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传播与世界和平

体育传播与世界和平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体育传播与世界和平人类需要和平,世界繁荣需要安定。体育及其文化传播就是这种超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各类项目也正在逐渐变成世界的体育项目,体育的世界化传播趋势,正是世界形成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它正在对世界起着与战争相反的传播作用,即促进和平。

第一节 体育传播与世界和平

人类需要和平,世界繁荣需要安定。和平是人类社会没有战争的状态,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安定生活的严重破坏、无数乡村城镇的毁灭和成千上万人员的死伤。因此,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战争之日起,就有了人类对和平生活的憧憬和争取和平的努力。

随着世界发展越来越一体化的进程,全球范围内的和平对于人类更是愈加珍贵。爱好和平的人们从来不放弃任何争取和平的方式,其中就包括发挥体育传播的作用,使其成为一支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一、世界的形成

在近代以前的人类社会,人们还没有“世界”这样一个概念。

“世界”取得真正现代的意义,开始于18世纪,它的标志是法国的《百科全书》和林耐的动植物种属分类法。到了19世纪,“世界”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巨大发展。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人类社会结束了相互隔绝的状态,开始意识到一切民族无不以某种方式同其他所有民族相联系。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正在发展成为世界的历史。[3]

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见。且不说人类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和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成就都早已不再仅仅属于某个国家或民族,而成为全球居民共同的知识和文化财富,单是从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来说,不论起源于哪个国家或民族的体育项目,都有一种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共同喜爱的趋势。

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深深意识到整个世界的联系,大战的结局完成了把全世界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于是人们开始学习如何生活在一个世界之中,全球范围的普遍的超民族的认同,正在取代民族国家内的特殊的民族认同,相应的超民族的文化正在取代民族文化而居主导地位。体育及其文化传播就是这种超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各类项目也正在逐渐变成世界的体育项目,体育的世界化传播趋势,正是世界形成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它正在对世界起着与战争相反的传播作用,即促进和平。

二、战争传播与现代世界格局

在现代世界格局形成以前,国家之间因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的矛盾经常发生战争。其中最常见的起因是土地疆域的争议和强国对弱国财富的掠夺。所以有人说,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的战争史。

在对战争根源的问题,迄今为止已经出现了十几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如人的侵略本能说、精神需求说、适者生存理论、人口不平衡理论、心理恐惧说、利益趋动说、帝国主义论、意识形态说、误解理论、结构主义理论、霸权主义理论等等。

从传播学的理论来看,战争也是人类的一种传播方式,尽管它是一种比较残酷和血腥的传播方式。这一点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早已得到过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战争是一种通常的交往形式,由于文明水平的制约,早期民族之间最频繁的物质和精神交往却是战争,因而历史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一种通过战争的交往而实现的民族融合过程。[4]所以每当一场战争过后,虽然不可避免地会给参战各方带来巨大创伤,但是战争过后,往往会促进民族间变本加厉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以近代中国为例,英帝国主义用先进的洋枪洋炮敲开了封闭落后的中国封建王朝的大门,使中国人民饱受了外来民族的欺侮和凌辱,中华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掠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却从此使中国这头睡狮从沉梦中警醒,激起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精神,无数中华儿女从此踏上了“师夷之长”学习外国的征程,原来那个闭关锁国的社会从此被卷入到了现代文明的世界洪流之中。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有更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霸割据的局面。二战以后,世界进入了以美苏两霸为首的冷战时期,两霸的争雄不仅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对立,更有北约与华约的军事武装的对抗,但是世界毕竟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了。所以,冷战50年来,虽然局部的战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但是世界性的大战毕竟没有能够再次爆发。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华约解散,长达50年的冷战宣告结束。从此,美国成了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凭着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摆出一副君临天下、目空四海的霸权架势,到处插手,动辄以武力相威胁,行为处世惟本国利益为先,甚至不惜与全世界人民为敌,做出了一系列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的令世界哗然的举动。虽然,世界多极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但美国是不愿看到多极化出现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经常在各种问题上暴露出来,如美国与欧盟之间、美国与日本之间在经济问题上的矛盾时有发生。美国同英国保持联系,是为了制约统一的欧洲;它加强同日本的军事同盟,是为了对付中国;它极力推行北约东扩并同乌克兰发展关系,是为了反制俄罗斯;它同沙特密切合作并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没有坚持彻底推翻萨达姆,则是为了阻止伊朗成为波斯湾的霸主,并为其在海湾保留军事存在提供借口。[5]所有这些都昭示着美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是后冷战时代地球战争的策源地和发动者。

21世纪是人类的一个崭新的世纪,地球上要想减少战争,就必须坚持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方向,用多极化力量制约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世界走上和平与发展的正确道路。

三、体育传播在战争传播的夹缝中成长

(一)人们选择体育来传播和平

尽管战争从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的交往,但是这种交往的代价毕竟是相当巨大的。就拿20世纪来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和对人类文明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以往历次战争的总和。仅以二战为例,它殃及的土地达2 200万平方公里,卷入战争的有61个国家,参战人数达1.1亿,死亡人数当在5 500万人左右,战争造成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战争带来的物质损耗,仅在前苏联一个国家就有1 710座城镇、7 000多个村庄、600万幢建筑物、98 000个集体农庄、1 876个国营农场、2 890个农机站、31 850个工厂、40 000个医疗单位、84 000所学校、43 000个图书机构、65 000公里铁路、14 000座交通设施与桥梁遭到破坏。[6]

所以,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要用体育的交往来阻止和代替战争的交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形成就是古希腊人民希望用和平的体育运动代替战争的结果。当时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在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休战月”。“神圣休战月”期限是三个月;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动用刀兵发动战争。即使交战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就产生了全希腊性的赛会。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获奖者的姓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之后,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因为比赛地点在奥林匹亚,所以也称它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从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3年,古代奥运会在举办过293届奥运会后走向衰落,后来几经战乱、洪水和地震,曾经繁荣昌盛、辉煌灿烂的奥运会圣地渐渐地被泥沙和岩石覆盖。但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传播和平友谊的希望之火却并没有熄灭。它在创造了一种竞技运动的组织模式,积累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经验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宝贵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平友谊、公平竞争、追求人体健美、奋进拼搏等,这是它给人类社会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不仅在世界体育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奥运以传播和平的使命复兴

现代奥林匹克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和平的呼声中诞生的。19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把世界推上战争的边缘。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法国人惊恐不安,维护和平成了人们的当务之急。同时,为了拯救积弱已久的法国,为使法兰西民族恢复自信心,法国贵族出身的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走上教育救国之途。“竞技运动被顾拜旦视为可重塑青年一代,整复其业已失衡身心的强有力的促进剂”。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友谊,减少和克服冲突和危机,顾拜旦决定借助古奥运会神圣休战的和平宗旨,遍访欧洲,宣传自己复兴奥运会的想法。在他看来,人们的误解和偏见导致了战争。因此,要消除误解、偏见,进而消除战争,首先要让世界人民彼此相爱。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各国青年定期聚集起来,让他们在力量和灵敏性的体育竞赛中相互了解。同时,顾拜旦也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体育已是一种世界性行为。因此,恢复奥运会必须冲破国界,使其具有世界性才会有生命力。由于顾拜旦的审时度势,远见卓识,一面紧紧把握体育国际化这一有利契机,一面牢牢抓住人民渴望和平、平等的心态,适时地提出复兴奥运会来实现他的社会改造思想,在他奔走、呼吁及多方努力下,1893年,顾拜旦组建了恢复奥运会的“筹备委员会”,又经过两次预备会议和广泛的国际书信联系,于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现代奥林匹克终于在法国诞生。至此,顾拜旦为之奋斗多年的理想终于得以实现,他也由此被称为万人敬仰的“现代奥林匹克之父”。1912年,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明确指出:“体育,你就是和平!”由于顾拜旦提出的“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使奥林匹克成为和平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确定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三)体育传播在战争中升华

1914—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1916年第6届奥运会的停办,但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火种并没熄灭,战争一结束,奥林匹克运动立刻重新积极活动起来,以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初步形成的框架为基础,奥林匹克运动沿着健全奥运会制度和组织化、规范化的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奥林匹克运动更加深入人心,它的基本模式得以确立,形成了以国际奥委会为龙头,以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为两翼的三大支柱相配合的组织体系;产生了著名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有了明确规定的正式比赛项目和标准化的场地设施;出现了奥林匹克文化标志,如顾拜旦亲自设计的奥林匹克五环旗,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施放和平鸽,进行奥林匹克圣火传递、运动员庄严宣誓等。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造成了1940年、1944年第12届、第13届奥运会的停办,但二战后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和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由于这些国家的积极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奥林匹克的发展,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和参加奥运会的代表团及运动员人数大大扩大,奥运会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盛会。[7]

(四)体育传播在冷战中发展

两次大战后,美苏为争霸世界出现了长期的冷战,国际间多种政治力量开始不停地借助于奥林匹克舞台,如1956年在墨尔本奥运会上,埃及、黎巴嫩、伊拉克为抗议英、法联军的军事行动而拒绝出席,后又有西班牙、荷兰、瑞士为抗议苏联入侵匈牙利而宣布退出。社会要求奥林匹克在调和国际冲突和国际争端中发挥桥梁作用。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有利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1988年,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体育部长大会上说:“体育与竞技运动不可能如一些人所声称地独立于政治。我们必须与那些保证我们社会的发展与顺利运行岗位上的人们合作与讨论。[8]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的官员,特别是国际奥委会主席频繁地访问世界各个国家,获得国际社会对奥林匹克的普遍支持。由于在国际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国际奥委会有可能与各国政府、有关国际组织、大众传播媒介、跨国公司等方方面面都建立起相互信任稳定的合作关系。1988年奥林匹克的政治改革使它更加灵活地处理一些政治纠纷,从而使它的国际作用越来越被人所重视。

(五)体育传播成为发展经济、保卫和平的力量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了商业性开发为主,筹集举办奥运会所需要资金的方式,一举获得成功。商业性开发既可使主办城市有可能在经济上盈利,又可为整个奥林匹克的发展提供可观的经济支持,所以得到了人们普遍肯定。正如萨马兰奇所明确指出的那样:“商业化是使体育运动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个最有力的因素”。[9]从此,体育产业经济得到发展。世界人民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无数局部战争和长期持续的冷战之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可贵,但是当今世界仍有一股势力迷信武力,成为发动战争的潜在力量,20世纪末的一连串事件如北约对科索沃发动战争,提出“战略新概念”等表明争取世界和平、反对战争任重而道远。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体的体育全球化必将成为沟通人类感情、增进友谊、提倡和平、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21世纪的全球化需要和平,可预见奥林匹克运动将得到更迅速的发展,我们期待它能最大力度地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的威胁,发挥它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体育传播作为和平力量的原因探究

回顾人类的发展史,和平与战争几乎伴随着人类的每一个脚步。人们渴望和平,但又无法避免战争。而体育运动及其传播活动,却始终扮演着和平的使者。尤其在现代社会,体育作为一支和平力量的功能更加显现。那么,体育为什么可以成为和平的力量?答案恐怕不能仅从体育运动本身去找,而要从体育传播的角度来解释。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运动会也不仅仅是技能的比赛。在比赛成绩之外,体育传播出来的还有文化和精神层次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使体育传播在人类交往领域变得不同凡响。

现代奥运会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的一些传统仪式,如四年一个奥林匹克周期,在奥运会前的火炬接力,奥运会期间的点燃圣火及开闭幕式等。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它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留下的精神财富,如公平竞争、拼搏进取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正是这些精神财富的继承和传播才是体育传播成长为一支和平力量成为可能。正如《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所阐述那样:“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首先,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人们把这种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称为“奥林匹克主义”,在其身上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希望通过竞技运动来改造社会,造就人类的未来,向往和追求人类社会的真、善、美,正如顾拜旦在1896年所说的“和平只能产生于一个好的世界,一个好的世界只能由好的个人组成,好的个人只能从激烈的比赛中造就”。

那么究竟什么的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好的个人”?这恐怕要从古希腊的体育观中去寻找答案。古希腊人是一个提倡唯美主义和全面和谐的民族。他们一方面提倡凡事都要极至,做到最佳状态;同时另一方面又提倡任何事情都要完善,必须和谐完美。希腊人为此而专门发明了一个词语,那就是“阿瑞忒”,希文的写法就是arete。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卓越”,相当于英文的excellence。古希腊的公民必须像古代的英雄一样,身心健全、勇气十足、充满智慧。希腊人认为把灵魂与肉体分开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们早已看出离开身体与健康就不可能拥有健全的大脑,更不会有掌握“数”的智慧。但是仅有身体的激情和狂妄则同样会变得可怕。古希腊的奥运会就是在激情与理性的两极摆动中发展的,为了拯救“智慧”的毒害而创造了体育盛会,同时也为了匡正体育的片面而发展出了科学与哲学的理性。发展体育并赋予体育以理性的色彩使希腊的体育越来越健康,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和谐,全面和谐发展自我的教育目标由此实现。[10]

由于得到了体育的支撑,希腊的教育是“健康的”和“体育的”;又由于得到了理性的校正,希腊的教育又是理性的和智慧的。智慧教育避免了“文弱成风”;体育教育也避免了流入“粗俗”和“野蛮”。体育变成了哲学家心目中真正的教育。比如,柏拉图认为:“教育究竟是什么呢?似乎确实很难找到比我们早已发现的那种教育更好的了。这种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11]

苏格拉底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别通过教育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体育的作用非常强大。他说:“我以为人的一切天生的气质,在胆量方面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得到提高的。……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让他们学会了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但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于不知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于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烈、秉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大的坏事来。”[12]

古希腊人认为人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在诸多事物之中,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就是“和谐”的东西。比如,音乐如果离开了和声则无论如何谈不上美,如果一个人没有勇敢与节制也谈不上美。接着他们就发现了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拥有智慧。于是,最早在希腊有了这样的说法:“健全的灵魂寓于健全的身体”。而当每一个个人都变成了这种和谐健全的“好的个人”的时候,世界才有可能变得美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能够通过塑造健全的个人而传播和谐的世界观,进而塑造和谐的社会。以此反观战争,则是因为人类无法和谐相处而导致的矛盾冲突,而人类之所以无法和谐相处,则是因为其身心不够健全,要么狂妄自大,认为自己种族优等,比如纳粹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者;要么一意孤行,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行称霸世界之实,比如冷战结束后的美帝国主义。所以体育传播出来的关于人的和谐发展的观念,是从根本上消灭战争的理想之光和理性之剑。

其次,倡导公平竞争。

奥运会倡导的体育精神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公平竞争。奥运会的一个突出传统就是崇尚精英、崇拜英雄,而这些精英和英雄必须在竞赛中遵守规则,通过公平竞争而获得,不能投机取巧。现代奥运会正是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的这种传统,这也构成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一种非公平的竞争。历史上每一场战争都包含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也大都由侵略者首先挑起,所以每一场战争都无一例外地包含着违背原有约定、恃强凌弱的味道。战争当中没有人类共同遵守的规则,战争一旦打响,人类在战争中尽情展示的基本上是人类“恶”的一面:阴谋、狡诈、欺骗等等,“单边行动”、“不宣而战”、“兵不厌诈”等等是战争的常规逻辑;“三十六计”等历史上的兵法其实就是人类阴谋诡计的集大成。因为战争以取胜为根本目的,“胜者为王败者寇”;为了取胜的目的人们可以不择手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生灵涂炭、万骨枯槁等等,就是战争过后惨绝人寰的现实图景。

与战争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体育比赛是有规则的人类竞争。规则是体育比赛得以举行的基本前提。没有规则就不可能比赛,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项体育运动。可以说,规则之于体育,就像法律之于社会。古希腊产生的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够在后来风靡世界,就是因为它是一种“立法体育”,即“法则体系下的体育”或“仲裁体育”,就是说所有的体育比赛都有仲裁方式。[13]没有“立法”,比赛的结果不可能公平,不公平的体育和所有的不公平事物一样,不可能长久。在这一点上,中国武术可以说是一个反证。中国的武术在“形式化的”文化游戏中,一直不能自觉上升为体育比赛活动,其核心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武术像其他各项一样都不曾立法,没有真正的仲裁。希腊体育就不是这样,总有一个或一批裁判人员在对一场或数场游戏进行仲裁。游戏之前,先有规则,双方认可,共同执行,违者处罚。所有立法社会,最遭蔑视的人和事就是践踏规则和言而无信。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体育比赛中的“黑哨”、“假球”、裁判不公等现象会被认为是违背体育道德,而且总是会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处罚。

体育比赛崇尚规则和公平竞争,这与“为了取胜可以不择手段”的战争哲学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体育精神与战争精神的本质区别和对立。所以说,正是公平竞争这个体育的核心精神成为它能够作为抑制战争的和平力量的重要原因所在。

第三,促进人类交往和了解。

世界性体育比赛的开展,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全球传播,增加了各个国家相互了解的机会。通过奥运会等国际性体育活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民有了接触的机会,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友谊和团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家之间的仇恨。1988年,由非共产党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党国家共同参加的第24届南朝鲜汉城奥运会的事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战争双方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发生的,首先挑起战争的一方,自认为比对方占有的资源丰富,包括国力、武器、敌方内部情况等等,而战争的结果是双方在交战中增进了了解,但是这种了解的代价惨重。国际体育比赛是和平时期国与国之间竞争的舞台,体育比赛虽然是在运动员之间展开的,但是运动员身上凝结的却是其身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实力,比赛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荣辱。1972年美国在奥运会男篮决赛中输给苏联队,引起了美国公众哗然,以至于要求调查失败的原因,因为他们认为这有损于美国的国际威望。所以体育比赛自然成为一场国力的变相展示,本来可能发动战争的国家之间,因为在体育比赛上看到了对方的真正实力,或许会放弃向对方发起战争的念头。冷战期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不仅在军备上展开竞争,而且在体育比赛上也各不相让。双方在历届奥运会上一直没有放弃过对金牌的争夺。这种在金牌数目上的不相上下,预示着双方国力上的难分伯仲,从而也使双方不敢在军事上对对方轻举妄动。

在体育传播促进世界对一个国家的了解上,中国人的体会可谓最为深刻。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中国只注重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来往,而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来往较少,造成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基本上是“贫穷、落后、不健康”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一直没有一个集中展示自己的机会,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一举打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奥运会的空白记录,赢得了东道国和世界各国人士的交口称赞。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奥运会结束后“致中国人民的信”中说:“中国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得到最大的称赞。”特别是中国女排,不负众望,勇夺“五连冠”,美国报纸报道中美争夺战是“在12 000名美国观众‘U.S.A’的狂呼声中,中国女排镇定自若,气势如虹地力挫美国。”随着我国运动员所取得的胜利,一股“中国热”在洛城蔓延。许多老华侨说,他们一生中,还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兴奋激动的时刻,他们感受到在世界人民中的威望和做一个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正如一位中央领导人说,“我们的经济好转了,人家不一定知道,我们的球打好了,一下子全世界都知道。”[14]

随着中国运动员在后来的奥运会上的捷报频传,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发展的中国新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这种良好形象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形成互动,并作为在各类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