻编辑的操作要点一、新闻的策划网络编辑并不是被动地选择新闻,而是要进行大量策划,这与传统媒体是一致的。比如,2005年8月22日20点30分新浪网新闻中心的头条是《调查显示九成公众不满医改》,而在同一时间,新华网的头条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明日审议 原800元标准将上调》。比如,新浪网新闻中心的要闻常在十二三条,而新华网首页的要闻则达到了20条左右。

9.3.3 网络新闻编辑的操作要点

一、新闻的策划

网络编辑并不是被动地选择新闻,而是要进行大量策划,这与传统媒体是一致的。但网络新闻策划有着自身的特点。比如,网络编辑在做新闻策划时,更多的要考虑访问量点击率,这会直接影响到网站全球排名、综合人气指数和增长率、页面浏览等级、网站百强评选等等。

确定选题对于策划非常重要。一般来讲,在大事发生时,均需要做出专门策划,如伊拉克战争爆发时,新华网推出了“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完全版。此外,不少网站还经常推出独家的原创性选题,聚焦于某个社会热点,比如,2006年1月新浪网在要闻目录里推出的专题“新版超生游击队”;再比如,2004年10月新华网“焦点网谈”策划推出了《新疆兵团第一代母亲:那远嫁天山的8000湖南女兵》,高居当日新华网点击量抽样排行榜第五位。此文记录了8000女兵远嫁新疆的前前后后,很是煽情。有时候,网站也与传统媒体合作,共同策划推出某个专题。

选题策划一经确定,编辑便要考虑内容的综合配置和表现形式。重点内容要突出什么,页面怎样安排,设什么专区和栏目,与哪些媒体形成合力,邀请什么嘉宾作访谈,文字、视频、图表、搜索、直播、论坛等各种网络手段怎么配合使用,要不要做网上调查,设立什么样的数据资料中心,等等,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在“神六”发射前,有的商业门户网站邀请知名专家在线访谈,有的网站让各大报刊媒体总编辑写祝贺词,都体现了别开生面的策划思路,也是激烈竞争下的无奈之举。

二、头条的选择

在洪水般的信息汹涌而来的情况下,像报刊编辑一样,互联网编辑的一项主要任务是选好头条新闻,并决定它在页面上驻留的时间,以达到充分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

头条是首页及新闻频道醒目的新闻。不过,也不是点击率最高的,就一定可以成为头条。因为,如果单从点击率考虑的话,那么,可能整个网站就会变成体育新闻或社会新闻集纳。比如,2006年1月15日上午9时,按访问量检阅新浪网新闻总排行榜前50名(反映过去24小时的点击率),其中有34条是体育新闻,而前10名里面,有9条是体育新闻(第一名是“孙继海英超比赛打满全场”),只有一条非体育新闻进入前10名(“日本推动李登辉参拜靖国神社”),排在第7位。

因此,网络编辑在决定新闻头条时,会像传统媒体一样,更多地考虑新闻价值中的重要性,关注那些影响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一般会把选择重点依次放在国内及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法律文化新闻上。比如,2006年1月15日9时新浪网新闻中心的头条是《胡锦涛呼吁两岸实现直接“三通”》,这条新闻也是当天主流日报的头版头条。这样的情况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与报刊不同,在互联网那里,重大新闻可以随时成为头条,因此,头条在一天之中,可以多次更新。经常可以看到,同一时间里,不同网站的头条新闻是不同的,反映出了编辑对新闻价值的不同判断。比如,2005年8月22日20点30分新浪网新闻中心的头条是《调查显示九成公众不满医改》,而在同一时间,新华网的头条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明日审议 原800元标准将上调》。哪个的头条更好一些呢?很难做出评价。两条新闻都是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但要从新闻的即时性方面来讲,新华网的似乎更有价值。因为,个税起征点上调是刚刚宣布的重大新闻。新浪网到了8月23日,也把个税改革的新闻放在了头条。这也表明,网络编辑在选择头条时,精力要非常集中,除了关注新闻本身的价值外,也要在与其他网站的比较和竞争中做出判断。

编辑在选择头条时都把时效看得很重。这是互联网竞争的主要方面,可以极大提高网站声誉和增加流量。2003年3月20日,新华网在全球互联网站中率先播报“伊拉克战争打响”的消息,新浪、搜狐等国内其他网站纷纷转载新华网的报道,新华网的人气也因此上升。

三、要闻的选择

互联网编辑重视的并不仅仅是头条。网站通常还在同一页面上推出一定数量的要闻,来满足网民对信息的巨大需求。除了放置在网站首页的部分要闻外,不少网站另在新闻中心首页设置要闻目录。要闻多用一行标题展示,以引起快速注意。

要闻的选择,既取决于新闻价值本身,也取决于与网民的接近性。它主要遵循“要、精、新、全、特”的原则。所谓“要”,是指要闻,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国内外最重大的新闻事件,而不是花边新闻;所谓“精”,是指网站新闻中的精粹,不是什么新闻都可以成为要闻;所谓“新”,一定要是最新发生的新闻;所谓“全”,即不要漏新闻,同时,对国内、国际、时政、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别新闻,均择要选择;所谓“特”,即展示网站本身或网站所在地域的新闻优势和特色。

要闻的选择,还要做到要而不繁、多而不杂、全而不偏。要闻在页面上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按照阅读心理学的研究,一个栏目一次呈现的信息条数不能超过九条。不过,就实际情况看,为了给网民更多的选择,一般网站在展示要闻目录时,都超过了此数。比如,新浪网新闻中心的要闻常在十二三条,而新华网首页的要闻则达到了20条左右。

事实上,由于以上原则,网络编辑在选择每天的要闻时,就表现出了趋同性和差异性。比如,2005年8月22日20点30分,在新浪首页和新华网的首页上,“九成公众不满意10年来医疗体制变化”、“日媒体称日本将暂时放弃入常外务省官员否认”、“中俄军演第二阶段结束”、“太原民警打死北京民警案开庭审理”等新闻被这两家网站同时列入了要闻目录。但是,新浪网还选择了“赖昌星违反宵禁令被拘押将再次受审”、“国家旅游局要求出境游不要前往遭恐怖袭击国家”、“央视中秋晚会邀请函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超级女声三强”等一些在新华网要闻目录里见不到的新闻;而新华网的“贾庆林:提高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贺国强:学习老同志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国防科工委正式成立月球探测工程等三大中心”等要闻,则是新浪网的编辑仿佛认为不重要的。

在精选出头条和要闻后,其他的新闻便分门别类,归入不同的栏目,分成国内、国际、财经、军事、体育、社会等频道。这些频道也都有专门的编辑,他们通过考虑社会效果、新闻价值、点击率等因素,决定把什么样的新闻选入自己的频道。总之,虽然理论上是海量容量,但与传统报刊一样,互联网同样不是有闻必录。

四、充分利用标题推介新闻

互联网的标题制作是一大艺术。在浩若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标题是否做得醒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点击率。互联网的新闻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标题的竞争。传统媒体的标题已经是精雕细琢了,但放到网络上时,互联网编辑一般还要作很大的修改。

互联网的标题与报刊标题相比,有下面一些特点:

●简明务实。互联网新闻标题大部分没有副题,多是一行题,尤其在首页上,要闻标题力求抓住读者眼球,而不必传达最大信息量。这也是为了减轻用户的阅读疲劳和降低上网费用。但在二级页面,则可使用多层题、长标题。特别是动态新闻,标题强调叙事功能,提供最大量的新闻信息。

●信息充分。互联网新闻常常倾向于使用比报纸标题更长的标题,尽可能在一个标题中包含较充分和具体的信息,使标题成为独立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比如,《北京晨报》有这么一条消息:“地铁卧轨女身份查明”,而新浪网转载时,编辑改为:“北京地铁卧轨女身份查明 是自杀且患有产后忧郁症”。网络受众看了标题,便已基本知道新闻说的是什么了。

●节奏快捷。大部分标题趋向于不做导读和摘要,以加快阅读节奏。做摘要的只是在特别的情况下,或某些网站有特别的需求。如千龙网一度很知名的“千龙视野”栏目,每天推出两到四条该网记者的独家深度报道,均由编辑制作三四十字的摘要。

●题文分离。页面上仅仅出现标题,而新闻正文要在打开后才能阅读。

●新鲜夺目。制作标题时,除了同传统媒体一样遵循正确、准确原则之外,更加强调“跳”,把网民最关心的新闻,把最抢眼球的关键词、关键语句“拎”出来,嵌入标题。比如,传统媒体一则新闻的标题是“中央部署创新型国家”,网络转发时改为“中央部署创新型国家 专家称核心在钱关键在人”,把“钱”和“人”都单“拎”了出来;传统媒体的标题是“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谈一季度社会治安状况”,网络转发时改为“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警察与农民不存在冲突”,也是突出网民最关注的信息。

五、改动原稿时要慎重

在处理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正文时,除了发现明显的差错,网络编辑一般不会像报刊编辑那样,对文章结构大动干戈,也就是说,像增补、修饰,以及调整段落、重做导语等编辑手段,网络编辑是用得不多的。这既是体现对原发媒体的尊重,更是照顾了网络新闻的境况,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力和时间来对海量新闻进行二度编辑;同时,这样也比较安全稳妥,因为不熟悉原作品具体采编情况的网络编辑一旦要作修改,有可能反而改错了。

但也有论者主张,网络编辑应对原作的导语、结构、内容等做出更符合新闻性的编改,并举例说明。有一则新华社消息说,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日方将于近日对东海沉船进行水下调查,中方将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有关法规,对日方的调查活动予以监视。这位论者认为,这则新闻写得不好,因为它把“中方决定对日方此次水下调查不持异议”这样的重要信息放在了文章的末尾,而它是应该写入导语的。因此,网络编辑应对此进行修改。他还举了其他的一些“写得不好”的例子,涉及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外事新闻、国家有关部委公告的发布等,他建议网络编辑应利用手边的材料,进行增减,或者调整结构(25)。应该说,在实践中,有如此勇气的网络编辑是很少的。涉及国家领导人的报道以及外事新闻,基本上都经过了有关部门审定,把哪个句子放在哪一段,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述,可能都有特别的考虑,有的确有新闻性,但从政策上考虑反而不想让它突出。网络编辑不了解背景,很可能在改稿时发生错误。

但网络新闻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是,它面对着“不耐烦”的读者。有论者强调,网络新闻必须“短”,一屏文字最多以500字为宜。因此,有时,互联网编辑在不改变原文结构的情况下,也对传统媒体的文章作删节,出现在主页上的是删减后的短文章,而较长的原文则可以保留在内页中作为新闻背景进行链接。删节的要领是突出主题、削减枝蔓和细节、精简过程、精练文字,这与报刊编辑的工作比较相似。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看到,网络编辑一般是不动原稿的,而只是通过翻页来处理长文,让一屏上只出现原文的一部分。有的长文,则拆分成几个主题,进行单篇处理,但并不遵守一屏500字之通例。如新浪网转载一些周刊和周报的深度报道,通常在2000字以上才翻页。五六千字的文章,则作两屏处理。

互联网编辑在处理正文时,要注意标明新闻来源,也即原文是发表于哪家网站、哪个媒体的。

六、广泛使用多媒体手段

网络新闻的主要编辑手段,除了重新制作标题、赋予不同新闻以不同的页面强势,以及对少数文稿进行删节之外,更多的是通过链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历史记录、相关新闻等各种网络元素来重组一篇新闻报道,使原文增值,主要包括下面一些方法:

●配以图片。包括照片、图表、地图、示意图、漫画、画册等。数量较少的配合图片,直接显示在新闻正文上方。如图片是组图,则以超链接方式,引导受众进入观看。

●加入相关新闻配置。一是在文章中的关键字词上,用超链接方式引导读者阅读相关新闻;二是在文章结束后附上相关专题或相关新闻的超链接。

●引进讨论。主要是在新闻后面设立评论区或讨论区,让网民自由评点新闻。

●设立网上调查。受众可针对某个话题进行投票。

●增加音视频。包括录像、动画等。

●多种语言表达。能否用世界上的几种主要语言处理新闻,是新闻网站或新闻频道服务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用专题来整合和放大信息

所谓网络新闻专题,即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和事件,由编辑集纳成大量的相关报道和资料,采用多媒体的编辑手段,充分、立体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并对其进行分析评判,满足受众全方位的需求。

可以说,专题充分展示了网络新闻海纳百川的特点。报纸的专版,一版最多也就十几条、几十条消息,但互联网专题容纳的新闻数量,可能是这个数目的几十倍到几百倍,算是把相关信息一网打尽了,最大限度增加了报道的厚度和深度。

专题分为事件性专题和非事件性专题。前者更多见。凡是有重大热门的新闻事件,网络多半都会推出专题,并常常放置在首页的显要位置。

专题的表现形式是栏目设计。一般而言,包括新闻导言、最新动态、不同报道、背景资料、历史记录、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热点评论、各类分析、网民讨论、民意调查等基本内容。专题的信息量非常大,因此,编辑在处理时要重点得当,配置有序,对受众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主要的新闻、主要的观点要作突出安排。对于可预见的事件,要及早准备,并提前推出专题,在事件尚未发生时,便使报道热起来,使竞争对手气短。

八、拓展言论空间

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拥有广阔的言论空间,可以说,是各类媒体中集言论之大成者。编辑要注意把握下面的要点:

●突出互动,善于组织。网络上充满大量的自发留言和评论,有时,网络编辑也适时推出栏目,加以引导。比如,“人民热线”是人民网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栏目,通过刊发网友来信,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向有关部门做出反馈。栏目推出以来,有70%的来信所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抓时效和热点。人民网“第一解读”每天选取一件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最重要事件,收集大量的背景资料,并约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进行评析,使网友对该事件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几乎每期都进入了当日点击率最高的新闻排行榜。2001年3月,人民网推出网络原创评论专栏“人民时评”,话题多是围绕舆论关注焦点、民众关心热点、党和政府工作重点发表评论,人民日报评论员、资深编辑记者、专家学者等组成高素质评论队伍,使人民网评论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所发评论常是先声夺人,文章被频繁转载。

●力争独家性。仍以人民网为例,其“报系观点”汇集了《人民日报》报系的言论精华,“本网行动”则凸显人民时评、人民视点、观点碰撞、评论靶子等人民网观点频道自己策划的内容。

九、注重页面设计

新闻都是展示在网页上的。网页的编排手段主要有正文、标题、线条、图片、色彩等。导读页主要涉及标题、图片和色彩。此外,在设计网页时,还要安排好频道或栏目,以及处理好视频、音频。

在页面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首页。由于专栏和页面数不胜数,而且服务功能众多,为了便于用户选择和搜寻,网站普遍设置了首页和主页。它们是所有网页或同类网页中最重要的页面,这一点与报纸的要闻版相似,但就其形态特别是配置而言,则有很大区别。

首页和主页都明显超过报纸版面的长度,其基本配置是标题列表、摘要、导航栏和各种服务性链接。首页应该具有鲜明个性,使网民一眼便能看出,这是哪个网站。

而从整体上看,页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快速。网页的设置与链接不宜过多。以新闻网页而言,目前各大网站基本上采用三层链接:第一层是首页,刊载重要的新闻标题;第二层是各个栏目的首页,刊载分类新闻标题;第三层是具体的新闻内容。有的还多一层“更多新闻”的页面。互联网新闻特别注重标题列表或标题与摘要所起到的导航作用。

●简洁。栏目设置井然有序,一目了然。不能过分追求形式的花哨和观赏性。新闻网页应尽可能简化栏目设置,在版面设计时形成一种单纯的、有章可循的、自然的导读线索,不能让人觉得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读起,把时间花在了找“路”上。不过,总体上看,在海量信息面前,互联网常常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过于追求简洁,则丧失了信息的丰富性,也就失去了互联网的特征。

●实用。网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他们追求信息的实用性。网页上的新闻

标题的排列不宜过多,应通过链接将更多的内容移入二级页面,以便留出空间,突出重要新闻。新闻的标题应该尽量突出实质性内容,减少虚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