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一)坚持广播电视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和广播电视产业是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建设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研究和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时候,必须把握两个前提,即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三、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一)坚持广播电视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

广播电视事业和广播电视产业是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建设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一手抓公益性事业,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体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广播电视发展的成果。同时,要一手抓经营性广播电视产业,以创新体制,调整产业结构,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努力增强广播电视产业的总体实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产业必须进入市场,在市场中通过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把握产业发展方向

1.正确处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

广播电视具有“三重属性”,既有政治文化的属性,又有经济属性。政治属性是广电的阶级属性,文化属性是广电的内在属性,经济属性则是广电的本质属性。正是这种“三重属性”使得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特殊性。所以,我们在研究和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时候,必须把握两个前提,即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两者的关系,使广电产业发展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观。

2.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产品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把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决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

3.正确处理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关系

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都是解放和发展广播电视生产力、促进广播电视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市场手段是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调节广播电视产品的生产。在运用市场手段的同时,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运用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的运用,一方面能使广播电视建设得以合理布局,保障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解决靠市场自身力量无法调节的问题,确保广播电视业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善于运用这两种手段来促进广电事业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三)深化广电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市场体系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要切实解决传统广播电视体制下政府缺位与越位的问题。广电行政部门主要是依据法律,运用政策和经济杠杆,履行“政策调控、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和规范广播电视市场秩序,保证效率与公平,促进广播电视业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广播电视管理新体制。要从过去既管广电又办广电向引导、监管、服务转变,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广电产业推向市场。这样既可以使政府集中财力、人力办好公益性广电事业,又可以充分调动全社会办广电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推进“转制”、“剥离”,塑造市场主体

广播电视产业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重点是培育市场主体。经营性广播电视单位要从事业体制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转制,完成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的国有广播电视企业,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可申请上市。

3.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要推进广播电视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网络、电视剧与节目制作、广告、新兴业务等经营性资源,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打破行政、地区分割,推向市场,由市场确定其运营主体。对具有良好市场开发前景、意识形态不强的体育类、休闲类、财经类的频道,可在确保导向、确保党的领导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分类管理模式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运营模式,推进频道专业化和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

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以核心业务为龙头的经营机制,改革传统运营模式,延伸新的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电视是广播影视的龙头产业,以电视带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是必由之路。要以电视内容产业为重点,加强电视剧、动画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经营,着力在创新内容、形式、手段上下功夫,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重点是培育有一定规模、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龙头生产企业。强化电视产业,要依靠电视带动广播、传输网络、节目制作、用户服务、媒介资源调查等,形成产业开发的整体优势。

必须紧跟广播电视科技和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利用新技术、新机制开发新业务、新市场,建立新模式,推动新发展。应着力在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方面取得突破,并逐步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一定要寻找和创造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探索运用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等有效途径推进整体平移和业务开发。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体制定位、市场主体、消费市场、内容提供和政策环境等五大瓶颈问题。

4.推进集团化建设,发展广播电视企业集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据此,广电系统应加快推进集团化建设,运用市场机制,以资产为纽带,实行联合、重组、兼并,重点培育一批广播电视企业集团,有条件的可组建多媒体的大型媒体新闻集团。广播电视企业集团要在照顾精神文化产品特殊性的前提下,按照一般产业集团的市场规律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成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要力量。

(四)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广播电视领域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对部分产业领域的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广播电视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同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国有经济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控制力。逐步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广播电视产业格局。

(五)扩大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

我们的广电产业经营,多年来主要依靠产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循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广电产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来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和引进人才。由于国家财政拨款有限,媒体融资渠道狭窄,国家政策尚不允许整体改制上市融资,许多广电产业单位资金非常短缺,成为阻碍广播电视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广电总局在2003年12月出台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社会化程度。”广电总局将推动广播影视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和发展股份制的电影企业、电视剧企业、节目制作公司和网络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这些改革思路较之以往已经具有了更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意义,这也为广播电视改制企业未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进行配套改革

强化依法管理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行政许可法》、建设现代政府的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明确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建立广播电视产业准入的许可制度;(2)根据国家对广播电视领域梯度开放的规划,明确广播电视产业集团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明确境内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广播电视领域的方式;(3)明确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制度,根据电视剧、动画片等不同内容的节目形式,建立符合中国广播电视现状的许可制度和监管制度;(4)明确付费频道、在线播放、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播出方式的法律地位,更新播出机构的概念,建立新兴媒体的管理机制;(5)明确政府管理定位,理清政府与广播电视事业机构、企业机构以及与广播电视市场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管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6)明确支持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走向国际市场,建立境内外广播电视节目交流的相关制度;(7)明确保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权利的原则,建立广播电视领域的公共服务体系。

在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依法管理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竞争规则,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还要制定和完善关于支持和保障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政策,发展和完善市场中介机构,健全社会行业组织,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链接市场和企业,提高广播电视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系统工程。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步进行运营体制、国有资产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真正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广播电视产业新体制。

(本文为2005年6月18日在“河南电视台产业开发高端研讨会”上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