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持人,谈话类新闻节目的主办者

主持人,谈话类新闻节目的主办者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主持人,谈话类新闻节目的主办者“主持”一词的含义,是“负责掌握或处理”某项具体事务的人。嘉宾则是应主人的邀请,前来参与节目制作的人。再次,从新闻实践来看,中外有许多谈话类电视新闻栏目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谈话双方的默契配合,是节目成功的基础。

二、主持人,谈话类新闻节目的主办者

“主持”一词的含义,是“负责掌握或处理”某项具体事务的人。[12]在谈话类新闻节目当中,主持人是节目的一种角色,即以主办者的身份,负责掌握或处理组织节目、提出话题和驾驭节目。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认为:“主持人是节目的主要操持人,他相当于乐队指挥,作用不仅仅是在台上,更多的工作是在幕后。”[13]

任远认为:“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演播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是节目与听众、观众之间感情、信息交流的纽带,也是节目的代言人。”[14]

赵玉明、王福顺主编的《广播电视辞典》诠释节目主持人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向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则是“在电视屏幕上主持播报和串联新闻节目,发表一定言论的专职人员”。[15]

从上述诠释出发,我们认为谈话类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以主办者的身份,以组织节目和驾驭节目为主要工作职责,以有声语言为基本手段,配合谈话嘉宾帮助受众解读事件内涵、传播新闻信息的电视节目人。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提出话题,控制谈话的内容;二是通过追问,逐步把谈话引向深入;三是通过重复、归纳、打断等方法,承转话题,驾驭节目进程。

1.位处节目“主角”的主持人

美国心理学家G.H.米德说:“社会是一个无限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都是活生生的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16]社会学借指“角色”为社会承认的综合性行为模式,即一个人同时分属几个可能彼此和谐或不和谐的地位:一个人既是父亲,同时又是儿子;既是老师,同时又是学生;既是领导,同时又是下属等等。从职责上看,主持人是集“主角”与“配角”于一身的节目人:主持人在谈话类新闻节目中的身份是双重的,他既是一档节目的“主角”,同时又是一期节目的“配角”。

(1)以主办者的身份主持节目

节目主持人与节目嘉宾,虽然同为节目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二者在谈话类新闻节目中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身份不同。主持人是电视媒介的工作人员,并且参与节目的策划、采访、制作和播出。在节目制作中,主持人是以节目主人的身份,与应邀前来的嘉宾打交道。嘉宾则是应主人的邀请,前来参与节目制作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是一种事实上的主宾关系。

其次,主持人是相对固定的,嘉宾是变换的。由于话题的不同,对嘉宾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换言之,嘉宾是这类话题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的谈话具有权威性,但他在另一类话题或是另一个领域,他则不一定是专家,他的谈话就不具有权威性。主持人则不同。主持人主持一档节目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埃德·沙利文主持《埃德·沙利文》节目就长达23年之久,直到埃德·沙利文退休为止。

再次,从新闻实践来看,中外有许多谈话类电视新闻栏目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埃德·沙利文》、中央电视台的《一丹话题》、香港凤凰卫视的《小莉看世界》等,都是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电视节目。

(2)在节目中起着主导作用

首先,从行为方式上看,主持人提问在前,嘉宾回答在后。嘉宾的谈话只不过是对主持人提出问题的回答。换句话说,主持人没有问的问题,谈话嘉宾纵然是“才高八斗”、“出口成章”或是见解独到、深刻,也是没有机会“说”出来的。这样一来,主持人通过“提问权”,将自己牢牢地定位在节目的主导地位。其次,主持人通过话题的选择,牢牢地控制舆论导向。由于提问权在主持人一方,节目谈什么、不谈什么,就完全控制在主持人的手中。这样一来,主持人就可以把不符合导向要求的、有可能容易引发矛盾与纠纷的话题排除在谈话之列。再次,主持人可以通过补白、打断、引开等方式,进一步调控节目,使节目朝向设定的安排。

(3)节目质量的“把关人”

在谈话类新闻节目中,由于主持人位处节目的中心地位,并拥有话题的决定权、谈话的调控权和行为的主导权,因而,节目导向正确与否,节目质量的好坏等等,就与主持人密切相关。作为节目把关人的主持人,为了节目质量、导向正确和收视率,就可能行使这些权力,把不符合节目选题和有可能损伤节目质量的话题,排除在节目之外。

2.位处节目“配角”的主持人

毋须多言,主持人在一档谈话类新闻节目当中位处“主角”地位,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主持人也是一种“配角”。

(1)话题的提出者,但不是“高见”的发表者

主持人的职责是提出问题,而回答问题是嘉宾的职责。嘉宾根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快速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才智,分析事物的性质,做出自己的判断,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例如,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了推行新政,就职后的第8天,就在总统府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采访,号召人民克服困难,战胜危机。这就是著名的“炉边谈话”。

回答问题比看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对于观众而言,重要的是听取谈话嘉宾的“高见”。

(2)谈话的倾听者,但不是精彩谈话的发表者

谈话是由“说”的一方与“听”的一方构成的,谈话类新闻节目虽说是大众传播,但谈话现场却是在主持人和节目嘉宾之间进行的。也就是说,主持人提出话题之后,他当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参与话题的讨论,但更多的是表现为一个倾听谈话的“角色”,形成一种“主持人问→嘉宾回答→主持人听”的行为模式。

谈话嘉宾的作用是向主持人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介绍相关的背景、分析事件的走向和由此产生的影响意义等。换句话说,嘉宾是解读事件,分析问题的“始传者”,而主持人在此时只不过是一名谈话的“倾听者”。从效果来看,节目精彩与否,当然与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紧密相关,但节目的精彩更多的是谈话内容的精彩、谈话嘉宾见解的独到、分析的精到和深刻。

(3)配合协助嘉宾,把节目做到尽善尽美

主持人与谈话嘉宾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即主持人配合嘉宾,把节目做到尽善尽美。

谈话双方的默契配合,是节目成功的基础。主持人由于处在“主人”的位置,既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激活谈话嘉宾的思维,把谈话做得更精彩;也可以通过插话、补白、小结等方式,弥补谈话嘉宾的某些不足。除此之外,主持人还可以通过打断、引开等方式,纠正谈话嘉宾的某些不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