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节目创新的基本历程

广播节目创新的基本历程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广播节目创新的基本历程1.美国广播节目创新的历程广播诞生伊始,电台节目的制作者们就开始不断探索适合电台广播的节目形式和报道方式。在广播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中,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动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广播新闻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新闻广播获得长足发展。

(二)广播节目创新的基本历程

1.美国广播节目创新的历程

广播诞生伊始,电台节目的制作者们就开始不断探索适合电台广播的节目形式和报道方式。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公司的KDKA电台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广播,并于1921年8月播送了第一个现场直播的篮球比赛。1921年,第一个谈话节目出现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WBZ电台;20世纪30年代初期,一些电台还利用电台广播在声音上的优势,直播或转播了一些音乐剧和交响音乐会。20世纪30年代各广播网逐渐发现主题性节目比较受欢迎,所以每一个广播网都试图建立自己的节目主题,由此形成了版块节目概念并逐步推广到所有节目中。这种版块节目的播出方式通常是采用以提供娱乐为主的播出方式,体现出电台节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广播刚出现的时候,广播新闻在全部节目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电台也很少有自己的新闻采编队伍,播出多采用报纸新闻、通讯社稿件,新闻并不是播出的主要内容。在20世纪30年代初,报纸和通讯社开始对电台一致进行新闻封锁,在这种情况下,电台开始自己采写新闻,这使得广播新闻开始走出自己的道路。在此期间电台也对重要事件进行述评,加强了新闻评论节目,完善了新闻的播出形式,并使简要新闻有所发展。由此可见,很多现在仍活跃于电台广播中的节目形式和报道方式,都是在电台诞生初期出现的。

在广播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中,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动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广播新闻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新闻广播获得长足发展。1937年战争开始以前,全国广播公司的全部广播节目中,只有2.8%是用来播送新闻的,到了1944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6.4%。一大批著名记者和出色的早期新闻节目主持人,如CBS的冯・卡尔登邦和爱德华・默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了大量的现场报道,开创了广播新闻的新天地。1938年,希特勒侵占奥地利之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爱德华・默罗赶往维也纳。3月28日,他和他的几名同事分别从伦敦、巴黎、维也纳、罗马、柏林报道了当地的情况,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新闻联播。同时,卡尔登邦在纽约配合这几名记者,分析新闻报道,并且主持分析和评论节目。他把希特勒激烈的讲话翻译给美国听众听,并预测针对事态发展会采取什么外交措施。从希特勒要求捷克人把苏德区让给他开始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这二十天的危机中,电台一直是以这种形式报道。这种节目播出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报道内容,满足了当时美国人了解战争事态和各地情况的欲望。此外,默罗在1940年开始的《这里是伦敦》节目,熟练地运用语言对“大不列颠战役”进行生动描述,默罗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形象地刻画了炸弹横飞、烈火燃烧的伦敦,及时帮助美国人民了解到这场战争的进展。由此,新闻广播也在战争中逐渐成熟。

20世纪50年代电视的出现造成了电台的衰落。全国性电台网的播时出售额,由1935年为3500万元,增加到1948年的13300万元之多,而到1960年又降到3500万元。一方面,电视声画并用的传播方式造成对单纯依靠声音符号的电台广播的巨大冲击,很多电台听众的兴趣转移到电视上,直接导致电台受众的减少和广告份额下降;另一方面,电台很多老牌明星、节目主持转移到了电视台,也带走了大批受众。有的观察家甚至认为,电视的出现宣告了电台的危机。为了争取受众以求生存,广播不得不逐渐向小城镇发展,直接带来地方性电台的逐步繁荣。

战后广播的另一个较大的变化是涌现了大量的调频台。有调查显示,美国的调频台到1952年已从战争结束时的900多座迅速增加到2400多座,这为专业台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最早出现的专业台是音乐台。由于专业台提供的节目始终是内容专一和连贯一致的,因此使听众的接收选择更加方便容易。到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这种专业台的形式逐渐被普遍采用。今天,这种广播形式已经在美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专业台的建立标志着广播节目发展的新方向:多样化的“纵式”单一方向,即多家电台各自发展不同的单一型的节目,这不仅使电台运营难度下降,为电台数量大量增加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还使听众可以从多家电台中随时选择其喜爱的节目。专业台掀开了广播历史的新篇章,使大多数电台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音乐、新闻加谈话”的模式被广泛采用并被证明是正确的。音乐台迅速增多,并进一步细分为爵士台、古典台、乡村台、轻音乐台、老歌台等,连续24小时音乐不间断;新闻台主要播送当地新闻;谈话台则强调互动。通过这样的模式,电台体现了电视无可替代的功能,保持了对受众的吸引力。(1)

此后,在受众的分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美国广播走上“窄播”道路。今天,美国的专业化电台种类大约有70多种,仅纽约一个城市就同时存在70个电台,包括新闻台、宗教台、种族台、中老年音乐台、儿童音乐台等。(2)美国的广播呈现出生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现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美国的电台生命力更加顽强。它的生存现状不但可以鼓舞我国广播从业人员和理论界人士,对于我们的广播改革也是一种启示。

2.我国新时期广播节目创新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广播界也在不断创新中摸索发展的途径。1986年底到1987年初,广播由单项、个别节目的变革过渡到节目整体改革阶段,并奠定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和20世纪90年代的节目格局。包括版块节目、整点新闻、对话节目的出现和专业台、系列台的出现,中央台节目的调整等。1983年3月,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广播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揭开了广播改革的序幕。随后在新闻业务方面开始的改革,使得广播新闻报道的数量明显增多,突出广播的时效性,强调“新、广、短、活”,扩大报道面,简短、形式多样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同时音响报道、连续报道增多,并开始恢复评论节目。这一阶段主持人节目也崭露头角。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空中之友》节目,率先采用主持人形式,由徐曼主持节目,这一节目在台湾听众中获得广泛好评,徐曼也与《听众信箱》节目的主持人李一萍被并称为“北徐南李”。国际广播电台从1984年开办首都地区英语节目,自此国内大城市陆续开办了很多外语节目,并开始与国外电台合作,向他们传送自己的外语节目。

(1)珠江经济台的锐意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省国营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三高农业都抓住改革时机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信息就是财富”的口号。由此引发了提供信息的各种新闻媒体的竞争。

平面媒体锐意改革、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香港几个电台的夹击,使广东的广播电台面临着不改不行的处境。在筹备了一年多之后,一个融大众性、信息性、服务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全新电台——珠江经济台于1986年12月15日开播了。

新诞生的珠江经济台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节目播出方式,即“大板块+主持人+直播”的播出方式,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它的主要特点是节目形式和内容创新,表现出节目内容综合化,节目设置版块化,栏目主持固定化,栏目播出直接化。同时节目还开通电话热线、鼓励社会参与。电台每天播出8个版块,平均每版块在3小时左右,最短的为一个小时,最长的达4个小时。节目内容编排以新闻信息为主,每逢半点就有新闻,整点播出经济信息,其他时间以版块节目为主。版块节目由若干具有不同特色的小栏目组成,由主持人串联起来的大时段的节目样式,这种节目样式也被称为杂志型节目。

珠江经济台的特色具体体现在:

一是主持人取代播音员,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广播模式,变原先我播你听的播报方式,改变为交谈式、聊天式、大板块主持人的传播形式。主持人这种节目播报方式首先出现在对台广播的节目中,但是主持人引起广泛地关注和被模仿却是珠江经济台开发的。

二是珠江经济台通过热线电话鼓励听众参与节目,使听众和电台的沟通由过去的间接通信式变为直接对话式,听众的兴趣和参与成为广播活动的焦点。这种直接的参与在过去的广播界是从来没有的。

三是珠江经济台注意节目内容的信息性、服务性,使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比较吻合。

四是改变了以往广播线性节目按部就班,缺少横向联系的播出方式,而将节目分为几大板块,每个板块都贯穿新闻、教育、文艺与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

这几个方面的创新使珠江经济台的节目体现出清新、活泼的风格和实用的节目内涵。至此,中国广播开始改变了以前高高在上的广播姿态,取而代之的是亲切、平等、服务听众的传播理念。这种转变既是广播制作理念的进步,同时也符合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平等意识复苏的时代要求。因此,珠江经济台诞生后马上在广东省引起轰动,吸引了当地很多听众,包括一些长期收听港澳电台节目的听众。更有甚者,为了收听珠江经济台的节目,市场上的收音机也一度脱销。开播三个多月的收听调查显示,广东台与香港台的收听比率达到7.8∶2.2,扭转了过去被动的局面。(3)

在珠江经济台的带动下,各地相继办起了经济台,各地各级电台纷纷效仿“大板块+主持人+直播”的节目形式,全国听众都可以聆听到这种新类型的节目。但是一些电台只学到了这种节目形式的“表”,而没学到它的“里”。一些主持人素质不高、节目缺乏内容,致使很多节目实质上变成了“听众点播”节目,引起听众的厌烦情绪和学界的担忧。虽有这些弊端不谈,但瑕不掩玉,珠江经济台的创新在最初就发挥出广播的长处,满足了当时听众的需求,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广播节目创新吹响了号角,引发了广播界后续的改革创新。可见,好的节目形式必须同优秀的节目内容相结合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2)多点直播报道导入广播

多点直播这种报道方式在国内首先发端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由于当时没有事先购买通讯线路和机位,中央台报道组只能依靠新闻中心的通讯设施向后方传递新闻,前方报道组一时不知所措。这时,有关人士提醒:可以租用无线电话,既可以进行通讯联络,也可以发文字传真。当时无线电话刚刚问世,只有少数用来做采访报道,无奈之下只能试一试。在这次奥运会的整个比赛期间,前方记者靠手机传稿件、报新闻,还进行十分钟的跳水决赛转播。张山获得冠军后,前方记者用手机播出张山的现场谈话,这是第一次用手机现场播报的新闻。这一成功尝试使人们领悟到:一部手机可以在赛场直播新闻,多部手机就可以在几个赛场播报新闻,只要在中央台直播机房装上国际电话转入设备,就可以坐镇北京,辐射世界。

四年之后,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因为时差,每天中午11∶30—12∶00的体育节目成为奥运会新闻报道的第一时间。为及时、全面播报赛况,报道组把实况转播的技能和现代通讯手段结合起来,中央台前方6名记者分散在各个赛场,在规定的节目时间里按照后方主持人的要求,分别报道各赛场,中国选手刚刚取得的成绩和他们的精神风貌,就会从现场播报迅速生动地传到听众的耳中。从奥运会开始到结束,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前方记者每天都用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报道,这就是中国广播史上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第一次“多点直播”,也是第一次用这种特殊的实况转播方式对赛事进行全面报道(4)

这次报道的成功,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宣传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它突出了广播实况转播本身具有的“快”的优势,这是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同时,因为它是多点直播,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各个比赛场馆,把现场比赛气氛如升国旗、奏国歌的庄严场面,权威人士的现场点评等,通过电话及时传达给听众,使听众能够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赛场情况。

此后,中央台其他电台和其他节目也开始运用这种报道方式。2001年6月28日《医药咨询台》栏目制作的一期有关全国整顿经济秩序的卫生打假专题节目,多点报道被充分应用。在这期节目中,主持人根据节目内容和节奏变化要求,通过调音台的切换,适时引入节目外景记者的报道。在一个多小时的节目中,分别接入了重庆、浙江、陕西等地记者直接从卫生打假现场、销毁假冒伪劣产品现场发来的报道。

多点直播这种报道方式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丰富节目内容,充分发挥广播快速、灵活的特点,提高时效性。它的出现是国内广播人适应和利用广播特点的结果。

(3)专业频率培育广播新生态

“所谓专业化就是市场的细分化,是按市场规律进行市场分工,它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在以往大家都办综合广播的时候,在同一地区的广播频率都以综合内容出现,造成在内容上的同质,同时也是广播频率资源上的一种浪费。频率资源整合就是避免内容同质,对频率所承载内容进行分工,也就是广播频率专业化。”(5)它是节目组合方式的重新整合,是从频道这个角度对节目和节目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组合方式的创新。自此,广播人开始逐渐意识到要想办好广播,仅仅关注节目终端还是不够的,人们的视野终于从关注节目终端的微观,发展到关注节目的整合方式的中观,并开始关注广播媒介体制、媒介环境等宏观方面。

广播专业化的实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广播界。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在珠江经济台的带动下,我国的广播电台以系列台的形式开始了专业化的进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电台1993年开始的专业化改革。2002年1月1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台的面世,标志着北京电台专业化办广播的格局在经历了十年的艰苦探索之后,进入稳定、成熟发展的时期。

前后相隔三十多年,国内开始学习美国同行的经验,引入专业频率的概念并非是一种巧合。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内广播业同近四十年前的美国广播同行一样,开始面对来自电视媒体的挑战。当时的电视已经成为居民家中的必需品,电视从业人员也开始对电视节目,甚至电视制作理念进行调整。1993年《东方时空》的播出标志着新一轮电视改革的开始。(6)而在此之前,电视业的创新已经初现端倪:《望长城》等运用纪实手段拍摄的电视系列片,无论在叙事方式上还是在视觉效果上都对当时的电视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电视媒体逐渐成为热门媒体。在电视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广播听众不断流失,有人说广播正在成为弱势媒体。这同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广播业所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

面对这种困境,广播业开始对自身调整。以北京电台为代表的专业频率经过十年的调整,终于摸索出一条适合广播发展的道路。

专业频率的概念主要是节目内容的专业化。以北京音乐频率为例,它的节目是以音乐以及相关新闻信息为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听众收听习惯的不同,在不同时间段安排不同类别的节目。比如从周一到周五9∶00—10∶00是专为的士司机准备的《974爱车音乐时间》,而晚上23∶00则是为大学生们准备的《校园音乐先锋》。同是音乐节目,但目标受众因时间的不同而发生转变,因此播送的音乐也有很大差别,这正是因为北京音乐频率是以音乐为主要节目内容的专业频率。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广播从业人员对专业化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现在广播业界和理论界逐渐认识到节目内容的专业化只是专业化的一种类型,专业化还存在另一种类型,即受众的专门化。所谓受众专门化指的是专门为一个特定人群服务的专门频道,节目安排要根据服务人群的需要,只要他们要求的,就是这类专业台的节目内容,从内容构成上看,反而可能是综合性的。(7)

中央电台音乐频率就是这样一种专业台。2003年下半年开始,北京的汽车上能听到的几乎都是一个女孩子的歌声:“我要我的音乐”。以前,北京的公交车、出租车大多以收听北京交通台和北京音乐台为主。新生代市场调查公司2002年12月至2003年7月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音乐之声在北京地区的有效收听率为31.13%,高于北京交通台的29.27%、北京音乐台的19.69%、北京文艺台的6.16%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的3.78%。让人吃惊的还有音乐之声的盈利增长幅度,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改革之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文艺频道(音乐之声的前身)每年的广告收入还不到300万,但是在音乐之声开播后第一年(2003年)的广告收入就达到了2000万,(8)由此可见中央电台音乐频道改革的成效。

播送音乐节目的频率并不是中央电台音乐频率首创,但是“音乐之声”首次将年轻受众定位为频率的目标受众。配合这个定位,整个频率播送的音乐都比较轻松、明快。虽然同美国音乐台相比,“音乐之声”仍不够“专业”,但在中国现有情况下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北京电台交通频率也属于这种类型的专业频率。在目前的34个节目中,与交通相关的有12个,包括《路况信息》、《交通天气预报》、《汽车俱乐部》等,这些节目主要是行车的专门信息、专门知识、专业新闻和专业服务。这部分节目数量比例达到35%,从时间上看大致占全天节目时间的65%。另外22个节目涉及到文化、咨询、音乐、娱乐休闲等内容,还有一些谈话节目。这些节目虽然同交通关系不大,但节目仍是以行车人为主要收听对象,在节目播出时间、节目风格等方面都考虑到这类人群的收听习惯,因此北京交通台的节目内容虽然比较宽泛,但由于节目的受众定位比较集中,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广告额排在北京电台七个专业频率的首位。

无论是哪一种专业模式,专业频率的出现都是同一类型节目的集中售卖,更有利于目标受众的收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