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届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召开

第一届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召开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出版业的分工与专业化问题,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公私出版机构均应争取条件按照读者对象、科目内容和地区分类等,实现出版专业化的方针。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对出版事业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预示,一个新的出版高潮的到来。依据“共同纲领”团结全国出版界各方面的力量,成为大会的主导精神。

二、第一届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召开

第一届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于1950年9月15日会议在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央和各地区各民族出版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公私出版、印刷、发行业,期刊社及书报摊贩的代表,以及为中国出版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各方面人士约300余人,像黎锦熙、许广平、郑振铎、林默涵、冯宾符、唐弢、王子野、王益、赵家璧等为出席代表,臧克家、楼适夷、王仿子、范用等为列席代表。由胡愈之等31人组成主席团,胡绳任秘书长,朱德总司令到会发表讲话。在9月16日的全体会议上,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做了《论人民出版事业及其发展方向》的主题报告。会议设立出版、发行、期刊、印刷、工会、行政等六个大组进行分组讨论,华应申、王益、储安平、祝志澄、顾炜、沈静芷分任各大组组长。会议通过了五个决议:《关于发展人民出版事业的基本方针的决议》、《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关于改进和发展书刊发行工作的决议》、《关于改进期刊工作的决议》和《关于改进书刊印刷业的决议》。

这次会议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其中之一就是认识到出版物是一种精神食粮。其二就是认识到了新出版事业的两重性,尤其认识到出版、发行、印刷工作的政治性,出版事业是一种政治任务。叶圣陶在会议开幕词末尾说:“出版工作是文化事业,同时又是工商事业。”邵力子在闭幕式上的讲话中也谈到了同样的观点:“出版事业属于文化的一方面,但就事业本身来讲又属于工商业的一方面。”这就注意到了人民的出版事业和旧时代的不同。这种两重性,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出版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初表述。

这次会议有两大中心议题,一是合理调整出版业中当时存在的公营和私营两大块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出版业的分工与专业化问题。关于公私合营的问题,会议提出应实行公私兼顾的政策。关于出版业的分工与专业化问题,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公私出版机构均应争取条件按照读者对象、科目内容和地区分类等,实现出版专业化的方针。关于出版与发行、印刷分工。出版组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认为,出版工作不但要摆脱发行工作,也应摆脱印刷工作,这在原则上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样可以使出版业专心一致地把出版工作做好,逐步组织全国的发行网。会议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全国图书期刊的出版、印刷、发行事业必须统筹兼顾,分工合作。统筹,才不至于偏在某些方面;兼顾,才不至于亏了某些方面;分工,才可以精益求精;合作,才可以相辅相成。这样才是新民主主义的出版事业的方向。

会议形成了具体方案,包括:①国营新华书店成为专营发行的机构,负责全国公私出版业出版书刊的主要发行工作;②出版与发行分工,印刷与出版分工;③出版专业化。“统筹兼顾,分工合作”,既是新出版事业克服困难的法宝,据此而来的三个方案的实施,更是中国出版事业的一次大改革。

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对出版事业的高度重视。上海书业同业公会筹委会给会议发来的贺词中说:“只有在人民政权之下才能真正关切和重视出版工作。”朱德总司令的讲话中也指出:“出版事业,是整个国家建设事业中间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是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利益而服务的,应该引起各政府机关部门,国家建设事业中的各个部门的重视。”这次会议预示,一个新的出版高潮的到来。会议的召开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就是在“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之下,人民出版事业的总方针,也应当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依据“共同纲领”团结全国出版界各方面的力量,成为大会的主导精神。会议使散漫无组织的出版界团结起来,全国出版业将因此组成一支巨大的文化部队,形成一种整体力量,朝着新民主主义共同的方向前进。会议的讨论和决议及其实施,为新中国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做出了初步的部署,并影响到今后的布局。通过这次会议,全国出版业对前景充满信心。[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