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接受的测评

对接受的测评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对接受的测评相对而言,对接受的测评是更为重要的。因此还需要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测评。对于知晓度、理解度、赞同度、媒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等的测评,一般采取断面调查的方式,一次性地对受众进行传播效果上“截面”的或者说横向的调查;而对追随度、受众忠诚度的测评,一般使用追踪调查的方式,连续性地对受众进行时间上纵向的调查。控制实验也是测量传播效果的方法之一。

二、对接受的测评

相对而言,对接受的测评是更为重要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测评:

1.受众的范围

在大众传播中,同样的信息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这首先与受众范围有关。不仅要看范围的大小,还要看一定的范围中受众的构成——对同一信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效果。

2.媒介的到达率

顾名思义,到达率就是传播到达受众的状况,或者说接触到某一传播的受众数量状况。如印刷媒介的发行量和传阅率(读者人数除以发行量),广播的收听率,电视的收视率,网络媒体的点击次数和点击率。在传媒市场上表现为媒介的市场占有率。

3.受众的选择

包括受众的关注率、受众选择的或然率——即受众选择的可能性程度,从对一条消息到对整个传媒的选择。或然率与选择对象能提供的满足程度成正比,与人们获取它的代价成反比。或然率高者,是提供了比市场上一般水平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传媒产品,或者是人们能用比一般水平更低的代价(如价格和麻烦程度)获取这种传播服务。

4.受众的使用

包括受众接触媒介的频率,接触时间的长度,接触的场所、环境,接触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等。需注意的是,以上这些状况都不等于传媒的实际效果。受众看到了、听到了并不等于接受了。此外,发行量、视听率、点击率的统计数字也会有“水分”。许多报社虚报发行量;许多收音机、电视机空开着,受众并不在;网站的点击率也很容易假做出来。因此还需要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测评。

5.认知度

认知即认识知晓,包括感知和理解。从大众传播对个人的效果来看,信息到达受众时,首先产生注意和认知效果。对认知的程度可从两个层次来考察和测评:知晓度和理解度。知晓度包括知与不知的程度——知多少、知的深度、记忆的清楚和牢固程度。理解度包括理解的正确程度和透彻程度,也即对信息符号的解码情况。

6.接受度

认知以后,在各种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媒介本身因素的作用下,有的人接受了传播内容,有的人不以为然,有的人只接受一部分。这就涉及接受度,主要反映在赞同度和追随度上。赞同度包括非常赞同、比较赞同、没感觉、比较不赞同、非常不赞同等各种层次。追随度指受众的思想或行为朝着传播者期望的方向变化的程度,既反映了对传播内容的接受度,又是许多传播的最终目的。与接受度相关还有受众的忠诚度——始终选择某一媒介的坚定程度。

对于知晓度、理解度、赞同度、媒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等的测评,一般采取断面调查的方式,一次性地对受众进行传播效果上“截面”的或者说横向的调查;而对追随度、受众忠诚度的测评,一般使用追踪调查的方式,连续性地对受众进行时间上纵向的调查。控制实验也是测量传播效果的方法之一。控制可能会影响实验对象的各种因素,观察其中某一种或几种因素的变化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例如让一些人观看许多反映黑人暴力的电视报道,比较他们观看前后对黑人看法的变化,或与没看过这些片子的人有什么不同。

【注释】

[1]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